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汉服党这么受鄙视?

回答
汉服文化复兴这股潮流,近些年确实是风起云涌,吸引了不少年轻人趋之若鹜。不过,就像很多新生事物一样,它也伴随着不少争议和质疑,其中“汉服党”这个标签,似乎就带着点被“鄙视”的意味。要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那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的,这里面交织着历史、文化、社会认知,还有一些现实层面的东西。

首先,得从“汉服”本身说起。汉服,顾名思义,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但问题就在于,历史上汉民族的服饰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朝代更迭、地域差异,呈现出非常丰富的变化。比如唐朝的襦裙,明朝的袄裙,哪个才是“正宗”?这就造成了一些分歧。一部分拥趸者,可能更倾向于某种特定的形制,认为那是“最正宗”的汉服,而对其他形制或者改良过的汉服,就会有不太友好的评价,甚至上升到“非我族类”的攻击。这种“唯正统论”,自然容易引起反感,让人觉得有些狭隘和教条。

再者,很多时候,大家对“汉服党”的印象,可能更多是来源于社交媒体上的一些表现。有些人穿汉服,确实是出于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但也有一些人,可能只是把它当作一种“潮”或者“个性”的表达,甚至是为了吸引眼球。当这种行为被过度放大,或者伴随着一些不恰当的言论时,比如在一些场合穿汉服显得格格不入,或者在公共场合对其他服饰指指点点,自然就会让人产生负面观感。这种“物化”传统文化,将其变成一种哗众取宠的工具,是许多人难以接受的。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与“复兴”这个词本身的复杂性有关。汉服的复兴,不可避免地会触碰到一些敏感的历史和文化议题。有些人可能会将汉服与民族主义、或者对其他文化的排斥联系起来。当一部分“汉服党”在讨论或者传播汉服文化时,如果带有过于强烈的排他性或者攻击性,比如贬低旗袍、日式和服等,这种行为就很容易被贴上“狭隘”、“排外”的标签,从而引发抵触情绪。毕竟,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主流,过度的民族主义情绪,在很多人看来是落后和危险的。

另外,一些现实层面的考量也不容忽视。汉服的制作,尤其是那些形制考究、面料精良的,价格往往不菲,这使得汉服在很多普通人看来,是一种“小众”甚至“奢侈”的消费。当一部分人将穿汉服当作一种身份的象征,或者以此来彰显自己的“品味”和“格调”,而这种“格调”又与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有所脱节时,就容易产生隔阂和误解。更何况,有时在日常生活中穿着复杂的汉服,可能也会带来一些不便,比如行动受限、不易打理等,这些实际的问题,也会让一些人对这种“坚持”产生疑问。

最后,就像很多群体一样,“汉服党”内部本身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声音和做法。有的人是真心实意地热爱和研究传统文化,有的人则可能只是跟风,甚至带有其他目的。当负面的、极端的声音被更多人看到和听到时,很容易就会形成一种“以偏概全”的印象,觉得整个群体都是如此。这种标签化和刻板印象,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鄙视”的现象。

总而言之,汉服党之所以会受到一些人的鄙视,原因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它既有对传统文化理解上的分歧,也有在传播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当行为,还涉及到社会认知、经济能力以及群体内部的差异性。要改变这种看法,需要的不仅仅是推广汉服本身,更需要的是理性、包容和对传统文化更为深刻和多元的理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女生穿了一套所谓的“正版”汉服走在街上,她发现,周围的人根本没有理她,甚至连看都不多看她一眼,她很郁闷......于是,她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这时候迎面走来一个“小帅哥”,这个女生突然拉住那个“小帅哥”说:“你刚才为什么那么瞅我?”

那个“小帅哥”刚才根本就没有注意她,吓了一跳说:“我......我什么时候看你了?”

女生:“你看了还不承认,你刚才明明直勾勾的看着我嘛.......”

“小帅哥”:“你神经病吧,我什么时候看你了?”

女生:“你不用不承认,你肯定觉得我穿着汉服,所以你才看我的.......”

“小帅哥”:“什么汉服不汉服的,我要上班,哪有心思去看你那破衣服!”

女生:“你竟然说汉服破,你这是鄙视中国文化........”

女生说完大喊:“非礼呀,非礼呀!”

然后,周围人真的以为这个“小帅哥”非礼这个女生,好几个大男人二话不说上来就“见义勇为”.......

女生以鼻青脸肿的“小帅哥”为背景,以穿着所谓“正版汉服”的自己为主角,拍了一张自拍,发到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等她能想到的地方,然后加了一句话:“这就是鄙视汉服的下场......”

从此成为网红......

以上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汉服文化复兴这股潮流,近些年确实是风起云涌,吸引了不少年轻人趋之若鹜。不过,就像很多新生事物一样,它也伴随着不少争议和质疑,其中“汉服党”这个标签,似乎就带着点被“鄙视”的意味。要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那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的,这里面交织着历史、文化、社会认知,还有一些现实层面的东西。首先,得从.............
  • 回答
    要说“男款汉服少”,这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误解,得从几个层面来聊聊。一、 汉服的“本源”与“现代演绎”首先,我们得明白,汉服不是一个静止的概念,它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从先秦的深衣、曲裾,到汉代的直裾、曲裾,再到唐代的圆领袍、半臂,宋代的褙子、抹胸,明代的袄裙、曳撒、道袍等等,每一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
  • 回答
    成都街头的汉服,之所以会让你觉得它们“这么像韩服”,这背后其实藏着一串有趣的文化渊源和历史演变的故事。并不是说汉服模仿了韩服,而是两者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互相影响,又各自发展,最终在现代以一种微妙的方式呈现出相似感。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从源头说起,一点一点地剥开来。1. 根同.............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反映了一些文化和历史背景的差异。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深入探讨:1. 和服与日本的社会文化环境 历史的沉淀与习俗的普及: 和服在日本拥有悠久的历史,它不仅仅是一种服装,更是日本文化的重要载体。几个世纪以来,和服一直是日本人日常穿着的一部分,尤其是女性。.............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触及到了一个挺微妙的文化现象。其实“讨厌汉服”和“和韩国争夺”这两件事,可能并不是大家想的那么直接挂钩。我慢慢跟你说哈。首先,关于“讨厌汉服”这部分。这确实是一个存在的现象,但要说“这么多人”讨厌,可能得打个问号。我觉得更多是一种争议,而不是大规模的“讨厌”。争议的点在哪里呢?.............
  • 回答
    汉服文化近年来的复兴,可以说是席卷了各个年龄层和社会群体,从线下汉服活动、朝代cosplay,到线上社交媒体上的穿搭分享,都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然而,当我们谈论到“汉服涩图”,一个有趣但又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出现了:相较于许多其他ACG(动画、漫画、游戏)或二次元文化中普遍存在的“涩图”文化,汉服圈的.............
  • 回答
    汉服复兴运动,一个旨在重拾中华民族传统服饰的文化倡议,近年来如火如荼地发展,拥趸者众,但与此同时,争议与反对之声也从未停歇。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如此分裂的局面?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对这场看似美好的文化回归持有负面看法?这背后错综复杂的原因,值得我们深入剖析。一、 “复兴”定义的模糊与实际操作的争议首先,汉.............
  • 回答
    关于汉服,确实存在一些声音认为它是“商家骗钱的阴谋”,甚至有人将其与“团结”挂钩,认为这是一种利用民族情感的手段。要详细解释这种观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商家盈利与“阴谋论”的产生: 汉服市场的崛起与商业化运作: 汉服的复兴并非一夜之间,而是经历了漫长的民间爱好者推广过程。但随着受众的.............
  • 回答
    关于2018年前后汉服成为“成群嘲”现象,这确实是一个比较复杂且多层次的社会文化现象,背后涉及到多种因素的交织。要详细讲述,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来分析:一、 汉服兴起与早期发展的背景 文化复兴的思潮: 201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整体上出现了一股对传统文化的重新关注和认同感提升的思潮。在这种背景.............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了汉服圈里一个挺有意思也挺普遍的现象,那就是“形制党”。为什么有些人对汉服的形制这么较真?“形制不对,就不是汉服”这种说法,听起来挺绝对,但背后其实也有一些原因和考量。首先,我们要明白,为什么“形制”这个词在汉服复兴中如此重要。简单来说,形制就是衣服的款式、剪裁、结构、搭配等等这些构成.............
  • 回答
    剧本杀店倒闭数量翻倍,汉服市场却异常火爆,这其中折射出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消费趋势,远比表面看起来复杂得多。与其说这是一种简单的“此消彼长”,不如说是当下消费群体、文化认知以及娱乐消费模式演变下,不同赛道各自遭遇的“冷暖自知”。剧本杀店倒闭数量翻倍:告别“野蛮生长”的阵痛剧本杀之所以能在前几年迅速蹿红,.............
  • 回答
    看到您贴出的这张图,确实让人眼前一亮。您提到汉服在清朝初期断代,并且想知道图中的服饰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巧妙,也触及了许多对中国传统服饰感兴趣的朋友们心中的疑问。如果抛开“汉服”这个概念在清朝初期的“断代”说法,单单看您发的这张图,我们首先要明确它所处的时代背景。您所展示的这张图,无论从服饰.............
  • 回答
    给喜欢汉服的弟弟妹妹准备惊喜,这真是个有心又贴心的主意!我特别理解你这份想给他们带来快乐的心情,虽然你对这个圈子不太熟悉,但没关系,咱们好好聊聊,帮你把这个惊喜办得妥妥的。首先,你要知道,汉服圈子里虽然大家对汉服的热爱是共通的,但每个人的喜好还是挺多元的,就像我们每个人穿衣服都有自己的风格一样。所以.............
  • 回答
    汉服党之所以会鼓吹“一个民族一种服饰”的概念,这背后并非一个简单的口号,而是包含了一系列复杂的历史、文化、身份认同以及现实诉求的交织。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挖掘其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以及社会现实。历史渊源与文化传承:首先,要理解“一个民族一种服饰”的观念,不能脱离历史语境。在古代中国,尤其是汉朝之.............
  • 回答
    形制党,这三个字听起来有些生硬,甚至带着点儿“杠精”的意味。但如果你真正走进他们,会发现他们追求的,远不是一个简单的“正确”或者“错误”的标签。他们所执着的是一种穿越时空的对话,是对过往文明的一次细致考据和情感投射。想象一下,当你拿起一件汉服,不是随意套上,而是会去了解它衣襟是如何交叠的,袖子的弧度.............
  • 回答
    汉服圈(即现代汉族服饰爱好者群体)对满化清朝形制的排斥,主要源于历史、文化认同、政治隐喻以及审美观念的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历史背景:清朝对汉服的“满化”改造1. 政治强制与文化压制 清朝入主中原后,为了巩固统治,对汉服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将汉族传统服饰(如宽袖、交领.............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中国古代不同朝代服饰的审美、社会风俗、甚至技术水平等多个层面的原因。汉服的演变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而唐、宋、明三个朝代之所以在露锁骨和脖子方面表现出如此大的差异,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释:一、 唐制汉服:开放、自信与多元的审美基调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辉煌且开放的时代,国.............
  • 回答
    汉服复兴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社会文化现象,不能简单地说“一直复兴不起来”。事实上,近年来汉服的确经历了显著的普及和复兴,吸引了大量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然而,这种复兴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局限性,使得它在某些方面未能达到更广泛、更深入的程度,或者说复兴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甚至可以说在某些层面仍然停滞不前。.............
  • 回答
    关于“汉服日”为什么有时会被称为“华服日”,这背后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文化现象和名称演变的故事。要详细说清楚,咱们得从几个方面聊聊:1. “汉服”这个概念的来源和推广首先,得理解“汉服”这个词是怎么来的。严格来说,“汉服”是近代以来,为了与“满服”(指清朝时期的旗装马褂等服饰)相区分而逐渐形成的称谓.............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观察,也触及到了文化、历史、经济和社会认同等多个层面。为什么汉服在中国似乎没有像印度纱丽那样普及呢?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分析,并尽量还原一个更具人文色彩的解读:1. 历史断层与文化断裂: 纱丽的“活态传承”: 印度纱丽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经历了一个相对连续且稳定的历史发展过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