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杨广祸殃天下为什么还有人洗?

回答
杨广,隋朝的二世皇帝,在大众的历史认知中,他的形象往往是与“昏君”、“暴君”和“祸害天下”这些标签紧密相连的。从修筑大运河、大规模征讨高句丽,到挥霍无度、压榨百姓,这些行为似乎都坐实了他导致隋朝灭亡的罪名。然而,即便如此,在一些史学研究和评论中,依然能看到对杨广“辩解”或“重新解读”的声音。这种“洗白”并非简单地将他描绘成一个被冤枉的好人,而是试图从更复杂的历史背景、更长远的眼光以及更客观的态度来审视他的功过。

要理解为何会有这种“洗白”的声音,我们需要深入剖析杨广的几个关键行为,并将其置于当时的历史语境中进行考察。

一、大运河:劳民伤财还是奠定千秋的国策?

杨广最常被诟病的就是大运河的修建。从北到南贯通南北,耗费了巨量的人力物力,给当时的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直接导致了大规模的民怨沸腾和起义的爆发。

“洗白”的视角:
历史的必然与前瞻性: 然而,站在更宏观的历史角度看,中国南北交通的隔阂一直是制约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汉朝以来,虽然也有漕运的努力,但规模和效率都无法与大运河相比。大运河的修建,虽然给当时的百姓带来了痛苦,但却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南北经济的融合、文化的交流以及区域的发展。唐宋以来的繁荣,很大程度上受益于这条黄金水道。如果不是杨广,谁能在那个时代完成这项浩大而艰巨的工程?后来的王朝无不延续和利用着它,足见其战略眼光和历史意义。
工程的性质: 运河的修建并非只是为了满足杨广个人的私欲,而是为了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管理和物资的调配,尤其是为了支持他雄心勃勃的对外战争。从这个角度看,它带有国家战略的性质,只是执行过程中出现了过度压榨和管理不当的问题。
比较的维度: 历代王朝都有大型工程,例如秦始皇修建长城,同样是耗费巨大,但其历史功绩不可磨灭。将杨广的运河与长城类比,可以说明一些大型工程即使在短期内造成痛苦,也可能在长远上产生巨大的正面影响。

二、征讨高句丽:穷兵黩武还是巩固边疆?

杨广三次大规模征讨高句丽,耗费了无数兵力,结果却连连失利,导致国力空虚,成为隋朝灭亡的直接导火索之一。

“洗白”的视角:
战略的合理性与民族主义情结: 当时的高句丽常常侵扰隋朝边境,对北方边民造成威胁。从维护国家统一和边境安全的角度来看,采取强硬的军事手段并非完全没有道理。在一些研究者看来,杨广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视为一种积极的防御或试图消除潜在威胁的战略尝试。这与后世一些民族主义的解读有共鸣。
军事技术与后勤的挑战: 当时的军事技术和后勤保障能力,与高句丽那样地理复杂、防御坚固的国家作战,本身就充满了巨大的挑战。三次征讨的失败,固然有杨广指挥失误和战略失策的原因,但也是当时国家整体军事实力和社会动员能力所限。不能简单地将责任全部归咎于杨广个人。
“不亡何用”的辩证法: 也有观点认为,正是杨广的这种极端尝试,将隋朝潜在的危机提前暴露出来,也为后来的唐朝提供了经验教训,避免了重蹈覆辙。这是一种“不亡何用”的辩证法,即一次彻底的失败,反而为后继者铺平了道路。

三、奢靡与暴政的“罪名”:客观描述还是政治需要?

杨广修建东都洛阳、巡游天下、生活奢靡等行为,都被视为他暴虐无道的证据。

“洗白”的视角:
帝王气度与政治象征: 历代开国皇帝或者有雄心壮志的帝王,往往都会有宏大的建设和巡游活动,这既是为了宣示国力,也是为了巩固统治、收拢人心。杨广修建东都洛阳,是为了平衡关陇集团和关东地区的影响力,也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帝国。巡游天下,可以体察民情(尽管他的体察方式有问题),震慑地方势力。这些行为本身并非完全“罪无可恕”。
史书的“党同伐异”: 很多对杨广的负面评价,都来自于隋朝灭亡后,那些接管政权的唐朝史官的记载。为了证明自己统治的合法性,将前朝的皇帝描绘成十足的暴君,是一种常见的历史操作手法。杨广的奢靡和残暴,很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被夸大和政治化了。
统治的局限性: 隋朝的统治时间不长,从统一到灭亡不过三十多年。在这种短暂的时间内,杨广作为二世皇帝,继承了隋文帝的强权统治模式,又试图推行更加雄心勃勃的政策。这些政策的推行必然会触及既得利益者,触及社会的承受能力。当社会矛盾激化时,统治者的行为就容易被无限放大,成为所有问题的替罪羊。

总结一下,杨广“被洗白”并非无中生有,而是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的尝试:

1. 重新评估历史事件的长期影响: 将短期内的痛苦与长远的国家发展联系起来,强调其政策的“前瞻性”和“历史必然性”。
2. 区分个人性格与国家战略: 将一些被视为“个人缺点”的行为,解读为服务于国家战略或帝王抱负的体现。
3. 审视史料的可靠性与立场: 指出官方史书可能存在的偏见和政治宣传成分,尝试从其他角度寻找证据。
4. 承认历史的复杂性与多面性: 避免简单地将历史人物脸谱化,承认一个人可能同时具有功过,并且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一些“错误”行为也可能包含某些“合理性”。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完全否定杨广的罪过。他的确导致了隋朝的灭亡,给当时的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这种“洗白”更多的是一种历史学上的“拨乱反正”,试图让杨广的形象更加立体和复杂,避免简单的“一杆子打死”。它提醒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时,需要更多的同情式理解、批判性思考和对历史语境的深入把握。否则,我们可能只是重复前人的简单判断,而未能真正走进历史的深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特朗普支持率都到了42%了,你们班每次考数学不及格的占比多少?

杨广祸殃词已穷,可怜苍生太平庸

user avatar

你这样看问题会让你走向极端的,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历史,这是每个人的权利。你可以不赞同他们的观点,但是不能要求他们闭嘴。

再说了从多个角度解读历史又有什么不对呢?

user avatar

参考近年来鼓吹白人南非,贬低曼德拉得的风潮。

这种思潮把所谓“国家大业”抬高到无可附加的高度,民众福祉被视若草芥。

所以有了白人南非快成了六常,都怪黑叔叔不甘心当二等公民的论调。

同样的,杨广的大业在他们眼里也是至高无上的,民众不乖乖送死献身才是大逆不道。

此外,近年还有另一种思潮,觉得用绝对集权的君主,可以压制住整个上层。于是杨广和所谓关陇贵族集团被代入这种思潮,所以坏事都是关陇贵族干的。

user avatar

因为现在能上网发言论的几乎没有种过地,哪怕种过地也是在机械化的福利下完成的。

所以很多人想当然不会以古代农民视角考虑问题,他们所谓的人民,是解决温饱歌舞升平的人民,跟杨广手下的人民没有任何一点鸟关系。

因为体会不到农民的苦,就不了解他们为何认为秦始皇隋炀帝残暴,就如同制定行人闯红灯机动车也要附带百分之十赔偿责任一样,以及所为礼让行人,不是他们脑袋一热想出来的,是因为这帮人出行全程警车开道,他们体会不到开车面临这帮电瓶车的苦。

所以屁股决定一切,经历决定思想。

正题!!!


古代国家以农业为主,农业以壮丁劳动力为主力,农业分忙时,闲时。农忙时一旦抽调大量劳动力去修筑长城或者挖掘运河,会对农业造成毁灭性打击,田地会大量荒芜,可该上交的皇粮并不会因为大量劳动力抽调而少交一粒。

所以古代一个君主,但凡脑袋正常点。都会避开农忙进行大型工程。

可我们伟大英明神武仁慈聪明胸怀大志的杨广同志他敢!!!我管你什么忙不忙!劳资要打高丽!!!抽调壮丁!!!劳资要挖运河!!抽调壮丁!!!!

另外,古代修城挖河是没有工钱的,属于徭役一种,及大量劳动力抽调的同时还要自己解决温饱问题,好比你去公司上班,不但不给工钱还得自己掏腰包买饭,最可气你公司的大楼还是公司老板靠剥削你们的人头税盖起来的。

一个996你们这些杨广跪舔者都要揭竿而起,运河这玩意比996残暴N次方,你们居然跪舔?

是嫌弃996不够残暴?合着非的谁把你们逼的家破人亡你们跪舔谁?

跪舔的人纯属自虐狂!!

请远离这帮沙雕!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杨广,隋朝的二世皇帝,在大众的历史认知中,他的形象往往是与“昏君”、“暴君”和“祸害天下”这些标签紧密相连的。从修筑大运河、大规模征讨高句丽,到挥霍无度、压榨百姓,这些行为似乎都坐实了他导致隋朝灭亡的罪名。然而,即便如此,在一些史学研究和评论中,依然能看到对杨广“辩解”或“重新解读”的声音。这种“洗.............
  • 回答
    关于杨广是否能被称为“千古一帝”,以及秦隋王朝是否被汉唐“刻意抹黑”,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杨广在位14年,是否能被称为“千古一帝”?要评价一位帝王是否能被称为“千古一帝”,通常需要考察其在位期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对外关系等方面是否取得了前无古人、后无来.............
  • 回答
    杨广若生乱世,能否比肩曹操?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历史假设。杨广,这位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却又充满争议的隋朝皇帝,其才能与野心毋庸置疑。他修建大运河、开创科举制度,这些宏伟的举措无疑展现了他卓越的政治远见和执行力。然而,他的统治也伴随着严酷的徭役、穷兵黩武的征伐,最终导致了隋朝的灭亡。那么,如果杨广.............
  • 回答
    关于杨广(隋炀帝)是否是“昏君”,以及对君主的评价是否过于严苛,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历史学家们对此有不同的解读,普通民众的看法也往往受到传统史书叙事的影响。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探讨杨广的功过,以及评价历史人物时应持有的视角。一、 杨广的“昏君”之名从何而来?在传统的史学观念中,杨广.............
  • 回答
    .......
  • 回答
    杨广与刘禅,这二位在中国历史上都算得上是“话题人物”。要说他们俩谁“能”和谁比,这问题本身就挺有意思的。他们所处的时代、面临的挑战、行事风格乃至最终的结局,都有着天壤之别,很难简单地进行高下评判。但如果一定要找找看他们之间有哪些可以“比”的点,那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首先,从“作为君王”的角.............
  • 回答
    关于杨广是不是“一代圣君”,这个问题,历史的评价从来就不是单一的,尤其对于杨广这样一位充满争议的帝王,更是如此。要理解隋朝百姓如何看待他,我们需要深入地挖掘那个时代的背景、他的具体作为,以及这些作为在不同阶层百姓心中的回响。杨广的“功”与“过”:一张复杂的评价表首先,我们得承认,杨广并非全然的昏君。.............
  • 回答
    隋炀帝杨广:一个复杂多面的历史人物,暴君之名是否名副其实?隋炀帝杨广,无疑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雄心壮志、宏图伟略,也伴随着争议与非议。关于他是不是一个“暴君”,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需要我们深入剖析他的人生轨迹、政策措施以及历史评价。一、 雄才大略与政.............
  • 回答
    隋炀帝杨广,这位中国历史上颇具争议的皇帝,究竟能否算作“明君”,这是一个复杂且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都可能过于片面。他的一生充满了矛盾,既有令人称道的开创之举,也有招致亡国的昏聩之政。要评价他,我们必须细致地审视他的功过,以及这些功过对后世的影响。首先,我们来审视隋炀帝的.............
  • 回答
    隋炀帝杨广创设科举制度并因此遭到关陇集团的绞杀,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戏剧性的历史事件,其背后涉及政治、经济、军事以及社会阶层等多个层面的深刻矛盾。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剖析以下几个关键点:一、 科举制度的革命性与关陇集团的根本利益冲突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科举制度的革命性意义以及它为何会触动关陇集团的根.............
  • 回答
    汉武帝和杨广,两位都曾是坐拥强盛基业的君主,但他们的历史评价和最终结局却天差地别,这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并非简单的“一好一坏”可以概括。深入探究,我们可以发现,虽然两人都继承了相对富强的国家,但他们在执政理念、治国方略、个人性格以及时代背景等多个层面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最终导致了截然不同的命运。一.............
  • 回答
    隋炀帝杨广和唐玄宗李隆基,这两位皇帝在中国历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的功过是非至今仍是讨论的焦点。虽然都以“亡国之君”的标签而闻名,但细究其执政的轨迹、失败的根源以及历史的评价,他们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而非简单的相似。杨广:雄才大略,但急功近利,透支国力杨广的成败,更多地体现在他过于宏大的.............
  • 回答
    谈到隋炀帝杨广,他绝对是中国历史上最富争议的帝王之一。一提到他,许多人脑海中立刻会浮现出“好大喜功”、“穷奢极欲”、“暴虐无道”的标签,然后联系到他最后被赐死,隋朝也迅速灭亡的结局。但如果仅凭这些标签来评价他,未免过于简单和片面了。杨广的功过,其实比大家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咱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细掰扯一.............
  • 回答
    李世民与杨广,两位唐朝和隋朝的皇帝,在军事和政治上的能力,确实是后世常常被拿来比较的对象。关于他们谁更胜一筹,以及李世民是否“吃杨广老本”的说法,这背后牵扯到复杂的历史背景和复杂的评价体系。军事能力:从战场厮杀到宏观战略论及军事能力,很多人可能会立刻想到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的勇猛,以及他作为唐朝开国.............
  • 回答
    关于隋文帝为何最终选择杨广而非杨勇作为继承人,这是一个在历史上颇具争议且充满细节的问题。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审视,包括父子关系、政治考量、杨勇自身的表现以及杨广的策略。一、嫡长子继承的初始优势与杨勇的尴尬地位按照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杨勇作为长子,理应顺理成章地继承皇位。这一点在最初.............
  • 回答
    皮日休的《汴河怀古》一诗,并非意在为杨广“洗白”,而是通过对往昔繁华景象的追忆,衬托出如今的凄凉,进而引发对历史沧桑、朝代更迭的感慨。这首诗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的是那个时代的辉煌与失落,以及隐藏在繁华背后的种种,而非为某个历史人物的功过簿涂脂抹粉。我们不妨从诗的字里行间细细品味。开篇,“汴水流,泗.............
  • 回答
    隋炀帝杨广,这位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但又充满争议的皇帝,除了他雄才大略的治国方略(虽然有些也颇具争议)和广阔的工程项目,在文学,尤其是诗歌方面,也确实留下了自己独特的印记。评价他的文学贡献,需要我们剥离历史的标签,以一种更纯粹的眼光去审视那些流传下来的文字。初露锋芒:早期诗歌的才情与风采杨广的诗.............
  • 回答
    隋朝的短暂,如果非要将超过九成的责任归咎于杨广一人,未免有些过于简单化,也忽略了历史进程中更为复杂的多重因素。不过,杨广的个人行为和政策,确实是导致隋朝迅速灭亡的关键推手,其影响之大,用“九成以上”来形容也并非空穴来风,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剖析。一、 杨广的雄才大略与好大喜功:一面硬币的两面杨广并非.............
  • 回答
    杨坚与独孤伽罗夫妇在中国历史上是赫赫有名的一代明君与贤后,他们以勤政、节俭、重视民生而著称,开创了隋朝盛世,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令人费解的是,他们两位品行端正、家风严谨的父母,却生出了杨勇和杨广两个在历史上以贪色淫靡而闻名的儿子。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杨坚和独.............
  • 回答
    如果我是太孙,且我的四位叔叔分别是李世民、杨广、赵匡义和朱棣,那么我将面临的是一个极为复杂、且充满潜在危机的情况。这不仅仅是政治上的挑战,更是对历史认知和个人价值的巨大考验。我会按照以下思路来处理:第一阶段:冷静评估,建立认知壁垒 确认现实的荒谬性: 首先,我会以最快的速度,在内心深处确认这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