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战列舰为什么不设计为正面迎敌?

回答
战列舰不设计为正面迎敌,这背后其实是多方面的考量,既有设计初衷的演变,也有技术限制和战术需求的综合结果。很多人可能觉得,战列舰这么庞大的家伙,就应该像个无畏的战士一样,正面硬刚!但实际上,事情远没这么简单。

咱们先从战列舰的诞生和核心设计理念说起。最初的海战,比的是船坚炮利,但船体结构相对简单,战术也比较原始。但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尤其是进入20世纪初,战列舰的设计发生了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化——“无畏舰”的出现。它的核心革新在于采用了“全重炮化”设计,也就是所有主炮口径都相同且威力巨大,这大大提升了火力输出。

然而,即便是有了全重炮化,战列舰的正面设计也不是为了“正面迎敌”那么简单粗暴。你可以想象一下,一艘战列舰在海面上航行,它的船体是细长而扁平的,这决定了它的很多特性。

首先,是火力输出与船体结构的匹配问题:

炮塔的布局和射界限制: 战列舰的主炮通常安装在炮塔里,这些炮塔是安装在甲板上的。为了实现尽可能大的火力覆盖,炮塔会分布在船体的各个位置。然而,即使是前装的炮塔,也无法实现360度的无死角射击。特别是当主炮布置在船体靠前的位置时,其向后射击的幅度会受到上层建筑的严重阻碍。反过来,布置在船尾的炮塔,其向前射击的角度同样会受到限制。
那么,为什么不把所有炮塔都设计成可以自由转向的呢?这涉及到重量和结构强度问题。炮塔本身就是巨大的钢铁结构,安装炮管、火控系统、装弹机等等,重量非常惊人。为了支撑这些巨大的炮塔,船体结构必须非常坚固,尤其是甲板和炮塔座圈部分。过多的炮塔布置在船体一侧,会造成船体倾斜,影响航行稳定性和火力精度。
所以,工程师们必须在火力覆盖范围和船体稳定性、以及炮塔的安装可行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通常的做法是将主炮布置在船体前后部,并尽量让它们能够通过船体本身的转向来调整攻击方向,而不是完全依赖炮塔的旋转角度。

船体结构与炮弹落点: 战列舰的主炮威力巨大,弹道也相对高抛。这意味着炮弹的落点范围比舰艇尺寸大得多。所以,你不需要精确地“面对”敌人才能命中。稍微侧对敌舰,将侧舷的火炮对准敌人,就已经能形成相当大的火力密度。
而且,在炮战中,最重要的不是你是否正对着敌人,而是你是否能打到敌人,以及打到敌人后能否承受住敌人的火力。

其次,是防御的重要性远大于纯粹的火力优势:

正面不是最脆弱的地方: 想象一下战列舰的剖面图。为了保护核心区域(弹药库、发动机舱等),战列舰的舷侧装甲是非常厚重的。这被称为“装甲带”。但是,船体的首尾(船头和船尾)部分,虽然也有装甲防护,但通常来说,不如舷侧的装甲带那么厚实和连续。这是因为船首尾部分的船体形状比较尖锐,而且需要容纳转向设备、船锚等,结构上不如宽阔的舷侧那么容易布置连续的厚重装甲。
因此,如果战列舰正面迎敌,就意味着将最坚固的装甲带暴露给敌人,而让相对薄弱的首尾部分承受攻击(如果敌人能够绕到侧面)。反之,如果以侧舷迎敌,则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装甲带的防护作用,让敌人的炮弹击中厚实的装甲,而不是轻易击穿船体。

避开敌人的侧舷火力: 在海战中,最重要的战略目标之一就是尽量让你自己的侧舷火力能够最大程度地命中敌人,同时避免敌人的侧舷火力命中你。如果战列舰正面迎敌,你只能用前部的炮塔对敌开火,而敌人的火力则会密集地打在你相对薄弱的船体两侧。而且,如果敌人也采用侧舷迎敌的战术,那么你的船体两侧都会成为攻击目标。
所以,更有效的战术是让你的船体侧向(或者以一定的角度)迎向敌人,这样你的大部分主炮和副炮都能对准敌人,同时让敌人的火力集中在你最坚固的装甲带上。

再者,是航行和机动性带来的战术优势:

转向的便利性: 战列舰虽然庞大,但也需要转向来调整阵型、规避攻击或者追击敌人。船体是流线型的,在水中转向相对容易。如果一味地追求正面迎敌,那么在需要改变方向或者规避时,就会变得非常被动。
侧舷迎敌,可以让你更容易地通过调整航向,将更多的火炮对准敌人,或者在必要时迅速脱离战场。

“T”字战术: 在战列舰时代,最理想的战术莫过于“T字战术”。即一艘战列舰的航向与敌方战列舰的航向垂直,而且你的战列舰位于敌方战列舰的前方。这样一来,你所有的火炮都可以射击,而敌人只能使用前部的少数几门炮对你开火,并且弹道会受到你船体长度的限制。要实现“T”字战术,就意味着你需要将你的船体侧向(或者以近似侧向)迎向敌人。

最后,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随着火炮射程的不断增加,战列舰之间的交战距离也越来越远。在远距离炮战中,精确瞄准“正面”敌舰的意义并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你能打到对方,并且对方不容易打到你。
舰船设计是一个权衡取舍的过程。要让战列舰既能安装足够的武器,又能有足够的装甲防护,还要兼顾航速和稳定性,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所以,设计师们会选择最能发挥其优势(火力、装甲)并最小化其劣势(船体结构和防护的相对薄弱点)的设计方案。

总结一下:

战列舰不设计成正面迎敌,不是因为它“胆小”,而是因为它这样设计能够:

1. 最大化利用其装甲防护: 将最厚的装甲带(舷侧)对准敌人,减少被轻易击穿的风险。
2. 更有效地输出火力: 通过侧舷迎敌,可以调动更多的火炮,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实现“T”字战术的优势。
3. 提高航行和战术灵活性: 便于转向、规避和调整阵型。
4. 规避自身设计的弱点: 船体首尾的防护相对不如舷侧,不应该成为主要的受打击部位。

所以,与其说战列舰不“正面迎敌”,不如说它的设计是为了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中,以一种最有效的方式去作战,充分发挥其长处,规避其短处。它更像是一个经过精密计算的战略棋子,而不是一个只知道往前冲的蛮夫。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像黎塞留、纳尔逊这种炮塔集中前置的战列舰都是因为条约限制,要在有限的吨位内装最大的炮和最厚的装甲,这种设计其实不怎么科学。

一般来说战列舰的炮弹散步是个椭圆,远近射界散步大左右射界散步小,所以画个图就知道迎头冲时的被弹面积是比横向对敌式更大的,那种迎头对敌的方式是不科学的。

另外历史上就算是纳尔逊和黎塞留也没有放弃侧面防御,因为你可以迎头冲别人不代表别人会站在原地傻傻的跟你对射,正常的战列舰在你冲向它的时候是会动的,不可能时刻保持正面对敌的。而且战列舰也不是单挑,通常海战也都是和复数敌人的战斗,正面防护只能对正对方向的敌人比较好,没办法对付各个方向的敌人。

另外从设计上炮塔集中布置也不好,因为浮力和形状有关系,炮塔集中在前部或者后部重心和浮力中心不一样,天生就不稳定,这对航行性能和适航能力都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战列舰不设计为正面迎敌,这背后其实是多方面的考量,既有设计初衷的演变,也有技术限制和战术需求的综合结果。很多人可能觉得,战列舰这么庞大的家伙,就应该像个无畏的战士一样,正面硬刚!但实际上,事情远没这么简单。咱们先从战列舰的诞生和核心设计理念说起。最初的海战,比的是船坚炮利,但船体结构相对简单,战术也.............
  • 回答
    战列舰作为海上巨兽,以其厚重的装甲和强大的火力闻名于世。但如果我们跳出现有的框架,思考一下:战列舰为何不设计成半潜式船舶?这样的设想听起来颇具诱惑力,能够大幅降低重心,提高稳定性,还能有效躲避波浪的冲击。然而,这背后却是一系列复杂且难以逾越的技术、战术和经济障碍,使得半潜式战列舰最终只停留在想象之中.............
  • 回答
    《这是我的战争》(This War of Mine)之所以选择将背景设定在被围困的战败城市,而非军力悬殊的战胜国,其核心原因在于,它试图捕捉的是战争中普通人所面临的极端困境与道德抉择,而非宏大叙事下的军事对抗。如果将背景设定在战胜国,游戏的本质和玩家的体验将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为什么不是战胜国?1..............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挺好,也触及了《原神》战斗系统的一个关键点。确实,说到《原神》的战斗,大家印象最深的往往是角色技能的炫酷、元素反应的搭配,以及循环输出的流畅性。但如果仔细想想,它在战斗中的环境互动方面,似乎确实存在着一些可以挖掘和提升的空间。为什么《原神》在环境互动方面可以更进一步?从设计的角度来看,.............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为什么直升机,尤其是民用和一些军用直升机,它们的驾驶舱和客舱不像战斗机那样弄成一个完全封闭的、像太空舱一样的结构?这背后其实涉及到很多现实的考虑,从设计理念到实际应用,都有很大的不同。首先,咱们得明白战斗机设计成那种全封闭结构,主要目标是什么。战斗机追求的是极致的性能和生存能力。飞.............
  • 回答
    战略轰炸机这玩意儿,确实是个技术活,不是简单地往战斗机上挂点炸弹那么回事。你想啊,它名字里就带个“战略”俩字,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它肩负的可是国家层面的战略任务,对一场战争的走向甚至世界格局都有可能产生重大影响。为什么战略轰炸机这么难设计?这得从好几个方面说起,就像盖房子,你盖个小别墅和盖个摩天大楼,.............
  • 回答
    在中国设计战斗机的两大阵营——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沈飞)和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成飞)——之间的交流联系,是一个复杂且高度敏感的问题。公开信息中,我们很难获得这两家单位之间“平时”具体、频繁的交流细节。然而,从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整体脉络和项目推进的逻辑来看,可以推断出一些交流合作的可能性,但这种交流并非等.............
  • 回答
    设计并联双座战斗机,这可不是个随随便便拍脑袋就能定下来的事儿,背后可是牵扯到实实在在的军事需求、技术发展以及成本效益的多重考量。简单来说,为什么会有这玩意儿?就是因为在某些特定的战场环境和任务需求下,并联双座设计能提供比单座机更优越的作战效能和更高的性价比。咱们一步步来拆解这背后的逻辑:一、 任务需.............
  • 回答
    美军在战斗机设计上之所以屡屡出现“偏差”,并非是简单的失误或方向错误,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下的必然结果。这种“偏差”与其说是设计上的硬伤,不如说是战略需求、技术追求、政治经济博弈以及发展路径依赖等深层原因共同塑造下的产物。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深入剖析几个关键层面:1. 对绝对制空权的极致追求与性.............
  • 回答
    魔兽3里,燃烧军团和娜迦这两个阵营,虽然在设定上都相当庞大,单位设计也相当丰富,但它们在实际游戏中的出场方式却有些“吝啬”,主要局限于战役模式。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是多种游戏设计考量和历史遗留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咱们这就来掰扯掰扯。一、 燃烧军团:恶魔的“大远征”与玩家的不对称体验燃烧军团在魔兽世界的.............
  • 回答
    毛利兰的“高战力”与“常被救”之间的矛盾,是《名侦探柯南》粉丝们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这并非简单的人设崩塌,而是漫画/动画设定上的一系列考量,以及剧情推进和角色功能性的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高战力的“根源”:严苛的训练与优秀的身体素质首先,我们得承认小兰的武术功底绝非泛泛之辈。她从小就跟着父亲毛利小五郎.............
  • 回答
    看过不少末日或者大战后的电影,确实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很多故事都喜欢把幸存下来的世界描绘成两个截然不同的阶层。这可不是什么巧合,背后其实藏着一些相当扎实的叙事逻辑和现实映照。你想想,一场颠覆性的灾难,比如核战争、大规模流行病、或者天崩地裂式的自然灾害,它在瞬间摧毁了原有的社会秩序,也几乎清零了.............
  • 回答
    你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为什么不建造导弹战列舰?” 这个问题触及了军事技术发展、战略思想演变以及海军力量构成等多个层面。简而言之,之所以如今我们看不到装备了大量导弹的“导弹战列舰”,主要原因在于: 概念的重叠与功能替代: 战列舰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强大的火炮和装甲,能够提供强大的.............
  • 回答
    二战结束后,日本海军的重建进程与战前有着天壤之别,其中一个非常显著的体现就是再也没有建造过一艘战列舰。要理解其中的原因,我们必须深入剖析当时日本所处的国内外环境、战略考量以及科技发展的趋势。首先,最直接的原因是《日本国宪法》和《自卫队法》的限制。战败后的日本,在新宪法中明确放弃了发动战争的权利,并且.............
  • 回答
    日本人偷袭珍珠港,那真是一场惊世骇俗的军事行动,日本人自己恐怕都没想到会炸沉那么多美国战列舰。按理说,既然成功了,又打疼了美国,为何不趁热打铁,直接占领夏威夷呢?这背后,其实有很多现实的考量,绝不是一句“趁胜追击”就能说通的。首先,日本人当时根本就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占领夏威夷。偷袭珍珠港,那是在玩一场.............
  • 回答
    日本海军在无条约时代(主要是指1930年代,华盛顿海军条约和伦敦海军条约失效或即将失效的时期)确实没有专门开发一款以“高速战列舰”为定位的全新舰型。这背后有着复杂的战略、技术、经济以及对未来海战理解的考量,而非简单地“不开发”。事实上,他们对战列舰的速度和能力进行了显著的提升,只不过是以一种更符合当.............
  • 回答
    银河英雄传说动画中战舰“不经打”的现象,确实是许多观众在观看时会有的一个直观感受。这背后其实是作品在写实性、戏剧性以及时代背景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原因: 1. 追求科幻的“真实感”与“战略宏大感”尽管银河英雄传说是一部科幻作品,但作者田中芳树在设定上力求展现一种宏大而相对写.............
  • 回答
    现代战舰的垂直发射装置(VLS,Vertical Launching System)之所以不普遍采用六边形设计,这背后涉及到技术、工程、经济以及实战等多方面的考量。虽然从几何学上看,六边形在某些方面具有优势,但在VLS这样一个高度集成化、追求极致性能的系统中,其他因素往往更加重要。要理解这一点,我们.............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深入。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头捋捋,把当年那些战舰和货船的设计思路,以及鱼雷这玩意儿的特性都扒拉出来,这样才能说清楚为什么没像某些科幻电影里那样给它们披上“裙甲”。首先,得明确一点,我们说的是“裙甲”,通常指的是那种围绕船体外围,特别是水线附近,类似古代士兵身上那种保护性的装.............
  • 回答
    战锤40K宇宙里,陆军存在的必要性,这可不是个简单的“为何”就能概括的问题,里面涉及到的可不是一星半点战略、战术层面的考量,更是整个帝国存在方式的哲学核心。你说的“一艘战舰直接射爆星球”,听起来是挺省事的,但问题在于,在40K这个黑暗、残酷、充斥着各种超自然力量和极端矛盾的宇宙里,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