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层们,你们就是没文化。
圆桌派里有一集,讲为什么如今鲜肉当道,资深编剧一语道破天机——
买片的生杀大权,掌握在电视台的女领导手里,她们的喜好,决定了电视台播什么,其实就决定了观众只能看到那些人。
我之前还觉得,可能随着经济越来越发达,人民的文化水平提高,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太久,可我昨天刚经过深圳地铁站,发现站里硕大的广告牌上,一连几个都是明星的个人照,配文要么是恭喜出道,要么是生日快乐。
比起这种毫无营养的东西,我宁愿看的是这个城市有什么演出信息,有什么值得给地铁里熙熙攘攘数百万的过客,提供一点精神上的抚慰。
人生理上的婴儿期其实很短,一两年就断奶了。但文化上的婴儿期很漫长,一直到十几岁甚至到死都是喂什么吃什么。
地铁车站的灯箱广告,并不是90后00后能决定的,没见过90后挂帅大传媒老板,没见过00后去包灯箱广告。就如同电视台八点档播什么,决定这个事情的,按马未都的话讲,一定是个“到年龄”的,不到年龄他/她没这个权力。
当今的影视娱乐乃至文化氛围,为什么时常让人难以忍受,有时候愚蠢得匪夷所思,就如同这次的漫威十周年,我觉得该反省的第一个轮不到粉丝们,倒是那些“有权力”、“年龄到”的人,他们 理应无地自容。
我有个姐姐,是被职场教化得最成功的一个,她所景仰的,她所看齐的,就是自己公司的那些位置比她高,收入是她两三倍乃至十倍八倍的中层领导,因为再高的她也接触不到。她总是跟我提起那些中层们如何如何思考,如何如何专业,把他们当成需要学习的榜样。
很多九零后刚从校园走出来,总是带着一个思维惯性,就是比我高的人一定比我强,一定有他比我彻头彻尾优秀的地方。因为学校就是一个分层的地方,校长比老师大,班长比普通同学大,学习委员起码得比普通同学学习好,体育委员起码比自己跑得快,这是常理。
到了职场,很明显也是,谁在我上面,谁管我们这组人,谁比我工资多一倍,也就是大厂里那些所谓的职级,level几杠几。
问题是,工资差两倍,跟水平差两倍,层次差两倍没有必然联系,甚至还是个反相关。就拿文化领域而言,现在的大众文化,流行文化,跟八九十年代群星璀璨的时候,简直弱爆了,但是工资涨了多少,多养活了多少人?水平一代胜似一代了?我看是没有,反倒是黄鼠狼下崽,一窝不如一窝。
有的中层小领导,动不动以业内人士自居,觉得自己工资到了一定的数目,就真敢给职场小白人开课了,恨不得当人家全方位的人生导师,传授从职场到恋爱的一系列人生经验,唬得九零后一愣一愣的,实际上自己除了每周六周日雷打不动看几个综艺,一年追几个烂剧,走马观花去几个景区,已经脱离真正的文化太久太久了。在收入上如饥似渴,在文化上提前养老。
在我看来,2010年前后的职场更像排队买煎饼,先来的先吃,后来的排队等着,前面的人说,老板,给我来十套煎饼,后面的人也得认,排起来一点脾气也没有。
路子大佬们走出来了,框架大企业已经搭起来了,大牛早已高高在上。执行与维持现状的人不过就是排队买煎饼,排队早的先买,有什么技术含量呢?
别把锅往年轻一代甩了,没文化就是没文化。
至少在我旁边,我看到的是新一代们无论学习怎样,起码都有一两种自己玩得明白的亚文化,都有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一个圈子,甚至肯为了钻研这种文化,去学一门语言,或者特地到某地。
这种细分的,不流于表面的对文化的钻研,是我在比我老一代的青年人上几乎看不到的。
漫威十周年,暴露的问题,既不是主办方的无知,也不是粉丝们的小题大做,最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脍炙”与“羊枣”的区分。谁不知道这个典故我再科普一下。
曾参是个孝子,不忍心吃牛奶柿,因为那是他父亲生前喜欢的食物,有人就问他说,你爸爸也爱吃烤肉,没见你把烤肉戒了。曾参回应说,脍炙所同也,羊枣所独也。
在场的粉丝们,假如换个时间,问他们想不想听陈奕迅,我感觉大部分人是乐意的,这就是脍炙。
这种活动让我想起很多新车、新手机的发布会,都是一脉相承的套路,找个明星代言人来撑个场子,弄几个串场舞蹈,模特走秀,最后是个大肚便便的高层领导讲话,就完事了。这就是所谓的公关公司,就是所谓的活动策划。因为搞策划的就是被脍炙喂大的,四大天王来了,就一窝蜂喜欢四大天王;还珠格格来了,就一窝蜂看还珠格格,网络上那么多动不动引起80后共鸣、回忆杀的雷同内容,说明他们的文化背景就是高度趋同的。然后吃饭的本事,也全然来自自己庸常的半生。
能被同一种食物喂饱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有些人却还在用惯性做事,脑子是什么,不存在的。
在漫威这件事上,就是个细分的亚文化代表,门槛低、水极深,热爱和专业程度几乎没有上限,偏偏没文化的人在用自己的没文化妄图摆平一个亚文化,尴尬了所有人,他们应该感到羞愧。
人从非洲走到今天,是凭着热爱在创造历史的。奴隶们凭着热忱把陶捏薄到极致,把青铜浇筑成梦幻。诗人们为了诗歌呕心沥血,音乐家用管风琴和上帝对话,有一把年纪了,仍在为了筑梦去挑战自己的电影人。文化是人的本能,自古永恒,当白领不是人类的文化本能,是吃饭的本能。
漫威的主创们,童年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文化背景里成长的,长大后,竟然自己走进了自己儿时的梦境。这就是所谓的传承和筑梦,更是他们有底气全世界飞来飞去,宣传自己扮演的角色,接受粉丝的朝拜的勇气根源。而不是老子一年多少片酬那么粗暴而肤浅。
有的人不懂这个文化,没这个文化,侮辱了这个文化,却还能从中分一杯羹。上一秒往碗里吐痰,下一秒还想用这个碗盛饭。
我不会盼谁离世让位子,那就太过分了。我希望世界上每个人都长命百岁,健康快乐。我只是盼没文化的人不必承担这么重的担子,干活被骂还一肚子委屈,自以为没有功劳还有苦劳。
致所有策划,执行,歌手,你们可以去做你们擅长的,真的,不耽误你们养家糊口。
离别人珍视的,你们又不懂的,远点就可以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