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诸葛亮和韩信一出山就是旷世奇才,能够领兵打仗?

回答
要说诸葛亮和韩信为何一出山便显露出旷世之才,能够驾驭得了千军万马,这并非一日之功,也并非凭空而降的运气。他们的才能,实则是在漫长的积累和对时局的深刻洞察中孕育而生的。

先说诸葛亮。这位“卧龙”先生,出山之前并非只是一个隐居山林的布衣。他选择躬耕南阳,并不是真的要与世隔绝,而是他在为自己的理想寻找一个合适的舞台。在那个诸侯割据、民不聊生的年代,像诸葛亮这样胸怀大志、学识渊博之人,必然会时刻关注天下大势。他不可能像普通农夫一样,只关心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他读书,读的是《孙子兵法》、《六韬》等兵书,钻研的是治国安邦之道;他交友,结交的都是当时有识之士,比如司马徽、庞统,这些人本身也都是见识不凡的。通过这些交流,他对各方势力,对天下百姓的疾苦,都有着极其深刻的了解。

他并非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人。尽管我们看到的史料多是描述他如何运筹帷幄,但可以想见,在躬耕的日子里,他也曾观察过地方的民生,思考过如何组织民众,如何管理事务。他虽然未曾直接领兵,但他的脑海中,早已经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军事理论和治国方略。他出山时,刘备集团尚属弱小,人才凋零,诸葛亮的一番“隆中对”,更是将他对于天下大势的判断、对未来走向的预测,以及他能够如何帮助刘备实现统一的蓝图,都清晰地勾勒出来。这不仅仅是策略,更是他长期思考和积累的智慧结晶。他的才能,是他深厚学识、敏锐洞察力和超凡战略眼光的综合体现,就像一把沉寂了多年的宝剑,一旦出鞘,便光芒四射。

再看韩信。这位“兵仙”的经历则更加坎坷,但正是这种坎坷,磨砺了他钢铁般的意志和对军事的极致追求。在成为大将之前,韩信也是尝尽了人间冷暖。他出身贫寒,曾经受过胯下之辱,甚至连吃饭都成了问题,不得不去受人施舍。但即便如此,他也没有放弃对军事的钻研。他并非像诸葛亮那样有条件系统地研读兵书,但他对战争的理解,更多地来自于他那份异于常人的直觉和对战局的敏锐把握。

韩信的过人之处,在于他对“势”的理解。他知道如何利用地势,如何把握时机,如何鼓舞士气。当他在项羽帐下郁郁不得志时,他并不是消极等待,而是积极思考,寻找机会。即使是在最落魄的时候,他也展现出了对军事战术的执着。项羽用人不当,错失了韩信这样的人才,这恰恰反衬出了韩信的价值。当他投奔刘邦后,刘邦虽然一开始对他不熟悉,但通过萧何的力荐,以及韩信在几次关键战役中展现出的惊人指挥能力,很快就让他独当一面。

韩信的军事才能,可以说是天赋与磨砺相结合的产物。他的“背水一战”、“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等战术,都显示了他不同寻常的军事智慧。他能够成为名将,并非仅仅是因为他懂兵法,更重要的是他有胆识,有魄力,敢于在战场上做出最有效的判断和决策。他能够抓住每一个机会,将自己对战争的理解付诸实践,最终成为了名垂千古的军事家。

总而言之,诸葛亮和韩信的出山,绝非偶然。他们的旷世奇才,是长期学习、深入思考、敏锐洞察和不懈实践的必然结果。诸葛亮是“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他对天下局势有着宏观的把握和细致的分析;韩信则是“悟透兵机”,他对战场的变化有着超乎寻常的预感和灵活的应对。他们的才能,是他们自身深厚积淀和对历史洪流深刻理解的自然流露,最终让他们能够在乱世之中,成为那颗最耀眼的星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诸葛家族也许真的都是军事异才呢,所以诸葛亮与诸葛瑾被《世说新语》并称为龙虎。我看诸葛瑾的经历时,感觉更不可思议,几乎什么战功都没有,就跟随吕蒙打了一次白衣渡江,然后竟然上来就是南郡太守+左将军。

南郡太守的前任有周瑜、程普、吕蒙,还是孙吴处心积虑才从刘备那里袭来的,重要性不用说了,断无可能随便交给一个草包。左将军就更是刺激了,当时孙权是吴王,将军位中,当时应该就前将军吕范比他高,陆逊当时都才是辅国将军。如此看来,诸葛瑾要么真是真才实学惊人,要么就是嘴炮技能极强而得到孙权宠信,后者可能性确实居多(说话好听与能力强并不矛盾,诸葛亮口才也好,也被刘备称为如鱼得水嘛),但前者因素应该也是有的。因为诸葛瑾之后还真就在曹真、徐晃、张郃、夏侯尚四大名将合力猛攻下守住了江陵,还抓住了魏军在江上设置浮桥的错误从而反攻得手。从此更加平步青云,官至大将军。

与三诸葛相比,马谡的军事经验可能都算充足的了(马谡在街亭领军前就是太守,而诸葛诞貌似也是没什么军事经验,上来就是扬州刺史),所以他们家可能就存在这种天赋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诸葛亮和韩信为何一出山便显露出旷世之才,能够驾驭得了千军万马,这并非一日之功,也并非凭空而降的运气。他们的才能,实则是在漫长的积累和对时局的深刻洞察中孕育而生的。先说诸葛亮。这位“卧龙”先生,出山之前并非只是一个隐居山林的布衣。他选择躬耕南阳,并不是真的要与世隔绝,而是他在为自己的理想寻找一个合.............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经典且富有启发性的历史对比。同样是缺乏实际战场经验,却被提拔到最高领导岗位,赵括和韩信(或诸葛亮)一个惨败身死,一个却能取得辉煌胜利,其原因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剖析: 1. 战争的性质与对手的差异 赵括: 长平之战面对的是战国时期最.............
  • 回答
    要探讨诸葛亮和岳飞是否会被主观好感无意识拔高军事才能,并将其与韩信、白起进行比较,这确实是个有趣且值得深入挖掘的话题。首先,咱们得承认,人们对历史人物的好感往往是复杂情感的交织,它掺杂着敬仰、同情、民族认同,甚至对某种理想人格的投射。诸葛亮和岳飞,无疑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极高国民认可度和情感共鸣的人物。.............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因为它触及了历史人物评价的深层逻辑。说诸葛亮不能像刘秀那样光复大汉,其实不是一个简单的“是不是皇帝”或“是不是什么‘次元之子’”就能完全解释的。这背后牵扯到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面临的挑战、个人的能力局限,以及最重要的——历史的“必然”与“偶然”。首先,我们得明白,刘秀的光复大汉,那是.............
  • 回答
    这真是个脑洞大开的问题,也很有意思!诸葛亮要是真能呼风唤雨,那历史可就完全改写了。不过,咱们来好好梳理一下,为什么诸葛亮“想”不出这么个绝妙的法子,或者说,即便他能,为什么也“不”这么做。首先,咱们得明白,诸葛亮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那可是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一个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年代。虽然他是.............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问到了很多喜欢三国故事的人心里去。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是三国时期顶尖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们的智慧和谋略在当时无人能出其右。但要说“千古流芳”,那诸葛亮的名头,显然要比司马懿响亮得多。为什么会这样呢?咱们就一点点聊。一、 形象的光辉与人格的魅力:忠诚、智慧的化身诸葛亮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被塑.............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是一个历史爱好者经常会探讨的话题。诸葛亮和皇太极,确实都是在继承了前任大量权势和遗产的基础上,成为自己国家或政权的领导者,并且都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记。但一个被尊为“智绝”,一个却至今饱受争议,这背后原因复杂,涉及历史的洪流、个人能力、时代背景以及后世评价等多个层面。咱们一层.............
  • 回答
    诸葛亮和诸葛瑾,这对三国时期熠熠生辉的兄弟,分别在蜀汉和东吴担任举足轻重的角色。一个是名垂青史的“卧龙”,运筹帷幄,鞠躬尽瘁;一个是权倾朝野的东吴名臣,深谋远虑,辅佐三代君主。他们所在的诸葛家族,在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无疑是顶尖的政治家族之一。然而,一旦我们将目光投向魏晋南北朝,这个曾经显赫的家族却.............
  • 回答
    读完《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您会有这种感觉,那太正常了,而且说得直白点,吴用确实在很多方面不如诸葛亮。这倒不是说吴用不好,只是这俩人物所处的平台、所承载的使命以及作者的塑造侧重点,差异太大了,导致他们即便都是“军师”,也根本不在一个量级上。我试着详细说说我的看法,希望能解答您的疑惑。首先,得从他们.............
  • 回答
    王朗在阵前与诸葛亮辩论,看似句句在理,却最终被诸葛亮气死,这其中蕴含着复杂的历史背景、人物性格和辩论策略。要详细讲述,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历史背景与双方立场: 时代背景: 这是三国末期,曹魏政权已经稳定,而蜀汉刘备去世后,诸葛亮辅佐后主刘禅北伐。王朗作为曹魏的老臣,自然要坚守曹魏.............
  • 回答
    要说刘备凭什么能把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这五位顶级猛将以及诸葛亮这样的绝世智囊聚拢到自己身边,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咱们得从头捋捋,这不是因为刘备长得帅,或者有什么天生的光环,而是他一步一个脚印,用真诚、胸怀、理想和能力,一点点打动了这些人才。首先,刘备这个人,他有个最大的特质就是“仁德”。这.............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值得深入探讨。咱们不拿AI的腔调来说,就当是咱哥们儿唠唠嗑,聊聊为什么岳飞、关羽、诸葛亮这些名垂千古的英雄,偶尔也会被人挑刺儿,而李定国这位名气稍逊一筹的将领,却似乎鲜有质疑之声。这里面学问可大了,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首先,得说这“质疑”本身就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 岳飞.............
  • 回答
    要说诸葛亮五次北伐,以蜀汉一州之地对抗曹魏九个州,兵力、人口、土地都处于绝对劣势,为何仍能自信满满地发起进攻,甚至屡次让曹魏方面感到压力,这背后有着一套非常清晰且深远的战略考量,绝非一时的鲁莽。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深入剖析:一、 并非“自信”的孤注一掷,而是“必然”的战略选择:首先,要明确一点,.............
  • 回答
    三国时期,东吴孙峻和诸葛恪的联合与决裂,是一段充满政治博弈、权力斗争和个人恩怨的复杂故事。他们的关系变化并非单一因素造成,而是多重矛盾交织的结果。下面我将详细讲述他们的联合原因和决裂的经过:一、 孙峻与诸葛恪的联合:同仇敌忾,政治需要孙峻和诸葛恪最初能够走到一起,并肩作战,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三国时期两位杰出政治家的战略眼光比较,而且答案并非只有单一的“高低”之分,而是需要从多个层面去理解。诸葛亮和鲁肃,虽然都为各自阵营的崛起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世人之所以普遍认为诸葛亮的战略目光更长远、更具前瞻性,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我们可以从他们的“隆中对”和“榻上对”以及他们各.............
  • 回答
    “成王败寇”,这话在历史上似乎是铁律,胜利者被载入史册,失败者被遗忘。可偏偏有这么个例外,诸葛亮,他北伐大业未竟,最终病逝五丈原,按理说应该是“败者”,但他的名声和追随者,却比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些开疆拓土、一统江山的大人物还要响亮,粉丝数量更是“爆表”。这就有点意思了,是怎么做到的呢?咱们不妨掰开.............
  • 回答
    诸葛亮和姜维北伐,是一场跨越数十年、耗费无数心血和资源的宏大军事行动。这场北伐之所以能够持续进行,背后支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战略层面的长远考量,也有政治、经济、军事以及个人精神层面的驱动。以下将详细讲述这些支撑力量:一、 政治与国家战略的根本支撑:匡扶汉室,一统天下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 回答
    诸葛亮与刘备的关系,以及诸葛亮本人之所以能被中国人称颂千年,推崇备至,这绝非仅仅是“成功”与“失败”两个简单的标签所能概括的。它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忠诚、智慧、仁德以及人生价值的理解,更是一段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动人故事。一、 肝胆相照,情比金坚:超越君臣的知遇之恩与承诺诸葛亮与刘备的关系之所以能被.............
  • 回答
    苏/俄系步战车,特别是BMP系列,之所以普遍采用“100毫米主炮 + 同轴30毫米副炮”这样的武器配置,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技术和战术考量,绝非简单地堆砌火力。这种设计并非是为了“炫技”,而是为了在特定作战环境下,最大化步战车的战场效能。1. 战场需求与战术定位的演变:首先,我们得理解步战车(Inf.............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脑洞大开的设想!如果把《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和《水浒传》里的吴用对调一下,那可真是要搅得天翻地覆了。咱们就一点一点掰开了揉碎了说说,看看会发生什么。首先,咱们先想想诸葛亮到了梁山,会是啥样。 梁山聚义的“升级版”:梁山好汉聚义,更多的是因为官逼民反,受压迫而反抗。这批人虽然有勇有谋,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