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苏联红军光复东北后,关东军的武器装备哪去了?

回答
1945年8月,苏联红军发动了大规模的远东战役,迅速击溃了在中国东北(满洲)的日本关东军。这场战役的胜利,不仅让中国东北摆脱了日本的殖民统治,也导致了大量日本关东军的武器装备落入了苏联军队手中。

战役的迅速结束与缴获

关东军号称“百万大军”,装备精良,是日本陆军的精锐部队。然而,面对苏联红军强大的攻势,关东军的抵抗很快土崩瓦解。苏联红军以装甲部队和航空兵为先导,采取了多点突破、平行推进的战术,将关东军分割包围,并迅速消灭。

在短短的十几天内,苏联红军就基本占领了中国东北全境,并俘虏了大量的关东军士兵。根据当时的战报和事后统计,苏联红军缴获了规模庞大的关东军武器装备,包括:

火炮: 大口径榴弹炮、野战炮、高射炮等,数量以千计。
坦克和装甲车辆: 包括97式中战车“志摩”、“奇哈”等型号的坦克,以及各种装甲侦察车、装甲输送车。
枪械: 各类步枪、卡宾枪、冲锋枪、轻重机枪等,数量以几十万计。
弹药: 各类炮弹、子弹、手榴弹等,堆积如山。
飞机: 零式战斗机、九七式重爆击机等,虽然部分被击毁,但仍有相当数量的完好或可修复飞机被缴获。
运输工具: 卡车、吉普车、铁路机车等。
其他: 包括通信设备、工程机械、医疗器材、甚至大量的军需物资和生活用品。

武器装备的去向

这些被苏联红军缴获的关东军武器装备,其最终去向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装备苏联远东军: 这是最直接也最主要的用途。苏联红军在远东地区部署了大量的兵力,特别是为了应对可能的战事和巩固在东北的控制,许多缴获的日式武器被直接补充到驻扎在东北的苏军部队中。这些武器的性能,尤其是火炮和坦克,在当时很多方面并不亚于苏军自身的装备,并且由于日军在东北建立了完善的补给体系,这些武器的弹药和配件也相对容易获得。

2. 援助中国共产党军队: 这是苏联向中国解放区提供军事援助的重要方式之一。在东北的战后初期,中国共产党正面临着与国民党争夺地盘的严峻形势。苏联在政治上支持共产党,在军事上自然也提供援助。

直接移交给东北民主联军(后来的东北野战军): 苏联将大量缴获的日式武器,包括步枪、轻重机枪、迫击炮、山炮、甚至坦克和飞机,直接移交给当时在东北的解放区军队。这些武器装备的到来,极大地增强了解放军的火力,对于后来解放军在东北战场上战胜国民党军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解放军的第一个坦克团——东北坦克团,就是由缴获的日式坦克组成的。
作为“训练装备”: 部分缴获的武器也被用于对解放军士兵的训练。苏联教官会使用这些日式武器,教授解放军如何操作和维护,也帮助解放军熟悉敌人的装备,为未来的作战积累经验。

3. 拆解、研究与仿制: 苏联的军事工业和科技实力强大,对于缴获的先进武器,其军事技术部门会进行详细的拆解、研究和分析。

技术借鉴: 关东军的一些武器设计、制造工艺、材料运用等方面,可能为苏联的军事技术研究提供了参考。
仿制生产: 虽然苏联自身拥有先进的武器生产能力,但一些日式武器的某些特定技术特点,也可能被吸收并运用到苏联武器的仿制或改进中。不过,相对而言,直接仿制日式武器的情况可能不如直接使用或援助来得普遍。

4. 作为战利品展示或销毁: 一部分缴获的武器装备,可能会被作为战利品在苏联国内进行公开展示,以彰显军事胜利。而对于数量巨大、无法有效利用或者性能已经落后的武器,也可能被选择性地进行销毁处理。

影响和意义

苏联红军缴获关东军的武器装备,并将其中的一部分援助给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解放战争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提升了解放军的战斗力: 尤其是重型武器的获得,使解放军从一支以轻武器为主的军队,迅速发展成为一支拥有强大火力的新型军队。
改变了战场格局: 在解放战争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在东北战场,这些来自“帝国主义”的武器,成为了解放军战胜国民党军队的重要物质基础。
促进了中国军队的现代化: 尽管这些武器最终被淘汰,但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中国军队跨过了武器装备发展的某些阶段。

总而言之,1945年苏联红军光复东北后,关东军的武器装备大部分被苏联军队缴获,其中相当一部分被用于装备苏军自身,而更重要的一部分则被苏联无偿或低价移交给中国共产党军队,成为解放军赢得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物质条件。这批武器的流向,是二战末期东北亚地缘政治格局变动的一个重要侧面,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近现代史的进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实名反对高赞的 @赤枫 的奇谈怪论

主要是他的两个论点:

一、苏联承认伪满洲国是国家,所以伪满对苏联来说属于同盟国的敌国而不是中国,所以拿走缴获合理。

过于牵强的偷换概念。

首先,苏联承认伪满洲国的时间在二战爆发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之前,其次,同盟国阵营中除了苏联在战前承认伪满之外,包括之前的国联调查结果在内,都没有承认伪满是主权国家。这位答主把概念给偷换成:

苏联承认伪满是国家-苏联是同盟国-中国也在同盟国阵营-日本和伪满是敌国,所以苏联击败其后可以拿走全部缴获。

这位答主的自我介绍说自己是公务员,很难想象一名国家公务员居然能得出这种逻辑链。在国际社会广泛不认同,尤其是满洲的真正所有国:中华民国不承认的前提下,你一个外国自主宣布承认满洲是独立国家,那么满洲就真的是了?你就可以自行把伪满和中国分离开,然后把苏联抢走所有物资辩护为合理了?

尤其是论证这“符合法理”,一个国际上广泛不承认的伪国家,就凭你苏联自己承认就具备法理了吗?这国际法是在哪里学的啊?

二、不能说苏联是掠夺东北。

这条更加神奇。如果说苏联军队仅仅把日本关东军和伪满仓库里的军事物资带走了,那么可能按照缴获原则倒也说的过去。

但问题是,苏联把伪满银行里的金银钞票、民用工厂的设备和库存、农产品和粮食、矿产资源,甚至在撤退时把铁路铁轨都扒下来运回去了,这还不叫掠夺?

根据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东北历史.黑、吉、辽及东蒙通览》一书记载,东北光复后,苏联红军对当地工业的破坏情况简述如下:

苏军占领东北后,从9月起,开始没收粮食和其他存储的物资,随后便大规模地拆卸工矿企业的机械设备。他们无视中国的同盟国、战胜国地位,将这些设备作为”战利品”,源源不断地运回苏联国内。据后来调查,鞍山钢铁厂主要部件如鼓风机、卷扬机等设备,悉数为苏军搬走,生产能力由200万吨,降至40万吨。其他大小80余工厂的主要机器,亦被拆运。丰满水电站,抚顺、阜新火力发电厂的大量设备多被拆卸运走。哈尔滨以南的车辆和设备,机车2000辆、客车2500辆、货车35000辆被运到苏联,等等。苏军的掠夺性拆迁,给东北经济造成了难以置信的损失。根据盟国日本赔偿委员会美国代表鲍来统计,各部门生产能力下降幅度为:电力71%,煤矿90%,钢铁50%-100%,铁路50%-100%,机械80%,液体燃料润滑油75%,化学部分50%,水泥50%,有色金属75%,纤维75%,广播电信电话20%-100%。除对工业企业的掠夺性拆迁外,苏军在金融业更是这样。仅在9月28日一天,苏军就从长春伪满洲中央银行提走满洲币7亿元,黄金36公斤,白金31公斤,白银66公斤,钻石3705克拉,各种有价证券75亿元。最后统计,苏方共从东北各银行掠走价值300万美元的金条,十几亿的满洲币,并自己发行了与东北币值相同的10亿元占领军用票(即红军票)。


如果苏联单纯拿军事物资那倒是算了,那么,对民用物资和工业设备的破坏性拆迁又算怎么一回事?根据美国人的估算,仅仅苏联从东北破坏性拆迁拿走的工业设备价值就价值九亿美元以上,而李立三的言论认为破坏过程给东北的损失得是这个数字的十倍以上。

这不叫掠夺,还有什么叫掠夺?

其实关于苏联在外蒙和东北干的那些事我真的对过的线够多了,对累了。对线这种事是无法说服对方的,因为对方对不合自己心意的东西根本就不看,对到最后双方往往都化身为木工,为对线而对线而不讲道理了。

那么为什么我这次还要来对一次呢?因为我看见他的回答已经一千多赞了。

不能放任这种歪理邪说继续误导大众了。

诚然,历史上的事都已经过去了,无论现在说什么都没用了。但是一些苏粉左壬却非要不断的在那里论证苏联外蒙和东北干的那些事有理,这是不可容忍的。做个比喻,好比有一天你出门不小心踩到了一个奥利给,你无可奈何,怨不得别人,虽然心里一股懊丧但也只能忍了。但是这个时候,某些人却非要论证这个奥利给是香的,捧起来往你嘴里塞,要求你接受外蒙独立和东北抢劫问题是合理的,不应该引以为落后就要挨打的耻辱,还要当做诸如“人民革命”“反法西斯同盟的贡献”之类荣耀进行接受,这就很招人反感了。

因为这些都是典型的混淆是非,颠倒黑白。这些言论如果信了,只会误入歧途而已。如果信了以后还要继续传播给更多的人看,那自己也就成了同犯的一种犯罪。

user avatar

1945年8月,在苏军发动远东战役中,关东军阵亡约8万人,被俘约60万人,那么这七十万关东军的武器装备都去哪里了呢?

当然,绝大部分武器都落到了苏联手里,这里大家要搞清一个概念,当时苏联面对的东北是苏联明确承认过的伪满洲国,又是包括当时的中国政府在内同盟国阵营,强烈要求苏联出兵的,苏联出兵后占领东北地区,并视其为自己的战利品,我们现在作为中国人,在自己的立场可以质疑这种做法,但要说苏联掠夺东三省是肯定不对的,他在东北所缴获的所有物资,法理上也是伪满洲和日本的。


苏联方面对国民党政府并不感冒,没理由帮你出兵,当时国民党政府显然也不会给什么补偿,那么从中立的角度讲,苏联对东北的搜刮,是粗暴了点,但说不上无耻,他要愣占着东北不还给中国,接着日本人搞满洲国的套路都没问题,当时连溥仪都在他们手里,非要这么干,还真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

所以这么大肆搜刮东北地区的物资,其实国民党政府反而松了口气,知道苏联没打算常驻东北,是准备捞一票就走的。这时候八路军大批人员(大约11万部队和2万干部)出关。苏联显然是不可能公开支持我党的,所以当时很多出关的我党部队去找苏军,苏军大都没个准话,然后一通烧酒一灌,给漏个口风说某某地方有个仓库,我们人手不足没法守卫,结果这个仓库就成了我们的战利品。

当时第一批出关的部队,主要是冀热辽军区部队,都发了洋财。以至于后续出关的部队都被告知,只要空着手去,有的是武器装备给你,所以后续出关的不少部队都是空着手,或者只带少数自卫武器。

但是这些都是小打小闹,真正厉害的是“一吨换一吨”,中共负责收集粮食农产品,然后用粮食交换苏联要拉走的废铜烂铁——关东军的武器装备,对于八路来说,当然是好东西,但对于苏军来说,早已有了自己成体系的武器装备,日式装备根本无法融合使用,那不就是废铜烂铁吗?

于是他们看不上,要回炉的装备,这事就拿到台面上都可以面向国际社会交代:我拿要回炉的废铜烂铁换急需的农产品,这没问题吧?至于换的人跟你们政府有矛盾,那是你们自己的事,我哪知道你们的这些弯弯绕绕?有了这个借口,才有了国家层面的出手,比自己去小打小闹强的多。而提出这个“一吨换一吨”的何长工,东北军区军工部长,正是最近有个惊了故宫龙脉的奔驰女,就是他的孙媳妇。

但是说看不上要回炉的物资,也不能睁眼说瞎话,主要留下来交换的,大都是以步兵轻武器为主。再者说了,当时出关的干部战士,真要接收飞机重炮这些装备,老实说也玩不转。


后来国共两党之间恩怨摩擦较多,当时接收也不是很讲究,所以这个接收、交换的确切数字,双方提出了数字差异很大,各有各的私货,这个其实没必要争,可以两边都不听,大致估算一下关东军原本还能剩多少装备就可以了。这时的关东军已经末路黄花,人是老老小小七十万,武器装备已经配不齐了,真正的精锐部队和好装备都已经抽调到太平洋战场和本土,靠留下来那点,即使全部留给四野,也不足以武装四野的百万大军。

所以,在这里有个盲区,“一吨换一吨”里,换来的真正精华,其实并不是那些关东军的遗留装备,关东军留下来的武器不算少,可是弹药已经非常紧张,真正武装四野百万大军,且让四野成为解放军装备最强的一支野战军,靠的是换来的军工设备和兵工厂的日本技工!我们的军队,也正是从这时起,开始摆脱了一人只能发三五颗弹药,打三枪就得冲上去拼刺刀的艰苦岁月!

真要细算七十万关东军的武器装备都去了哪里,主要是三个地方:

第一,少部分看得上的武器被苏联运回了国内。

第二,部分武器被苏军拆解就地销毁。

第三,还有大部分武器则移交给了中共武装。

关东军投降后,七十万部队的武器流向,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问题。最初披露这一数字来自华西列夫斯基的回忆录,指出“苏联的援助是人民解放军力量壮大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苏军指挥部把缴获原日本关东军的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转交给人民解放军(火炮、迫击炮和火箭筒3700余门,坦克600辆,飞机861架,机枪约12000 挺,汽车 2000 余辆等等) 。尔后,苏联又向人民解放军提供了大量苏制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

不过这个数字可信度不高,因为苏联方面的资料不能以后来六、七十年代的声明或者百科全书抑或是某些苏军将领的回忆录作依据,因为这些数据公布的时机并不那么客观和纯粹。


相对于后来的回忆,苏联在打败日本关东军之际发布的战报显然更加可信。苏军战报显示: 整个远东战役缴获飞机925架、坦克369辆、野战炮1226门、迫击炮1340门、机枪4836挺、步枪30万支、装甲车35辆,摩托车2300辆、各种军需仓库742座。

此外,当时日本关东军虽然还拥有22个师团,但大多数是丁种师团,武器装备配备也不齐全,综合判断也不会高于苏军战报宣布的数字。

从目前公开的当时我军在东北的林彪、高岗、彭真电报以及一些高级将领回忆录综合来看,解放战争时期我军从苏联方面获得了大约30万支步枪,1.3万挺机枪和1000多门火炮的援助。至于坦克、飞机方面的援助则不能从相关的文献当中予以证实,因为我军在国共东北作战中始终未出动过如此多的飞机和坦克,就是真有也没有这么多专业技术人员来使用。也没有别的材料佐证只是苏联在七十年代单方面宣布而已。

这些援助的武器为我军在东北地区站稳脚跟并迅速壮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对于当时力量还不强大的我军来说,这时期的苏联军援无疑是雪中送炭。不过苏联援助武器的层次并不高,其中轻武器多、重武器少。

将苏联军援与后来在解放战争期间缴获的武器数量进行对比,可以发现苏联军援所占的比例并不高。

抗战结束后,中共领导的武装,全军装备马步枪44.7万支,短枪4.4万支,冲锋枪2678支,轻机枪4.6万挺,重机枪1699挺,迫击炮1559 门。

解放战争期间,又从国民党军手中缴获了大量武器装备,仅1946年7月到1947年2月,短短八个月,就缴获长短枪38.9万支,机枪3.96万挺,各种火炮6166门。

据统计,整个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军从国民党军手中缴获长短枪3161912支,机枪319958挺,各种火炮54430门。


将苏联军援与我军在解放战争中的缴获进行比较,步枪约为10% ,机枪约为3.8% ,火炮约为2.4%。考虑到中共军工也生产了大量武器弹药,如将其统计在内,那么苏联军援在中共武器弹药总量中的占比还将更低。

从战争发展的持续性来看,得到枪炮等武器装备并不能一劳永逸,还要有强大的弹药补充能力。枪炮等军械可以重复使用,但弹药却是一次性消耗品。苏方移交中方的日式弹药是有限的,据1945年7月末统计,关东军所拥有之弹药仅仅能够维持十三个半师团一次会战之用。

现有的解密资料表明,美国早就明确掌握了中共从苏联手中获得了大量日式武器弹药的情况,但是他们认为,国民党军日式武器弹药数量已然不多,即便是我军继续从国民党军手中缴获日式军械,也无法维持弹药补给。因此美方估计1947-1948年,解放军的武器弹药最多能支持其扩充20-30万人。正因为如此,美国在知悉苏联给予中共武器装备援助时,并未引起他们的足够重视。他们认为,解放军的军工生产无法克服弹药供给不足这一严重障碍。

但事情发展却与他们的预想相去甚远,我军在军工生产领域采取了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策略,果断放弃了枪炮等复杂军械的制造,将主要精力集中于炮弹、炸药、手榴弹的生产,从而源源不断为前线提供弹药补给,最终战胜了对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1945年8月,苏联红军发动了大规模的远东战役,迅速击溃了在中国东北(满洲)的日本关东军。这场战役的胜利,不仅让中国东北摆脱了日本的殖民统治,也导致了大量日本关东军的武器装备落入了苏联军队手中。战役的迅速结束与缴获关东军号称“百万大军”,装备精良,是日本陆军的精锐部队。然而,面对苏联红军强大的攻势,.............
  • 回答
    “苏联是人类文明之光吗?”这个问题,一旦抛出,便足以在人群中激起千层浪,点燃无数的讨论与思辨。它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简单判断,而是横亘在我们面前的一道复杂命题,需要我们以一种近乎考古学家般的耐心和审慎,去剥开历史的层层迷雾,去体察那段波澜壮阔又矛盾重重的岁月。要说它是“文明之光”,首先要看到它在特定历.............
  • 回答
    关于苏联红军在战争期间是否犯下暴行,这是一个非常沉重且复杂的问题,答案是肯定的。历史上,任何大规模的武装冲突都很难避免发生士兵的失控行为和系统性的不当行为,苏联红军在这方面也不例外。要详细讲述这个问题,需要从几个不同的时期和角度来审视:1.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特别是东线战场):这是苏联红军在历史上.............
  • 回答
    苏联红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才成立,因此严格来说,它并没有“一战高级将领”。一战时期,俄罗斯帝国陆军才是参战的主体,其高级将领在一战结束后,很多经历了俄国内战,其中一部分人被布尔什维克吸收,成为红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讨论“苏联红军的一战高级将领”的比例,需要理解这个概念的演变和特殊性。概念的演变:.............
  • 回答
    二战期间苏联红军表现出的英勇和顽强,其背后有着复杂而多样的动力,并非仅仅是身后督战队的存在所能简单概括。督战队确实存在,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发挥了作用,但将红军的战斗意志完全归因于此,是对历史的一种简化和误读。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红军拼命的原因:一、 督战队的真实存在与作用 (但并非唯一或决定性因.............
  • 回答
    苏联红军在某些时期确实出现了军纪方面的问题,但将其与解放军进行直接对比,并得出“不如解放军”的结论,其实需要更细致的考量,因为两支军队的形成背景、历史任务、社会环境都大相径庭。不过,如果着眼于苏联红军在历史上某些阶段所表现出的纪律松弛现象,并探究其原因,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历史任务与塑造过程.............
  • 回答
    当提及苏联红军和德军时,一部分人会产生不同的反应,这背后是复杂且多层次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因素交织的结果。这种差异的产生,并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而是由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共同作用:一、历史叙事的主导权与意识形态的影响: 胜利者的叙事: 在二战结束后,苏联作为战胜国,其在抵抗纳粹德国中的角色被广泛.............
  • 回答
    关于苏波战争时期(19191921年),苏联红军和波兰军队的部队番号和编制,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细节繁多的课题。战争期间双方的编制和番号都在不断调整和变化,尤其是在激烈的战斗中。同时,历史资料的保存和解读也存在一定的难度。以下将尝试尽可能详细地描述双方在战争中的主要部队类型和编制特点,并尽量还原当时的.............
  • 回答
    约纳·埃马努伊洛维奇·亚基尔(Иона Эммануилович Якир)是一位苏联红军中颇具传奇色彩,但也命运多舛的军事人物。评价他,需要从他的人生轨迹、军事才能、政治立场以及最终的悲剧结局等多个角度来审视。早年与革命经历:亚基尔出生于一个犹太家庭,早年便投身于革命活动。他对沙皇专制统治深恶痛绝.............
  • 回答
    把大学宿舍装修成苏联红军风格?这想法挺有意思的,但得注意尺度,毕竟是学校宿舍,不能太夸张。不过,咱们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营造出那种年代感和战斗精神。一、 色彩定基调:军绿与红色是灵魂苏联红军的代表色,那必须是 军绿 和 红色。 墙面: 宿舍墙面最好不要大动干戈,毕竟学校不允许乱改。你可以选择几面.............
  • 回答
    中国陆军能否重现苏联红军鼎盛时期那种令人望而生畏的大纵深作战能力,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苏联红军在大纵深作战方面的成就,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建立在深厚的军事思想、庞大的工业基础、严密的组织体系以及独特的历史背景之上。中国陆军目前的发展方向和所面临的挑战,与苏联红军的鼎盛时期有着.............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充满了假设性。如果把抗美援朝战场上的志愿军换成苏联红军,他们能否打出志愿军那样的战绩?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分析,而不能简单地给出“能”或“不能”的答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一、 指导思想与战略目标:苏军是否会采取同样的“人民战争”策略?志愿军的战绩,很大.............
  • 回答
    要理解斯大林大清洗期间苏联红军为何未能有效反抗,我们需要深入剖析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复杂背景、权力结构、心理因素以及红军自身的特性。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不反抗”就能概括的,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很多因素是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1. 清洗的精准打击与恐惧的蔓延:目标明确且手段残酷斯大林的大清洗并.............
  • 回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军在东线战场(包括欧洲部分)和东北亚地区(主要针对日本关东军)都面临着严峻的军事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以及在战争的极端压力下维持部队的战斗力,苏军确实进行了一系列的军纪整顿。这些措施往往是严厉的,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战争的残酷性和政治背景的影响。欧洲战场(东线)的军纪整顿东.............
  • 回答
    关东军的“东方马奇诺防线”为何在苏军面前不堪一击?提到日本关东军,很多人会想起他们在二战期间在中国东北横行霸道,仿佛不可一世的形象。而他们引以为傲的“东方马奇诺防线”,更是被吹嘘得天花乱坠,号称足以抵挡任何来犯之敌。然而,在1945年8月苏军发动八月风暴行动时,这条所谓的“坚固防线”却如同纸糊一般,.............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有点意思,而且仔细一琢磨,还真有人能从某些角度出发,得出“美国陆军在二战中不是苏联红军对手”这样的结论。这可不是什么普遍观点,但如果非要找找这种说法的依据,大概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1. 战场规模与消耗战的残酷性:首先,我们得承认,二战的东线战场,也就是苏联与德国之间那场血腥的绞肉机,.............
  • 回答
    关于乌克兰对二战和苏联红军的态度,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其形成过程深受历史、政治和国家认同的影响。简单地将乌克兰描绘成一个单一的态度群体是过于简化的。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探讨其历史背景,以及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社会内部的演变。乌克兰在二战中的特殊位置和经历:首先,必须认识到二战对乌克兰而言,并非.............
  • 回答
    在《狙击精英》系列游戏中,主角卡尔·费尔拜(Karl Fairburne)的立场,其实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他是一名盟军的精英狙击手,但任务的复杂性和他个人的行动原则让他同时对抗德国和苏联的某些势力。 并不是他“属于”某一派系去打另一派系,而是他根据任务目标,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对那些阻碍他完成任务的势.............
  • 回答
    在二战期间,苏联、美国和德国的军队在军纪方面的表现存在显著差异,主要受其政治体制、战争目标和道德伦理的影响。以下从历史背景、具体表现和评价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1. 德国军队:军纪恶劣,战争罪行严重 政治与意识形态背景 纳粹德国的军队(德意志国军)是纳粹政权的工具,其根本目的是实现种族清洗和“生.............
  • 回答
    苏联在二战后迅速扩张势力范围,与当今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的行动存在显著差异,主要原因涉及历史背景、国际环境、地缘战略、军事与政治手段以及国际社会的反应等多方面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问题: 一、苏联时期的历史背景与扩张方式1. 冷战格局下的战略需求 苏联在二战后处于全球冷战的核心地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