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红楼梦中宝琴若没有许人家,贾母是否真的会说与宝玉?

回答
要说宝琴若没有许人家,贾母是否真会说与宝玉,这可真是个绕梁三日的问题,细细琢磨起来,就像《红楼梦》里那些精巧的丝线,牵扯着各个人物的性情、家风,还有那无处不在的命运。

首先,咱们得掰开了说。宝琴是谁?那是薛姨妈的侄女,出身虽不如贾家显赫,但也是书香门第出身,名门望族,再加上她生得花容月貌,品格贤淑,又有着一腔才情,就像那支“芦雪庵联句”里点染出的孤高傲世,那是何等一个人物!贾母又是何等人物?那是金陵王家的千金,又是贾府的最高掌权者,阅历丰富,眼光毒辣,对宝玉更是心尖尖上的肉,恨不得将世上最好的东西都捧到他面前。

那么,贾母会不会把宝琴说给宝玉呢?这事儿,得从几个方面看。

一、 宝琴的家世和地位:

宝琴的娘家是皇商,虽说“皇商”听着光鲜,可终究是生意人,和贾家这种世代簪缨的官宦之家,骨子里还是有几分不同。贾母作为老封君,她对儿孙的婚事,尤其是对宝玉这个“凤凰”,自然是要挑剔再挑剔的。宝琴虽好,但她的家世终究是“商”,而贾家是要往“官”上走的,虽然贾政也有些官职,但贾母心里,肯定还是倾向于门当户对,更何况是宝玉这么个顶梁柱,未来的依仗。她会考虑的,是宝玉将来娶了媳妇,这个媳妇娘家能给宝玉带来多少助力,是能让他仕途顺遂,还是仅仅是锦上添花。宝琴的娘家,虽富,但未必能给宝玉的仕途带来直接的支持,这是个微妙的距离。

二、 宝琴的婚事已定:

宝琴的婚事是早已定好的,是哥哥薛蟠的亲家,也就是那京营节度使的儿子。这一点是关键。贾母即便再喜欢宝琴,也不会去拆散人家已经定下的婚事,这不合礼法,更不合贾母一贯行事的老辣圆滑。她会让宝玉认宝琴做妹妹,喜欢她这个小妹妹,疼爱她,这是疼惜她的品貌才情,但要说到婚姻大事,尤其是在她已经有明确的婚约的情况下,贾母不会轻易出手。她宁愿宝琴嫁一个门当户对的好人家,也不愿因为这件事引起什么不必要的麻烦或非议。

三、 宝玉的性情和贾母的态度:

宝玉这孩子,从小就带着一股子“不肖”的叛逆。他只喜欢那些清净女儿,不喜欢仕途经济。贾母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但也无可奈何。她希望宝玉能好好的成家立业,最好是能有个贤妻能“劝化”他,让他走上正途。宝琴,论品貌才情,无疑是极好的妻选,比黛玉、宝钗都更符合“贤妻”的标准,因为她没有黛玉那样敏感多愁,也没有宝钗那样心思深沉到让人捉摸不透。宝琴的性格里,有着一种豁达和洒脱,能给宝玉带来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贾母就一定会主动去提亲。原因在于,贾母更看重的是“名正言顺”和“稳妥”。宝玉身边已经有林黛玉,尽管他们之间的关系,贾母也心知肚明,但至少在明面上,黛玉是林如海的女儿,是寄养在贾府,和宝玉青梅竹马,也算是半个自家人。而宝钗,是王夫人的内侄女,更是贾母眼中的“好媳妇”人选,她自己就夸赞宝钗“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也无可挑剔”。

如果贾母真的有意于宝琴,她首先要面对的是宝琴已有的婚约。除非,这婚约出现变故,或者宝琴一家主动来贾府求亲,否则贾母不会主动去打破这层关系。贾母不是一个会“做绝”的人,她更喜欢在已有的框架里做最有利的选择。

四、 更深层次的考量:王夫人和薛姨妈的关系

还有一点不能忽视,就是王夫人和薛姨妈是亲姐妹。宝钗是王夫人的亲女儿,而宝琴是薛姨妈的侄女。如果宝琴嫁给了宝玉,那么薛家在贾府的地位会更加巩固,王夫人也会从中获得不少好处。但这并不意味着贾母一定会因此就将宝琴许给宝玉。贾母的决策,更多的是基于整个贾府的利益和宝玉的未来。

总结来说,如果宝琴没有许人家,贾母是否会说与宝玉?

我的看法是, 可能性很小,或者说非常不明确。

贾母疼爱宝琴是真,觉得她是个好孩子也是真。但要将她许给宝玉,需要跨过几道坎。

1. 宝琴已有的婚约是最大的障碍。 除非这婚约解除,否则贾母不会轻易插手。
2. 贾母更倾向于门当户对,并且能给宝玉带来实际助力的婚事。 宝琴虽然极好,但从门第和未来助益来看,未必是贾母的首选。
3. 宝玉身边已经有了黛玉和宝钗两位重要的“候补”人选。 黛玉与宝玉情投意合,虽然贾母对黛玉的身体和性情有所顾虑,但也是一个重要的选项。而宝钗,更是被贾母和王夫人共同看好的理想儿媳。在已有这两位有力竞争者的情况下,贾母未必会去费心为宝琴安排婚事。
4. 贾母做事有自己的分寸和规矩。 她不会轻易去拆散别人的婚事,也不会轻易去主动为宝玉安排一个“二选一”的局面,尤其是在宝琴的婚事已经明朗的情况下。

所以,即便宝琴没许人家,贾母很可能会继续疼爱她,让她在贾府如同自家孩子一般生活。她会欣赏宝琴的品性,也可能因为宝琴的优秀而对她产生一丝“如果”的念头,但最终,出于对宝玉未来的考量,以及现实的种种限制(比如宝琴的婚约),她更有可能选择一个更稳妥、对贾府更有利的婚事。

可以说,宝琴在《红楼梦》中的角色,更多的是一个惊艳的过客,一个完美的“意象”,她代表着一种极致的美好和才情,但她并不是宝玉命运中必须出现的那个人。她的出现,更像是给宝玉的人生画卷上添上了一抹亮色,但这条线,终究不会延伸到婚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仅不会,而且贾母第一时间当机立断,绝了大家关于宝玉和宝琴婚姻的念想,而且是在知道宝琴已经许了梅翰林之前。

当时大家一见面,贾母就逼着王夫人认宝琴做干女儿。大户人家都有规矩,哪有让干女儿嫁给自己儿子的?看看书中宝钗拿黛玉打趣的的事:黛玉要认薛姨妈当干妈,宝钗立刻反对,理由是他哥哥薛蟠 没结婚,等着娶黛玉呢,所以薛姨妈不能认黛玉做干儿女。认了黛玉做干儿女,薛姨妈的儿子就没法娶薛姨妈干女儿了。

其实贾府里面人人都默认了贾母心中的宝黛婚姻,王熙凤已经把这纳入了家庭大事预案之中,二门外的小厮都知道,就等将来宝黛大些,贾母一开口的事。

user avatar

未必,小说中其实并没有任何明确盖章过“贾母想要撮合宝琴和宝玉”的实锤啊,她是问过宝琴的年庚八字并家内景况,一副打算为其求配的架势,但从头到尾也没有任何一句台词明说过老太太是想把她配给宝玉不是?包括王熙凤也没明说她心里看准的那个男人就是宝玉啊,万一是其他人呢?偌大的贾府也不是就光宝玉一个小鲜肉吧?

除了这一点,最有力的证据莫过于,原著中即便宝琴刚来贾府做客,贾母在还不知道她已许了人家的前提下,便早早逼着王夫人认她做了干女儿,如此一来她跟宝玉岂不成了同母兄妹,那还怎么往一块撮合啊?同理可见黛玉提出要认薛姨妈做娘,知道自己哥哥对她有意的宝钗急忙半开玩笑的出言阻止,说是认不得的,因为想让她成为自己家的媳妇,人精似的贾母不可能连这个道理也不明白吧?

所以,我倒宁可相信贾母问宝琴八字的做法一是确实喜爱她,二是故意制造烟雾弹对抗“金玉良缘”,不然以贾母的聪明和世故,实在无法解释她为何一见了宝琴就要认作干孙女,怎么看也不像一个精明老练、深谙礼教的老太太对待自己属意的孙媳妇的态度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宝琴若没有许人家,贾母是否真会说与宝玉,这可真是个绕梁三日的问题,细细琢磨起来,就像《红楼梦》里那些精巧的丝线,牵扯着各个人物的性情、家风,还有那无处不在的命运。首先,咱们得掰开了说。宝琴是谁?那是薛姨妈的侄女,出身虽不如贾家显赫,但也是书香门第出身,名门望族,再加上她生得花容月貌,品格贤淑,又.............
  • 回答
    红楼梦里的宝钗黛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皆是倾国倾城的人物。可要说起不足之处,那便是如同璞玉身上偶尔 드러날 수 있는 微小的瑕疵,或是本应圆满却藏着一丝遗憾。若要细细剖析,宝钗的“不足”更多体现在她的“得体”之下,黛玉的“不足”则在于她“真性情”里的脆弱。首先,从宝钗身上来看,她的“不.............
  • 回答
    宝钗对宝玉的感情,这事儿可真是《红楼梦》里头最引人遐思也最让人纠结的谜题之一了。要说爱,那肯定的,不然怎么会费尽心思去揣摩宝玉的心思,怎么会在宝玉心中留下那么深的印记?可要说那份爱,又跟林黛玉那般刻骨铭心、生生死死的爱,似乎又不是一回事。我觉得,宝钗对宝玉的感情,更像是一种“合宜”的爱,一种“顺理成.............
  • 回答
    说到宝钗是不是在讨好所有人,这可真是一个值得细细品味的问题。我个人觉得,与其说是“讨好”,不如说是宝钗在那个复杂至极、人情练达的大家族里,用她独特的方式“周全”和“经营”。她并非那种赤裸裸的奉承,而是一种更内敛、更深沉的处世哲学。咱们得先看看宝钗生活的环境。贾府是什么地方?那是个锦衣玉食、权势滔天的.............
  • 回答
    哈,你这个问题问得可真有意思!我也是读《红楼梦》的忠实读者,也曾有过跟你一样的疑惑。你说宝黛跟你印象中完全不一样,这背后可能藏着几个原因,咱们一点点来掰扯掰扯。首先,得说说这“印象”是怎么来的。咱们现在对宝黛的印象,大多不是直接从原著里一点点咀嚼出来的,而是通过各种解读、影视改编、甚至是网络段子一点.............
  •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问一块石头有没有灵魂,总是叫人唏嘘不已,也正是我这把老骨头,常常在夜深人静时,对着半卷的稿纸,反复琢磨的。你说曹公他要是写完了,宝黛这俩苦命的鸳鸯,会有个好结局吗?我得说,光凭我这有限的几卷残稿,以及我多年来观察人情世故的经验,想要给个准话,实在难!但若一定要我揣测,那么,我想说,一个.............
  • 回答
    要从《红楼梦》的原文中找出明确对比宝钗和黛玉门第出身高低的文字,其实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直接和简单,因为曹雪芹的笔法非常细腻含蓄,更多是通过人物的行为、言谈、生活细节以及他人对她们的评价来“暗示”而非“陈述”。但如果我们仔细梳理,还是能找到一些线索,能够佐证宝钗的家族背景和门第,相比于黛玉,是更为显赫和.............
  • 回答
    《红楼梦》里,林黛玉确实成了不少人心中的“挡箭牌”,用来掩饰自己的私心、推卸责任,甚至挑拨离间。但要说为什么只有宝钗因此被骂得最凶,甚至被贴上“小心眼”、“虚伪”的标签,这背后其实是多重因素在起作用,并非简单的“挡箭牌”理论就能完全解释。首先,我们得承认,“挡箭牌”这个说法本身就带有一种预设的负面色.............
  • 回答
    在我看来,贾母作为贾府地位最尊崇、最疼爱宝玉的老太太,她没有在自己健在时为宝玉和黛玉“张罗婚事”,这其中自有其复杂而深远的考量,绝非简单的不作为。深入剖析,主要有以下几个层面的原因:一、 黛玉的身体状况是贾母心中一道过不去的坎。这一点恐怕是最直接也是最关键的原因。贾母疼爱黛玉,视若珍宝,这一点书中随.............
  • 回答
    《红楼梦》里关于那癞头和尚,他为何要对黛玉说出那番“木石前盟”的预言,又为何会将那金锁给了宝钗,书中虽未明说,但细细品味,却能从中咂出一些意味深长的道理来。这与其说是和尚的“神力”,不如说是作者曹雪芹借他之口,点破了人生诸事,尤其是那情与缘的虚幻与无奈。首先说那癞头和尚对黛玉的“出家”之语。这得从黛.............
  • 回答
    87版《红楼梦》在处理原著中一些细节时,确实做出了不少改编,其中将宝钗灯谜之后贾政的内心独白移花接木给贾母,是比较为人津津乐道的一个改编点。要深入理解为何这样做,我们得从原著的叙事逻辑和电视剧的艺术表现两方面来分析。原著中的设计:贾政的视角,暗示着权力与期望在曹雪芹的原著中,宝钗所出的那个“怀金悼玉.............
  • 回答
    在《红楼梦》这部巨著中,王熙凤作为荣国府的实际管理者,其精明强干、八面玲珑的性格,让她在众多人物关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而她对贾宝玉和林黛玉这对“木石前盟”情愫的洞察与撮合,甚至几次三番地拿来打趣,这其中自有其深意,并非简单地因为她偏爱黛玉或厌恶宝钗。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细细掰扯王熙凤的出身、处.............
  • 回答
    关于87版《红楼梦》中元春向宝玉传意,促成宝玉与宝钗的“金玉良缘”,这是一个在原著中便有所伏笔,而在87版电视剧中被更加具象化、情节化的重要转折点。要详细讲清楚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包括当时的背景、元春的考量、宝钗的优势,以及这一切如何巧妙地呈现在观众面前。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元春在贾府中.............
  • 回答
    关于《红楼梦》第三十六回宝钗给宝玉绣肚兜一事,是否合乎当时的规矩,这确实是个值得玩味的点。要说“不合规矩”,倒也不是绝对,但其中夹杂着许多不易言说的门道,尤其是考虑到他们之间微妙的关系和当时的社会背景。首先,我们得理清一下“规矩”这个词的含义。在那个年代,“规矩”不仅仅是书本上的条条框框,更多的是一.............
  • 回答
    宝钗收到红麝串就戴手上,这事儿看着寻常,里头门道却深着呢。要说清楚,得先扒一扒这红麝串的来历,再瞧瞧宝钗这人是个什么样的性子,最后结合当时的情境,才能把这事儿给掰扯明白。首先,这红麝串可不是寻常的玩意儿。在《红楼梦》里,它可是出自贾母之手,而且是专门给宝玉做的。贾母疼宝玉那是毋庸置疑的,这串子里面掺.............
  • 回答
    这的确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让人忍不住去揣摩那些对宝钗“情有独钟”的人们,除了对这个角色本身的情感投射,背后还隐藏着哪些更深层次的心态呢?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而且尽量不写得像机器分析那样生硬,就当咱俩闲聊一样哈。首先,最直接的一点,可能就是对“现实”的某种投射和认同。你看,87版《红楼梦》之所.............
  • 回答
    红楼梦,这部包罗万象的巨著,自问世以来,引发了无数的解读与评论,其中关于其深层意义的探讨更是层出不穷。在众多的解读流派中,“宝黛爱情”、“反清悼明”以及栖霞客的“淫奢败家,内讧毁国”这三种观点,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展现了红楼梦截然不同的思想光芒,其中意义的深远程度,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一、宝黛爱情:.............
  • 回答
    《红楼梦》里,探春对宝钗和黛玉的感情,与其说是一种“更喜欢”的明确选择,不如说是一种基于性格、价值观和实际交往的复杂体认。要详尽地分析这一点,需要深入探究探春自身的特点,以及她与宝钗、黛玉之间的互动细节。探春的性格与价值观:理性、有担当、重体面探春身上最显著的特点便是她的“精明”和“有才”。在贾府这.............
  • 回答
    宝钗劝宝玉读书这事儿啊,在《红楼梦》里可不是一次两次,可以说是贯穿了宝玉和宝钗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侧面。但你要说“详细地讲”,那得看具体到哪一段了,因为她们劝宝玉读书的方式和时机都不太一样,而且每次的效果也都是“劝了听不听”两可着。最典型的一次,我记得大概是在第三十一回,那时候宝玉刚因为湘云的事情跟宝.............
  • 回答
    《红楼梦》中,当李纨和尤氏得知薛宝钗即将搬出大观园时,她们没有像王夫人或其他一些人那样表现出不舍或挽留之意,反而“相视而笑”。这个场景看似平常,细品之下,却能揭示出她们各自的处境、心境以及对宝钗离去这件事的复杂态度。首先,我们得明白李纨和尤氏在贾府的地位与处境。李纨是贾珠的遗孀,育有一子贾兰。在贾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