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上结论,贾母并不完全是自谦,在某种意义上,这是一句客观评价。
至于为什么,这是个大话题。
说“中等人家”首先要从贾府自身的衰落说起,读过《红楼梦》的人都应该很清楚贾府是在衰落,那么问题来了,贾府为什么衰落?
在各种讨论中,虽然也提到了贾府自身的腐败,比如丫鬟小厮的揩油,管事中饱私囊,逐步积累下来是个不可忽视大数值,是贾府管理失败的一个缩影,甚至可以隐射一个国家的腐败,还有一代一代开枝散叶导致资源不够用的情况,贾府几十年前,荣国公府上大小姐贾敏就是唯一的千金,那自然金尊玉贵,而到了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时代,也就是红楼梦开篇之时,府内人口膨胀,林姑娘,薛姑娘,探春,惜春各房之间自然得到的资源就少了。
但讨论来讨论去,大家公认最本质的问题还在于政治上后继无人。
在贾府这一代中,也就是贾府第三代第四代,已经没高级官员了,不仅仅没有统兵的大将,也没有实权高级文官。我们知道,贾府是因为战功封爵的,就算不能继承父业,成为中央高级将领,转型从文,也至少该有个尚书级别的文官。
但贾府什么都没有。
所谓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就是如此。
在贾府的鼎盛时期,第一代人通过战功立下大功的时候,贾府那时候可谓人才辈出,四王八公,独占两个国公,而荣国公宁国公都是立下了战功的,属于武将,可想而知,五十年前,那时候的贾府的两个家主手握重兵,权柄滔天,来来往往都是顶级的王公贵族,即使是个手下人,也大多位高权重。
而到了后辈,尽管国公的爵位世袭了,但权势并没有世袭,到了红楼梦开始的时候,贾府里已经没有高官和大将了,贾府里面政治地位最高的也仅仅是贾政这么个工部员外郎。工部员外郎只有从五品,而且在中央,中央官僚系统可谓高官满地走,从五品就是个芝麻小官,当然贾赦有个世袭的三品,看起来很厉害,不过可惜是个虚职。
对于普通人,其实已经不错了,不说其他的,就说当今社会,一个平民出身的公务员,不管再寒门贵子,能力出色,能混到现今的省厅级官员去,已经是祖坟冒青烟。
但贾府是出了两个国公的大家族,可谓是泼天富贵,一个区区省厅级官员作为家族成员尚可,作为家主,怎么支撑得起呢?
红楼梦虽然处于架空时代,但背景多有明清的影子,在这两个时代,清朝还好一点,明朝异姓王几乎是不可能的,国公就是封爵的巅峰,比如明朝的开国六公爵韩国公李善长、 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茂、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
就算红楼梦在这个背景上更加像清朝,六大异姓王才是封爵的最高巅峰,贾府的地位也非常可观。
要知道一共封了四王八公,贾府就占了两个。
贾府当时的风光绝不低于本朝的十大元帅,贾府第一代贾源贾演兄弟当个军区司令,那是跌了自己身份,是犯了什么政治错误被皇上贬谪了,贾府第一代至少也是中央军委,陆军总司令,国防部长之类的高官。
然而到了今天,贾府第三代职权最高居然也就是个省里面的厅长,第四代还更差劲,要么早死(贾珠),要么在家和姐妹丫鬟厮混(贾宝玉),要么只能打理一下荣宁二府(贾琏),无一人有官场成就,日后就算有人不想家族后继无人,一心从政,第四代大概也就是处长级别就完事了。
从这个角度看,贾府是个标准的中等人家,贾母一点没有自谦,一个家主仅仅是厅长的级别的人家,其余人零零散散当些小官的人家,自然不敢说自己属于上流社会,也不敢说自己就是顶尖的贵族。
虽然从用度和财富上面,依然有贵族排面,然而权势已经大减。
其实在这个句子里面就有答案,贾母那句名句来讲,她在说自己是中等人家的时候,其实已经隐晦说到了自己和谁比是中等人家。
“开口都是书香门第,父亲不是尚书就是宰相,生一个小姐必是爱如珍宝。这小姐必是通文知礼,无所不晓,竟是个绝代佳人”
贾母心里,真正的上等人家其实是那些有实权的高官,要么手握重兵的大将,要么文官系统的大佬,他们才是这个国家的真正的上流,其实事实也是如此,如果那些宰相,内阁大学士,尚书级别的高官有意收拾贾府,比如出于某种政治考虑,要牺牲一部分勋贵,给贾府定个罪,抄家灭门只是分分钟。
反过来想想,如果贾府里真出了一个尚书宰相,定又是另一番光景。
就算贾府入不敷出,欠债还钱,但谁敢来要?
就算贾府人口众多负担重,但尚书宰相还怕没钱?
但看看贾府的三代四代,有希望吗?
贾家第三代里面,贾政的五品小官基本到头了,此生再难有寸进,贾赦虚职三品,荒唐放荡,更是没指望,贾敬中了进士,其实是最有希望的,可惜看破红尘出家了。
而贾家第四代,贾环之类的统统草包,贾珠早死,而宝玉要多说一句,贾宝玉并不是很多人理解的草包,真正读过《红楼梦》的都知道,作为贾府嫡子,贾宝玉天生聪明灵秀,才情过人,在试才题对额里面,贾宝玉就展现过自己非凡的文采。
贾宝玉若能专心科举,说不定真能中举人中进士,逐步积累资历加上贾府的钱财和人脉关系,混到中央高官级别,改变整个贾府。
可惜宝玉偏偏不爱读书!只爱到大观园里和女孩子厮混,从这里也可以理解宝玉挨打那一章,为什么贾政那么痛恨宝玉不喜读书。
因为他是唯一的希望,偏偏如此不省事,贾府已经不是一代二代时期的贾府了,二代就算草包,靠着权柄滔天的宁国公荣国公,少不了一个高官厚禄,而贾家第四代,容不得他如此不懂事。
说到这里,我想起在原著中,有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贾宝玉的大名始终是个谜,整个红楼梦全书,贾宝玉贾宝玉,其实宝玉都只是小名而已,贾宝玉只是个昵称,到底真名是什么?一直是红学研究的重心,按照班辈贾宝玉的真名,应该和贾珠贾环贾琏这些人一样,斜王旁。
但我想过,这里或许就是曹雪芹在暗示,贾宝玉始终是女儿国里面的一个孩子,而不能真正成长成一个有责任的男人、
他只是大观园里嬉戏放纵的贾宝玉,而不是家族期待,扛起整个家族的。。。贾瑛
到宝玉一代接班的时候,成为新一代贾府家主,贾政贾赦都死了,堂堂国公府邸,权势上面,只有一个虚职官员,有实权的看样子能混个地方小官也就到极限了,人脉上面,上辈人死后,无人和实权高官上流社会搭得上线。
钱财上面看似风光,但危机已经很明显了,贾府能被认为是上等人家主要因素还在于国公的招牌,这个到算是封建时代特有的阶级固化,纵然风光不再,但贾府也是千金万金。
任何钱财都是有极限的,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就说明了
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
只靠着贾府积累的钱财,又能风光多久呢?
也不用远比,只说你如今林妹妹的母亲,未出阁时,是何等的娇生惯养,是何等的金尊玉贵,那才像个千金小姐的体统。如今这几个姊妹,不过比人家的丫头略强些罢了。
钱财上面,贾府在贾政这一代已经开始入不敷出,到了宝玉这一代,必然爆发危机,就算是没有日后的抄家一事,贾府也必然衰败。
在我看来,高鹗续写红楼梦,最差劲的剧情还是贾府抄家复起,沐皇恩延世泽。
要知道,红楼梦最初的几篇就已经点出了故事的结局走向,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而整本红楼梦就是在描述衰落,即使是红楼梦故事发生的几年时间里,从黛玉进贾府到宝玉入家塾,贾府的风光也是不一样的,开篇还能用奢靡的排场和国公的招牌来撑住上流家庭的表象,到了红楼梦故事70回之后,就已经不可避免戳破这个泡沫了。
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开始,贾府除了钱财就一直是中等人家,而到了故事末尾,恐怕我们会看到贾府彻彻底底没落,贾母死,贾政死,之后的第四代到中等人家都不算的地步,
只可惜曹公倒在了贾母前头。
皇子上等,皇帝,太上皇,上上等吧。
其实老太太是想起自己老公公,自己老公,再看看两儿子,几个孙子,才真的是上等人家跌倒中等人家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