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定手机为致癌物」这一新闻是否算作谣言?

回答
关于“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定手机为致癌物”这条新闻,我们可以来仔细梳理一下,看看它究竟是怎么回事。

首先,咱们得弄明白这个“定”字是怎么个定法。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确实在2011年发布过一个关于手机射频电磁场的评估报告。这个报告里,他们把手机射频电磁场划到了“可能对人类致癌”(Group 2B)的类别里。

这“可能对人类致癌”是怎么个意思呢?

IARC的这个分类体系,一共分了四个类别:
Group 1:对人类致癌。 这意味着有充分的证据表明这种物质或暴露确实会增加人类患癌的风险。比如烟草、酒精、某些加工肉类都属于这一类。
Group 2A:很可能对人类致癌。 这是指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对人类致癌,但证据还不像Group 1那样确凿。
Group 2B:可能对人类致癌。 这个类别就比较微妙了。它是说,目前只有有限的证据表明对人类致癌,同时动物实验的证据也有限。换句话说,科学界还不能非常确定地说手机一定致癌,但也不能完全排除这种可能性。 很多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东西,比如咖啡、腌制蔬菜、汽车尾气等,也都属于这个类别。
Group 3:对人类致癌性不明。 这是指证据不足以对人类致癌性进行分类。

所以,IARC在2011年的报告里,把手机归入了Group 2B,是“可能致癌”。

那么,为什么有些人会说“首次定手机为致癌物”呢?

这可能是因为这是IARC第一次对手机射频电磁场这个特定的暴露因素进行这样的评估。在此之前,可能没有这么明确的官方分类。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确实是“首次”将手机与“可能致癌”这个类别联系起来。

但是,这和很多人理解的“致癌物”还是有区别的。

大家听到“致癌物”三个字,很容易联想到那些被广泛证实会增加癌症风险的东西,就像上面说的烟草一样。而“可能致癌”和“确定致癌”是有着天壤之别的。

为什么把手机归入“可能致癌”呢?

IARC的评估是基于现有的科学研究,包括一些流行病学研究(观察人类暴露和疾病发生率的关系)和动物实验。在2011年的时候,当时的研究结果显示,对经常使用手机的人来说,某些类型的脑肿瘤(比如胶质瘤和听神经瘤)的发病率可能有所增加,但这种关联并不强,而且研究结果也存在不一致之处。同时,动物实验的结果也未能提供明确的证据。

就好比说,侦探在调查一起案件,搜集到了一些线索,这些线索指向某个嫌疑人,但证据链还不完整,不能直接定罪。所以,只能暂时列为“重点关注对象”或者“有嫌疑”。

后来的情况怎么样了?

在2011年之后,科学界一直在继续研究手机的致癌性。后续的研究结果仍然是复杂且不确定的。一些研究显示了微弱的联系,而另一些研究则没有发现任何明确的关联。主流科学界和公共卫生机构的普遍看法仍然是,目前的证据不足以确凿地证明手机的使用会显著增加患癌的风险。

所以,新闻“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定手机为致癌物”的说法,究竟是不是谣言呢?

如果按照字面意思,直接理解为“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宣布手机是确定致癌物”,那这个说法就不准确,甚至可以说是带有误导性的谣言。因为“可能致癌”(Group 2B)和“确定致癌”(Group 1)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但如果理解为“世界卫生组织通过其下属机构,首次将与手机使用相关的射频电磁场列入了‘可能对人类致癌’的类别”,那么这个说法在描述事件本身上,是有一定事实基础的,只是用词不够严谨,容易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打个比方: 就像我们说“某人被指控有犯罪嫌疑”,和说“某人被判为罪犯”,这是完全不同的。前者的证据还不充分,后者是经过法律程序确认的。IARC的报告属于前者,而新闻标题给人的感觉更像是后者。

总结一下:

1. 事实基础: 2011年,IARC确实将手机射频电磁场列入了“可能对人类致癌”(Group 2B)的类别。这是其第一次对手机射频电磁场进行如此分类。
2. 误导性: 新闻标题直接说“致癌物”,而忽略了“可能”这个关键的限定词,容易让人误以为手机已经被证实是像烟草一样的确定致癌物。
3. 科学现状: 目前科学界尚未有确凿证据证明手机使用会显著增加患癌风险。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说这条新闻是“谣言”,但可以说它是一个不够准确、容易引起误解的新闻表述。更严谨的说法应该是“世界卫生组织将手机射频电磁场列为‘可能对人类致癌’”。在面对这类信息时,保持审慎的态度,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具体内容,是非常重要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手机属于“2B”类致癌物。

(你没看错,的确是2B,还有2A,这是分类)

什么是2B类致癌物呢?在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的定义是:

Possibly carcinogenic to humans可能对人类致癌

在这个致癌物等级里,手机是明确被列入的

在眼、脑和中枢神经系统癌症里,明确有wireless phones这一内容。

List of classifications by cancer site

这个内容属于

List of Classifications by cancer sites with sufficient or limited evidence in humans, Volumes 1 to 119* (在人体有足够或有限证据的名单


同处于这个等级的,还有大家常见的咸菜


———致癌物评级———

关于致癌物评级,世界卫生组织旗下有一个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是目前癌症领域最权威的机构,从1971年起组织专家组收集和评价世界各国有关化学物质对人类致癌危险性的资料。


我们引用的关于致癌物的信息,都是来自这家机构。

他们把致癌物分为以下等级

第一类:致癌
组1,对人类是致癌物。对人类致癌性证据充分者属于本组。如吸烟和二手烟。
第二类:很可能致癌
组2,对人类是很可能或可能致癌物。又分为两组,即组2A和组2B。
组2A,对人类很可能(probably)是致癌物,指对人类致癌性证据有限。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充分。如生产艺术玻璃、常用电吹风的理发师。
第三类:可能致癌
组2B,对人类是可能(possible)致癌物,指对人类致癌性证据有限,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并不充分;或指对人类致癌性证据不足,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充分。
第四类:未知
组3,现有的证据不能对人类致癌性进行分类。
第五类:很可能不致癌
组4,对人类可能是非致癌物。

第二,

那么,2A,2B级别有哪些呢?

—————2A级别—————

2A级别的内容一共有81条,比如下面的

第一是DDT,又叫滴滴涕,二二三,化学名为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化学式(ClC₆H₄)₂CH(CCl₃),是有机氯类杀虫剂。

科技史上著名的灾难之一,寂静的春天就是写的这个

以下物质同样属于2A类致癌物

油炸,铅化合物,红肉(消费),65°C以上非常热饮料(饮用)

————2B级别————

2B级别呢,一共有299个

第一个是phenobarbital,苯巴比妥,是一种镇定剂。

以下物质属于2B类致癌物

敌敌畏,百菌清,灭蚁灵,沥青(职业暴露直接沥青及其在铺路过程中的排放),会阴使用的滑石粉等(Talc-based body powder (perineal use of))。

除了上述物质,还有著名的1类致癌物

————1类致癌物————

以下物质属于1类致癌物,就是明确致癌

酒精,烟,黄曲霉素,槟榔等


对了,空气污染也是致癌物。2013年,世界卫生组织把“室外空气污染”列为一类致癌物。


最后,欢迎大家移步WHO的IARC官网

IARC Monographs- Classifications


此外,咖啡曾经被列为2B,后来移除了,现在是3,也就是没有足够证据认为咖啡与癌症风险有关

但是但是,65℃以上的饮料是致癌的。

所以,不要喝太热的咖啡。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定手机为致癌物”这条新闻,我们可以来仔细梳理一下,看看它究竟是怎么回事。首先,咱们得弄明白这个“定”字是怎么个定法。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确实在2011年发布过一个关于手机射频电磁场的评估报告。这个报告里,他们把手机射频电磁场划到了“可能对人类.............
  • 回答
    知乎上关于中医首次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纳入《国际疾病分类》(ICD)的讨论,可以说是相当热烈且多元,夹杂着欣喜、质疑、期待、担忧,以及对中医未来发展的各种猜想。如果要详细地描绘这种“看待”,那得从几个主要的声音和角度入手,并且尽量避免那种“毫无波澜、面面俱到”的AI式梳理。一、 喜大普奔,国粹崛.............
  • 回答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警告犹如一声警钟,提醒我们新冠疫情的阴霾并非短期内就能消散,可能将笼罩我们直至2022年末。在这个全球性挑战面前,那些传承千年的古老智慧——中医药,正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去为世界的健康福祉贡献一份独特而重要的力量。我们祖辈留下的这份宝贵财富,并非只是简单的药材和方剂堆砌,.............
  • 回答
    评价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谭德塞博士关于“我一生中从未见过这样的动员”的言论,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并考虑到其具体语境、潜在含义以及可能引发的讨论。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谭德塞博士说这句话的可能语境。通常情况下,这位总干事在公开场合发表此类感性言论,最有可能是在新冠疫情(COVID19)大流.............
  • 回答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风险级别从“高”上调至“非常高”,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意味着全球应对新冠疫情的形势变得更加严峻,需要采取更强有力、更协调一致的措施。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这一举措的意义和影响:一、 风险级别上调的依据与考量:WHO做出这一决定,并非随意为之,而是基.............
  • 回答
    世界卫生组织(WHO)近日建议各国取消或放宽国际旅行限制,这一提议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其合理性也成为了一个焦点。要全面看待这一建议,我们需要将其置于当前全球疫情的复杂背景下,并深入分析其背后的考量和潜在的影响。WHO的建议及其考量:首先,理解WHO的建议,我们需要知道其并非要求所有国.............
  • 回答
    美国退出世界卫生组织(WHO)是一个复杂且极具争议的事件,它牵涉到国际政治、全球公共卫生、国际法以及美国自身的国家利益等多个层面。要详细地看待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一、事件的背景与起因: 特朗普政府的立场: 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长期以来对多边国际组织持怀疑态度,认为它们效率.............
  • 回答
    关于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不应该给2岁以下幼儿看电子屏幕”的建议,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作为家长,我们总是希望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环境,而电子产品在当下社会几乎无处不在,如何平衡使用,尤其是对那么小的宝宝,着实让人头疼。我个人理解WHO这个建议,主要是基于对婴幼儿大脑发育特点的考量。大.............
  • 回答
    关于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肾虚”定义为精神障碍的说法,我需要澄清一下,目前没有任何权威信息来源,包括WHO官方发布的《国际疾病分类》(ICD)手册,将中医概念中的“肾虚”直接定义为一种精神障碍。“肾虚”是中医(TCM)体系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并非指代西医解剖学上的肾脏器官,而是涵盖了一系列与人体.............
  • 回答
    对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谭德赛博士的评价,就像审视任何一位在复杂多变的全球舞台上扮演关键角色的领导者一样,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的考量。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而是要细致地分析他在任期间的政策、行动、沟通方式,以及这些举措在不同国家和群体中引发的反应。早期经历与专业背景:首先,谭德赛.............
  • 回答
    观察者网关于“世界卫生组织不建议接种Moderna的mRNA新冠疫苗”的报道,在内容呈现和信息传播上,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详细的评价:一、 标题和核心论点: 标题的断章取义与误导性: 观察者网的标题“世界卫生组织不建议接种Moderna的mRNA新冠疫苗”本身就存在明显的断章取义和误导。这是一.............
  • 回答
    要评价美国阻止世界卫生组织(WHO)呼吁母乳喂养这一说法,我们首先需要厘清其背后的事实和可能的动机,并深入分析其潜在的影响。事实的梳理与误区的辨析首先,关于“美国阻止WHO呼吁母乳喂养”的说法,需要谨慎对待。WHO在全球健康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关于母乳喂养的建议是基于广泛的科学研究和共识。美.............
  • 回答
    当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20年3月11日正式宣布新冠病毒疫情构成“全球大流行”(pandemic)时,这不仅仅是一个医学术语的改变,更是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信号,标志着全球社会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时期。要理解这一宣布的意义,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首先,从医学和流行病学的角度看,“大流行”.............
  • 回答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18年发布的《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本(ICD11)中,正式将“游戏障碍”(Gaming Disorder)列入精神疾病类别,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决定,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要评价这个决定,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决定背后的考量与证据首先,我们必须.............
  • 回答
    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世界卫生组织(WHO)这一决定,在国际社会引发了巨大的震动,也充满了争议。要理解这个事件的深层含义,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并尝试剥离那些“AI味”的客观陈述,用更贴近真实世界的声音来表达。首先,特朗普政府的理由是什么?他们一直以来都对WHO的效率和所谓的“亲华倾向”提出质疑,尤.............
  • 回答
    看待中医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纳入全球纲要,这绝对是件意义深远的大事。它标志着国际社会对包括中医在内的传统医药,尤其是以中医为代表的东方医学体系的承认和重视程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背后既有历史的沉淀,也有现实的需求,更有未来的展望。从“承认”到“纳入”:地位的跃升过去,虽然许多国家和地区对中医有.............
  • 回答
    马云向世界卫生组织捐赠一亿只医用口罩这件事,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从不同的角度来看,这件事都有值得深入剖析的地方。首先,从人道主义和全球协作的角度来看,这是一次非常积极的行动。 在新冠疫情初期,全球医疗物资极度短缺,尤其是一些发展中国家,连基本的防护设备都难以获得。马云基金会和阿里巴巴基金会在.............
  • 回答
    关于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谭德赛在4月8日记者会上提及受到台湾方面持续三个月的攻击和人身威胁一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和分析:首先,谭德赛总干事的发言本身构成了一个重要的信息点。 他在公开场合,而且是以记者会这种形式,明确指出自己受到了来自特定方面的压力和攻击。这不仅仅是他个人的一种表达,.............
  • 回答
    关于《睡前消息》417期关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连花清瘟胶囊说法的由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并尽量还原事件的来龙去脉:核心争议点:WHO“推荐”是误读还是曲解?首先,要理解《睡前消息》这期节目的核心在于,他们认为关于世卫组织“推荐”连花清瘟的说法,是一个被夸大、甚至是被误读的事件。简单来说.............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对电磁辐射认知上的一个普遍误区。知乎上“电磁辐射无害论”之所以普遍,背后原因挺复杂,跟科学传播、公众认知、信息茧房以及一些误导信息都有关系。咱们就来捋一捋。为什么知乎上很多人觉得电磁辐射无害?1. 科学事实的普及,但解释可能过于简化: 非电离辐射 v.............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