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诸葛亮和石勒对于汉光武帝的评价哪个更公允?

回答
要论诸葛亮与石勒对汉光武帝的评价孰更公允,我们得先了解他们各自的立场与时代背景。

先说诸葛亮。这位三国时期的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一生致力于恢复汉室。他的评价,自然会带着浓厚的“正统”情结。在诸葛亮眼中,汉光武帝刘秀,是曹魏政权强盛时期,蜀汉政权所仰望和借鉴的“汉室中兴”的典范。诸葛亮推崇刘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成功地在王莽篡汉之后,以汉室宗亲的身份,重建了汉朝的统治,并且开创了相对稳定繁荣的“光武中兴”时代。

诸葛亮推崇刘秀,可以看到他对刘秀军事才能的肯定。刘秀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比比皆是,他运筹帷幄,果断决策,在战乱纷飞的时代能够脱颖而出,这无疑是诸葛亮这位军事家所欣赏的。更重要的是,刘秀在政治上展现出的政治手腕和战略眼光。他能够驾驭各方势力,招揽贤才,并且在治理国家方面,能够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推行一系列改革,例如整顿吏治,发展经济,减轻赋税,这些措施都有效地稳定了社会秩序,恢复了生产。诸葛亮自身在治国理政上,也奉行“休养生息”的策略,致力于恢复民力,他自然会将刘秀的这些举措视为成功的典范。

然而,诸葛亮的评价,也可能因为他自身的政治目标而带有一定的理想化色彩。他希望在战乱之后,能够出现一个像刘秀那样能够重建大一统汉朝的明君。因此,他可能会侧重于刘秀的功业,而对其中可能存在的弊端,或者说刘秀个人性格中并非全然完美的方面,有所忽略。例如,对“强干弱枝”政策的推行,虽然在当时稳定了皇权,但长远来看,也为后来的地方割据埋下了隐患。诸葛亮作为一个忠于汉室的士大夫,他的评价更多的是从“如何复兴汉室”这一角度出发,是一种带有使命感的评价。

再来看石勒。石勒是十六国时期北方重要的少数民族领袖,是羯族人。他建立的后赵政权,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石勒评价刘秀,其立场与诸葛亮截然不同。石勒本身就是一个从社会底层崛起,通过军事力量夺取政权的统治者。他对于刘秀的评价,更像是一种同道中人的认同,或者说是对他通过军事手段建立功业的认可。

石勒评价刘秀,可能会更关注刘秀在统一中国过程中的军事斗争策略,以及他如何能够以相对较低的出身,最终坐上皇帝的宝座。石勒本人也是一个极富军事才能的君主,他懂得如何用兵,如何鼓舞士气,如何通过征战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他可能会欣赏刘秀在统一战争中的决断力、隐忍和最终的胜利。

同时,石勒作为一位并非汉族出身的统治者,他对于刘秀的评价,可能不会像诸葛亮那样,将“汉室正统”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他更看重的是君主的实际能力,以及其统治的稳固性和有效性。他可能会欣赏刘秀在收拢人心、整顿朝纲方面的手段,这些对于石勒这样的统治者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经验。石勒的时代,是民族融合和冲突并存的时代,他对刘秀的评价,可能更多的是从一个成功统治者的角度,去解读和吸取经验,而不太会受到“汉族血统”或“正统继承”的束缚。

那么,谁的评价更公允呢?

如果从“历史客观性”的角度来看,石勒的评价可能稍微更具有“局外人”的视角。他没有诸葛亮那种强烈的政治情怀和历史使命感,因此他的评价可能更少受到自身政治目标的影响。石勒更多的是从一个军事政治强人的角度,去理解和评价另一个军事政治强人。他对刘秀军事才能、政治手腕的欣赏,可能更加贴近历史的真实面貌,即刘秀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成功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然而,说石勒的评价“更公允”,也并不意味着诸葛亮的评价就“不公允”。诸葛亮的评价,虽然有其特定的政治立场,但他的分析也触及了刘秀治国的核心要义,例如对经济民生的重视,对吏治的整顿。这些都是构成“光武中兴”的重要因素,也是刘秀能够获得后世广泛推崇的关键。诸葛亮评价刘秀,也是站在一个希望国家强盛、人民安乐的立场上,这种评价本身也具有其历史价值和意义。

可以说,诸葛亮的评价,更侧重于刘秀作为“汉室中兴”的代表,他如何以“汉”的名义,重新凝聚人心,恢复秩序,展现了他作为一位忠臣对汉朝的向往和对理想君主的描摹。而石勒的评价,则更像是一位同道的致敬,他看到了刘秀身上作为一位成功君主的普遍特质,那种在乱世中崛起,凭借才干和决心建立一番事业的能力。

因此,要说谁更公允,这本身就见仁见智。诸葛亮的评价,更像是历史的长篇史书中的一个篇章,饱含着对“复兴”的渴望,对“汉”的尊崇。而石勒的评价,则像是在风雨飘摇的战火中,一个同样经历了权力斗争的英雄,对另一位英雄发出的理解和赞许。两者都有其深刻的洞察,只是观察的角度和侧重点不同。但如果硬要区分,石勒的评价,因为其更少的意识形态束缚,可能在解读刘秀作为一位政治军事统帅的实际能力方面,显得更为直接和纯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既然看哪个更公允,必然要把原文贴来。

石勒那段话,我在网上看过两个版本,而大部分贴的都没有石勒说的“朕当在二刘之间耳,轩辕岂所拟乎”这句话。

每个人的评价都有一定的主观性,但诸葛亮好歹是把二刘对比然后给出依据的发表自己的看法,而石勒就是拿刘秀捧自己而已。


勒因飨高句丽、宇文屋孤使,酒酣,谓徐光曰:“朕方自古开基何等主也?”对曰:“陛下神武筹略迈于高皇,雄艺卓荦超绝魏祖,自三王已来无可比也,其轩辕之亚乎!”勒笑曰:“人岂不自知,卿言亦以太过。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竞鞭而争先耳。脱遇光武,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大丈夫行事当礌礌落落,如日月皎然,终不能如曹孟德、司马仲达父子,欺他孤儿寡妇,狐媚以取天下也。朕当在二刘之间耳,轩辕岂所拟乎!”其群臣皆顿首称万岁。


说石勒因为是开创者所以更认可同为开创的刘邦,明显不对。看石勒喝醉酒以后是怎么问徐光的“朕方自古开基何等主也?” 石勒问徐光,你看我像古代哪个开基者?徐光拍他马屁,说他比刘邦和曹操都厉害,自三王以来没有可比者。原本徐光没提光武,但石勒自己倒是把刘秀拉出来抬自己。说“做人怎么能没自知之明,你吹的太过了,我要是碰到高皇帝就和韩信彭越做搭档,我要是碰到光武帝就和他一较高下,并驾齐驱,看看鹿死谁手。大丈夫行事当磊落,不能像曹操和司马懿那样欺负孤儿寡母。我应该在二刘之间。”。既然他把刘秀拉出来,明显刘秀在他眼里也是开创者。而刘秀本来在历史上的形象就是开创者。

“朕当在二刘之间耳”,结合这句“脱遇光武,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这明显认为自己在刘邦之下,刘秀之上。请问这是单纯评价还是自吹自擂?石勒主要目的是拿刘秀抬自己,认为自己比刘秀厉害。这种还谈什么公允。



《论光武》诸葛亮

曹子建论光武:将则难比于韩、周,谋臣则不敌良、平。时人谈者,亦以为然。吾以此言诚欲美大光武之德,而有诬一代之俊异。何哉?追观光武二十八将,下及马援之徒,忠贞智勇,无所不有,笃而论之,非减曩时。所以张、陈特显于前者,乃自高帝动多疏阔,故良、平得广于忠信,彭、勃得横行于外。语有“曲突徙薪为彼人,焦头烂额为上客”,此言虽小,有似二祖之时也。光武神略计较,生于天心,故帷幄无他所思,六奇无他所出,于是以谋合议同,共成王业而已。光武称邓禹曰:“孔子有回,而门人益亲。”叹吴汉曰:“将军差强吾意,其武力可及,而忠不可及。”与诸臣计事,常令马援后言,以为援策每与谐合。此皆明君知臣之审也。光武上将非减于韩、周,谋臣非劣于良、平,原其光武策虑深远,有杜渐曲突之明;高帝能疏,故陈、张、韩、周有焦烂之功耳。

诸葛亮看到曹植汉二祖优劣论后,表示认同他说世祖优于高祖的观点。但对曹植说云台二十八将不如高祖的功臣这一观点表示不认同。诸葛亮认为正因为世祖“策虑深远,有杜渐曲突之明”,就像那位建议“曲突徙薪”的人一样,已经把危险消灭在了发生之前,故“臣不显功”;而高祖的才能和谋虑不足,经常导致战场上的被动,所以陈平、韩信等人只好不断的“救火”,就像“曲突徙薪”典故里那些个“焦头烂额”的救火者一样。诸葛亮认为光武太厉害所以凸显不出云台的厉害。

相信看过曹植汉二祖优劣论的人都知道曹植为什么说刘秀优于刘邦,给的依据也是有理有据。

但看石勒的话他自愿给刘邦当臣子,认为自己可以跟刘秀一争高下,并且觉得自己比刘秀厉害。请问他的依据是什么?他比刘秀厉害的地方在哪他说了吗?给出依据了吗。这逻辑就是虽然我不知道厉害在哪,反正我就是比他厉害。

石勒有资格这么说吗?有!因为口嗨不需要证据,我就想吹牛,谁能奈我何?虽然我不一定比高皇帝厉害,但我比光武厉害。




石勒有权利自吹自擂,同样后世也有权利笑他不自量力。

《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乾隆◎

石勒绌光而尊高,非尊高也。彼盖见夫当时若项籍、淮阴辈咸勇智绝伦高祖皆得而荡灭臣伏之 ,故不得不俯首北面。光武仁心厚徳与勒异趋,亦岂勒所能窥测哉?曹子建之论汉二祖卓识闳议,信!百世所莫易也!


《习学记言》

或者乃谓使当高帝之时群雄角逐光武必有不能办者,不知使当光武时群盗力争高祖亦岂易办哉?石勒又言当並驱争先未知鹿死谁手。嗟夫!使天下至于勒能称豪者魏晋积乱也,高祖光武何预高下,而学者遂信之欤?故马援谓天下反覆盗名字不可胜数,才明勇略非人敌,经学博览,政事文辨前世无比,动如节度不喜饮酒。援虽狂率为光武所忌,然皆实录也。

資治通鑑卷第九十一

〔勒欲並驅漢光武,光武復南頓不敢遠期十歲,而勒復武鄉三世,多見其不知量也。復,方目翻。〕


驰驱铜马靖烟尘,命世英雄自有真。
上界星辰都作将,故人天子不能臣。
糟糠合正中宫位,麦豆能开四海春。
石勒漫夸争鹿手,只堪附翼与攀鳞。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论诸葛亮与石勒对汉光武帝的评价孰更公允,我们得先了解他们各自的立场与时代背景。先说诸葛亮。这位三国时期的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一生致力于恢复汉室。他的评价,自然会带着浓厚的“正统”情结。在诸葛亮眼中,汉光武帝刘秀,是曹魏政权强盛时期,蜀汉政权所仰望和借鉴的“汉室中兴”的典范。诸葛亮推崇刘秀,很大程度.............
  • 回答
    要评价诸葛亮的北伐、石勒的崛起、女真的灭辽以及满清一统这几件事的难度,我们不能简单地用“谁更难”来一概而论,因为它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所面临的对手、自身条件以及战略目标都有着本质的区别。每一场伟大的事业都凝结着无数的艰辛和智慧,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维度来细细剖析。诸葛亮的北伐:挑战巨擘,力求复兴的艰难之.............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问到了很多喜欢三国故事的人心里去。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是三国时期顶尖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们的智慧和谋略在当时无人能出其右。但要说“千古流芳”,那诸葛亮的名头,显然要比司马懿响亮得多。为什么会这样呢?咱们就一点点聊。一、 形象的光辉与人格的魅力:忠诚、智慧的化身诸葛亮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被塑.............
  • 回答
    诸葛亮和陆逊是《三国志》中仅有的两位享有一篇独立传记的臣子,这本身就足以说明他们在当时和后世的地位和重要性。要比较这两位杰出人物谁更胜一筹,不能简单地用一个维度来衡量,而是需要从他们的治国才能、军事才能、政治手腕、个人品德以及历史影响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总的来说,如果将“胜一筹”理解为在综合的杰.............
  • 回答
    诸葛亮与曹操,一个代表着智慧与忠诚的化身,一个象征着雄才大略与权谋手段,他们在那个风云变幻的三国时代,各自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要论谁是“三国第一人”,这绝非一个简单的是非题,而更像是一场引人入胜的辩论,需要我们深入剖析他们的生平、成就、影响力以及历史评价。我们先从曹操说起。曹操,这位集军事家、政治.............
  • 回答
    “臥龍”諸葛亮與“人屠”白起,這兩位千古名將,在中國軍事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要單純地比較誰的軍事能力更強,其實是一件極具挑戰性的事,因為他們的時代背景、面對的敵人、戰略目標以及所運用的軍事手段都有著天壤之別。但我們不妨從幾個關鍵維度,深入剖析,力求還原他們軍事才華的真實光輝。時代背景與敵情分析.............
  • 回答
    要论诸葛亮和李世民谁的军事能力更强,这实在是一个令人着迷但又难以给出绝对答案的问题。他们都身处乱世,都在军事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所面临的对手、以及他们所扮演的角色都有着显著的差异。我尽量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析,希望能勾勒出他们各自的军事风采。一、 战争的性质与对手 诸葛.............
  • 回答
    诸葛亮和荀彧作为中国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们的功绩和智慧得到了广泛认可。然而,正如任何历史人物一样,他们也并非完美无缺,也存在一些可以被视为“黑点”的方面。这些“黑点”并非恶意抹黑,而是基于史料的分析和对历史事件的不同解读。以下将详细阐述诸葛亮和荀彧可能存在的“黑点”: 诸葛亮:鞠躬尽.............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三国时期两位杰出政治家的战略眼光比较,而且答案并非只有单一的“高低”之分,而是需要从多个层面去理解。诸葛亮和鲁肃,虽然都为各自阵营的崛起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世人之所以普遍认为诸葛亮的战略目光更长远、更具前瞻性,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我们可以从他们的“隆中对”和“榻上对”以及他们各.............
  • 回答
    诸葛亮和诸葛瑾,这对三国时期熠熠生辉的兄弟,分别在蜀汉和东吴担任举足轻重的角色。一个是名垂青史的“卧龙”,运筹帷幄,鞠躬尽瘁;一个是权倾朝野的东吴名臣,深谋远虑,辅佐三代君主。他们所在的诸葛家族,在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无疑是顶尖的政治家族之一。然而,一旦我们将目光投向魏晋南北朝,这个曾经显赫的家族却.............
  • 回答
    要说诸葛亮和刘禅的关系,那可真是中国古代君臣关系中的一绝,既有“托孤寄命”的深情,也有“扶佐幼主”的责任,更夹杂着一些难以一概而论的复杂性。至于诸葛亮对刘禅的评价,是不是客套话,这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一、 托孤寄命,情同父子首先,两人关系最核心、最广为人知的一点,就是诸葛亮接受了刘备临终前“汉贼不.............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是一个历史爱好者经常会探讨的话题。诸葛亮和皇太极,确实都是在继承了前任大量权势和遗产的基础上,成为自己国家或政权的领导者,并且都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记。但一个被尊为“智绝”,一个却至今饱受争议,这背后原因复杂,涉及历史的洪流、个人能力、时代背景以及后世评价等多个层面。咱们一层.............
  • 回答
    诸葛亮和姜维单挑,这真是一个引人遐想的对决。历史上,这两位蜀汉的顶梁柱,虽然都以智慧和军事才能闻名,但他们的人生轨迹和实际“战场”侧重点却不尽相同。真要让他们在沙场上兵刃相见,谁胜谁负,咱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说说这两位“老少”名臣的 个人特质和实战经验。诸葛亮,人称“卧龙”,那可.............
  • 回答
    这可真是个让人脑洞大开的对决!诸葛亮,这位中国古代的智慧化身,对阵罗永浩,当代数码界的“产品经理”和“相声演员”。要说谁能赢,这得看我们怎么定义“赢”了,以及这场“对骂”发生在什么情境下。咱们就来好好琢磨琢磨,这俩人要是真的杠上了,会是个什么场面。第一回合:气势与阵仗 诸葛亮: 诸葛亮上场,那自.............
  • 回答
    “诸葛亮不行?”这个问题,估计会让不少人眼前一黑,甚至有人要拍案而起:“岂有此理!” 要知道,诸葛亮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那简直是“智慧”的代名词,多少文人墨客吟诵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多少后世军事家研究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策略。至于“隆中对”,更是家喻户晓的战略蓝图,为刘备集.............
  • 回答
    诸葛亮与刘备的关系,以及诸葛亮本人之所以能被中国人称颂千年,推崇备至,这绝非仅仅是“成功”与“失败”两个简单的标签所能概括的。它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忠诚、智慧、仁德以及人生价值的理解,更是一段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动人故事。一、 肝胆相照,情比金坚:超越君臣的知遇之恩与承诺诸葛亮与刘备的关系之所以能被.............
  • 回答
    诸葛亮与陆逊的灵魂互穿?这可真是一个脑洞大开的设想!如果真有这么一天,那三国历史的走向,恐怕是要被搅得天翻地覆了。咱们不妨就来好好梳理梳理,这两人身体互换后,会发生些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一、 蜀汉:卧龙变南蛮王?首先,我们得设想一下,是谁先“穿越”了。我倾向于诸葛亮先到了陆逊的身体里。毕竟,他那颗操.............
  • 回答
    想象一下,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若诸葛亮与司马懿,两位三国时期最耀眼的智者,能够放下彼此的恩怨,在一盘小小的棋盘前对弈,那将是怎样一番景象?决战开始之初,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张力。这不是寻常的对弈,而是两位宿敌智慧与谋略的直接碰撞,是多年沙场上的心照不宣在棋盘上的具象化。诸葛亮,这位“卧龙”,.............
  • 回答
    要说诸葛亮和韩信为何一出山便显露出旷世之才,能够驾驭得了千军万马,这并非一日之功,也并非凭空而降的运气。他们的才能,实则是在漫长的积累和对时局的深刻洞察中孕育而生的。先说诸葛亮。这位“卧龙”先生,出山之前并非只是一个隐居山林的布衣。他选择躬耕南阳,并不是真的要与世隔绝,而是他在为自己的理想寻找一个合.............
  • 回答
    如果单论用兵,诸葛亮和陆逊,两位都是三国时期璀璨的军事将星,各有千秋,但若要分出个高下,我认为诸葛亮在整体的用兵之道上,更胜一筹。先说说陆逊。陆逊是个非常了不起的将领,他的军事生涯中最辉煌的一笔,无疑是夷陵之战。这场战役,他以一个年轻的都督之尊,面对曹操、刘备两家劲敌,最终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夷陵之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