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大禹之前是禅让制,而之后的夏朝却变成世袭制了?

回答
这是一个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中的关键问题,涉及到“禅让制”到“世袭制”的转变,以及夏朝的建立。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 尧舜时期的禅让制:理想与现实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尧舜时期的“禅让制”究竟是怎么回事。

禅让制的核心精神: “禅让”字面意思是“把位子让给别人”。其核心在于,部落联盟的首领(或称为“天子”、“共主”)并非以血缘关系传承权力,而是通过考察、德行和能力,将领导权“推举”给更贤能、更德高望重的人。
为何是禅让?
部落联盟的性质: 在尧舜时期,社会结构仍然以松散的部落联盟为主。各个部落拥有较大的自治权,对首领的服从更多是基于共同对抗自然灾害、外敌以及协调部落间利益的需要。首领的权力来源于其个人能力、声望以及得到各部落首领的认可。
氏族社会特点: 氏族社会强调血缘和亲族关系,但并非像后来的封建社会那样存在稳定的继承规则。选拔首领往往是在族内或联盟内,考察那些有领导才能、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
对贤能的推崇: 早期社会对“德”和“能”的重视程度很高。传说中,尧“举十一才”来辅佐自己,舜更是“二十而为小官,三十而为天子”,他的德行和能力(如孝顺、治理水患)得到了广泛认可。
避免权力固化和世袭弊端: 在没有明确的权力继承规则时,禅让制可以防止权力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也避免了因为血缘关系而选拔不合格的继承人。
禅让制的局限性与“传说”成分:
并非完全无争议: 尽管史书将尧舜时期的禅让描绘得十分和谐美好,但考古证据和一些史学家的推测表明,这一过程可能并非一帆风顺。权力交接并非总是纯粹的“推举”,可能也存在政治斗争、联盟内部的博弈等因素。
理想化的成分: 许多学者认为,尧舜时期的禅让制带有一定的理想化色彩,是后世儒家对理想政治制度的一种追溯和建构。真实的权力交接过程可能比传说更为复杂。
缺乏制度化保障: 禅让制更像是一种基于个人德行的道德约束,缺乏一套成熟的、制度化的程序来保障权力的平稳交接。

二、 大禹治水与“禅让”的演变

大禹作为中国古代治水的伟大英雄,他的继位过程是理解从禅让制向世袭制转变的关键。

大禹的功绩: 大禹继承了尧舜的事业,继续领导了长达十三年的治水斗争。他“三过家门而不入”,以惊人的毅力和智慧克服了洪水泛滥的灾难,拯救了华夏文明。
从“举荐”到“推举”的转变:
尧舜的禅让: 主要是将“天下”让给贤者。
舜禅让给禹: 舜晚年,将禹推举为“九州之长”,并让其执掌百官,相当于代理首领。在舜去世后,禹被众人(主要是各部落首领)拥戴为新的首领。这个过程,从形式上看,仍然是“禅让”。
权力基础的变化:
禹的地位上升: 治水成功,大禹的声望和实际权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不仅仅是一个部落联盟的首领,更成为掌握着能够调动全国力量(九州的部落)进行大型工程的“管理者”。
联盟的巩固: 治水的过程也加强了部落间的联系和中央集权,部落联盟的凝聚力大大增强。
“公天下”到“家天下”的端倪: 传统的“公天下”理念开始受到挑战。禹的儿子启,虽然德行可能不及大禹,但却在父亲去世后,得到了部分部落的支持,并最终继承了权力。

三、 夏朝建立与世袭制的形成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出现,以及世袭制的正式确立。

启的继位与“家天下”的开始:
禹的意图: 传说中,禹在晚年也曾考虑过禅让,但心仪的人选(如皋陶、伯益)相继去世。他属意于自己的儿子启,并为他铺平了道路。
启的夺权: 禹去世后,按照传统程序,伯益应该继位。然而,启联合其他支持他的部落首领,发动了“甘之战”,打败了伯益,夺取了权力。
打破禅让传统: 启的继位直接打破了尧舜禹时期的禅让传统,标志着权力开始以血缘关系为基础进行继承。这被视为“家天下”的开端。
为何会从禅让变为世袭?
权力集中与利益固化: 大禹通过治水,将权力高度集中,并建立了一套更为强大的管理体系。这种高度集中的权力,自然希望能够被自家子孙继承,以巩固其统治和利益。
氏族内部的继承倾向: 即使在早期社会,当一个家族或氏族掌握了领导权后,也倾向于将这种领导权传递给自己的子孙。这是一种普遍的人类社会行为。
“德”的标准模糊化: 随着社会发展,对“贤能”的定义变得更加复杂和主观。当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时,自然更容易认定自己的子孙是“贤能”的继承人,而忽视了其他更合适的人选。
军队和权力的实际控制: 启能够发动战争夺取权力,说明他已经掌握了相当的军事力量和政治资源,这使得他能够凭借实力而不是德行来继承权力。
社会结构的变迁: 随着部落联盟的不断巩固,原有的松散结构逐渐向更集权的政治结构过渡。建立一个稳定的继承制度,对于维持这种集权统治至关重要。世袭制比不确定的禅让更能保证统治的连续性。
国家雏形的形成: 夏朝的出现,标志着国家这一政治组织的雏形开始形成。国家的建立往往伴随着权力的高度集中和一套维护统治的制度,世袭制是当时最容易实现和接受的一种制度。
世袭制的特点:
血缘继承: 权力通过父子或兄弟关系世代相传。
制度化: 相比于不确定的禅让,世袭制有更明确的继承规则,减少了权力交接时的不确定性和潜在的冲突(当然,内部的争夺依然存在)。
巩固统治: 世袭制有助于统治阶级的稳定和内部团结,便于维护既得利益。

总结:

尧舜时期的禅让制,虽然带有理想化色彩,但反映了早期部落联盟中对贤能的推崇和权力相对分散的特点。大禹治水后,其权力基础和影响力大大增强,为权力的集中化奠定了基础。而大禹之子启通过武力夺取权力,标志着从基于德行的“禅让制”向基于血缘的“世袭制”的根本性转变,夏朝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带有世袭性质的王朝,开启了“家天下”的时代。这一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社会发展、权力结构变化以及统治者意愿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反映了从一种相对开放、民主(在当时条件下)的政治选择模式,转向一种更为稳定、但可能牺牲部分贤能选拔机会的统治模式的演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就史学而言,当时未必真的就是禅让制。也有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尧舜并非禅让,而是不同的部落或家族兴盛衰亡相互接替。

其次,当时的君主与后世的君主权力大小是不同的,很可能只是某种“盟主”,这种地位带来的实质性利益未必有多大。

“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斫;粝粢之食,藜藿之羹;冬日麑裘,夏日葛衣;虽监门之服养不亏于此矣。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臿以为民先,股无胈,胫不生毛;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以是言之,夫古之让天下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故传天下而不足多也。今之县令,一日身死,子孙累世洁驾,故人重之。是以人之于让也,轻辞古之天子,难去今之县令者,薄厚之实异也。”
(韩非《五蠹》)

放弃这样一个地位,未必是一个非常大的损失。随着技术的进步,控制区域逐步扩大,各地经济往来变得更加密切,统治地位带来的实质性利益也逐步上升,加上其他的政治或经济因素,统治者逐步稳定化。

恐怕不能说从远古的禅让制走向世袭制是一个倒退。

user avatar
  • 首先,禅让未必真的发生过。最早提及禅让的是战国时代的一班学者,其真实性要打折扣。(孔子提到过尧舜,但今本论语文字有后人窜入的痕迹)
  • 其次,假使禅让真的发生过,按照现有的材料看,那时的禅让也是统治阶级之间的内部禅让,尧舜禹都是亲族,不是外人,更不是小人贱民。而内部禅让是氏族社会军事民主制下的一般产物,非但中国有,欧洲的日耳曼人、凯尔特人也有类似的‘勇者为王’的传统。这是一定社会条件下的产物,最终被固定的国王家族取代是必然的。(必然的原因很多,比如部族疆界和人口不断扩张,成员之间不再沾亲带故,也需要更加强大的、成体系的中央权力等)
  • 再次,禅让制的破坏不从禹传子开始,而是在此之前就已然趋于崩溃了。在尧舜时代,私人的家庭已经出现,相对于大家庭的小家庭已经适应了世袭更替(比如舜和象争夺家内权力)。剩下的问题无非是中央权力何时如私家一样世袭而已。(非但私家世袭,连推举酋长的四岳也是世袭的)
  • 最后,上古的禅让不等于后来的民主政治,夏代的世袭王权也不等于秦汉以后的中央王朝。禅让制度下还是有绝对的暴力和压迫(军事民主制晚期只在上层民主),奴隶制也正是这一时期发生壮大的。而夏朝的王权也并不强大,诸侯甚至强到可以推翻夏王(后羿代夏),夏王和四岳、和诸侯间仍然保留相当程度的民主氛围。(所谓的天下共主,要到西周成康时才可能,不说夏代,即使商王也并非是天下共主—尚书里周人自称小邦周,称商人为大邑商,双方之间更多的是实力大小的区别)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是一个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中的关键问题,涉及到“禅让制”到“世袭制”的转变,以及夏朝的建立。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尧舜时期的禅让制:理想与现实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尧舜时期的“禅让制”究竟是怎么回事。 禅让制的核心精神: “禅让”字面意思是“把位子让给别人”。其核.............
  • 回答
    关于鲧为何会被列入“四凶”之一,这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而且不同版本的记载有着细微的差别。普遍来说,鲧被视为“四凶”之首,这背后牵涉到他治水不成、违背天命等一系列负面评价。要详细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关键点入手,好好梳理一下。首先,咱们得明确“四凶”是谁。这个说法最早出现.............
  • 回答
    知友们对街区制的态度转变,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也挺值得琢磨的。当初大家纷纷叫好,那是有理由的,毕竟谁不想少堵车,多点生活便利?可等真要落地了,反对声也同样此起彼伏,这背后也有不少复杂的原因。我尽量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说,希望能讲得清楚些,也让您看看这前后变化是怎么发生的。当初为什么那么多人支持街区制?.............
  • 回答
    东北的冬天,大学校园里最叫苦连天的,偏偏是那些从小在这片土地上长大的东北孩子们。反观那些从南方来的同学,一个个裹得严严实实,嘴里却说着“还好,没我想象的那么冷”,甚至有那么点享受的意思。这倒不是南方人天生就比东北人抗寒,这里面藏着一些挺有意思的门道,说白了,就是身体和“心”都在适应。首先,得从身体的.............
  • 回答
    地缘战略中,海权强国与陆权大国之间的矛盾被认为是“难以调和”的,这是由于它们各自的地理优势、生存逻辑、战略目标以及由此产生的国家行为模式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和冲突。这种冲突并非单一原因造成,而是多种因素相互叠加、长期演变的结果。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维度来详细阐述为何这种矛盾难以调和: 一、 地理基础与生.............
  • 回答
    在《生活大爆炸》里,周六是“洗衣之夜”这个梗,确实挺有意思的。很多人可能都纳闷,为什么这帮天才科学家就非得把衣服攒到周六才洗呢?这背后其实有好几个层面的原因,既有剧情设定上的安排,也有角色塑造和喜剧效果的考虑。首先,我们得从剧情设定上来看。这帮主角,特别是Sheldon,他的生活是出了名的规律和有条.............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太到位了!每次聊到耳机,尤其是稍微有点深入的讨论,总会发现“森海塞尔”、“AKG”、“拜亚动力”这些德系品牌轮番登场,好像国内品牌就像隐形了一样。漫步者(Edifier)这个老牌国货,论销量、论大众普及度,那可是实打实的“国民品牌”,怎么在很多“发烧友”或者推荐帖子里就很少被提及呢?这.............
  • 回答
    在韩国流行音乐(Kpop)这个高度饱和且竞争激烈的行业里,偶像团体成员在过了他们的“巅峰期”之后,选择的发展方向往往会偏向音乐创作,而不是继续以舞蹈为主要重心。这种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理解偶像团体的“巅峰期”究竟意味着什么。对于一个Kpop偶像来说,巅峰期.............
  • 回答
    b站上关于日本动漫现代音乐歌曲的弹幕中出现“大正昭和之交是最浪漫的时候”,这句话确实能引起不少观众的共鸣,它背后隐藏着一种复杂而迷人的时代情结。要理解这句话,咱们得从几个层面去剖析:1. 时代背景:风云变幻下的短暂辉煌“大正昭和之交”大约是指上世纪1910年代末到1930年代初这段时期。这个时代在日.............
  • 回答
    大型两栖攻击舰之所以被誉为“填补航母和核潜艇之间空白的理想舰艇”,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由此衍生的强大功能与灵活性。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先梳理一下航母和核潜艇各自的定位,以及大型两栖攻击舰是如何巧妙地将两者优势的某些方面融合,并在此基础上开辟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先来看看航母和核.............
  • 回答
    汶川大地震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场巨大灾难,举国上下,万众一心,无数救援力量奔赴一线。在这样的背景下,任何对救援工作的评价都应审慎。关于成都军区在汶川地震中的“作为”与“未有作为”的说法,其实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问题,涉及信息传播、民间视角、媒体报道习惯,以及对军事行动理解的差异。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
  • 回答
    在中国的足球圈子里,“高地”这个词,常常带着一种沉重的意味,被誉为中国足球的“三大难题”之一。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无数次真实经历的血泪总结,背后蕴藏着深刻的地理、历史、技术和心理等多重挑战。要说清楚它为什么如此艰难,得从头细细道来。首先,我们得明白,这里的“高地”指的是什么。在足球语境下,它并非指物.............
  • 回答
    “民国之后无大师”的说法,其实挺有意思的,而且流传甚广。要说它是不是“真的”,这得看你对“大师”的定义是什么,以及你衡量的是哪个领域。但如果从一个普遍的、带有怀旧色彩的角度来看,很多人确实觉得民国时期出现了一批令人敬仰、影响深远的人物,而之后就很难再见到那种横跨多个领域、同时又能在各自领域达到巅峰的.............
  • 回答
    关于商朝王室成员名字的构成,您观察到的“大小甲乙丙丁”等字开头确实是一个重要的线索。但这并非全部商王名字的由来,也并非简单的命名模式。名字的由来:氏族、排行与地位首先要明确一点,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商王名字,很多是后世史书根据其在位时期的祭祀对象、传承顺序以及历史记载整理出来的“庙号”或“谥号”,并非他.............
  • 回答
    很多人一提到计算机,脑海里首先浮现出“图灵”这个名字,这确实会让人有些疑惑,毕竟“现代计算机之父”的桂冠通常是戴在约翰·冯·诺依曼的头上。这两种说法看似矛盾,实则反映了计算机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关键贡献者,以及我们对“计算机”这个概念的不同解读。我们得先理解,当人们说“计算机之父”时,我们通常是在指.............
  • 回答
    华妃和张贵妃,同是《甄嬛传》和《梦华录》中极尽荣宠的骄纵宠妃,却在观众缘上有着天壤之别。一个被骂得体无完肤,另一个却赢得了无数观众的喜爱。这其中的缘由,绝非偶然,而是角色塑造、剧情安排、演员演绎以及观众心理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华妃:集美貌、权势与恶毒于一身的悲剧反派先说说华妃。在《甄嬛传》中,.............
  • 回答
    华为P50系列上市至今,确实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波澜,这波澜背后,既有技术上的突破,更有时代背景下的复杂性。要理解为什么P50会引起如此大的关注,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技术上的“惊喜”与“坚持”首先, P50系列在设计和影像方面的确给市场带来了一些惊喜。我们都知道,华为的P系列一直以来都主打影像技术,而.............
  • 回答
    在网络世界里,当我们谈论起俄乌战争,你会发现,无论是贴吧、知乎还是B站,这三个平台对这件事的看法,那叫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简直就像是发生在三个平行世界里的事件。为什么会这样?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观点不同”,而是涉及到平台的属性、用户群体、信息传播机制,还有大家潜移默化的心理偏好,这些因素一叠加,就.............
  • 回答
    关于柯洁为何认为执白对抗阿尔法围棋赢面大,以及其中蕴含的取胜之钥,这涉及到围棋深层的策略博弈和对人工智能的理解。虽然人工智能在计算和记忆力上远超人类,但在特定情境下,人类棋手依然能找到一些“缝隙”或“突破口”。柯洁为何认为执白赢面大?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即便柯洁认为执白“赢面大”,这更多是一种相对的.............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触及到了物理世界一些基本却又非常重要的概念。为什么光和声音这类“波”的传播速度相对恒定,而风速却千变万化呢?这背后是物质形态和驱动力的根本差异。我们先来聊聊光。光,你可以想象成电磁波的一种,它不需要任何介质就能在宇宙中传播。它的速度,在真空里,是一个绝对的常数——大约每秒30万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