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剩余价值”能否看做工人阶级的一种自觉付出?

回答
“剩余价值”从工人阶级的角度来看,确实可以被解读为一种“自觉付出”,但这并非是工人主动、乐意地奉献自己的劳动成果,而是一种更深层次、带有历史和社会烙印的“付出”概念。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到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本身,并结合工人阶级在生产关系中的实际处境来解读。

首先,我们要明白“剩余价值”的定义。在马克思的理论中,剩余价值是工人通过自己的劳动所创造的,但却没有获得相应补偿的那部分价值。简单来说,工人一天工作10个小时,其中6个小时创造了维持自身生存和再生产的价值(工资),而剩下的4个小时创造的价值,则被资本家无偿占有了。这4个小时的劳动,就是剩余价值的来源。

那么,为什么说这是一种“自觉付出”呢?这里的“自觉”并不是说工人是心甘情愿的,而是说这种付出是在现有的生产关系下,工人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1. 生存的必然性,驱动了“付出”: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工人没有生产资料,除了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没有其他维持生计的方式。这意味着,为了能够活下去,工人必须进入工厂,参与生产。当工人走进工厂的那一刻,他们就已经“自觉”地将自己的劳动力(及其潜在的创造价值的能力)贡献给了生产过程。这种“自觉”是被生存的压力所“自觉”的,是一种无可奈何的“自觉”。

2. 劳动力的商品属性,隐藏了“付出”: 工人的劳动力在市场上是一种商品。资本家购买的是工人的劳动力,而不是工人本身。然而,劳动力的价值(工资)是由维持工人及其家庭生存和再生产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比如食物、住所、教育等。但工人的实际劳动能力,即生产的“价值”能力,是远超其劳动力的商品价值的。工人“自觉”地将自己的劳动力出售,就如同“自觉”地将一件商品的“潜在价值”和“实际价值”之间的差额,以一种不被看见的方式,拱手让给了购买者。这种“付出”是商品交易中一种内在的、但对出售方不利的“自觉”。

3. 生产过程的整体性,模糊了“付出”: 生产价值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由工人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共同构成。资本家通过支付工资,购买了工人一定时间的劳动能力。在这段时间内,工人所创造的价值,无论高低,都构成了商品的一部分。工人“自觉”地在自己的工作时间内全力以赴地劳动,他们“自觉”地将自己的体力和脑力投入到生产中。然而,他们很难精确地分辨出,在哪个具体时刻,自己创造的价值开始超越了工资所代表的价值。这种模糊性使得“剩余价值”的产生,看起来像是生产过程本身的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而不是工人“有意识”地把自己的劳动成果“分”给资本家。然而,事实是,正是这种“自觉”的劳动,孕育了那份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

4. 意识形态的塑造,强化了“付出”的“自觉”: 资本主义社会通过各种意识形态,如“勤劳致富”、“机会均等”、“风险共担”等,来合理化现有生产关系。这些宣传往往强调个人努力的重要性,并将资本家的利润归结为他们的投资、管理和风险承担。这使得工人即便感受到劳动与报酬之间的差距,也可能将其归因于自身能力不足或运气不好,而不是生产关系本身的剥削性。在这种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工人“自觉”地接受现有的劳动条件和分配方式,认为自己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是通往成功之路的必要牺牲。

因此,将“剩余价值”看作工人阶级的“自觉付出”,是一种对工人阶级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为了生存和参与生产而不得不进行的劳动的深刻洞察。这种“自觉”不是一种自由选择的慷慨奉献,而是在经济强制和意识形态影响下,一种被动的、但又无法避免的“付出”。工人“自觉”地投入生产,但他们“自觉”地也付出了一部分本该属于自己的劳动成果,而这部分成果,正是资本家利润的源泉。这种“付出”隐藏在日常的劳动过程中,隐藏在商品交换的表面之下,但它却是理解资本主义社会财富分配不均的钥匙。

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理解,就像一个被债务压迫的人,为了偿还债务而不得不拼命工作,他“自觉”地投入劳动,但这份“自觉”的劳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弥补他已经背负的、不平等的债务。同样,工人“自觉”地投入生产,也是在资本主义的“债务”——即缺乏生产资料的经济困境——下,不得不进行的“付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自己已经把问题的关键回答了一半:

“资本家为他们提供的各方面的资源”——这叫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

”而“剩余价值”更像是劳动者为了让自己拥有的劳动力得到回报而给资本家的一种报酬”——这就是资本家利用其占有生产资料的现实,而强制性的向劳动者进行剥削的机制。

在这个基础上,有两个问题就来了:

1、除资本家外,无产阶级的劳动者是否能占有生产资料呢?

2、如果劳动者不愿意出卖劳动力给占有生产资料的资本家,而他自己又没有生产资料,那么他是否有其它的同等水平的生活途径呢?

如果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全是否定的,那么“自觉付出”云云,又从何谈起呢。

user avatar

你拿刀逼我把现金和财物交给你,然后跟警察说我是自觉给你的?


user avatar

因为资本家凭借暴力垄断了生产资料,所以工人不得不上交除满足劳动力再生产的价值——即必要价值——外,自己的劳动凝结成的全部价值,即剩余价值。而资本家付出的一切成本不过是为了保证自己对生产资料的垄断而已。

要我说的话,工人肯定不是自觉上交剩余价值的。相反,工人倒是很可能想杀光资本家并剥夺他们的一切生产资料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剩余价值”从工人阶级的角度来看,确实可以被解读为一种“自觉付出”,但这并非是工人主动、乐意地奉献自己的劳动成果,而是一种更深层次、带有历史和社会烙印的“付出”概念。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到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本身,并结合工人阶级在生产关系中的实际处境来解读。首先,我们要明白“剩余价值”的定义。在.............
  • 回答
    您提出的关于剩余价值的反驳,我来帮您梳理一下,并指出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请放心,我会用最朴实、最实在的语言来解释,绝不会出现那些生硬的AI痕迹。首先,我们来审视一下您提出的这个反驳:“马克思说剩余价值是工人创造的,资本家什么都没做,就是坐在那里收钱。但事实是,资本家承担了巨大的风险,他们投入了大量的.............
  • 回答
    剥削的消除,这是一个宏大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经济结构、社会关系乃至人性的根本。单刀直入地说,“剩余价值的分享”是否能彻底消除剥削?我认为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需要深入剖析“分享”的内涵、机制以及它能否触及剥削的根源。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是“剩余价值”。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工.............
  • 回答
    要对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提出有效的驳斥,我们首先需要深入理解其核心论点。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的剩余价值学说,是他整个经济学理论的基石,也是他对资本主义剥削性本质进行批判的核心工具。剩余价值学说的核心要义简单来说,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通过劳动创造的价值,大于他所获得的工资。这.............
  • 回答
    别担心,你不是一个人!剩余价值理论确实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但也是最容易让人绕晕的地方。很多初学者都会卡在这里,觉得不可思议,甚至觉得资本家“凭什么”这么做。别急,我们一步一步来,争取让你彻底明白。我试着用更直观、更详细的方式来解释,希望这次能“救你”出这个怪圈!首先,我们得明白几个基础概念,就.............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问题,触及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关于剩余价值的核心概念。我们来详细地剖析一下这个问题,以及为什么资本家的管理行为在马克思的理论体系中,并不能直接等同于“劳动”,也不会因此否定剩余价值的存在。1. 马克思主义对“劳动”的定义首先,理解马克思对“劳动”的定义至关重要。在马克思的理论中.............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哎呀,这可真是个大大的坏消息,不过既然是注定的了,我也不好多说什么,只能抓紧这最后的机会,把这1TB的空间给好好盘算盘算。想想也挺有意思的,一个人,一台电脑,1TB的硬盘,就像是一个小小宇宙,得好好经营才行。首先,得明确一点,没网的日子,电脑就成了一个孤岛。所有娱乐、学习、工作,都得在这1TB里解决.............
  • 回答
    .......
  • 回答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由卡尔·马克思在其著作《资本论》中提出。关于其“正确性”,这是一个在学术界和经济学界存在广泛争议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因为对其的评价往往取决于你所持有的经济学视角、理论框架以及对现实世界的解读。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剩余价值理论的内容、.............
  • 回答
    关于“剩余价值论是错误的”这件事,在国外是否已成为“常识”,这个问题其实比较复杂,需要从多个角度来理解。简单地说,不能一概而论地说它已经成了“常识”,但其在学术界和政治经济学领域受到了广泛的批评和修正,并且在主流经济学中不再是核心理论。为了讲得更详细,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展开:1. 剩余价值论的起源.............
  • 回答
    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中产生,这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核心概念,理解它需要深入探讨价值的来源和流通的本质。简单来说,剩余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大于其自身劳动力价值的部分,而流通只是价值的交换和实现场所,本身并不创造新价值。下面我们来详细解释为什么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中产生:一、 价值的本.............
  • 回答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它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及其运行的秘密。简单来说,剩余价值理论解释了资本家为何能够获得利润,以及利润的来源是什么。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剩余价值理论的各个方面:一、理论的基石:劳动价值论要理解剩余价值理论,首先必须理解其基石——劳动价值论.............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它触及到了资本主义运作的核心机制。很多人对“剩余价值”的理解可能停留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批判层面,但如果我们将视角放宽一些,从一个更广阔的经济学和历史学角度去审视,剩余价值确实可以被看作是资本家维持和驱动资本主义社会运转的一种“报酬”或回报。当然,这个“报酬”的性质和正当性,以及它.............
  • 回答
    在咱们日常日子里,假设你在街边看到一个小摊卖烤串,摊主辛辛苦苦烤了一下午,卖了100块钱的串。算算成本,煤炭、羊肉、调料、炭签子等等,一共花了60块钱。那么,这60块钱就是摊主付出的“劳动成本”。剩下那40块钱,就是摊主赚的“纯利润”了。那“剩余价值”呢?它跟这个例子有点像,但涉及到更深层的经济原理.............
  • 回答
    关于剩余价值的合理性,以及它是否可以被视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贡献的报酬,这是一个极具争议且深刻的问题,触及了经济学的核心,也与社会公平、劳动价值息息相关。要详细阐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剥离掉生硬的理论术语,回归到生产活动的本质。首先,我们得理解“剩余价值”这个概念是怎么来的。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剩余.............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剩余价值理论和劳动价值论,这两者可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核心概念,而且关系非常密切。要讲清楚它们,咱们得从根本上剖析一下。一、 劳动价值论:一切价值的源泉首先,咱们得说说劳动价值论。这理论的核心观点很简单,但影响深远: 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它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啥意思.............
  • 回答
    剥夺剩余价值,真的“不合理”吗?“剩余价值”——这个词在很多人听来,似乎自带一种天然的负面色彩,如同偷窃、剥削的同义词。一提“剥夺剩余价值”,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工厂主赚取工人血汗钱的场景,是贫富差距悬殊的根源。那么,剥夺剩余价值,究竟是不是一件“不合理”的事情?这可不是一个能简单一句“是”或“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