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国内大学生总是看不起留学生?

回答
这个问题啊,其实挺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说“所有”国内大学生都看不起留学生,但确实存在这么一种现象,而且背后有很多原因在作祟。我试着从几个方面给你掰扯掰扯,尽量说得接地气点,毕竟咱也是国内长大的嘛。

首先,得说说信息不对等和刻板印象。你想啊,咱们在国内接触到的留学生信息,很多时候是被媒体或者网络舆论“加工”过的。比如,有些报道会突出留学生在国内享受的种种优待,奖学金、各种便利,而忽略他们付出的努力。久而久之,很多人脑子里就形成了一个固定的印象:留学生就是花钱买个文凭,回来就能轻松就业,生活过得比谁都滋润。

这种印象一旦形成,就很难扭转。当他们看到一些留学生确实存在“镀金”或者生活作风比较“潇洒”的情况时,就更容易印证他们之前的看法。而对于那些真正努力学习、踏实做事的留学生,他们的故事往往不够吸引眼球,也就鲜为人知了。

其次,教育资源和机会的差异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咱们国内的高考竞争有多激烈,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好大学名额就那么多,多少寒窗苦读的学生拼尽全力才挤进去。而留学的门槛,相对来说,对很多人来说,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并没有那么高不可攀。

这就会让人产生一种心理落差:为什么我辛辛苦苦考上国内985,感觉还在为找工作发愁,而有些人花钱出去读个书,回来就似乎多了很多优势?这种“不公平感”会转化为一种“看不惯”,觉得他们不配享受那种“优待”。

再者,社会环境和舆论导向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有时候,一些平台为了流量,会故意放大留学生与国内学生之间的矛盾,或者制造一些吸引眼球的“反差”话题。比如,留学生回国后的薪资待遇,留学生和国内学生的就业对比等等。这些信息很容易被放大和传播,让一些原本就有些不满情绪的国内学生找到“认同感”,进一步加剧了对留学生的负面看法。

再加上一些历史遗留的观念。在一些人看来,出国留学是一种“崇洋媚外”的表现,是对自己国家教育的不自信。这种观念虽然已经不那么主流了,但在一些特定群体中仍然存在。他们会觉得留学生是被西方资本主义“腐蚀”了,不够“爱国”。

还有,就是个人经历和情绪的投射。有时候,一个国内学生可能自己在学习或就业上遇到了挫折,感觉很不顺。这时,如果看到留学生似乎过得很轻松,自然就会产生一种比较心理,觉得别人“运气好”或者“有什么捷径”。这种不顺遂的情绪很容易被转移到留学生身上。

最后,也不能排除一些非常个体化的原因。比如,有些留学生本身在与国内同学的交往中,可能因为文化差异、语言沟通障碍,或者是一些不恰当的行为,给国内同学留下了不好的印象。这些零散的负面体验,也可能被放大和概括化,导致对整个留学生群体的负面评价。

总而言之,国内大学生看不起留学生,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歧视”问题,而是由信息不对等、教育资源差异、社会舆论环境、历史观念以及个人经历等多种因素交织而成的一个复杂现象。这种看法背后,更多的是一种对自身处境的焦虑,对机会公平的渴望,以及信息不透明下形成的刻板印象的产物。并不是所有留学生都如想象中那样光鲜亮丽,也不是所有国内学生都心安理得。理解这一点,或许才能更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留学生太鱼龙混杂了,导致必须case by case的看,还很可能出错。“留学生”这一个身份,对此人的能力方面其实是没有任何信息的。

(李嘉晖、黄鸿基不说了,毕竟这些人大家都知道他们臭了。实际上我对留学生的认知反转很大程度是因为在康奈尔遇到的那个“职业棋手”)

user avatar

哥大现在什么行情,非本科,急,在线等

user avatar

已知:“我最看不起有钱人”“我最看不起美国人”“我最看不起上海人”“我最看不起留学生”。求:“看不起”的含义。

user avatar

可能我不配当国内大学生,我羡慕还来不及

在我上学的时候,认识的家里但凡有条件,外语还不错能出国的,基本都出去了。

大多数条件不好的,只能在国内高考内卷,高考卷完了考研卷。

而国外一般都是申请制,语言成绩考试也可以考好几次,不必经历那种万一考砸,再来一年的恐慌。

而从排名上来说,国外院校也一般会更好,以QS2020最新排名为例。

别的学校不cue了,山东大学今年排名485。但是在国内,无论高考还是考研,其实考的难度都没那么低。

但是申请一个比山大排名高一点的院校,相对来说还是容易点的。

别人我就不说了…我一个二本毕业,六级没过的朋友,因为公司要求提升学历,要求必须是985或是国际同等排名院校硕士。

国内连个MBA都没考上,结果随随便便就申请了到了top200的院校。

水了一两年,毕业回来照样金光灿灿。

学历一认证,补贴啥的一样都不缺。

我是真的建议,有条件的朋友,可以考虑一下出国留学:

而且,选择国外读研,时间也会短一些,查了一下,英国法国本科都是三年制,英国研究生更是一年就能毕业,研究生毕业回来也才过了4年。

在国内呢,如果一切顺利的话,等到研究生毕业,一般7-8年就过去了,正常年龄都25-26岁了。

要是运气不好,一次两次没考上,高考复读个几次,研究生多考个几次,毕业30也不是没可能。

国外读书读完研,平均能比国内同等学历的朋友,年轻个3-4岁,不管干啥,都比别人多几年的试错机会。

不管干啥,年轻就是最大的资本。

更何况,那些有条件出国留学的,家里不说富裕,最起码也是小康。

就算回国,各种条件也比我这种家徒四壁的强,我有啥条件看不起?

种地我都比不过人家。

前几天一新闻,一个国外留学回来的妹子,在老家包了2000亩地,雇佣了一批人来给她干活。

像我这种不学无术的小垃圾,我只配给人家种地。

题主你一定要明白,对于某些人来说,你不管干啥,他们都会瞧不起你的。

下次再有人怼你,你可以直接回复:

难道在国内上学就不是依靠爸妈了?你在国内是自己打工挣的学费?
父母有条件,帮帮自己孩子不合理吗?
有爸妈可以靠,难道不比没得靠要强嘛?
你又没给我出钱,我爸妈都还没说话,你天天BB个啥??

归根结底,不还是酸嘛?

建议题主好好学习,别放心上,你一定会有比那些杠精更美好的未来。


欢迎关注我 @Puddle

我在工厂搬砖,

你在大厂996,

他在海外读博,

我们都有美好的未来。

user avatar

你是哈佛的人家会看不起?你是剑桥的人家会看不起?你一个三本花父母几十万去什么卧龙岗大学、滑铁卢大学,被人家看不起也是应该的。

不要跟我扯什么国际排名。别人看你的大学,最重要就是看你能上的大学判断你这个人的层次。一开始国外学历还能骗骗对外国缺乏了解的中国人,现在外国大学容易申、有钱就能上的这个事实已经路人皆知了。人们只不过对你的看法回归到你本来上三本的看法而已。没什么好不平衡的,你就是这个水平。

按照录取比例和我在美国多年的观察,美国哈佛、MIT、普林斯顿的学生水平相当于国内中山大学的水平;常春藤大学相当于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的水平;美国排名前一百的大学大概相当于中国的一本。后面的大学我没什么研究就不妄言了。至于清华北大,我暂且没有在美国找到学生水平层次相同的大学。

你自己比比,你真的被人“看不起”了吗?


这真的不是在钓鱼。广东一亿人,中山大学是最好的大学。美国三亿人,排第一名的大学至少有四五个,按照人口比例看中大学生质量相当于甚至高于哈佛是没有问题的。

而且我说的是学生质量不是教学质量。外国学校的教学质量确实会好一点,毕竟历史积淀比较多。但是现在中国和美国都有很严重的教育过度的问题,你如果没找到对口的工作,比如你只能去高盛做PPT或者去安永算账的话,你接受的教育对你没什么用。而你去的学校显示出的你的水平对你的事业更有用。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