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粉最爱说的是日军在淞沪炮火炙烈,难以阻挡。结果稍微一查日本陆军在淞沪战场上三个多月发射的炮弹数量75MM以上口径的炮弹打了30多万发,确实不少,赶上志愿军一个军在上甘岭上40多天挨的炮弹1/6多了(美军上甘岭战役105MM以上火炮发射炮弹190多万发,把上甘岭表面阵地标高削低了两米,我军也没含糊,还击炮弹都多达35万发)
果粉还喜欢说日本海军优势无敌,人家战列舰就来了一艘榛名小天使,还未必近岸炮击过,美国人在瓜岛亨德森机场吃过的日军舰炮炮击都比国军强。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带着那4个警卫连,愣是把胡宗南的二十万大军遛得团团转,转遍了整个延安,胡宗南连毛泽东的影子都没见到,你就知道,国军指挥的水准。你看见的是80万部队,其实这80万部队根本做不到思想动员,有效侦查,互相支援,如指臂使,可谓散装部队。
再去看看原国民党军投诚共产党后的军队50军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表现,不是士兵的问题,而是国民党这个组织本身就有问题。
1.因为废物蒋介石1932年签了《淞沪停战协定》,中国军队无权在安亭经太仓到长江岸边的七丫口一线以东驻兵,日本海军第3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驻上海有3000多日本海军陆战队。中国在上海的武装力量只有淞沪警备司令杨虎所辖上海市警察总队及江苏保安部队两个团。淞沪会战一开始就是张治中打日军海军陆战队。
2.因为废物蒋介石为了国际观瞻和国联支持改变和放弃了1935年的《防卫计划纲要》《国防设施计划纲要草案》的战略方针,依托1936年起修建的吴福线主阵地工事、宁镇澄要塞工程、锡澄线核心步兵工事、江阴镇江南京等江海防工事。
3.因为废物蒋介石亲自上阵指挥。9月18日国军退守北站,江湾,庙行一带,9月20日废物自任3战区长官,从全国抽调川桂湘黔粤西北东北军,加上嫡系合计28个军又8个师4个旅,日军强渡蕴藻浜,废物蒋介石下令廖磊桂军21集团军大场反击1天打残,26日大场失守。
4.因为废物蒋介石在把国军在淞沪战场一直放血到日军占领大场后军事委员会没有援兵可调的情况下(谢晋元团掩护),白崇禧、顾祝同、陈诚建议有计划后撤吴福线和锡澄线国防工事线,废物听闻11月3日的九国公约会议召开,下令继续坚守一周到10天,然而11月5日日军杭州湾登陆,8日废物蒋介石下令撤退,几十万国军溃散,吴福线锡澄线如同虚设,无锡、湖州、长兴、江阴沦陷,南京守不守已经没有意义了。
怎么吵起来了?大家都是成年人网络混了这么多年也应该知道不要在网上试图说服任何一个人。看不顺眼心里互相呸一声走人就算了。
对于废物蒋 介石这样的个人评价是来自于我认知、学识和思考立场,并不是来教导谁和情绪化输出。
就是站在国民党、国军的立场上看,我同样也认为蒋介石也是个废物。淞沪会战教训不吸取,11年后的徐蚌会战这废物80万打60万优势在我的失败是不是同样在军事上如出一辙?徐蚌会战为了100军、44军的9绥靖坑了黄百韬7兵团,添油战术加入黄维12兵团、李延年刘如明6、8兵团,撤退徐州的2、13、16兵团,几十万国军稀里糊涂的就这样丢了。
首先,这八十万并非一次性投入。
其次,上海本来就不是一个适合决战的地方。
最后,双方都是菜鸡。
廓清一个常识:淞沪是国军挑起来的战事。
根据一二八事变后协议,国军不得驻扎上海。但七七事变后,老蒋命令张治中带领所部87师、88师(精锐)国军换成警察保安团服装进入上海,日本海军特务前来侦查被打死。于是爆发战事。
记住,日本第一个阵亡的是大山勇夫,海军大尉。
此时日军主要精力在于增兵华北,吃掉二十九军——上海是日本海军的地盘,日本陆军并不想下场子。甚至,一度想看海军笑话。而且陆军的想法,是在华北重创国军主力。
而日本海军在上海,真正的陆军也就几千陆战队员,还有一部分是从日资企业拉出来的侨民,以及战舰上的水兵。
所以开战后一个多月内,日军在上海始终居于守势,看着装备优势混日子。
日本国内扯淡了一个多月,总算决定增兵上海,动员起来了。第一波增援兵力,七拼八凑的也就一个师团。这种逐次增兵的添油战术被李宗仁等人看在眼里,日后还写在回忆录里嘲讽。
这其实不怪日本,因为日本,特别是海军,并不知道自己在上海打成什么样最好:是a到南京,还是保住上海,还是一口气冲到武汉?
等到想通了,日本一口气梭哈了两个师团从杭州湾登陆才算把上海战事结束了。
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日军自“一二八事变”后在上海苦心经营多年,淞沪会战中,日军修的工事都是坚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遍布明碉暗堡,而国军绝大部分部队在开战后才匆匆赶往战场,相比之下,日军居然更有”主场作战“的优势。
淞沪会战爆发前,上海有多少中国军人呢?只有两个保安团,正规军数量几乎为零。因为1932年的“一二八”事变后,中日签署《淞沪停战协定》,上海成了堂而皇之的“非武装区”。
卢沟桥燃起烽火后,中国上空的空气骤然紧张。黄浦江里,飘着膏药旗的军舰越发频繁地现身,租界里的鬼子兵越来越多,国民政府不想坐以待毙,于是,在张治中将军的策划下,国军独二旅换上保安团的制服,悄悄地进了上海滩。虹桥机场是战略据点,机场的宪兵自然也是正规军改头换面的。
可惜,日本人的情报网一向发达,很快就获悉了这一令人不愉快的消息,立即派出两名日本名强闯机场闹事,酿成“虹桥机场事件”,并以此为借口,迅速发动战争,国民政府无奈,只得边打变调兵。
例如,宋希濂的36师是在淞沪会战爆发当天乘火车从古城西安火速赶往前线,刚下火车,没来得及喝口水,就马不停蹄地投入战场,并迅速迎来一场惨烈的血战:汇山码头争夺战。
团长胡家骥身先士卒,向日军工事发起进攻,日军则盘踞在高楼上射击。中国军队冒着枪林弹雨与日军展开巷战,一间屋子一间屋子地争夺,日军逐渐不敌,残部纷纷西窜到外白渡桥,向租界里的英军投降。
宋希濂部仓促上阵,根本没有时间进行战前侦察,冲到码头的胡家骥惊愕地发现码头外围着一圈铁栅栏,铁门坚固无比,中国军人没有重武器,无法打开。而江边负隅顽抗的日军火力依旧凶猛,黄浦江上的日本军舰也不断发炮。
胡家骥大喊一声,率先爬上铁门,众人奋不顾身跟进。日军的机枪响了,胡家骥五处负伤,国军伤亡惨重,仓皇撤退。
宋希濂回忆说,此战我军伤亡五百七十余人,日军死伤估计不下四百人。
淞沪战场上,将不知兵是个普遍现象,导致在指挥中犯了很多错误。
南京装甲团是中国军队唯一的机械化部队,此次投入淞沪战场的是两个装甲连。不过,战场连收到的命令,只是清除路障,协助陆军而已。
第九集团军司令张治中听说来了这么个大杀器,喜上眉梢地对郭恒建连长与郑绍炎连长说:突破杨树浦日军防线的重任,就看你们了!
哪知两位连长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长官,不行啊!我们的坦克不是重型坦克,加上我们的官兵不懂步坦协同,很容易变成活靶子的!
张治中大怒,咆哮道:岂有此理!国家花大钱养着你们,你们居然还怯战!你的坦克不开进去,休来见我!
果然,日军虽然陷入短时期的慌乱,但很快发现中国士兵只是躲藏在坦克后面,并没有对坦克进行火力掩护,立即组织反攻。郭恒建与郑绍炎先后中弹牺牲。
日军将郑绍炎乘坐的坦克作为战利品拖回阵地时,在郑连长身上发现了一些首饰与化妆品,这是新婚不久的郑绍炎买给妻子的礼物。
许多年后,张治中回忆往事,仍对自己当年的刚愎与武断懊悔不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