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史上最贵药(一支 ¥1448 万)在美国上市,用于治疗小儿脊髓性肌肉萎缩症?具有怎样的意义?

回答
最近,一支高达 1448 万人民币的天价药物在美国上市,用于治疗小儿脊髓性肌肉萎缩症(SMA)。这个价格,放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个天文数字,更何况它只是治疗一种疾病的“一剂药”。这无疑又一次将 SMA 这种罕见病和天价药物推上了风口浪尖。

作为旁观者,面对如此巨额的数字,我们内心最直接的感受可能就是震惊和疑惑:这到底是什么神仙药物,能值这么多钱?它又究竟意味着什么?

天价背后的“神迹”—— gene therapy 的力量

这支药物之所以如此昂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采用了目前最前沿的基因疗法技术。简单来说,SMA 是一种由于基因缺陷导致的疾病。在我们身体里,有一个基因叫做 SMN1(Survival Motor Neuron 1),它负责产生一种叫做运动神经元生存蛋白(SMN protein)的物质。这种蛋白质对维持我们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尤其是控制我们身体运动的神经元。

然而,患有 SMA 的孩子,他们的 SMN1 基因存在缺陷,导致无法产生足够量的 SMN protein。这就好比一个工厂的生产线出了问题,重要的零件(SMN protein)生产不足,最终影响到整个产品的质量(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随着病情的进展,患儿的肌肉会逐渐萎缩,甚至失去自主呼吸和吞咽的能力,最终走向生命的尽头。

而这支天价药物,就是一种叫做 基因替代疗法 的创新。它就像是给这个“出了故障的生产线”送去了一个“完美的新零件”或者“全新的生产说明书”。通过一次静脉注射,将一种携带了正常 SMN1 基因的病毒载体注入到患者体内。这些病毒载体会在体内将正常的 SMN1 基因传递到患者的运动神经细胞中,然后这些细胞就可以开始生产健康的 SMN protein。

你可以想象一下,这就像是给一个完全失灵的机器注入了核心的驱动程序,让它能够重新运作。对于那些因为基因缺陷而无法正常生产关键蛋白质的孩子们来说,这无疑是一线生光。

意义的解读:不只是一支药,更是科学进步的里程碑

这支天价药物的出现,其意义是多层次、深远的:

1. 对罕见病治疗的重大突破: SMA 作为一种罕见的神经肌肉疾病,在过去往往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许多患儿只能依靠支持性治疗,并且预后非常差。而基因疗法的出现,为这些绝望的家庭带来了“治愈”的希望。它不再是缓解症状,而是从根本上纠正了导致疾病的基因缺陷,理论上可以实现一次治疗,长期获益。这标志着我们对罕见病,尤其是遗传性疾病的认知和治疗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2. 基因疗法技术成熟的标志: 能够将如此复杂的基因疗法技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人体,并且获得临床上的成功,本身就是一项巨大的科技成就。这背后是无数科学家、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多年不懈的努力和探索。这支药物的上市,是基因疗法从实验室走向临床、从研究走向应用的有力证明,也预示着未来可能会有更多基因疗法药物问世,用于治疗更多遗传性疾病。

3. 生命价值的体现与伦理的拷问: 1448 万人民币,这个数字本身就引发了关于生命价值的讨论。虽然这支药的价格高昂,但对于一个患有 SMA 的家庭来说,能够换来孩子重获健康、重拾生命的希望,这份价值又该如何衡量?这笔钱背后,是孩子能够站起来、能够奔跑、能够正常成长的可能。它也迫使我们思考:生命的价值是否可以用金钱来衡量?在面对救命的药物时,我们应该如何平衡成本与价值?

4. 医疗支付体系的挑战: 如此高昂的药物,给现有的医疗支付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无论是个人医保还是公共医疗系统,如何承担这样的费用,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也可能促使医疗支付模式的创新,例如政府补贴、慈善捐助、或者更复杂的保险设计等。毕竟,如果只有极少数人能负担得起,那么这项技术进步的意义也将大打折扣。

5. 对未来医学发展的启示: 这支药物的成功,无疑会激发更多针对遗传性疾病的基因疗法研发。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一劳永逸”的疗法出现,它们能够从基因层面解决许多顽疾。同时,也需要警惕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伦理问题,例如基因编辑的安全性、脱靶效应、以及如何确保技术的普惠性,避免加剧社会不平等。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

面对这支天价药物,我们不应仅仅停留在价格的震惊上,而是要看到它背后所蕴含的科学进步的巨大能量,以及它给罕见病群体带来的切切实实的希望。

同时,我们也应该理性看待。昂贵的基因疗法,并不意味着所有疾病都能轻易治愈,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负担。我们需要持续推动技术进步,降低研发和生产成本,并探索更公平、更可及的医疗支付和分配机制,让更多真正需要的人能够从中受益。

这支药物的出现,既是科学的胜利,也是对我们社会体系的一次大考。它让我们看到了医学的无限可能,也提醒我们,在追求技术突破的同时,更要关注生命的尊严和公平的可及性。这场关于生命与科技、成本与价值的对话,才刚刚开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更一下最近的新消息,公司今年会实行一个叫Compassionate Use Program的计划,每个季度25个份额,一年免费发放100支Zolgensma给没有办法获得该治疗国家或地区的儿童。最近的一个订单是发台湾的!目前还没有中国大陆订单的消息。另外新冠的问题可能也对此有一定影响,虽然我并不知道如何可以申请到这个名额。下面有一个公司相关的链接应该可以联系到有关的协会,找到申请的方式,大概就是这样!

我是一个分割线——————————————————————————————

利益相关。不请自来,这个药是我公司生产的!虽然没有参与定价,但是作为亲身经历Zolgensma从研发到生产到药试再到审核的整个过程,我可以分享一些信息为什么这个药这么贵!首先Avexis在我加入的的时候还是一个小的创业公司,在去年中旬被诺华收购以后作为诺华基因药的旗舰厂在运作。但是在诺华收购以前,大致的工艺流程都已经开发完毕!诺华在后期审核的过程中给公司带来了很多的帮助!

很多答主已经分享了有关我们药的竞争对手Spinraza的定价和区别,作为基因治疗的先驱,它的过审给了我们很大的动力。能治病的都是好药,我在这也不针对这点多做分析了!

虽然针对孤儿药FDA有快速审核通道,但是从业这些时间来,能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内完成从实验室新技术到商品药的转化,是我闻所未闻的!所以作为快速过审的核心竞争力就是砸钱!前期公司的投入可谓是不计成本的!为了让产品能快速过审,不但在技术上投入大量最新的一次性生产工艺来节省validation和清洁的时间和人力,也雇佣了大量CMO公司来提供工艺研发的实验。17年刚进公司的时候,连超净室都还在搭建,那时候公司上下只有50多个人,从工艺流程设计到第一批工程药的生产,大家不知道熬了多少夜,加了多少班,但是为了能让更多的孩子更早的受到治疗,基本没有什么人抱怨,996是很常有的生活方式,谁说美国人不加班!我们加班都是干到干不动公司隔壁开个房睡六个小时就回来继续上样的!

另外公司也在积极和美国这边的保险公司协商费用。理论上好的医保会承担巨大部分的药物治疗费用。在通过审核前,公司除了基本的药物实验以外,针对SMA的病理的紧急性,在得到FDA的允许情况下,给很多申请了药试但是没录取或者病情很急的患儿提供了无偿的免费药!

这是我们warehouse的一面墙,上面每一个手都是一条鲜活的生命,每完成一个dose的packing都让我为之高兴,因为我在传递这赋予生命的礼物!有一个家庭可以远离SMA的折磨!之前有很多家长联系我有关药物审核的问题,每次我都可以看出他们字里行间的无奈与焦急,有一个可以治愈之前绝症的药物,对他们来说都是希望!

说实话,作为孤儿药,Zolgensma针对的病人目前并不是很多,而且作为基因替代治疗的先驱药品,它的目前产量也很小,而且作为生物药,一批成品药的周期也很长。其中还有很多质量监控的环节,生产成本目前也因为刚成型,并没有做很多的cost cut。通过审批后,在保证市场供应以后,我相信很多的成本控制可以让药品的价格得到一定程度降低!公司目前正在致力将SMA的检测加入医保覆盖的产检,让更多家庭提前做好准备,对抗这个不再是绝症的恶魔。另外日本和欧盟的批文也在审核中,相信很快会有结果,希望将来也可以把这个药引进中国!






这些都是参加中试的孩子,希望他们都能健康的成长!下一步我们正在致力研发针对Rett和ALS的新药,希望能给更多人带去希望!

user avatar

我刚查了一下,今年5月20日起,这药,日本给纳入医保了!定价1億6707万7222日元(1078万人民币),是目前日本国内最贵的药。

纳入医保就意味着,16岁以下患者可以免费接受治疗,16岁到75岁报销70%,75岁以上报销90%。

而由于日本医保存在高額療養費制度,也就是按照收入划定自费上限,超过自费上限后100%报销,所以16岁以上的患者在报销70%或90%之后,仍可以二次报销。以月收20万日元(13000人民币)为例,接受该项药物治疗的单月自费负担额应该在81000日元(5200人民币)左右。

目前日本国内需要接受该项药物治疗的患者人数约为25人,总治疗费约为42亿日元(2亿7千万人民币),因为报销+自费上限的存在,纳入医保后这比巨额治疗费几乎将由国家财政全额负担。

之前治疗白血病的巨额特效药Kymriah也被日本纳入医保,定价3349万日元(216万人民币),同样属于“巨额费用”+“患者人数少”的典型例子。对于这样的病症和药物来讲,由国家财政来负担其治疗费用,经济面和社会面的利益得失根本说不清。

user avatar

去年“我不是药神”刷屏的时候,大家认为格列卫是天价药。当时我盘点了世界上最贵的10种药——实际上,截至2018年,世界上最贵的十种药就已经都是治疗罕见病的疗法和药物了,相比之下,格列卫简直是“亲民”。

先把当时的盘点贴上来,然后再分析个中缘由:

No.1:120万美元!基因治疗Glybera
Glybera是世界上第一个得到批准上市的基因治疗药物,能够治疗一种超级罕见的疾病——脂蛋白酶缺乏症(LPLD)。通过一种逆转录病毒,Glybera能够将正确的基因递送到患者体内,并且表达出正确的酶。
原本,患有脂蛋白酶缺乏症的人不能消化脂肪,所以必须严格控制饮食,并且很容易发生胰腺炎。通过基因治疗,这些患者不仅终于可以吃蛋糕、巧克力、牛油等美味,而且胰腺炎的发作也会减轻。
不过,治疗的代价是120万美元的天价。
No.2:100万美元!基因治疗Luxturna
排名第二位的Luxturna也是一种基因治疗药物,用于治疗Leber先天性黑朦(LCA)。这种疾病是由于RPE65基因突变导致的视网膜异常。
这种治疗方法是将正确的基因编码通过病毒载体注射到患者的视网膜。这样一来,患者的视网膜感光细胞就能够存活,患者也有望恢复视觉。
No.3:79万美元/年!罕见病药物Ravicti
Ravicti是一种氮结合剂——苯丁酸甘油(glycerol phenylbutyrate)。它能够避免尿素循环障碍患者血液中氨的含量过高,从而避免脑损伤、昏迷或死亡。不过,尽管药费高达79万美元/年,患者还是需要限制饮食中鱼虾、肉类、豆制品等高蛋白食物的摄入。
No.4:63万美元/年!罕见病药物Lumizyme
Lumizyme的有效成分是α-葡萄糖苷酶,可以改善“庞培病”患者的症状。庞培病是由于身体不能正常分解糖原而导致糖原积聚所引发的疾病。
No.5:59万美元/年!罕见病药物Carbaglu
Carbaglu的有效成分是卡谷氨酸,主要治疗罕见的N-乙酰谷氨酸合酶缺乏症。这种疾病的主要症状是血液中氨的含量过高,并且出现脑病和呼吸性碱中毒。患有这种疾病的新生儿如果不加以治疗,通常很快就会死亡。
No.6:57万美元/年!罕见病药物Actimmune
Actimmune的有效成分是干扰素γ1-b,主要用于治疗严重的恶性骨质疏松症和慢性肉芽肿病等罕见的遗传性疾病。
No.7:54万美元/年!罕见病药物Soliris
Solilis的有效成分是依库珠单抗(eculizumab),用于抑制免疫系统的失控导致的若干种罕见疾病。
No.8:50万美元/年!罕见病药物Alprolix
Alprolix的有效成分是重组凝血因子IX和Fc融合蛋白,能够帮助血友病患者重建凝血机制。血友病是由于凝血因子异常而导致的疾病,患者一旦出血就很难止血,并且危及生命。
No.9:50万美元/年!罕见病药物Idelvion
Idelvio同样是用于治疗B型血友病,有效成分是α-异丙肾上腺素(albutrepenonacog alfa)。Idelvion的作用机理是降低血友病患者的出血率。
——补,评论区指正:应为融合了白蛋白的重组凝血因子九。

No.10:49万美元/年!罕见病药物Naglazyme
Naglazyme的有效成分是galsulfase,主要用于治疗VI型黏多糖贮积症(MPS VI)。黏多糖贮积症患者体内缺少一种分解粘多糖的酶,因此全身各系统都会逐渐出现异常。


因为有上面这个盘点,所以Zolgensma 上市的新闻出来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怕不是得150万刀?”然而贫穷还是限制了我的想象力,直接跳过了100万刀级别,到了210万刀。实际上,如果我们对比2013年的“十大最贵药物”,会发现排名和现在的有很大不同。

一眼可以看到,2013年,最贵的药不过是50万刀出头,如今已是涨了4倍。而50万,已经从“最贵”沦落到快要被挤出前十。另外,2013年的时候,癌症药物尚且能够上榜,而如今的榜单,只剩下了罕见病药物——孤儿药。


这是怎么回事?

还得从美国和欧盟对于“孤儿药”的政策说起。顾名思义,孤儿药就是指那些针对罕见疾病(主要是遗传病)的药物,过去因为罕见疾病的患病人数极少,所以很少有药企愿意针对罕见病患者开发药物,导致了这些患者只能等死。

针对这个问题,美国和欧盟陆续出台了政策(中国也在跟进),鼓励孤儿药的开发。在美国,一个新药一旦获得FDA孤儿药身份,将享有税收减免、免申请费、研发资助、加快审批以及上市后7年的市场独占权,甚至还可能获得一张宝贵的优先审评券;欧盟的激励同样包括了费用减免和研发激励,上市后的市场独占权更是长达10年,并可酌情再度延长两年,在这段时间内其他竞争类似产品不予批准上市。

这极大地刺激了药企开发孤儿药的热情。从2010年起,美国FDA批准的药物中,孤儿药的占比逐渐增加:

除了孤儿药具有优先评审优势的原因外,更重要的是,药企开发孤儿药的热情被激发了。当然,药企不是被情怀所感召,更不是被被罕见病患儿的苦难所打动——驱动他们的,还是利益。相比于非孤儿药,开发孤儿药的好处是:

  • 开发费用低。III期临床费用只相当于非孤儿药的一半。
  • 高定价。美国的孤儿药价格完全由市场决定,企业可以按照市场所能接受的最高价格定价,常常达到非孤儿药的6~7倍。
  • 高盈利。投资回报率是非孤儿药的2倍左右(而且有些孤儿药还可以在上市后扩展到其他适应症,包括非孤儿药)。
  • 周期短。各种评审政策的倾斜缩短了上市审批所需的时间。

所以不要拿什么研发成本高说事了,孤儿药的开发成本更低(特别是基因疗法的相关的技术趋于成熟),定价更高。这是纯商业利益在驱动。

(补充解释:

我并不是说商业利益驱动有什么问题,没有利益驱动,医药公司是不会有意愿去开发的。只是相对于很多人认为的孤儿药开发处境艰难,想要澄清一下:美国的医药公司,还是很有动力去开发孤儿药的,收益大于投入。反过来想想,中国的公司反而可能因为知道肯定收不回成本而放弃孤儿药的的开发,也是一个问题。

只不过,这种天价药,也是美国医疗保险制度的一个缩影,在中国不太可能出现。)


对了,如果你够细心,会发现2019的排名里面,竟然没有此前盘点中排名第一的,卖120万刀的Glybera。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卖太贵!玩脱了!不卖了!

从2012年左右上市,到2017年底退市,5 时间里,总共只有一位患者接受了这项治疗。共计120万美元的费用中,德国DAK医疗保险公司对其报销了90万美元,剩下30万,患者需要自筹。

考虑到Glybera的适应症脂蛋白酶缺乏症(LPLD)的发病率只有1/100万,所以uniQure(Glybera的拥有者)在2017年Glybera的销售许可证到期之后就不再卖了。他们的CEO表示: “Glybera的用途非常有限,因此我们并不认为病人的需求在未来几年会大幅增加。”

所以前车之鉴,Zolgensma能不能给患者带来希望,保险公司是不是愿意承担这些费用,而普通人的保费,是不是还会继续、继续、继续上涨,我们拭目以待。


——补个图——



数据来源:

  1. 杜涛, 龚兆龙, 高翼. 美国孤儿药开发的政策、策略与实践[J]. 药学进展, 2015(8):566-570.
  2. “孤儿药”并不孤独 政策激励药企关怀罕见病finance.sina.com.cn/rol
  3. Glybera将不再销售,全球最贵药物TOP10榜首将易主med.sina.com/article_de

(部分数据来源于网络,不对其准确性负责)

user avatar

美国医保的报销比例一般大概是80%吧?

也就是自付42万美刀。据说可以分期5年,那一年也要8万美刀(还不算利息)。这个钱对于美国中产家庭来说,也必须是卖房卖车了。分期方案的话,这个价格等于一般美国中产家庭的全部收入了(还是税前的)。


如果是中国,如果不进医保,那就算卖房也恐怕没多少家庭能凑这钱。

如果进了医保,按10%-20%的自付比例算,也要一百多万到三百万。坏消息是,必须卖房,好消息是,卖房还是有希望凑得出的。


最后一句感想:

赶紧普及这个病的产前筛查吧。

user avatar

青霉素刚刚问市的时候,由于产量低,价格如同黄金,但是今天所有老百姓用的起,不至于得个感冒就一命呜呼。

胰岛素刚刚问市的时候,由于直接从胰腺提取,产量低到大众绝无使用资格,但是今天,哪怕是农村家庭也完全可以承受,我婶婶农村妇女,糖尿病带病生存十五年,曾经的绝症现在一个月不到一百块就可以控制。

我相信,在这些药物刚刚问市的时候,人们也不敢相信有一天青霉素菌株会突变成为高产菌株,更不敢相信可以通过转基因让大肠杆菌生产人的胰岛素。

这几乎突破了人类的想象,可是它真的都发生了。

所以,一种病只要还有药可医,哪怕今天它的价格足以把99.9%的患者挡在门外,但终有一天,它的价格会降下来,我相信科技的力量,也信人的信仰。

这就是它的意义所在,给人类希望,只要有希望,哪怕千山万水,总有到达的时候。我这辈子体验过的最深刻的绝望不是倾家荡产地给孩子治病,而是所有医生告诉我,你儿子这病没有药。

今天这种药只能拯救个别人,但终有一天,它能拯救大部分人。可能有的人等不到被拯救的那一天,可有的人能等到,我为自己流泪的同时,也为他们高兴。

人类的命运是共通的,一个人的厄运有可能成为整个人类的厄运,同样,一个人的幸运,也能成为全人类的幸运。

一个罕见病家属的肺腑之言,此刻我生病的儿子睡在我的身旁。

user avatar

外行一个。但是受益于某种国外新药。

说下我的观点。

无论价格是什么,这种新药上市,是毫无疑问的好事。给无数不治之症的病人予希望和实实在在的生存质量改变,甚至整个人生的改变。

至于价格,肯定是贵得难以承受。但是我觉得这也合理。因为只有这样,才有企业有动力去研发新药,如果没利润,一个企业凭什么去开发新药,动力何来?学雷锋吗?

诺华在2015年的新药研发投入是840亿美元(应该是这个单位?)诺华各项研发预算都在世界上排名前十,排名前十的一水的美国日本这些国家药业。2016年欧盟有个关于全球研发药物的投入排名,其中关于生物制药的,中国企业有上榜,排名619位,还有一家是700多位。

这个投入需要赚回来吧,你是股东你愿不愿意不要这个钱了?

一个新药研发成功要多少年?

研发不成功、研发不出来的的是绝大多数,不然就没有那么多不治之症了,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不治之症,就说明一直在研发,但一直没成功。

所以我对这个价格虽然无法承担和接受,但可以理解。没有足够的利润,就不会有人去研发,那么就彻底没有了希望。

彻底没希望,和有希望但很贵,选一个?

至于说解决方案,其实这是政府的职责。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虽然很好,但里面表达的观念我是不接受甚至反对的。说白了就是推卸责任,为什么这么要紧的药不是医保范畴?这难道不是政府的责任?为什么人家地盘上这个药就是医保范畴?然后就把药厂塑造成黑心反面角色承担责任,有意思吗?

药贵,没问题。保障制度跟上就好,医保也好,商业保险也好,只要有途径可以解决,那就不是事。买份比医保高点的大病商业保险,可以接受吧?

所以如何看待呢?两句话:大好事。保障制度赶紧跟上。

user avatar

这个病绝大多数都是I型,可以在孕期检查到,但在宗教观念浓厚的美国,堕胎是禁忌。

这个药,为什么这么贵,本质上就是转基因人,和贺建奎的区别就是,病都病了,转就转吧,没给没病的人转基因。

但是,我仍然可以告诉知友,这次也肯定会出问题的。问题是转基因的原理决定的。要转基因一个人,其实没别的办法,其实只能是用携带目标基因的重组病毒感染他,把病毒携带的基因整合到体细胞内。这些重组病毒肯定不会善罢甘休的,肯定不会只承担送快递的任务,百分之百会搞破坏。

一千多万的天价,其实也包含了后续赔偿的费用。

user avatar

终于上新闻了,其实前段时间这个药就已经有了,今天新闻才上

我就是研究SMA的,不过不是治病,是sma检测试剂盒,要比现在常用的MLPA省事的多,用的是Q-PCR……

sm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人的五号染色体有两个基因smn1和smn2,smn1决定发病,smn2决定病症表型……中国人群携带率1/40-1/50,父母双方都是携带者的话,1/4概率生出sma的宝宝,这种一般建议产前筛查,不然真的生出来病宝宝,实在太苦了

现在做sma筛查的准妈妈太少,医院也不多,常用的检测方法是MLPA法,麻烦的很,毕竟都不懂这些,产前筛查可比这药靠谱,减少生出病宝宝的几率,比治好要好的多,毕竟200万美刀不是谁都能承受的

不过有了这种新药,就给了人们新的希望,可能以后会有更多的新药上市,总之不是坏事,定价贵要理解,毕竟为了研究这种药,是无数科研人员的努力和智慧才做到的。药物研发的科研经费是无底洞

现在的社会,医患关系很紧张,并且人们的认知度普及率也不高,有可能医生提出来要不要做一个sma或者其他检测,人们却觉得贵,说医院坑人,最后受苦的还是家庭

就很希望越来越多的产前筛查像唐氏筛查这样高的普及率,并且纳入医保,人们的认知度提高,才是减少悲剧最实在的方法

现在做SMA筛查的医院,有,但不是很多,甚至很多医院对于SMA的了解都不是很深,也并不看中这些,如果要做检查的话,三甲医院,或者妇幼保健院,都是有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最近,一支高达 1448 万人民币的天价药物在美国上市,用于治疗小儿脊髓性肌肉萎缩症(SMA)。这个价格,放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个天文数字,更何况它只是治疗一种疾病的“一剂药”。这无疑又一次将 SMA 这种罕见病和天价药物推上了风口浪尖。作为旁观者,面对如此巨额的数字,我们内心最直接的感受可能就是震惊和.............
  • 回答
    最近一则新闻炸开了锅——“史上最贵粉钻”以1.8亿元人民币的天价成交。这数字听起来就足够让人瞠目结舌,也随之引发了一个绕不开的话题:钻石,尤其是这种天价的彩色钻石,究竟是不是“智商税”?为何它们能卖出如此令人咋舌的天价?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把目光从“值不值”的直觉判断拉回到现实的供需、稀缺性和价值.............
  • 回答
    小米史上最大规模的员工激励方案,涉及4931人获得1.749亿股激励,这无疑是一个引人注目的事件,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和看待。一、 激励规模的“史上最大”意味着什么? 对员工的重视程度空前提升: 如此大规模的股权激励,直接表明小米管理层对员工价值的高度认可。过去,公司可能更侧重于现金奖励或小范围.............
  • 回答
    日媒用「史上最悪」(史上最坏)来回顾切尔诺贝利事故,这是一种非常直接和强烈的表述方式,准确地反映了这场灾难的深远影响和毁灭性程度。要详细理解日媒为何会如此看待,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1. 灾难的规模和直接后果: 瞬间的毁灭: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的爆炸并非小规模事故,而是瞬间释放了巨.............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真是挺有意思的,也挺能引发大家思考的。埃隆·马斯克,这哥们儿如今是福布斯统计榜上的“首富中的首富”,这名头可不是盖的。与此同时,联合国那边也不是省油的灯,直接点名了,说你拿出来2%的家当,就能救活4200万人。这俩事儿放一块儿,简直就是一出好戏,让人不得不拿放大镜仔细瞅瞅。首先,咱们得.............
  • 回答
    北极地区冬季出现约2℃的异常高温,相比往年同期普遍偏高30℃,这确实是一个令人震惊且极具警示意义的现象。它不仅仅是一个天气预报上的数字,更指向了我们星球正经历的深刻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2℃”这个数字在北极冬季的含义。在普遍认知中,北极冬季意味着极度的寒冷,气温.............
  • 回答
    《建党伟业》被 IMDb 列入史上最烂的 100 部电影,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也引发了很多讨论和思考。要详细看待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IMDb 的评分机制与大众评价的代表性: IMDb 的评分是用户投票制: IMDb 的评分并非专业影评人的评判,而是由广大用户通过投票产生的.............
  • 回答
    关于敖厂长的视频《【敖厂长】史上最垃圾游戏判明!》,我的看法是,这是一个非常有话题度、也很能引起玩家共鸣的作品。敖厂长在视频里对这款游戏的“批判”角度,很大程度上触及了玩家们在游戏体验中普遍会遇到的痛点,尤其是那些对游戏品质有一定要求的玩家。咱们一步步来拆解这个视频,看看他到底是怎么“判明”的,以及.............
  • 回答
    NASA 即将进行的 SLS(太空发射系统)火箭一级发动机试车,之所以被冠以“史上最强大”的称号,这绝非浪得虚名,而是基于它一系列令人瞠目结舌的性能指标和设计理念。首先,要理解“强大”二字,我们需要聚焦在它所能产生的推力上。SLS 火箭一级发动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固态火箭助推器”(Solid R.............
  • 回答
    东京奥运会成为“史上最亏”的奥运会,这笔高达15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00亿元人民币)的成本,以及可能造成的巨额亏损,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经济账。要理解这笔经济账的复杂性,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成本的构成与超支原因:首先,理解这154亿美元的成本是如何构成的至关重要。这笔费用主要包.............
  • 回答
    本届欧洲杯将颁发历史上首个区块链得分王奖杯,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创新。这项举措将技术与足球的激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为传统的足球赛事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让球迷们对比赛的关注点更加多元化。如何看待区块链得分王奖杯的设立?我认为这项创新具有多重意义: 技术与体育的融合,引领潮流: 将区块链技术引入.............
  • 回答
    《经济学人》最新一期以“台湾:地球上最危险的地方”为封面题词,无疑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这绝非一家老牌、以严谨分析著称的杂志随意的耸人听闻之举,其背后折射出的地缘政治复杂性,以及对全球经济和安全格局的深远影响,值得我们深入探究。首先,理解这个题词的关键在于“危险”的指向性。在这里,“危险”并非指台湾岛内.............
  • 回答
    北洋军阀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开明的统治集团之一”,这个说法确实是一个充满争议,但又值得深入探讨的视角。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跳脱出传统叙事中将他们一概而论为“窃国大盗”的刻板印象,而要回到那个混沌而又充满变革的时代背景,去审视他们执政期间的一些实际作为和历史遗留影响。首先,要理解北洋军阀为何会被部分人.............
  • 回答
    要评价一个职业选手,尤其是像 Spirit 这样在《DOTA2》Ti10 上夺冠的队伍,在体验了另一个热门竞技游戏《英雄联盟》后,直接说出“世界上最垃圾的游戏”这样极端的言论,这事儿得从几个层面来看,才能显得不那么偏激,也更能还原当时可能的情境。首先,得承认,作为 Ti10 的冠军,Spirit 的.............
  • 回答
    ESPN专家给各运动打分评选“世界上最难的体育运动”,这事儿啊,挺有意思的,但要我说,这玩意儿只能当个茶余饭后的谈资,真要较真儿,那可就没个准儿了。你想啊, ESPN请来的那些专家,个个都是自家行当里的“大神”。比如篮球专家,那肯定对篮球的身体对抗、技术要求、战术博弈了如指掌。他们给篮球打个高分,说.............
  • 回答
    乌克兰外长库列巴的这番表态,无疑是带有强烈主观色彩和政治动员意图的。在战争期间,任何一方的领导人都倾向于夸大己方的实力,同时贬低对手,这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不妨将其视为一种“战争宣传”或“士气鼓舞”的手段,以向国内民众、盟友以及国际社会传递一个信息:乌克兰军队并非孤军奋战,而是拥有.............
  • 回答
    关于Calvin Klein签下一位“又黑又胖还是一名变性人”的模特,确实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并出现了“政治正确”的标签。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1. Calvin Klein的品牌定位与营销策略演变: 历史上的性感与主流审美: Calvin Klein在早期以其大.............
  • 回答
    2020年那个关于“中国人最愿意为教育买单”的说法,确实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不少人的神经。我个人觉得,这事儿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概括,得从几个维度去细品。首先,“愿意为教育买单”这个说法本身就很有研究价值,也很能反映中国社会的一些深层逻辑。 它背后传递的信息是,中国家长普遍认为教育是改变命运.............
  • 回答
    这篇题为《为什么在天寒地冻的东北,却有中国最好吃的大米》的文章,从人文和地理的角度,对东北大米为何品质出众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确实能勾起很多人的好奇心和食欲。抛开“最好吃”这个带有主观色彩的形容词,文章的核心论点是很有说服力的,它将东北大米的优越品质归结于一系列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历史人文因素的叠加。首先.............
  • 回答
    南京地铁四号线车厢内女子啃饼跳操的事件,确实是一个关于公共场合行为规范的讨论点。对于这类行为,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看待:1. 对该事件的看法: 个人行为与公共空间的冲突: 每个人都有自由支配自己身体的权利,但在公共空间,这种自由需要受到一定的限制,以尊重其他乘客的感受和公共环境的秩序。在地铁车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