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度更新:
有知友提到了精锐德械师的覆灭,几个德械师的损失是事实,但是德械师所属的陈诚“土木系”后来是越打越壮大的,抗战结束后已经是国军三大军事集团了,在“陈胡汤”中首屈一指。
另外,后来的四大主力在淞沪都没有断送,反而是获得大发展;失去了德械师,后来获得了更多更强的美械师,装备更加豪华,因此可以说:
淞沪会战的损失不但不是蒋失去大陆的主要原因,相反的,抗战让国军更加强大,在解放战争中让国民政府维持了更长的时间。
——————————————————————————————————————————
认真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实际上,那时候的中央军,战斗力就连日军一般师团都比不上,打防御战且人数占优的情况下中日伤亡比都是最少3:1以上,5:1甚至7:1都是司空见惯。
但是到了抗战后期,在美国人的装备支持和军事训练下,中国驻印军和第二次远征军的战斗力已经不比日军差多少了,甚至在火力上全面超越了日军。蒋介石的五大主力,当时面对日军是可以说战斗力更强,可以形成局部优势。
诸君请欣赏反攻缅北的形势图,14年抗战中为数不多的主动出击还获得胜利的战役,堪称骄傲。
为了证明,上一段史料:关于反攻缅北时胡康河谷战役日军对中国驻印军新1军的评价:
“敌军原来是中国军第38师一支劲旅,和第18师团过去在中国大陆上接触过的中国军队,在素质上完全不同,因而大吃一惊。过去,日军以一个营消灭中国军一个师乃是家常便饭。尤其是这个在九州编成的师团,在中国战场上久经战斗,纵横驰骋,同中国军交战最有自信。然而,此次在富昆(笔者注:即“胡康”)的中国军,无论是编制、装备,还是战术、训练,都完全改变了面貌。尽管第56联队奋勇猛攻,敌军圆形阵地在炽密的火力网和空军的支援下不仅毫不动摇,而我军的损失却不断增加。敌军虽已遭到了将近九百名的损失,却仍顽强抵抗,坚守密林阵地,毫不退让。于是立即向上级报告了这个情况,使全军不禁为之愕然。”
——摘自二战时期日军参谋本部作战科长 服部卓四郎《大东亚战争全史》
这里的日军第18师团可不是脓包怂货,是日军陆军的王牌主力,号称“丛林作战之王”、“不败军团”,代号“菊”。该师团官兵多为北九州的矿工出身,九州兵素来强悍凶蛮,战斗力闻名东亚。
第18师团在中国初次登场便是登陆杭州湾金山卫,一战扭转整个淞沪会战战局,间接导致了南京失守;然后占领杭州,攻克广州,杀进香港;在桂南会战中曾一战击溃20多个中国师,一刀斩断了中越公路;进而奉命进攻东南亚,大败英军和第一次中国远征军,俘虏近10万英军,在缅甸打出了逆天的近1:10伤亡比,横扫马来、新加坡、缅甸,所向披靡,夺取了几乎整个东南亚,为日本立下了赫赫战功。
这里更新一下:蒋介石五大主力有四大参加了淞沪会战:
因此可以说,淞沪会战并没有让国军精锐尽失。
相反,淘汰掉的大部分是杂牌和战斗力低下的部队,留下来并获得更大发展的都是战斗力强悍的。
一支正常的军队都应当是越打越强的。
那么,以日军为参照物,中央军的战斗力相比抗战之前提高了是毋庸置疑的。
因此,题目的说法是不对的。在美国人的大力支援下,国军经过抗战后不论是军队数量还是战斗力都提高了。
那为什么还是输了呢?
因为共军战斗力也提高了很多,同时人数也增加到了90万。
46年蒋介石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一片大好,相比抗战前更有利于彻底剿灭共军,可惜……终究是志大才疏啊。
多说一句,题主您实在该认真学习下近现代史,怎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淞沪会战与蒋介石失去大陆还能扯上关系,我真是头一次听说,你说是日本人的原因我倒信。
蒋介石丢掉了大陆,史学界的共识是败于政治和经济领域,军事上的原因是相对次要的。
最后开个玩笑:不是国军无能,是共军太狡猾……
没有任何关系。看看世界军事大国,王牌部队都是血里火里打出来的。打不出来只能说明你渣。
美国,陆战一师打赢了瓜达卡纳尔;101空降师打了诺曼底登陆,市场花园行动,在阿登最危急的时候上去堵巴斯托涅缺口.
苏联,那一大票近卫部队就不说了。第100步兵师,第127步兵师,第153步兵师,第161步兵师,因为在斯摩棱斯克战役和随后的叶利尼亚反击战中的功勋,被分别命名为近卫第1、2、3、4步兵师,后来都继续参加了卫国战争那些以残酷闻名的大仗恶仗。近卫1打过莫斯科保卫战、勒热夫—瑟乔夫卡进攻战役,库尔斯克会战,巴格拉季昂行动,一直杀到东普鲁士,攻陷柯尼斯堡,以及皮劳;近卫2就是塔曼师,不用说了……
再看PLA,38军在解放战争初期就三下江南四战四平,辽沈平津,一直杀到海南岛,在朝鲜二次战役又打出万岁军的威名;39军云山初战美军告捷,二次战役解放平壤,三次战役攻陷汉城。15军本来是支二等部队,但是和12军一起打赢了上甘岭战役,随后昂首成为PLA的一等主力,后来改编为空降军。
看看,别人都是越打越硬越战越强,就你蒋光头的部队越大越烂,怪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