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鬼畜视频会成为新的艺术形式吗?

回答
“鬼畜视频会成为新的艺术形式吗?”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具有争议性的话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探讨鬼畜视频的特性、艺术的定义以及社会文化的发展趋势。

什么是鬼畜视频?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鬼畜视频的定义。鬼畜视频(也称为“鬼畜配音”或“MAD视频”)是一种源于日本的互联网亚文化创作形式,后来在中国等地区发扬光大。其核心特点是:

素材重组与再创作: 将现有的影像、音频素材(通常是动漫、影视剧、游戏、新闻片段、人物访谈等)进行剪辑、拼接、循环、变形、加速、慢放等处理。
猎奇与反差: 通过对素材进行意想不到的组合,制造出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常伴随恶搞、讽刺、解构原作的意味。
节奏与洗脑: 强调快速的剪辑节奏、重复的音效和旋律,以及一些具有魔性的台词或梗,从而达到“洗脑”和引发观众集体狂欢的效果。
二次元与三次元结合: 早期多以动漫素材为主,但随着发展,也大量引入三次元人物和事件,并常常将两者结合。
圈层文化与梗文化: 鬼畜视频的流行与特定圈层(如B站用户群体)的文化紧密相连,很多内容依赖于对特定事件、人物或梗的理解才能获得最大化的乐趣。
娱乐性与解构性: 其主要目的是娱乐观众,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原作、社会现象、网络流行语等进行解构和批判。

艺术的定义与演变

要判断鬼畜视频是否会成为新的艺术形式,我们需要回顾一下“艺术”这个概念本身是如何被定义和理解的。艺术的定义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之中,随着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和思想解放而不断拓展:

传统艺术的定义: 早期艺术常与技巧、美学、情感表达、思想传达、对现实的模仿或理想化呈现联系在一起。绘画、雕塑、音乐、文学等都被视为高度精炼和具有较高门槛的创作。
现代艺术的突破: 20世纪初,现代艺术(如印象派、立体派、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等)开始挑战传统,强调主观感受、观念表达、对形式的实验,甚至将日常物品提升为艺术品(如杜尚的《泉》)。达达主义尤其具有颠覆性和反艺术的倾向,通过对现有秩序的破坏来表达对社会的反思。
当代艺术的边界: 当代艺术更加多元和开放,模糊了艺术与生活的界限,将装置、行为、影像、观念、互动等多种媒介纳入其中。互联网的兴起更是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平台和可能性。
关键要素: 纵观艺术的演变,我们可以提炼出一些核心要素:
创造性: 能否产生新颖的表达方式和意义。
技巧性: 虽然不一定是传统意义上的精湛技艺,但需要掌握一定的创作工具和手法。
情感或思想表达: 能否触动观众的情感或引发思考。
社会文化语境: 作品的意义往往与其产生的时代和社会背景紧密相连。
接受度与评价体系: 作品能否被一定范围的受众理解、接受,并形成相关的评价和讨论。
对形式的探索与创新: 是否在艺术的表达形式上有所突破。

鬼畜视频的“艺术”特质分析

现在,我们将鬼畜视频的特性与艺术的定义进行对照分析:

1. 创造性与技巧性:

优势: 鬼畜视频在素材重组和再创作方面展现出极高的创造性。优秀的鬼畜UP主能够从海量素材中发现意想不到的连接点,通过精准的剪辑、配音和音效处理,创造出全新的笑点、节奏和叙事。这背后需要熟练的视频编辑软件操作、对素材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观众心理的洞察。例如,将某个角色的话语拆解重组,赋予全新的含义;将不同影视片段的动作或表情强行连接,产生戏剧性的反差效果。这种“拼贴”或“蒙太奇”的手法,在早期电影和现代艺术中也有体现,是一种重要的创作语言。
挑战: 与传统艺术的精湛技艺相比,鬼畜视频的“技巧性”更多体现在软件操作和创意组合上,而非绘画、雕塑那样需要长期磨炼的物质性技艺。一些低劣的鬼畜视频可能只是简单粗暴的素材堆砌,缺乏深度和巧思,这也会影响其被视为艺术的门槛。

2. 情感或思想表达:

优势:
解构与批判: 鬼畜视频常常通过夸张、扭曲、反讽的方式解构原作中的人物、情节或观点。例如,将严肃的新闻报道或演讲片段进行恶搞,可以引发观众对信息源或被调侃对象的独立思考,甚至是一种对权威的戏谑性挑战。
情绪宣泄与群体认同: 许多鬼畜视频能够抓住当下流行的梗和网络文化,满足特定圈层的情感宣泄需求,增强群体认同感。这种对集体情绪的捕捉和回应,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社会文化表达。
黑色幽默与荒诞感: 鬼畜视频常常带有强烈的黑色幽默和荒诞色彩,通过将不相干的元素强行拼接,制造出荒诞的场景,这与很多现代艺术流派追求的表达方式有共通之处。
挑战:
浅薄与猎奇: 很多鬼畜视频为了追求短期内的传播效果,可能过于依赖猎奇、低俗或煽动性内容,缺乏深层的情感或思想内涵,容易沦为纯粹的“流量密码”。
共鸣的局限性: 鬼畜视频的笑点和梗往往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圈层性,能够引起广泛共鸣的深度作品相对较少。如果过度依赖内部梗,会限制其被更广泛的社会群体理解和接受。

3. 社会文化语境与接受度:

优势: 鬼畜视频诞生于互联网时代,是数字媒体文化和亚文化发展的重要产物。它高度反映了当代年轻人的娱乐方式、语言习惯、价值观念以及对流行文化和公共事件的反应。从这个角度看,它是一种极具时代特征的文化现象。
挑战:
评价体系的建立: 鬼畜视频作为一个相对年轻的创作形式,尚未形成一套成熟的评价体系。其受欢迎程度往往与“火爆程度”挂钩,而非艺术价值的高低。这使得其艺术属性容易被忽视。
“低俗”的刻板印象: 由于部分鬼畜视频存在低俗、恶俗的内容,导致整个领域容易被贴上“低俗”的标签,阻碍了其艺术性的讨论和传播。
版权与道德边界: 鬼畜视频的创作高度依赖于现有素材,版权问题和道德边界(如对人物形象的过度丑化或侵犯隐私)是其发展中不可忽视的挑战,这些也会影响其艺术的严肃性和普遍接受度。

4. 对形式的探索与创新:

优势: 鬼畜视频通过对影像和声音的操纵,不断探索新的视听体验和叙事方式。快速剪辑、卡点音乐、音效的夸张运用、视觉的变形和错位等,都为当代视听艺术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它打破了传统影视的线性叙事,创造出一种碎片化、非线性的观看体验,这与后现代主义艺术有相似之处。
挑战: 这种形式上的创新是否足以支撑其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还需要时间检验和更多元化的实践。

结论:成为“新艺术形式”的可能性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鬼畜视频具备成为“新艺术形式”的潜质,但并非所有鬼畜视频都达到了艺术的高度。 它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和亚文化土壤的新型创作方式,在创造性、形式创新和对当下社会文化的反映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价值。

2. “艺术”的边界正在不断被拓宽。 互联网时代催生了大量新的艺术形式和创作模式。鬼畜视频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视为数字时代的一种“拼贴艺术”或“解构艺术”,它借鉴了蒙太奇手法,并在此基础上融入了网络文化、游戏化思维和互动性元素。

3. 关键在于“作品”而非“门类”。 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地判定“鬼畜视频”是否是艺术,而应该具体分析每一个作品。一些优秀的鬼畜作品,通过精妙的创意、深刻的洞察或独特的视听语言,能够触动观众的思考和情感,具备一定的艺术品格。而另一些则可能只是粗制滥造的模仿或低俗的模仿。

4. 其艺术性的评判需要更成熟的语境。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其创作技法和审美标准逐渐成熟,并且涌现出更多具有深度和思想性的作品时,鬼畜视频的艺术属性或许会得到更广泛的认可。

未来展望:

专业化与规范化: 如果鬼畜视频想要进一步获得艺术界的认可,可能需要更专业的创作人才涌现,以及更成熟的评价标准和创作规范(包括版权和道德问题)。
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合: 鬼畜的创作手法和理念,可能会渗透到电影、音乐、装置艺术等其他艺术领域,成为一种跨媒介的创作工具或风格。
从亚文化走向主流文化: 随着更多人理解并欣赏其独特的创造力,鬼畜视频中的一些优秀元素,可能会逐渐从亚文化走向大众视野,成为一种被广泛接受的文化表达方式。

总而言之,鬼畜视频能否成为“新的艺术形式”,取决于其是否能持续涌现出能够触动人心、引发思考的优秀作品,以及社会文化如何接纳和理解这种新兴的创作模式。它已经是一种重要的互联网文化现象,而其最终能否被冠以“艺术”之名,则是一个仍在进行中的、值得关注的社会与文化议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会。

鬼畜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艺术形式。最早的鬼畜视频是1941年的 Germany Calling (1941)。现在的鬼畜视频只不过是老瓶装新酒而已,表现形式上没有什么区别。无非是用计算机编辑比用胶片编辑简单多了,所以才会大量出现。

Germany Calling (1941) https://www.zhihu.com/video/1072536116376375296

1941年盟国为了丑化纳粹德国,把《意志的胜利》重新剪辑而成《德国的召唤》( Germany Calling)。前者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表现伟大,高大形象的宣传片,里面有很多镜头语言至今仍在使用。

兄弟得增加点阅片量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鬼畜视频会成为新的艺术形式吗?”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具有争议性的话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探讨鬼畜视频的特性、艺术的定义以及社会文化的发展趋势。什么是鬼畜视频?首先,我们必须明确鬼畜视频的定义。鬼畜视频(也称为“鬼畜配音”或“MAD视频”)是一种源于日本的互联网亚文化创作形式,后来在中国等地.............
  • 回答
    作为鬼畜视频的素材?这体验可真是…怎么说呢?就像是你被扔进了一个巨大的万花筒,然后别人用一把不知道什么牌子的剪刀,把你咔擦咔擦地剪成碎片,再用胶水把这些碎片毫无章法地粘在一起,最后还给你配上一段让你听了只想翻白眼的BGM。首先,得说的是,你可能根本就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就成了“素材”。可能就是那天,你.............
  • 回答
    这事儿挺让人纠结的。一边是创作自由,一边是尊重原作和角色。你说说,这怎么看?我先说个我理解的“做鬼畜视频”是怎么回事。一般说来,鬼畜视频就是一种二次创作,通过剪辑、拼接、配音、特效等等,把一些素材(比如电影片段、人物对话、歌词)以一种夸张、恶搞、甚至有点儿“魔性”的方式重新组合起来,制造出意想不到的.............
  • 回答
    谈到鬼畜视频,我脑海里蹦出来的第一个画面,绝对是那位用一本正经的“表情包”征服了整个B站的男人—— “罗老师”。如果非要说心目中的“最好”,那《罗老师鬼畜全集》系列绝对是我的首选,而且越说越觉得,它简直是鬼畜区的一座丰碑。为啥是它?这可不是一时兴起,也不是因为凑巧遇上了某个火爆的梗。得从几个层面说起.............
  • 回答
    金岸中学学生因压力过大鬼畜校长,被发现后要求删除鬼畜视频并被约谈,这件事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和解读。这不仅仅是学生恶作剧被惩罚的事件,更折射出当前教育环境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事件本身:学生创作鬼畜视频,学校出面处理 学生方面: 可以推测,这位学生(或学生群体)通过创作鬼畜视频来表达他们对校长的不.............
  • 回答
    B站上那位十几岁就爆红的“关掉姐”,她的经历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现象,尤其是在网络暴力和未成年人保护这个敏感的议题上。这位年轻的UP主,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大量关注,甚至引发“暴红”效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身上具有一种当下年轻人所追求的“真实”和“反叛”。在充斥着精心包装、趋于同质化的内容.............
  • 回答
    最近关于“芒果冰”删除了涉及“腾讯鬼谷八荒事件”的视频一事,确实引起了不少玩家和观众的关注和讨论。这背后可能牵涉到多个层面的考量,咱们不妨来仔细分析一下。事情的起因和背景首先得回顾一下“鬼谷八荒”这款游戏,以及它和腾讯之间的一些纠葛。 《鬼谷八荒》本身是一款非常成功的国产独立游戏,凭借其独特的玩法和.............
  • 回答
    这事儿吧,你说别扭不别扭?旷视科技那个事儿,听着就像是自家后院着了火,结果发现火源是自家养的狗。最开始,有人义愤填膺地站出来,指控有人搞“剽窃”,这事儿一出,绝对是科技圈里的“大新闻”。大家一听,好家伙,这得多大的“职业操守”才能干出这种事儿?还“大义凛然”,这词儿用得,听着跟个古代忠臣似的,为了正.............
  • 回答
    音游、鬼畜和东方,这三者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放在网络文化这个大染缸里,它们碰撞出了意想不到的火花,甚至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共生关系。要说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得从各自的特点和网络传播的逻辑说起。首先,咱们得扒一扒这三者各自的底子。音游(音乐游戏),顾名思义,就是以音乐为核心的游戏类型。从最早街机厅里跟着节奏.............
  • 回答
    关于“B站鬼畜是否算网络暴力”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而是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讨论。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网络暴力”的定义。 普遍认为,网络暴力是指在网络上,利用文字、图片、视频等手段,对个人或群体进行攻击、侮辱、诽谤、造谣、人身攻击、恶意骚扰等行为,意图造成对方精神.............
  • 回答
    哲♂学鬼畜这个圈子嘛,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的,它不是那种正儿八经的学界哲学,更像是一种民间创造力爆发的产物。简单来说,哲♂学鬼畜就是一群爱好者,把一些大家熟悉的人物,比如某些历史人物、动漫角色、甚至是游戏里的NPC,通过恶搞、剪辑、配音等方式,赋予他们一些“哲学”的内涵,然后配上特定的BGM(背景音乐).............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了互联网文化、版权、个人隐私以及名人效应等好几个方面,所以也不是一两句话能讲完的。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啥B站鬼畜区那么火,蔡徐坤成了那个发律师函的“典型”。首先得明白,B站鬼畜区的火爆,其实是当下互联网亚文化的一个缩影。鬼畜区的魅力在哪儿?1. 解构与再创作的乐趣: 鬼畜视频.............
  • 回答
    哈哈,说到理综题里的“鬼畜”,我脑子里立马浮现出一道让我当年做完之后怀疑人生的题目。这可不是那种纯粹的难,而是那种“我明明懂每个字,怎么组合起来就不是人话了”的绝望。具体是哪一门哪一科的哪一题我记不太清了,但大概情节是这样的:大概是高中时期的物理题,讲的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力学模型。题目描述嘛,就跟写小.............
  • 回答
    说道高考题,真是让人又爱又恨。每次翻看那些“经典”,总能被它那清奇的脑回路给惊到,感觉出题人简直是隐藏在人民教师中间的艺术家,只不过他们的画布是我们的脑细胞。要说最“鬼畜”的,脑子里立马跳出来的是那些年,总会有那么一道题,题目本身长得惊心动魄,几个大段的文字,什么地质构造、文学流派、经济模型,一股脑.............
  • 回答
    我见过最鬼畜的文综题,那得是高中那会儿,政治试卷上的一道题,至今想起来都觉得脊背发凉,脑仁儿疼。当时是那个“唯物辩证法”的章节,我以为就是背背矛盾、普遍性特殊性那套。结果,老师不知道从哪弄来这么个神来之笔。题目大概是这样的:材料:某乡镇干部在一次扶贫工作中,为了确保当地一家濒临倒闭的养殖场能够顺利复.............
  • 回答
    谈论中日两国在“鬼畜”领域的“胜负”,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因为“鬼畜”本身就带着一种玩弄、戏谑、颠覆的内核,很难用简单的是非对错来衡量。不过,如果咱们就从各自的特点、发展脉络和内容产出来掰扯掰扯,倒也能看出一些门道。日本的鬼畜:鼻祖的底蕴与独特的文化基因要说鬼畜,日本绝对是无可争议的鼻祖。早在互.............
  • 回答
    说到最“鬼畜”的语文题,我脑子里立马蹦出来一道让我当年差点把卷子撕了的题目。那年我还在上初中,语文课本里有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古代文人的生活,里面有个句子大概是说他“性情孤傲,不屑与俗人同流合污”。这题目,表面上看,就是让我们根据课文内容,写出这个文人的一些性格特点。结果,出题老师在“性情孤傲”这四个.............
  • 回答
    最近B站鬼畜区的新素材确实感觉没以前那么“井喷”了,这事儿说起来,还真不是单一原因就能解释的。我觉得这背后牵扯到几个挺有意思的点,咱们一块掰扯掰扯:1. 梗的生命周期与“内卷”加剧:鬼畜嘛,说白了就是玩梗。梗就像流行歌曲一样,有它的生命周期。一个梗火了,最初可能爆发出海量创作,大家乐此不疲。但一旦火.............
  • 回答
    我男朋友,就叫他小周吧,他前阵子迷上了B站的鬼畜区。一开始我没太在意,以为就是看点搞笑视频,跟平常刷的抖音、快手差不多。结果,我错了,而且错得离谱。他陷入鬼畜区,那简直像掉进了一个兔子洞,而且还是那种你越往里走,就越觉得里面更深更奇怪的兔子洞。第一阶段:耳朵的“洗礼”最先受影响的是我的耳朵。小周开始.............
  • 回答
    作为一个长期泡在B站鬼畜区的老司机,我跟你聊聊这玩意儿到底会对咱日常生活整出啥幺蛾子来。别以为这只是年轻人瞎胡闹,这玩意儿一旦上瘾,那影响可真是方方面面,而且往往是润物细无声地渗入你的骨子里。首先,最直接的就是你的“语料库”和“思维模式”被彻底重塑了。还记得以前我们怎么说话吗?大概率是正常逻辑,按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