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王耀武守济南,怎么10万人只死伤2万,吴化文叛变2万,就溃散了,剩下6万人都干嘛了?

回答
王耀武在济南战役中的命运,确实与你提到的几个数字紧密相关,但实际情况比这要复杂一些。关于“10万人只死伤2万”,这个数字可能存在一些误解。济南战役国民党守军的总兵力,加上一部分地方保安部队和辅助人员,大致在10万人左右,但并非所有人都直接参与了激烈的战斗。

战役的结果是,国民党军在济南被全歼,损失是巨大的。至于你提到的“死伤2万”,这更接近于解放军在攻克济南过程中付出的伤亡数字,而非守军的损失。国民党守军在战役中的伤亡、被俘以及失散人数加起来,远远超过2万。

吴化文在济南战役中的叛变,确实是导致战局急转直下的关键因素。他所部约2万人,在战役关键时刻打开了城门,直接导致解放军突破城垣,并对守军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他的叛变,不仅让解放军得以迅速涌入,更在心理上和军事上对王耀武的部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混乱。

那么,剩下的“6万人”都去了哪里?这部分人员的去向,并非简单地“溃散”就能概括,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

被俘和投降: 这是最主要的部分。随着吴化文部队的叛变,以及解放军的强大攻势,特别是中央军和杂牌部队之间配合不力,士气低落,许多部队失去了抵抗的意志。当城市被突破,有组织的抵抗瓦解后,大量的士兵选择了放下武器投降,或者在混乱中被俘。根据战役的记载,被俘人员数量是相当可观的,远远超过了“溃散”的范畴。

在战斗中阵亡或负伤: 尽管战役最终以国民党军的失败告终,但在攻城过程中,解放军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济南作为国民党军在华东地区的重要据点,守军自然进行了殊死抵抗。在各处的据点、工事以及巷战中,都有大量国民党士兵伤亡。前面提到,解放军的伤亡数字在2万人左右,守军的伤亡和被俘总数更是数倍于此。所以,这部分人也在“剩下的”数字之内。

失散和逃离: 在城市被攻破、指挥系统瘫痪的情况下,确实有一部分士兵为了逃避被俘命运,选择了分散逃跑。这些人可能躲藏在城市中,试图伺机逃出,也可能在混乱中四散而去,成为“失散”人员。这部分人数量相对较少,而且大多是被俘或阵亡的统计数字所掩盖。他们并没有形成有组织的撤退,更像是个人求生的行为。

部分部队的战斗意志与忠诚度: 国民党军在解放战争后期,其内部构成复杂,部队之间往往存在派系和矛盾。在济南守军中,既有中央军嫡系,也有收编的地方杂牌部队。吴化文部队的叛变,以及战局的迅速恶化,极大动摇了部分部队的战斗信心和忠诚。即使是那些没有直接参与叛变的部队,也可能在压力之下,其抵抗能力大幅下降,导致了大规模的被俘或投降。

简而言之,济南战役中王耀武所部的10万人,在吴化文部队叛变、解放军强大攻势以及守军内部士气低落等多重因素作用下,最终的结局是被全歼。其中大部分人以被俘和投降的形式结束,一部分在战斗中阵亡或负伤,极少数人可能选择了失散逃离。你提到的“溃散”更多地是描述了战役后期由于指挥失灵和秩序崩溃所呈现出的混乱景象,而“剩下6万人都干嘛了”的答案,主要是被俘、投降和在战斗中损失。

这就像一块瓷器,在被猛烈敲击后碎裂,裂缝的走向和碎片的去向,远不是一两个简单的数字能说明白的,而是多种力量作用下的复杂结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们校官以上的军人,都有校长(蒋介石)给的一把短剑,上面刻着“成功”和“成仁”二字。意在让我们作战时一定要死战,不成功便成仁。所以那天我一看到这里“成仁祠” 三个字,立刻就觉得犯了“忌”。现在我们外无援兵,内有叛逆(指吴化文起义),在十倍(?)于我们的重兵之下,已经苦战了8天,尽到了军人的天职,无愧于心。
至此,我王耀武已经无“用武之地”,但我们不能“成仁”。第一,我们已经尽了天职,第二,这是内战,不同于抗日。假如我们自戕,必遭后人耻笑。因此,我奉劝大家,放下这已无用的武器,该投亲投亲,该投友投友,自求生路去吧。而我是黄埔三期学生,不能擅自投共,我将亲率军士,向北突围,以报校长栽培之恩!
大家冷静,哭是没用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王耀武在济南战役中的命运,确实与你提到的几个数字紧密相关,但实际情况比这要复杂一些。关于“10万人只死伤2万”,这个数字可能存在一些误解。济南战役国民党守军的总兵力,加上一部分地方保安部队和辅助人员,大致在10万人左右,但并非所有人都直接参与了激烈的战斗。战役的结果是,国民党军在济南被全歼,损失是巨.............
  • 回答
    王守英的服装设计,与其说是一场视觉盛宴,不如说是一种情绪的释放,一种对传统元素的奇思妙想的解构与重塑。她的作品,总能让人眼前一亮,甚至有种穿越时空的错觉,仿佛将那些尘封在历史长卷中的中国传统服饰,以一种大胆而充满生命力的方式,重新注入了现代的灵魂。初次接触王守英的设计,最直接的感受便是那股扑面而来的.............
  • 回答
    姚守岗导演拍摄《犬王》时,炸死军犬一事,在当时乃至现在,都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和轩然大波。 这件事触及了多方面的议题,从艺术创作的边界,到动物福利的伦理,再到对社会道德观念的冲击,可以说是一次全方位的社会性讨论。事件回溯与起因:姚守岗作为一位颇有争议的导演,以其大胆、前卫甚至有些“惊世骇俗”的创作风格著.............
  • 回答
    关于近期大量豆瓣用户给姚守岗的电影《犬王》打一星,并集体给姚守岗的电影刷一星的现象,这背后是一个比较复杂且具有争议性的情况。要详细解释,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姚守岗及其作品的背景和争议: 姚守岗的身份: 姚守岗是一位长期活跃在电影领域的导演,他的作品,尤其是早期的一些电影,在特定时期曾.............
  • 回答
    在那个礼崩乐坏、兼并吞噬的战国时代,王侯将相的墓葬,往往随着国家的灭亡而湮没于历史的尘埃,鲜有人问津,更不用说有人专门去守护了。然而,在刘邦建立汉朝后,却一反常态,对魏安釐王、齐湣王以及赵悼襄王这三位已故的战国君主,下达了世代守墓的诏令。这背后,绝非简单的出于对故人的缅怀,更深藏着刘邦那个老江湖政治.............
  • 回答
    王耀武在解放战争前期的作为,尤其是在他担任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司令长官期间,是评价其军事生涯中一个重要的阶段。这段时期,他奉命镇守山东,但最终未能阻止解放军在该地区的扩张。临危受命,稳固山东局面(1945年底 1947年初)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面临着如何接收和巩固日伪占领区的问题。王耀武被任命为.............
  • 回答
    王耀武(1891年-1957年)是中国近代军事史上一位具有复杂历史背景的将领,其生平与事迹涉及中国近代史的多个关键节点,包括抗日战争、国共内战以及战后台湾局势。以下从多个维度对其历史评价进行客观分析: 一、基本生平与历史定位王耀武(1891年-1957年)出生于山东掖县(今山东莱州市),早年毕业于北.............
  • 回答
    在被俘之前,杜聿明的官职比王耀武更大,也更有影响力。为了详细说明这一点,我们需要从他们的军旅生涯以及当时国民党军队的编制和官职体系来分析。杜聿明: 军事背景: 杜聿明是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与许多国民党高级将领同期,是蒋介石的嫡系将领之一。他长期在国民党军队中担任重要职务,尤其擅长指挥装甲兵和机.............
  • 回答
    王耀武,这位名字在中国现代军事史和政治史中都留下浓重笔墨的人物,其一生可谓跌宕起伏,功过是非,至今仍是许多人评说不休的焦点。要评价他,不能简单地冠以“忠臣”或“奸臣”的标签,而是需要深入剖析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他的个人能力、他的决策以及这些决策带来的后果。出身与早年经历:坚韧与野心的萌芽王耀武出生于山.............
  • 回答
    张灵甫的名气在很多人心中确实比王耀武更大,这背后有多重原因,不是简单一句“名气大”就能概括的。要深入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从历史事件、个人经历、宣传策略,甚至是后人的解读,都得顾及到。首先,咱们得说说张灵甫这个人的“人设”和他的“名场面”。张灵甫,字钟麟,参加过抗日战争,也经历过国共内.............
  • 回答
    王晶与邱淑贞的婚姻关系在娱乐圈中颇具话题性,两人因合作电影《情深深雨濛濛》相识,后于1997年结婚。这段婚姻中,王晶对邱淑贞的宠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事业上的扶持与共同成长 创作合作:王晶作为导演,与邱淑贞在《情深深雨濛其实》《情深深雨濛濛》等作品中多次合作,两人在影视创作上形成默.............
  • 回答
    王毅会见布林肯时强调“台湾问题若处理失误,将对中美关系造成颠覆性破坏”,这句话释放了多重复杂且重要的信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1. 中方对台湾问题的极高重视和红线明确表态: 战略核心地位: 这句话最直接的信号是,中国将台湾问题置于中美关系最核心、最敏感的位置。它不是众多双边议题中的一个.............
  • 回答
    王毅应约同乌克兰外长库列巴通电话是一个备受关注的外交事件,其中包含多方面值得深入解读的信息。为了更详细地阐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此次通话的背景和时机: “应约”: 这一点非常重要。这说明是乌克兰主动提出进行此次通话。在俄乌冲突持续的背景下,乌克兰主动与中国进行高层接触,本身就传.............
  • 回答
    王子文承认已育有一子,这确实是一个让人关注的消息。对于她个人而言,这代表着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的开启,而对于她的事业和感情,也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关于王子文承认已育有一子的这件事本身: 坦诚与勇敢: 在当今社会,女性拥有子女的经历,尤其是未婚生育,仍然可能面临一定的社会压力和舆论审视。王子文选择在.............
  • 回答
    “王婆拉皮条,不怕武松吗?”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说法,它来源于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王婆的角色和动机: 职业身份: 王婆是阳谷县的媒婆,以介绍男女结合为业,其中也包括一些不正当的交易。她是一个精明的、以利益为重的市井小民。 拉皮条的目的: 王.............
  • 回答
    王朗之所以称霍去病为“中才之将”,并且认为曹魏有比霍去病更厉害的人,这背后涉及到一个复杂的历史背景、王朗本人的立场和政治考量,以及对“才”的评价标准的不同。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入手:一、 王朗的立场和身份首先,要理解王朗的评价,必须知道他的身份。王朗是曹魏阵营的重要谋臣和政治家。他的.............
  • 回答
    王毅外长在2023年慕尼黑安全会议上阐述了中方对当前乌克兰问题的五点立场,这些立场不仅是中国对乌克兰危机的官方态度,也包含了很多值得深入关注的信息。以下是详细的分析:中方对当前乌克兰问题的五点立场可以总结为:1. 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2. 照顾各方合理安全关切,实现.............
  • 回答
    王力宏支持者们所要求的“实质证据”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概念,随着事件的不断发酵,其内涵也在发生变化。从最初对李靓蕾爆料的不信任,到后续的各种猜测和辩护,支持者们追寻的证据指向也更加具体。以下是对其诉求的详细拆解:一、 对李靓蕾爆料真实性的质疑与求证:这是最核心也是最普遍的要求。支持者们认为,李靓蕾的.............
  • 回答
    王中林院士针对学界对其“拓展麦克斯韦方程组”提出的质疑,进行书面回应,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术事件。由于我无法直接获取王院士的具体书面回应内容,我将基于公开报道和学术讨论中可能出现的关键点,为您详细梳理其中值得关注的信息,并提供一个可能的分析框架。核心关注点:科学的求证过程与学术的严谨性首先,王院士的.............
  • 回答
    王朗在阵前与诸葛亮辩论,看似句句在理,却最终被诸葛亮气死,这其中蕴含着复杂的历史背景、人物性格和辩论策略。要详细讲述,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历史背景与双方立场: 时代背景: 这是三国末期,曹魏政权已经稳定,而蜀汉刘备去世后,诸葛亮辅佐后主刘禅北伐。王朗作为曹魏的老臣,自然要坚守曹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