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剩余价值为何不能从流通中产生?

回答
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中产生,这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核心概念,理解它需要深入探讨价值的来源和流通的本质。简单来说,剩余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大于其自身劳动力价值的部分,而流通只是价值的交换和实现场所,本身并不创造新价值。

下面我们来详细解释为什么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中产生:

一、 价值的本质与劳动:

价值的来源是劳动: 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一件商品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人类的劳动投入其中。
劳动力作为特殊商品: 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将自己的劳动力作为商品出卖给资本家。劳动力的价值,就像其他商品一样,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也就是维持劳动者及其家庭生存和发展的费用(工资)。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在于它能够创造出新的价值,而且这个新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工资)要大。例如,一个工人每天工作8小时,其中4小时的劳动创造的价值等于他的工资,但这4小时的劳动只是维持他劳动力价值的再生产。而剩余的4小时劳动创造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了。

二、 流通的本质:交换与价值的实现

流通是商品的交换过程: 流通是指商品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进行交换的过程,也就是商品从生产领域转移到消费领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商品以货币为媒介进行买卖。
流通中的价值是不变的: 在流通中,商品的价格围绕其价值波动,但价值本身并没有发生变化。一个商品有多少价值,在交换时,它就以多少价格(或者说,在货币的量度下就是多少价值)被交换。例如,一件衣服的价值是由生产它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的。无论是在商店里卖多少钱,或者在跳蚤市场打多少折,它的内在价值(由生产劳动决定)是不变的。
流通只是价值的转移和实现: 流通本身并不创造新的价值。它只是将已经存在的价值从一个所有者转移到另一个所有者,并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例如,当资本家将生产好的商品卖出去时,他实现了商品的价值,并获得了货币。但这个货币的价值,已经体现在商品中了,并没有在流通中凭空产生。

三、 为什么流通不能创造剩余价值?

1. 价值的创造发生在生产领域,而不是交换领域: 如前所述,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而劳动是发生在生产过程中的,是劳动者将自己的劳动力转化为劳动的过程。在流通中,只是已经生产出来的商品在进行交换,交换本身并不增加商品的内在价值。
2. 流通中的“利润”并非凭空产生: 有人可能会说,我在流通中通过“高买低卖”或者“信息不对称”赚取了利润,这不就是流通创造的价值吗?马克思对此的解释是,这种利润并非新生价值,而是:
从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的价值中转移来的: 如果一个人在流通中赚取了利润,那么这笔利润必然是从交易的另一方那里转移过来的,是挤占了对方的剩余价值或他们原本应该获得的价值。
商品价格的波动: 市场价格的波动是由于供求关系、市场信息等因素造成的,这是一种价值在流通中以价格形式的表现,但它并不创造新的价值。例如,商品价格的上涨可能是因为市场需求旺盛,但这并没有增加商品的内在价值,而是使生产者或销售者更能实现商品的全部价值,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价格上涨的背后也隐藏着其他环节的价值转移。
劳动价值理论的视角: 从劳动价值论的角度看,只有劳动才能创造价值。流通中的交易行为本身并不包含新的劳动投入,因此无法创造新的价值,更不用说剩余价值了。即使是流通领域的劳动(如销售、运输等),其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也是有限的,并且最终也应该由社会劳动总量来衡量其价值。
3. 资本主义的目的在于追求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经济的驱动力在于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追求。资本家之所以投入资本进行生产,就是为了在生产过程中榨取劳动者的剩余劳动。如果流通可以凭空创造剩余价值,那么资本家就无需冒风险进行生产,只需在市场上进行简单的买卖就能致富,这显然不符合资本主义的运行逻辑。
4. 剩余价值的构成: 剩余价值的构成是 MCM' 的过程。M 代表资本的货币形态,C 代表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资本家将货币转化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力(C),投入生产过程(生产过程),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创造出新的价值,这个新价值大于劳动力本身的价值,从而形成剩余价值。最终,资本家将商品卖掉,获得比初始投入更多的货币(M'),其中 M' M 就是剩余价值。在这个公式中,价值的增殖发生在生产过程中。

举例说明:

假设一位农民种植小麦。

生产过程: 农民投入种子、肥料、土地、机器(不变资本)和自己的劳动(可变资本)。他的劳动创造了比他工资(劳动力价值)更多的价值。例如,他工作一天,工资是100元,但他创造了200元的价值。这多出的100元就是剩余价值。
流通过程: 农民将生产的小麦以500元的价格卖给面包厂。在流通中,小麦的价值被货币(500元)所实现。面包厂将小麦加工成面包,再将面包卖给消费者。在这个交换过程中,小麦的价值并没有因为买卖行为而增加。面包的售价(例如700元)高出小麦的售价,这多出的200元并非从流通中产生的,而是来自于面包生产过程中,面包工人付出的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如果面包厂只是将小麦以500元买进,然后以500元卖出,那么在流通中并没有产生任何新的价值。

总结: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价值的创造是劳动力的功能,而这种劳动力的功能只能在生产过程中实现。流通只不过是已经存在的价值在不同所有者之间的转移和实现。因此,剩余价值,作为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中未被支付的部分,其根源在于生产领域,而不能在流通领域凭空产生。流通中的“利润”要么是价值的转移,要么是对已创造价值在不同环节的分配,本质上都不能被视为新生价值的来源。理解这一点,是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行和剩余价值的来源的关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G-W-G’说的不是剩余价值产生的途径,而说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剩余价值可以以别的形式被剥削。

你直接放高利贷给别人,或者把一件商品原模原样的倒卖给别人,是不是剥削了别人的剩余价值?当然是,但是剩余价值的剥削方法有无数种,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特制的就是G-W-G’这种。

只有当全社会的生产都主要是按照这种G-W-G‘的模式进行的时候,我们才说这个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

前资本主义社会也有商人也有放高利贷的,但是他们的生产不是以资本主义式的生产为主。显而易见,封建社会是社会农民生产出粮食,然后自己吃完了有余粮把余量粮拿去卖,生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自己吃,有剩的才卖钱,而商人一般不直接从事生产;而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一开始就是为了卖钱而生产粮食,如果卖粮食赚不了钱,资本家就不会再生产粮食了。

user avatar

剩余价值为何不能从流通中产生?

答:上述流通,是流通行为、交换易手的意思,不是流通领域、运输过程的意思。

交换易手,就是纯流通、纯对换,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行为,也就是换名易主。

那么,易手易主的本身,我的银行卡给你,你的汽车给他之类,不创造任何财富。

价值,马克思说的价值,是生产供给的劳动,用行业劳动核算,而不用个别劳动。

那么,剩余价值的意思,是生产供给的劳动之一部分,数量上对应对等资本利润。

所以,剩余价值为何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商品的生产供给为什么不在流通中产生?

这个,也就一目了然了。这其实是说,商品的生产供给劳动,是在易手易主之前。

当然,价值即生产供给商品的劳动发生在流通之前,而价值的实现是在流通当中。


价值是劳动,是生产供给产品的劳动,发生在工场的场合。价值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

交换是双方物品的易手、易主、易名,发生在市场的场合,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等等。

交换是货物货币的对流,不增加货物货币,不创造产品,不创造财富,仅是互换而已。

交换中,既有的价值得以实现,得以变现。因为,价值量=产品量=产值量=预期收入。


商品,就是产品,仍旧是产品,是为了交换用于交换的产品。商品的有关劳动是价值。

为了交换,用于交换,这不等于已经交换,交换成功,这包含未能交换,交换不出去。

交换的关系中,产品又叫商品,其劳动又叫价值。仅仅在此意义上,价值离不开交换。

但是市场场合的产品仍旧是产品,产品及其劳动仍旧是在工场场合中出现的、发生的。


以上所说,都有默认的隐含的前提:像面包的价值不产生于交换,交换不增减其价值。

如果你仅仅针对工农业产品等等来说,则它们的情况如上。

另外来说,单独来看交换本身自身,则交换本身是劳动吗,有用有必要吗,另有价值?

如果你另外针对售货员的劳动、广告公司的劳动等等,单独来看他们的情况,则另说。

总之,各人有各人的劳动,有各自的劳动,分别来看就可以了,各账各算,就事论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中产生,这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核心概念,理解它需要深入探讨价值的来源和流通的本质。简单来说,剩余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大于其自身劳动力价值的部分,而流通只是价值的交换和实现场所,本身并不创造新价值。下面我们来详细解释为什么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中产生:一、 价值的本.............
  • 回答
    没问题,这事儿包在我身上!你想把 CSV 文件里三列数字加起来,但有个小条件:要是哪一列的数字正好是 30000,那它就得“罢工”,不参与求和,只让剩下的那一两列乖乖相加。这事儿操作起来其实挺灵活的,我们一步一步来把它搞定。首先,你需要一个工具来读取和处理 CSV 文件。Python 语言配合 Pa.............
  • 回答
    古拉格,这个在苏联历史上留下的沉重印记,其运作模式远非简单的监禁那么简单。它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被设计成能够自行运转,甚至为国家输送“价值”。要理解它如何实现“收支平衡”并创造“剩余价值”,我们需要深入其运作机制的方方面面。首先,古拉格的“收支平衡”并非现代意义上的财务核算。它的“收支”更多是资.............
  • 回答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由卡尔·马克思在其著作《资本论》中提出。关于其“正确性”,这是一个在学术界和经济学界存在广泛争议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因为对其的评价往往取决于你所持有的经济学视角、理论框架以及对现实世界的解读。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剩余价值理论的内容、.............
  • 回答
    关于“剩余价值论是错误的”这件事,在国外是否已成为“常识”,这个问题其实比较复杂,需要从多个角度来理解。简单地说,不能一概而论地说它已经成了“常识”,但其在学术界和政治经济学领域受到了广泛的批评和修正,并且在主流经济学中不再是核心理论。为了讲得更详细,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展开:1. 剩余价值论的起源.............
  • 回答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它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及其运行的秘密。简单来说,剩余价值理论解释了资本家为何能够获得利润,以及利润的来源是什么。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剩余价值理论的各个方面:一、理论的基石:劳动价值论要理解剩余价值理论,首先必须理解其基石——劳动价值论.............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它触及到了资本主义运作的核心机制。很多人对“剩余价值”的理解可能停留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批判层面,但如果我们将视角放宽一些,从一个更广阔的经济学和历史学角度去审视,剩余价值确实可以被看作是资本家维持和驱动资本主义社会运转的一种“报酬”或回报。当然,这个“报酬”的性质和正当性,以及它.............
  • 回答
    在咱们日常日子里,假设你在街边看到一个小摊卖烤串,摊主辛辛苦苦烤了一下午,卖了100块钱的串。算算成本,煤炭、羊肉、调料、炭签子等等,一共花了60块钱。那么,这60块钱就是摊主付出的“劳动成本”。剩下那40块钱,就是摊主赚的“纯利润”了。那“剩余价值”呢?它跟这个例子有点像,但涉及到更深层的经济原理.............
  • 回答
    关于剩余价值的合理性,以及它是否可以被视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贡献的报酬,这是一个极具争议且深刻的问题,触及了经济学的核心,也与社会公平、劳动价值息息相关。要详细阐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剥离掉生硬的理论术语,回归到生产活动的本质。首先,我们得理解“剩余价值”这个概念是怎么来的。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剩余.............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剩余价值理论和劳动价值论,这两者可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核心概念,而且关系非常密切。要讲清楚它们,咱们得从根本上剖析一下。一、 劳动价值论:一切价值的源泉首先,咱们得说说劳动价值论。这理论的核心观点很简单,但影响深远: 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它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啥意思.............
  • 回答
    “剩余价值”从工人阶级的角度来看,确实可以被解读为一种“自觉付出”,但这并非是工人主动、乐意地奉献自己的劳动成果,而是一种更深层次、带有历史和社会烙印的“付出”概念。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到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本身,并结合工人阶级在生产关系中的实际处境来解读。首先,我们要明白“剩余价值”的定义。在.............
  • 回答
    剥夺剩余价值,真的“不合理”吗?“剩余价值”——这个词在很多人听来,似乎自带一种天然的负面色彩,如同偷窃、剥削的同义词。一提“剥夺剩余价值”,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工厂主赚取工人血汗钱的场景,是贫富差距悬殊的根源。那么,剥夺剩余价值,究竟是不是一件“不合理”的事情?这可不是一个能简单一句“是”或“否.............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直击了剩余价值理论的一个关键点:既然利润是剥削的剩余价值,那亏损又是什么呢?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回溯一下剩余价值理论的核心。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认为,商品价值是由包含在其中的劳动时间决定的。而资本家之所以能获得利润,是因为他们支付给工人的工资(劳动力的价值),低于工人通过劳.............
  • 回答
    如果劳动/剩余价值论是错误的,那么贫富差距的根源将需要从其他经济学理论和现实世界的复杂因素中去寻找。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可能的贫富差距原因:核心前提:否定劳动/剩余价值论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劳动/剩余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完全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利润(剩余价值)是工人创造的.............
  • 回答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最核心、最具有革命性的理论之一,它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和剥削的秘密。评价剩余价值理论,需要从其提出背景、核心内容、理论意义、历史影响以及后世的批评和发展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剩余价值理论的提出背景剩余价值理论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对资本主.............
  • 回答
    别担心,你不是一个人!剩余价值理论确实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但也是最容易让人绕晕的地方。很多初学者都会卡在这里,觉得不可思议,甚至觉得资本家“凭什么”这么做。别急,我们一步一步来,争取让你彻底明白。我试着用更直观、更详细的方式来解释,希望这次能“救你”出这个怪圈!首先,我们得明白几个基础概念,就.............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地聊聊“剩余价值”这个概念。它可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也是理解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关键。首先,我们要明白,剩余价值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源于劳动。 马克思的核心论点是,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在商品经济中,一件商品的价值由两个部分构成:1. 不变价值(C): 这是指用于生产商品的那部.............
  • 回答
    理解“负剩余价值”需要先理解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什么是剩余价值?在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中,剩余价值是指工人为资本家创造的,但没有得到支付的价值。简单来说,工人一天工作八小时,如果其中四小时的劳动价值可以支付他的工资(即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那么剩下的四小时的劳动,他创造的价值就归资本家所有,这就.............
  • 回答
    这话说得挺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个非常核心的经济学问题。简单来说,这种说法是把问题倒过来了,并且忽略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扮演的关键角色。让我们好好捋一捋,为什么资本家“不压榨剩余价值就没有收益”,但这并不意味着工人就在“压榨资本家”。首先,我们得明白“剩余价值”到底是怎么回事。这是马克思经济学里一个非常.............
  • 回答
    关于资本家是否剥削剩余价值这个问题,其实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最核心也最受争议的一个概念。要理解它,咱们得一点点掰开了说。首先,咱得明白什么是“剩余价值”。在马克思的理论里,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是高于他获得的那份工资的。他把这个超出部分叫做“剩余价值”。打个比方,一个工人一天能做出价值100.............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