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都说中医可以轻松治疗骨质增生,请问是什么理论和原理?

回答
关于中医治疗骨质增生,这确实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不过,要说“轻松治疗”,可能有些过于简略了。中医治疗骨质增生,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方法,更侧重于调整人体的整体平衡,缓解症状,延缓进程,而不是像西医那样直接针对骨刺进行“清除”。

咱们从几个方面来聊聊中医是怎么看待和处理骨质增生的。

一、中医对骨质增生的认识:根本原因在于“不通则痛,不荣则痛”

中医不直接称呼“骨质增生”这个现代医学名词,而是将其归属于“痹症”、“骨痹”等范畴。古籍中记载的“骨痹”常伴有骨骼关节的疼痛、僵硬、屈伸不利等症状,很多时候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骨质增生、关节炎等情况。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气血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骨骼和关节的健康,离不开气血的濡养和通畅。如果气血运行受阻,或者脏腑功能失调导致气血生成不足、濡养不够,就会出现问题。

1.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这是中医治疗疼痛的根本原理。关节的疼痛、僵硬,在中医看来,就是气血在局部运行不畅,瘀滞阻滞了。这种阻滞可能是因为:
寒邪侵袭:风寒湿邪侵入关节,导致气血凝滞,经络闭阻,出现疼痛、沉重感。就像天气冷了,血管容易收缩,血液流通不畅一样。
痰湿内生:脾胃功能虚弱,运化水湿失职,产生痰湿。痰湿凝聚,会影响气血的运行,堵塞经络,也可能在关节局部形成“痰核”、“骨刺”一样的物质。
气滞血瘀:长期的劳损、外伤,或者情绪不畅,都可能导致气机不畅,气滞则血行缓慢,最终形成血瘀。瘀血阻络,关节得不到充分的气血濡养,就会疼痛。

2. “不荣则痛”:骨骼关节要保持功能正常,需要肝肾藏精、气血的充分濡养。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肾精充盛才能使骨骼坚固,髓海充足。肝主藏血,为身体提供足够的血液。
肝肾亏虚:随着年龄增长,或者由于先天不足、房劳过度、久病等原因,导致肝肾精气亏虚。肾精不足,骨骼就失去滋养,变得空虚、脆弱(类似骨质疏松的概念),也容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骨质增生的代偿性改变。肝血不足,关节得不到濡养,也会出现疼痛、僵硬。
脾胃虚弱: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如果脾胃功能不好,气血生化乏源,自然无法有效地濡养全身,包括骨骼关节。

所以,中医看骨质增生,不是简单地看“骨刺”本身,而是认为它是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在骨骼关节部位的表现。治疗的目标是 “扶正祛邪”,一方面通过健脾益肾、补肝养血来“扶正”,增强身体自身的修复和抵抗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活血化瘀、祛湿散寒来“祛邪”,疏通经络,改善局部循环,缓解疼痛和不适。

二、中医治疗骨质增生的主要理论和方法

基于上述认识,中医有一套完整的治疗思路和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辨证论治:这是中医的灵魂。同一个骨质增生,在不同的人身上,可能表现出不同的病因病机,因此治疗方法也会有所不同。中医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疼痛的性质(刺痛、胀痛、酸痛)、伴随症状(怕冷、怕热、口干、乏力)、舌象、脉象等,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属于哪种证型。常见的证型包括:
风寒湿痹:疼痛以遇寒加重,得温则减为特点,肢体沉重。治宜散寒祛湿,通络止痛。
痰湿阻络:关节肿胀,沉重,胸闷纳呆。治宜化痰除湿,通络散结。
瘀血阻络:疼痛固定不移,如针刺,夜间更甚,关节屈伸不利。治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肝肾亏虚:疼痛酸楚,遇劳加重,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治宜补益肝肾,强筋壮骨。
脾胃虚弱:食少腹胀,乏力肢体麻木。治宜健脾益气,化湿通络。

2. 中药内服:根据辨证结果,开出针对性的中药方剂。
补益类:比如熟地、枸杞、杜仲、牛膝等,用于肝肾亏虚,滋养骨骼。
活血化瘀类:如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等,用于血瘀阻络,改善局部循环。
祛湿化痰类:如茯苓、泽泻、半夏、陈皮等,用于痰湿内阻,清除病理产物。
散寒通络类:如附子、桂枝、羌活、独活等,用于风寒湿痹,驱散寒邪。
疏肝理气类:如柴胡、香附、枳壳等,用于气滞不通,调畅气机。
举个例子:如果是一个老年人,腰椎骨质增生,伴随腰膝酸软、夜尿频多,那很可能是肝肾亏虚的证型,医生可能会开一些补肝肾的药物。如果是一个常年吹空调的年轻人,膝盖疼痛,遇冷就加重,还伴有脚踝水肿,可能就是风寒湿痹。

3. 针灸疗法:针灸是通过刺激身体特定穴位,来调整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疏通经络:选择阿是穴(最痛的点)、以及与患处相关的经络穴位(如腰椎增生可取腰眼、肾俞、大肠俞等),通过针刺,可以疏通局部的经络,改善气血运行,减轻疼痛。
调理脏腑:根据辨证结果,选择远端的一些穴位来调理脏腑功能,例如针对肝肾亏虚,可以选取肝俞、肾俞、太溪等穴位。
镇痛:针刺本身就有镇痛作用,可以通过激发身体自身的内啡肽来缓解疼痛。
其他疗法:还常常配合艾灸,特别是对寒湿痹阻的患者,艾灸的温热作用可以温经散寒,促进气血流通。拔罐也可以用于舒筋活络,祛除湿气。

4. 推拿按摩:通过手法对患处及相关穴位进行按摩和推拿,可以达到舒筋活络、行气活血、缓解肌肉紧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效果。对于骨质增生引起的肌肉僵硬和疼痛,推拿尤其有帮助。

5. 外用疗法:比如膏药、药浴、热敷等。
膏药:一些膏药含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中药成分,通过皮肤吸收,直达病灶,起到局部镇痛、消炎的作用。
药浴:将具有驱寒、活血、止痛功效的中药材熬水后泡澡,可以促进全身气血循环,疏通经络。

三、中医治疗的特点与优势

整体观:中医不是孤立地看骨刺,而是看全身的状况,从根本上调理身体,纠正导致骨质增生的内在因素。
个体化治疗:强调“辨证论治”,一人一方,针对性强。
副作用小:相对而言,中药和针灸的副作用通常比长期服用西药要小。
缓解症状,改善功能:中医治疗的重点在于缓解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生活质量。
延缓进展:通过调理身体,改善内环境,有助于延缓骨质增生的发展速度。

四、需要澄清的误区

前面提到“轻松治疗”可能过于简化了。中医治疗骨质增生,通常需要一个过程,疗效的显现也因人而异。

不能完全“消除”骨刺:中医治疗主要目标是缓解症状、改善功能、延缓进展。一些小的、增生性的骨赘,在气血通畅、身体功能恢复后,可能会有所吸收或不再引起症状,但一些陈旧性的、形成多年的骨刺,是否能完全消失,则很难说。西医也是如此,骨刺本身很难直接“消除”。
需要患者配合:中医治疗并非仅仅依靠医生和药物,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起居、适当的锻炼也非常重要。比如,避免受寒受湿,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等,都是辅助治疗的关键。
并非所有情况都适合中医:对于急性期、炎症非常严重的,或者已经出现严重关节畸形、功能丧失的情况,可能需要西医的介入(如消炎止痛药、物理治疗,甚至手术),中医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或康复手段。

总而言之,中医治疗骨质增生,是基于其独特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原则,通过中药、针灸、推拿等多种手段,调理脏腑功能,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从而达到缓解疼痛、改善功能、延缓病程的目的。它是一种温和而系统性的调理过程,而非一蹴而就的“轻松治疗”。能够做到“轻松”的感觉,更多的是症状得到了有效的缓解,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骨质增生不是疾病,而骨质增生是不可逆的,无论中医还是现代医学,都无法治疗骨质增生,只是通过治疗缓解症状,并不能消除骨质增生,如果哪个药物宣传可以消除骨质增生,基本可以判断是骗人的……

骨质增生多是关节在劳损积累后压力过大的自身应激性反应,大多发生在负重比较大的椎体或关节。骨质增生本身其实并不会出现疼痛不适,其引起症状的原因在于骨质增生压迫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引起局部炎症渗出,炎症刺激造成钙化粘连,关节压力增大,从而引发一系列症状。从诊疗方面来说,首先,不要相信有保守治疗或者偏方可以消除骨刺,目前所有的保守治疗手段,都只是针对骨刺引起的症状做出的针对性治疗,比如药物消除局部炎症 手法 针灸松解软组织减轻压迫 药物注射关节腔保持关节稳定等等……这些可以有效的缓解疼痛症状,恢复关节活动,但不能消除骨刺,因为从本质上说,骨刺就是骨头,常规治疗只能缓解,不能消除。即使手术治疗,也发现有不少病例,因为手术后创口出现钙化粘连,并不能真正消除症状,反而因为疤痕组织刺激引起骨质增生复发。所以,要真正消除症状,还是要从患者自身入手,避免劳损积累,注意劳逸结合,坚持功能锻炼,纠正日常的不良习惯,戒烟戒酒,才能彻底预防症状发作。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