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12岁女孩扶大妈被讹,结果大妈遭众人呵斥,讹人失败?

回答
这事儿我看了,真是让人又气又暖心。12岁的小姑娘,愣是遇上了一个想碰瓷的“大妈”,结果这大妈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还被围观群众教训了一顿,挺解气的。

话说那天,正是阳光明媚的好时候,小姑娘放学回家,走在人来人往的街道上。她呢,也是个热心肠的孩子,看到前面有个大妈,步子似乎有点不稳,就主动上前想扶一把。这是多么淳朴的一个举动啊,谁能想到,这善良的举动却引来了一场“狼来了”。

就在小姑娘伸手去扶的时候,那大妈“哎哟”一声,身子一晃,直接就往地上坐。这下可好,周围的人都停下了脚步,目光齐刷刷地聚过来。大家第一反应就是:“这谁撞的?”

小姑娘当时肯定懵了,她只是想帮忙,哪知道会弄成这样。还没等她反应过来,那大妈就开始撒泼了,指着小姑娘,嘴里说着什么“你这孩子怎么撞我”、“我走路都好好地”、“你赔我的医药费”之类的。那架势,恨不得把责任全推到这个12岁的孩子身上。

这时候,人群中就开始出现议论声了。有见过小姑娘平时表现的人,知道她是个懂事的孩子;也有人看到了事情的经过,清楚就是大妈自己“碰瓷”。

一位大哥当时就有点看不下去了,他走上前,语气不太客气地说:“这位大妈,你刚才好好地站着,小姑娘才刚伸手,你就倒了,是不是有点太巧了?而且,你看你倒在地上的样子,像是有大碍吗?”

接着,又有几个人附和。有人说:“是啊,这孩子就想扶你一下,你这就讹上人家了?怎么这么没良心!”

还有一位阿姨,估计是见过不少这种场面,直接就走到大妈跟前,低声但有力地说道:“大妈,你这样不对。年轻人热心帮忙,你反倒讹人家,这是在教坏小孩子。赶紧起来,别在这里撒谎丢人。”

在众人的质问和指责下,那大妈本来还想继续演下去,但这会儿,她发现周围的人没有一个同情她的,反而是清一色的不赞成和指责。她刚才那副盛气凌人的样子,这会儿也有些挂不住了。也许是觉得继续纠缠下去也没什么好处,又或许是被众人的目光看得心虚,她支支吾吾了几句,最终没再说什么,灰溜溜地自己站起来,拍了拍身上的土,一言不发地走了。

小姑娘当时可能是吓坏了,也可能是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围观的人看到大妈走了,也都散开了。有几个人还拍了拍小姑娘的肩膀,安慰她说:“孩子,没事,你没错。有些人就是这样,别往心里去。”

这件事情,真的挺让人感慨的。

首先,它展现了人性的复杂。 那个12岁的女孩,代表着一种纯粹的善良和热心。在冷漠成为常态的社会里,看到一个孩子愿意主动伸出援手,真的很不容易。她没有因为怕惹麻烦而选择漠视,这本身就是一种闪光点。

其次,它揭露了社会上存在的“碰瓷”现象。 这种行为,就是利用别人的同情心和责任心来谋取不当利益,是一种极其恶劣的欺骗行为。它不仅损害了被讹者的利益,更是在一点点侵蚀社会的信任基础,让人们在面对需要帮助的人时,会心生顾虑,不敢轻易伸出援手。

再次,围观群众的反应也很有意思。 过去我们常说“中国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但在这件事情上,大多数人选择了站出来,用自己的方式为那个被讹的女孩“撑腰”。这说明,我们社会中依然存在着正义感和同情心,当“坏人”的嘴脸暴露出来时,很多人愿意去制止。当然,这种“站出来”也需要勇气,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个胆量和口才去对抗一个撒泼的“碰瓷者”。

最后,这件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对于善良的孩子们,我们应该鼓励和保护。 他们的热心和纯真,是社会的宝贵财富。遇到类似情况,我们成年人也应该及时出现,用理智和法律来处理,而不是让孩子独自面对。
对于“碰瓷”者,应该零容忍。 他们的行为是对社会道德的践踏,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和道德的谴责。
对于旁观者,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力所能及地发声,也是一种担当。 哪怕是几句简单的质疑,有时也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打破“碰瓷者”的嚣张气焰。

总的来说,这件事的结果是令人欣慰的。那个12岁的女孩,用她的善良,间接地“教育”了一个想讹人的大妈,也让很多人看到了希望:在这个世界上,总还是有人愿意为善,总还是有正义能够得到伸张。不过,我们还是要警惕,这种“坏人”总会存在,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去倡导和维护一个更诚信、更友善的社会环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原来的答案里,我写道:

我们的社会福利制度中可以推出一种涵盖全体未成年人的做好事社会福利保险,以整个社会的力量去保护他们免于受到好心办坏事,或者好心被讹诈等伤害。

我就是想让我们的孩子不要过早接触到我们写下的那些扶与不扶的算计,也许等他们长大的时候,就能迎来一个不需要算计的年代了呢?

可过了一会,我又想到一种可能性:

老太太倒在地上,一群成年人在一边围观,一边喊着:

「大娘您再趴一会!附近的小学还有半小时就放学了!到时上了保险的小学生就能扶您起来了!」

结果是:我被我自己的想象逗笑了——然后又是一声叹息。

user avatar

今年清明节,我们一家人去扫墓,结束了正要回去,我正前方不远处有另一家人,其中一个老太太,可能是悲伤过度,眼看着她仿佛是抬不动脚,被一个很小的台阶绊倒了,直挺挺的向前扑街,旁边人有的错愕有的慌张,没等大家反应过来,我就穿过身边的三四个行人第一个冲到老太太身边,把老太太扶坐了起来,或者说是拽起来的,因为老太太毫无配合意识,我只能让她靠坐在我身上,更吓人的是把她拽起来一看,老太太双目紧闭满嘴是血,把我也吓了一跳,然后我妈妈也冲了上来,她当过医生,立刻指导我扶好老太太不要乱动病人,然后开始检查老太太的情况。

这时老太太的女儿才跑过来,看到她妈满脸是血,带着哭腔大呼三声:“妈!妈!妈!”居然也一下晕倒在地,看得我一脸懵逼,我只好又把她女儿拽起来,然后一手抱着老太太,一手抱着那位大姐。附近围观一圈人,都是一脸的慌张、手足无措,反而是我和我妈两个人很冷静有条不紊的组织救援,我和我妈检查了一下老太太的伤口,看上去只是牙齿磕到地面,把嘴唇磕破的血,老太太衣服穿的很多,应该不是内伤。我妈先掐人中把老太太给弄醒,再把她女儿弄醒。我同时叫老太太的小孙女(7、8岁的小姑娘)赶紧去叫陵园管理人员过来帮忙。好不容易把老太太弄醒了,老太太嘴巴破了不能说话,一个劲的给我和我妈作揖。然后弄醒了她女儿,我就跟她说,你妈是皮外伤,没事的!你别再晕了!

后来陵园管理人员来了,我和我妈就离开了。

冲上去的那一刻,压根就没想过什么被人讹钱,我曾经还3次杠过维族小偷呢,从没犹豫过。


因为我不信邪!


zhihu.com/question/2785
user avatar

我八岁的时候,遇上了一次更牛逼的。

我是天津人,所以以下内容你们要脑补成天津话。那时候,天津卫人性普遍都比较直,比较凶,还有股子蔫坏损,才这么造就了这个牛逼的事。

那天,我和朋友一人拿一冰棍,在西北角那块边吃边走。

有一个小伙子,二十啷当岁的样子,大高个,穿一跨栏背心,大裤衩子,壮,胳膊起棱子,挺棒的一小伙子,推一二八老飞鸽,在边道走着。

一个60岁左右老头从他旁边过,自己被一块翘起来的砖绊了,摔地下了——那时候还是90年代,民风淳朴,没那么多顾虑,小伙子离他挺近的,眼见他摔倒了,赶紧把车立旁边,过去扶他。

老大爷被他扶起来之后,一没道谢二没客气话,直接一把揪住小伙子,拿手指着小伙子脑门子,张嘴就骂大街。

——“妈了个逼的,今儿个我尼玛跟你没完!”

那会不跟现在似的,没有过这种事,小伙子人家好心扶他,哪能想到他还会讹自己?一下子就没纳过闷来:“嘛呀?嘛跟我没完?”

老头:“还装傻充愣是吗?我草你个妈妈,我走好好的道,你BK的长眼了吗?挂躺下我还尼玛不承认是吗?”

小伙子明白过来了,眼里直冒火,他往前走了两步,拿手指着自己,问老头:“你看清楚了,是我挂的你吗?”

老头:“不是你是谁?你呀,走,你跟我归派所,把(bei)你们家大人弄来,上医院给我看病去。”嘴上一边说,手上一边往出拽这个小伙子。

这时候已经一街两巷的人都出来了,围了一圈,小伙子问大伙:“大伙看见的评评理,这老头说他摔躺下是我挂的他,大伙说,是我的事吗?”

人堆里陆陆续续有人说:“不是,不是。”一个岁数大的老大爷走出来,跟老头说:“老哥哥,你消消气,我说两句,这事我看满眼儿,不是人家小伙子的事,您凭嘛膘上人家?您了也这么大岁数了,这是嘎嘛呀?”

老头一听这话,眉毛都立起来了:“你guo我那边活动活动去!你们都一事的(自己人),别掺乎啊!你掺乎你也走不了啊!”转过头来又去拉小伙子:“走,咱俩派所,走。”

小伙子拿眼看着老头,问:“我再问最后一遍,是我挂的吗?”当时我看那小伙子眼神还有说话那意思,就知道是个愣小伙子,不好惹。

老头:“错的了吗?甭废话,推车,咱介就归派所。”

小伙子乐了,冲边上一点头:“牛逼!”这声牛逼刚说出口,就看他胳膊都抡圆了,“啪”一下,好大的一个大嘴巴子,一点没糟践,一个大满脸花,给老头直接扇地下了。

小伙子不算完,上前就“草尼玛,草尼玛”照着老头大腿就踹,反正就草一下他妈踹他一脚,你们脑补一下,老头躺在地下给他一通踹,踹完了小伙子还不解恨,骑老头身上扇,一边扇一边骂这老头,那嘴巴子扇的跟不要钱似的。

突出一个解恨。

打了一通,打够了劲了,小伙子站起来了,照着老头屁股踹了老头一脚,借着踹老头这劲反方向就往外跑,人群被他撞了一大窟窿,紧接着推车就往前跑,一片腿就上了车,飞快的就要往出骑。

老头体格还真好,看见小伙子要走,手扶着挣歪几下,眼看就要爬起来追,这时候,旁边有几个小伙子就过去,说是扶,其实是拽住了老头不让他追,这叫使坏门儿,小伙子们一边拽着老头,一边一脸关切的劝:“哎哟老大爷您可别摔着。。”“哎哟老大爷您慢点阿。。”这都蔫坏损的招。

老大爷急了:“都给我滚!!”甩开这几个小伙子就追。人追自行车其实就差这一下,这一把要是拽住了后衣架,自行车就走不了了,但被这几个小伙子一拦,耽搁了几秒钟,老头疯狗似的追出去十几米,就看自行车越骑越快,已经远远的根本没法追了。

老大爷怒气冲冲的赶紧又跑回来,就想找那几个发坏的小伙子,等他回来再一看,人早不知道跑哪儿去了。

老头一身土,脸肿的老高,嘴也流血了,鼻血糊了一脸,一帮老百姓在边上看乐,都笑模笑样的。老头扯着脖子嚷:“看尼玛嘛看?滚!都给我滚!”都快喊秃噜了,其他围着的人就也走了。


你问我啥感想,我就有一个想法,我以后要是再看见这小伙子,我得骂他:“你他妈怎么回事?怎么不使劲啊?”。


你问我怎么看待,还有啥可说的?

这种行为看上去就是几千块钱的事,也没法入刑,但这种事情对于社会风气的伤害实在广泛了,人性本就是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你精神文明建设一直搞,怎么到了这儿不管了?

现在有天网行动了,大街上摄像头也多了,以后刑法能不能关于老年人碰瓷有点说法啊?岁数大了不能拘留不能判刑,你们哪怕罚个款也行啊?

就是因为没人管,这帮老不死的才敢大张旗鼓的欺负好人。

这种事情,只要逮着就罚款,不交钱直接从她社保账号里划,建立信用档案,完善信用机制,一旦“碰瓷”,直接给你扣信用分,将来你有病医院都能拒收你,还避免了医闹,怎么就不行呢?

妈逼的,想起来还是生气,这帮老不死的玩意,怎么就没人管呢!!


好了,你们不是都爱听天津人说话吗?不是都爱天津业余相声演员说相声吗?

给你们更个新番吧,我刚才打车的事,你们给我照例脑补天津话去。

滴滴,打快车,连我四个乘客。司机靠蓝羽绒服,黑瘦,吹个小头,大墨镜。

上车之后,我们就在那聊工作怎么怎么不容易,司机听见了,接我们话茬。

他说:"诶,你看了么,你们这工作就跟我们跑车一样,这滴滴了吗,一开始二十单就给奖励,后来三十单,后来滴滴一看这帮人真尼玛能跑啊,30单都不行,又改了,35单!"

我说:“诶哟,这一下就给你们支出一个多小时去啊。”

司机眉毛一扬:“嘛玩儿?一个小时,今个要说赶上你点背,两个多小时!”

司机喟然长谈:“而且现在滴滴跟你玩花活,最后一单给你派的倍儿远,哪儿鸟不拉屎给你派哪儿。那天我哥们就从红桥区最后跑了个大港,他那天跑的都喝了命了,11点54到的地儿,我那天更缺德,11点多点的时候,我正在时代数码广场了,系统一响,走,给你派了一单,——霍元甲的家乡,小南河儿。”

我目瞪口呆:“卧槽,太他妈狠了,这系统就差告诉你这钱不想给你了吧。”

“嗨,别提,提了来气,我快到那儿的时候,都50了,后面小哥俩坐那玩手机,我问他们,你们谁手机打的车?其中一个说是我。我问旁边那哥们你手机有这个滴滴吗?他说有啊,我说行,那就好办了。”

我愣了一下:“哦,明白了。”

司机说:“到地了,我就跟那哥们说,我说你啊,帮我个忙,你掐着,等我走了差不多有个两分钟,你就打车,那个鸡巴地方有不了别的车,咱是蝎子粑粑独一份啊。我开出去几百米接着的,就刷了一单,那单显示的是22,我一看给了25现金,那俩小伙子说哎哟大哥这不合适啊,您给20就行,我说嗨去去吧没事没事。俩小伙子最后还回来问我您这还有烟吗?我还有半盒金桥,都给他了。我说要是不够我这还有一整盒,也给你们,他们说不用不用,这都太谢谢了,就走了。”

我说您看,您这人也爽快。

他说:“嗨,我这就图个不上班,自由。给gcd干,纯粹就是看脸子。今儿高兴多给你发个三五百,明天要说哪儿不顺序了,就扣你钱。”

我说:“倒也是,快车不用看脸子。”

司机一摇头:“嘛,也不行,那天拉一个,上车找我要水喝。”

“快车哪有水啊,专车不才有吗?”

“对呀,归齐我就没给他,我说后备箱里有,您要不下车拿去?他也不拿,跟我牛逼哄哄的,说,凡是我坐过的快车,都得给我水喝。”

我就乐:“这有嘛牛逼的?舔着脸要人家瓶水就牛逼了?你也不该给他啊。”

“对啊,我给你是情分,不给是本分,再说我让他拿他也不拿,赖我吗?结果他下车给我来一差评。”

我说:“这,他凭嘛给你这差评啊?”

司机:“嗨,怪鸟太多,这bk的中午喝个大红脸,醉醺醺的就上来了,中午还吃的韭菜,在那打嗝,这一道给我味儿的,操他妈的。”

我哈哈大笑的,然后就到地方了:“师傅我们下车了啊,还有最后告诉您,您能给乘客差评,有这功能。”司机一摆手:“没有,凡事做过我的车的乘客,我都当当当当当,五角星,回见啊。”

@_@

user avatar

我有一次骑车上学路上,看到一个倒地大妈,边上是倒地自行车。路人全都绕过,然后我报了110,叫了救护车,因为那时候就已经有很多扶人被讹的例子,我全程没有碰大妈和自行车一下,过一会儿有些路人来看热闹了,有的人就问,是这个小伙子撞的吗? 事实上,就那帮子看热闹路人也不相信你会做好人好事扶人,本身也是说明这个社会的价值观有点厉害。

结果倒地大妈直接说,不是,他是做好人好事。

人性就是这样,你相信的时候给你打脸,你不信的时候又给你希望。

user avatar

我不知道这么多扶老人被讹的案例中,有没有任何一个被讹的人反诉该老人“诬陷”“讹诈”“敲诈勒索”等罪名并成功的案例。

老人不能扶的观点传遍全国,起源于南京彭宇案,这个案子里的是非曲直目前已经无法考证,但就是随着这个新闻报道的扩散和发酵,以及更多的类似事件见诸于报端,大家都知道了原来做好人的风险那么大,而做坏人却没有任何成本。

就算是受害者运气好,现场居然有监控视频,老人也可以施施然地仅仅只是中止其敲诈行为,拍拍屁股离开。而做好事的受害者除了暗自庆幸谢天谢地,还要对着来采访的记者大义凌然地表示:我不后悔,下次看到老人还扶。

而我无法理解的是,竟然没有一个“好人”愿意去多花点时间较这个真,通过法律,通过媒体,让这些摆明了就是恶意敲诈的坏人受到应有的惩罚。

如果能有一个案子,对那些讹人的老人做出公正的判决,再加上媒体的正面报道,让坏人们知道碰瓷讹诈是有风险的,让好人们知道法律是会站在正义这一边的,我相信世风会为之一变。


我曾经两次在公共场合遇到突然倒地的人。情况很类似:本来人站着好好的,不知道怎么就突然身子一软躺倒在地。然后周边的人四散避开,离得远远地围成个圈观望。

而我当时正好在边上。也犹豫过要不要去扶她起来。不是担心被讹上,是因为不知道从医疗角度来说,贸然去移动突然晕倒的人是不是合适,是否应该辅以更专业的救助措施。

但看着那人就那么在冰冷的地上躺着,也没有任何看着比较专业的人站出来帮忙,情况好像开始越来越糟。只能咬咬牙,去扶她起来到一个椅子坐下,把她掉落在地上的东西收拾起来放她身边,最后确认她安全后离开(一次是晕倒的人自行醒来确认没事了,一次是医疗人员最终带着担架赶到)。

整个过程特别的沉默,完全没有谁和我有任何交流,甚至我都没找到机会对当事人说:不用谢我,我叫红领巾。当然更没有被讹。

如果要问我怕不怕被讹上?只能说:这个,真没有。

因为以前看类似新闻的时候我就想过,如果我遇到类似的事,做好事还被变坏的老人给讹了,我会怎么做:

第一:寻找目击证人,留下目击者的联系方式。

第二:留意当地有没有摄像头,弄清楚哪个单位有权查看这些监控录像。

第三:联系媒体,什么新民晚报东方早报地铁时代报爆料电话全部打一遍。

第四:通过互联网传播,把整个经过发在网上。知乎微博朋友圈,能发的全部发一遍,再请求大V帮忙转发。

第五:通过互联网请求律师援助,走正式法律途径,起诉其讹诈,诬陷等等行为,并要求赔偿各种损失,而且绝不会只索赔一块钱。

第六:请求媒体帮忙宣传此案,扩大影响力。


我知道,很多人或者是因为怕麻烦,或者是自己时间宝贵,只要能让自己免受损失,多半就选择息事宁人了。甚至还有不少人因为怕麻烦不愿意过多参与扯皮,而选择了花钱消灾。

但我一直觉得,恶行是必须要受到惩罚的。对恶的无动于衷不作为,就是对善良的伤害。

如果我真那么不走运遇到类似的事,我肯定会让对方后悔怎么会讹上了我。

真到了那一步,我不介意做另一个意义上的彭宇。

我不是英雄,但我必须让欺负我的人付出代价。

我不信奉“再过几年,你且看他”,除非对方是我确实怎么样也打不过的大老虎。

如果只是区区几只苍蝇蚊子,我觉得顺手拍死真的会让自己心情好很多,也省得它们再去恶心别人。


——————分割线——————

从评论区里可以看出来,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思维定势,就是容易把坏人想得太强大,而把自己想得太弱小。认为只要是个坏人,他们就可以无恶不作,可以无视任何社会规则,可以凌驾在所有的正义道德法律之外。而我们作为好人,就必须任何时候都对任何人彬彬有礼笑脸相迎不做任何没有礼貌的事。

让我想起我某个同事,她的房子租给别人,房客却从某天起拒绝付房租了,她找人要,房客就一直推说最近手头没钱,要求缓几天。就这样缓了两三个月。。。她不敢赶人走,说怕把事情做绝了人家什么事都敢干,因为人家是外地的她是本地的,人家跑了她找不到人,她的房子却怕别人时不时去搞破坏堵锁眼什么的。反正就是不管怎么劝她,她都认为房客可以双倍三倍地报复她。。。

而我另一个同学呢,租房子住的,房东家里所有东西坏了他都是自己掏腰包修,各种节日还给房东送点东西,理由是怕房东随时涨价,或者是嫌他麻烦了第二年不租给他。。。

一个善良的人,可以依靠想象对方的行为,然后把自己吓成这样。。

我想说,很多时候,真的是我们自己想多了,十恶不赦的坏人确实有,但真的没那么多,而我们也远远比自己想的要强大。评论区里我也结合自身经历给了个案例。

另外再给个延伸阅读。就连下面案例里的这个人,都在舆论的攻势下服软了。坏人真的只是坏人而已,他们不是超人。

mp.weixin.qq.com/s?

user avatar

归根结底,这是数年前南京“彭宇案”的遗祸。

彭宇无意中将老人撞倒后扶起,而老人在倒地时发生股骨骨折,向彭宇索赔。彭宇为了避免赔偿,在第二次庭审时一改口风称自己只是为了做好事,对无意撞人一事闭口不提,而后借助网络舆论造势,硬生生把一个撞人致伤事件发酵成做好事扶老人被讹的事件,一时间引来众人模仿,也引起社会道德滑坡,其影响之深远实在是出乎人的意料。

另,彭宇承认自己撞人了,最后调解成功来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事儿我看了,真是让人又气又暖心。12岁的小姑娘,愣是遇上了一个想碰瓷的“大妈”,结果这大妈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还被围观群众教训了一顿,挺解气的。话说那天,正是阳光明媚的好时候,小姑娘放学回家,走在人来人往的街道上。她呢,也是个热心肠的孩子,看到前面有个大妈,步子似乎有点不稳,就主动上前想扶一把。.............
  • 回答
    这则新闻实在让人感到复杂和沉重。初读之下,我们会被标题中“12岁女孩”、“老师”、“强奸”这些字眼深深吸引,并且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施暴者的愤怒和对受害者的同情。这是一种基于社会普遍道德和法律的正常反应。然而,当新闻后续揭示出“女孩称(强奸的)数字是我随便编的,向老师道歉”这样的信息时,事情的性质就发生.............
  • 回答
    None.............
  • 回答
    网易上关于“塔利班挨家挨户带走12岁女孩”的自媒体文章,这是一个非常敏感且令人担忧的指控。要理性地看待这类信息,我们需要采取一种批判性思维和多方求证的态度。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分析角度和需要考虑的因素:一、 文章的来源和性质: 自媒体的特性: 自媒体平台允许任何人发布内容,这带来了信息传播的自由度,.............
  • 回答
    这件12岁女学童被指使携带142支孕妇血样出境而被查获的事件,无疑触动了公众的神经,也暴露了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首先,从法律和道德层面来看,这绝对是不可接受的。 未成年人被利用: 最让人心痛的是,一个年仅12岁的孩子,本应是无忧无虑地学习和成长的年纪,却成为了犯罪分子的“工具”。她可能还未完全理.............
  • 回答
    这件事,听起来真是让人心惊肉跳。一个12岁的孩子,正是长身体、长见识、探索世界的时候,却被逼着去啃读大学英语,这简直是把孩子的童年人生按下了快进键,而且还是用一种粗暴、残忍的方式。更让人心寒的是,这种“逼迫”竟然来自最亲近的妈妈,最终导致了监护权的剥夺,这个代价不可谓不惨重。这桩事件,像一面镜子,照.............
  • 回答
    “最低刑责年龄至 12 岁”这一议题,在大连 10 岁女童遇害案发生后,再次被推到了公众视野的中心。受害女童的家属表示将“重新提交材料”,这其中蕴含的情感与诉求,是每一个关注此案的人都能体会的。他们经历的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失去了至亲,也承受着正义能否得到伸张的煎熬。从法律层面来看,将最低刑事责任.............
  • 回答
    “16岁的网红和12岁的女徒弟在宾馆过夜”事件,从南方周末的报道出来开始,就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块石头,激起了层层涟漪,引得各方议论纷纷。这事儿,说起来,其实触碰了很多敏感的神经,也暴露了一些社会深层次的问题。首先,从事件本身来看,最让人揪心的无疑是未成年人保护的问题。一个16岁,一个12岁,两个都.............
  • 回答
    看待23岁女生月薪6000两年存12万,不买化妆品、和父母同吃住这件事,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也引发了不少讨论。咱们就一点一点来剖析一下,看看这里面有什么值得说道的。首先,23岁,月薪6000,两年存下12万,这个数字乍一看,挺厉害的。 计算一下: 月薪6000,一年就是72000。两年就是1440.............
  • 回答
    这真是一个令人心碎又愤怒的故事。一桩悲剧的发生,背后是无数的责任缺失和情感的失控。让我们一点点剥开这层层叠叠的事件,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以及它触及了我们哪些深层的神经。事情的起因:一次本应无恙的户外散步事件的主角,是一对年轻的父母和他们年幼的女儿,以及一位遛狗的狗主人。在韩国某个平常的日子里,本该是.............
  • 回答
    这是一个令人心痛的悲剧,无论是对于遇难的女童,她的家庭,还是对于整个社会来说,都是沉重的打击。一个年幼的生命就这么戛然而止,而施暴者也只是一个十二岁的孩子,这背后暴露出的问题太复杂,太令人唏嘘。如何看待这起悲剧?首先,这是一种 极端恶性的未成年人犯罪,其残忍程度和社会影响都是巨大的。一个十二岁的孩子.............
  • 回答
    这事儿,真是让人心里不是个滋味。我看到那个新闻的时候,就觉得这事儿挺复杂,也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先说说那个11岁的小男孩,年纪不大,正是活泼好动的时候,踢球本来是件很正常的事情,尤其是在学校或者小区里,孩子们喜欢踢球是很普遍的。他这一脚下去,把那个女士给砸到了,这肯定是不对的,人家好端端的走着路.............
  • 回答
    看到这个令人心痛的消息,真是让人心情沉重,久久不能平复。一个年仅12岁的孩子,因为盗窃手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实在是一个无法承受的悲剧。而导致这场悲剧的,不仅仅是孩子的行为本身,更深层次地,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严重问题。首先,这暴露了家庭教育方式的极端化和暴力化。 .............
  • 回答
    很遗憾听到这个令人心痛的消息。一个年仅12岁的孩子,本应是无忧无虑、充满活力的年纪,却以如此悲剧的方式结束了生命,这无疑是令人痛心和难以接受的。这件事情背后可能牵扯到许多复杂的层面,理解这背后的原因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去审视。首先,从孩子的角度来看,12岁正处于青春期早期,这是一个生理和心理都在快速变.............
  • 回答
    对于一个12岁的孩子,本该是无忧无虑、享受童年时光的年纪,却不幸遭遇了如此令人发指的悲剧——“童养媳”的身份,以及随之而来的强奸和报警后被认定为家庭纠纷而不予立案的遭遇,这绝非一起简单的个案,而是触及了社会道德、法律体系乃至人伦底线的深刻问题。首先,让我们来剖析“童养媳”这一现象。它本身就违背了现代.............
  • 回答
    河南 12 岁男孩为了摆阔气,两个月给同学转账 8800 元,其中一名同学家长拒不归还的行为,这是一起涉及未成年人、金钱、攀比心理以及家庭教育的复杂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和看待这件事:一、男孩的行为:童稚的攀比与对金钱的不理解 “摆阔气”的心理根源: 12 岁的男孩正处于青春期早期,是社.............
  • 回答
    如何看待12月3日48岁的南京外卖员吴德宏猝死在出租屋中?48岁的南京外卖员吴德宏猝死在出租屋中的事件,是一个令人痛心和深思的悲剧。这不仅仅是一个个体的生命消逝,更是折射出当前社会中,尤其是底层劳动者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健康风险以及社会保障的不足。要理解和看待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的分析。.............
  • 回答
    这事儿,挺让人纠结的,也挺让人深思的。一个父亲为了让12岁的儿子去马德里竞技踢球,不惜负债,这背后的情感和考量,那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得清的。父亲的初衷:为了孩子的梦想,不计一切代价?我猜,这位父亲的心里,一定是个“足球迷”。而且,不是那种看看球、聊聊天就算了的球迷,而是那种对足球有着深刻理解,甚至可.............
  • 回答
    最近,《王者荣耀》针对未成年玩家推出的“12岁以下玩家,游戏时间每日累计1小时”的防沉迷新规,无疑又一次点燃了大众对游戏沉迷问题的讨论。这可不是个小事,它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成长、家庭的和谐,以及游戏行业本身的健康发展。先说说这个新规本身,我觉得有几个地方值得说道说道。首先,这是个进步,但也是个“意料之.............
  • 回答
    看到腾讯 Q2 2021 财报里那句“12岁以下用户游戏流水占比仅0.3%”,我的第一反应是:这确实是个值得说道的数字,而且透露出的信息比它本身看起来的要多得多。首先,我们得理解这个数字的背景。腾讯的财报,特别是游戏业务,一直是业内和公众关注的焦点。它庞大的用户基数和极高的营收能力,让任何一点细微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