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剩余价值理论究竟是什么?

回答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它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及其运行的秘密。简单来说,剩余价值理论解释了资本家为何能够获得利润,以及利润的来源是什么。

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剩余价值理论的各个方面:

一、理论的基石:劳动价值论

要理解剩余价值理论,首先必须理解其基石——劳动价值论。

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劳动时间: 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实际付出的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缩短。
商品的价值分为两部分:
不变价值 (c): 指在生产过程中转移到新产品中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机器、厂房、原材料等)的价值。这些价值只是被转移,并没有被创造。
新创造的价值 (v+m): 指在生产过程中由活劳动创造的价值。这部分价值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
活劳动价值 (v): 工人通过劳动为自己创造的价值,这部分价值等于工人在工资中所获得的价值(劳动力价值)。
剩余价值 (m): 工人除了为自己创造的价值之外,无偿地为资本家创造的价值。

二、剩余价值的产生:劳动力的商品化与特殊的价值创造能力

剩余价值的产生是基于一个关键的社会经济关系:劳动力的商品化。

1. 劳动力成为商品: 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不再拥有生产资料,他们唯一的“商品”就是自己的劳动力——即进行劳动的能力。工人为了维持生存,不得不将自己的劳动力出售给资本家。

2. 劳动力的价值(劳动力价格): 劳动力作为一种商品,其价值也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这通常表现为维持工人及其家庭生存和发展所需的商品(食物、衣物、住所、教育等)的价值。这就是工人获得的工资。

3.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特殊性: 马克思指出,劳动力是所有商品中最特殊的,它的使用价值(即劳动能力本身)具有一种特殊的属性: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例如,一个工人每天需要6小时的劳动时间来创造相当于其工资的价值(即其劳动力的价值)。
但是,资本家购买的是工人一天的劳动力,而不是6小时的劳动时间。工人会在工作日中工作更长的时间,比如8小时,甚至10小时或更长。
在最初的6小时,工人创造了与自己工资相等的价值(v)。
然而,在工作日剩下的2小时(或更多时间)里,工人继续劳动,但他们的劳动报酬(工资)并没有增加。在这额外的劳动时间里,工人所创造的价值就无偿地被资本家占有了。这部分价值就是剩余价值 (m)。

4. 工作日分析:
必要劳动时间 (v): 工人用于为自己创造价值(等于工资)的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 (m): 工人用于为资本家创造剩余价值的时间。
总工作日 = 必要劳动时间 + 剩余劳动时间。

三、剩余价值的实现与资本家利润

剩余价值被资本家占有后,就构成了资本家利润的源泉。

利润的本质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在流通领域,资本家将商品出售,实现商品所包含的价值,其中包括不变价值和新创造的价值。当商品以其价值出售时,资本家就实现了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并将其转化为利润 (p)。
利润的构成: 虽然利润的来源是剩余价值,但在核算时,利润通常被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不变资本c和可变资本v)的增殖。
预付资本 (C): 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预付的资本,包括不变资本(生产资料)和可变资本(劳动力)。 C = c + v。
剩余价值率 (m/v): 这是衡量资本家剥削程度的关键指标。它表明了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之比,即工人为资本家创造的价值与工人为自己创造的价值之比。
利润率 (p/C = m / (c+v)): 这是衡量资本家对全部预付资本的盈利程度的指标。

四、剩余价值的生产方式:提高剥削程度

资本家为了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会采取各种手段来提高劳动力的剥削程度,主要有两种方式:

1.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定义: 在保证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延长工作日的长度来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
例子: 资本家要求工人工作10小时,如果必要劳动时间是6小时,那么剩余劳动时间就是4小时。如果资本家将工作日延长到12小时,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剩余劳动时间就变成了6小时,剩余价值就翻倍了。
历史表现: 在资本主义早期,延长工作日是资本家获取剩余价值的主要手段。

2.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定义: 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从而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
实现方式: 主要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降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特别是生产劳动力(即工人生活资料)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技术进步: 改进生产技术、使用更先进的机器、提高管理水平等,都会提高劳动生产率。
降低生活资料价格: 当生产工人生活资料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这些生活资料的价格就会下降。工人以同样的工资,可以购买到更多的生活资料,他们维持自身生存所需的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就会缩短。
例子: 如果工人过去需要6小时的劳动来创造其工资价值,现在由于生产效率提高,维持其生活所需商品的生产时间缩短到4小时。那么在同样8小时的工作日里,剩余劳动时间就从2小时增加到4小时。
历史表现: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逐渐成为提高剩余价值的主要方式。

五、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和影响

剩余价值理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 它不是通过欺骗或不正当手段,而是通过合法的雇佣劳动关系,通过资本家占有工人创造的无偿劳动来实现的。
解释了资本主义利润的来源: 利润不是无中生有,也不是来自流通环节的“交易”,而是来自生产过程中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揭示了资本主义内在的矛盾: 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会不断提高剥削程度,这会加剧劳资矛盾,导致阶级对立。
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共产主义思想的基础: 剩余价值理论是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结构、解释社会不平等以及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理论武器。
对现代经济学的影响: 尽管现代主流经济学不完全采纳劳动价值论,但剩余价值理论中关于生产、成本、利润形成以及技术进步对经济影响的分析,仍然对经济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结: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它通过劳动价值论,分析了劳动力作为一种特殊商品的价值创造能力,揭示了资本家通过占有工人创造的无偿劳动——剩余价值——来获取利润的本质。资本家可以通过延长工作日(绝对剩余价值)或提高生产率降低生活资料价格(相对剩余价值)来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这一理论深刻地解释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并对理解资本主义的运行规律和社会不平等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要听科班出身的更高级的追究吗?

度量社会财富的问题,是经济学中一个根本的问题,在剑桥资本争论中,对这一问题有着极为详细的争论。

这是对于资本的定义性争论,最核心的问题就是什么是“资本”?或者再简化一下,那就是,我们要如何判断一个社会的一定时期生产的总财富是多少呢?

目前的办法,是新古典经济学的办法,把财富计量为货币,这面临着两个问题:

1:去年葡萄牙生产了十吨葡萄酒和一吨羊毛,今年我生产了十吨葡萄酒和两吨羊毛,去年一吨羊毛100块,今年一吨羊毛150块,去年和今年的葡萄酒都是100块,请问今年的社会总财富是去年的几倍?

2:葡萄牙生产葡萄酒,英国则生产羊毛,显然英国羊毛比葡萄牙多得多,而葡萄牙的葡萄酒比英国也多得多,我们该如何度量葡萄牙和英国谁更富?


把财富计量为货币,这面临着两个问题,因为如果一个馒头之前卖十块,现在卖五块,那岂不是现在的财富就变少了?现在的馒头就不是馒头了?

把财富计量为货币计量的方法,就是名义GDP。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方法,选个标准年,所有的产品都以那一年的价格计价,这就意味着,1的问题被解决了,这样算出来的结果就是实际GDP。

但是2的问题并没有被解决,因为英国和葡萄牙的根本就不用一种货币,葡萄酒价格和葡萄酒数量业也通通不一样,英国根本就不生产葡萄酒,如何比较英国和葡萄牙的财富?

看看国际市场上英镑能换多少葡萄牙元,然后算双方都各有多少财富,者叫做汇率GDP,也就是常说的标准GDP。

不管那么多,直接给出一篮子商品的比例,比如葡萄酒与羊毛5:1的比例是合理的,于是把五斤葡萄酒和一斤羊毛计为一篮子,然后看看葡萄牙和英国各能买得起几个篮子,这种方法算出来的东西,叫购买力平价GDP。

各种方法都有缺陷,一般都看一看,是比较合理的。


你如果明白了GDP的计量是多不容易的一件事情,那么接下来要理解劳动价值论就是合理的了。

我们回到资本的定义问题上,什么是资本?

新古典经济学中,只要记入GDP,花花草草都是资本。

而学过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同学都清楚,马克思主义里,只有用来赚钱的钱才是资本,马克思主义里,资本是货币的一种表达形式。

当你理解了这二者之间的根本差异之后,你的问题就非常好回答了。


你眼中的资本,就是新古典的资本,资本意味着机器,意味着花花草草和一切生产资料,也许你不承认花花草草,但是新古典也有解释,花花草草的技术水平过低,劳动生产率为零而已。

新古典经济学直接以GDP为资本计算社会财富的增加,以一年的GDP计算和预测下一年的GDP,即使花花草草不是生产的机器,但只要能换成钱,就必然可以买到机器。

如果你以这个角度定义“资本”的话,那世间万物都是资本,你说得没有问题,没有“资本”那就是什么都生产不出来。


而马克思主义的资本是用来赚钱的货币,你一旦明白了这一点,困惑就解开了,货币并不是机器,甚至也不是花花草草,不能创造出任何财富。

马克思主义里,资本是“钱”的一种,新古典里,资本是可以用钱买到的东西。

高票 @JoJo王颀 的回答,正是这一理解的体现。

货币的所有者,利用其信用和国家权力,变成了世间万物的所有者,于是人与人的支配关系就显现了出来,即使货币消失了,工人一样可以利用机器生产产品,所以说这个时候资本不创造也不带来任何价值,是完全正确的。


货币作为交换媒介,却沦为了统治阶级的统治和支配的工具,这便是资本主义下的剥削关系。这种剥削关系通过“买—雇佣”这一手段得到实现,而不是通过“生产”这一手段得到实现。

那么问题来了,一旦你脱离了货币,你又要如何度量社会财富?你又要如何定义社会财富呢?

这就是自亚当斯密以来,就研究的问题,马克思继承了亚当斯密的思想,以劳动为标准,度量社会财富,这就是劳动价值论。

这时无论是生产羊毛还是葡萄酒,都可以以劳动来度量,假设生产一斤羊毛需要一小时,而生产葡萄酒需要两小时,那么,一斤葡萄酒就应该兑换两斤羊毛。

这样的话,所有的社会财富,都可以表示为工人工作的时间,而不是表现为货币交换的价格。葡萄牙的商品让工人工作一万个小时才生产的出来,而英国的商品只需要五千个小时,所以葡萄牙更富。

这就是劳动价值论,这就是马克思的思想,劳动并非创造价值,劳动就是价值本身。

马克思的意思,不是强调劳动创造价值,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但劳动不是社会财富的唯一源泉,劳动是社会财富的度量单位,因为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不可或缺,以劳动作为衡量财富的单位是合情合理的。


如果你理解了劳动价值论,那么剩余价值论就呼之欲出了,既然交换过程不能衡量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价值在劳动的生产中就已经给定了,那么一切交换中使得价格偏离价值的部分,就构成了剥削关系,本质上,就是有人的劳动被别人无偿占有了。

马克思深刻地考察了当时的社会,发现主要的剥削关系都体现在了雇佣过程中,在雇佣过程中,资本家以较低的价格购买了劳工的劳动,即以较低的价值换取到了更高的价值,这中间被无偿占有的部分,就被称为“剩余价值”。


“一旦否认了劳动价值论,那么人便被抽象为了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不见了。”

你想,早期经济学是不是这个道理?一旦你用货币来计量财富,那你自然就很难看到谁的劳动被谁占有了。(当然现在也看得到)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

你要深刻理解这句话啊。

好了,那么问题来了,那现在我们为什么不用劳动来计量社会的财富,而要用货币来计量呢?

在剑桥资本争论中,新古典怎么挽回了自己的颜面?不是维护自己的地位,而是指责斯拉法和罗宾逊夫人的体系更加辣鸡。

把社会财富统一到劳动上,或者“社会必要劳动世间”上,比把社会财富统一到货币上更不可靠,你问我羊毛和葡萄酒这两种商品怎么加总?我还可以提出用固定比例一篮子商品来计算篮子数。

然而劳动的种类和商品的种类一样,也是各种各样的。

我如果问你搞科研和打游戏这两种劳动怎么加总,怎么相互比较?打游戏和搞科研创造的社会财富不可同日而语吧,搞科研一个小时所创造的财富应该是打游戏一个小时的多少倍呢?

用一篮子劳动来估计那就更困难了,甚至连这固定的一篮子都不好估计,我可以说,两只手机,一套房,两台电脑,一辆车就是一对夫妇的标配。你试一试扫粪坑和打游戏怎么组合?怎么标配?劳动分工如此精细的今天,有的人可能一辈子都没扫过粪坑。


那么问题又来了,既然劳动也不能度量社会财富,是不是说剩余价值理论就是错的呢?

1:大家首先要树立这样一个观点,那就是All models are wrong,but some are useful。”

所有理论都是错的,但有一些是很有用,现在看来,用货币算GDP比较有用,但不代表马克思的时代货币论比劳动价值论有用,马克思的时代,国际贸易远不如今天发达,个体之间的劳动生产率差别也不大,所以劳动价值论是有可取性的。

今天你就是看GDP,也有不科学的地方,我之前已经说了,就是用货币来度量社会财富,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在马克思的时代用劳动来度量无可厚非。

2:推导出“剥削关系”,剩余价值理论是不必要的,早期共产党人反对效用理论,就是因为讲剩余价值理论视为推导出剥削的唯一方式。

实际上,“剥削”可以被阐释为“风险转嫁”,“平均利润率”等等,你可以看我写的别的答案。


4:剩余价值理论是依附于劳动价值论上的,如果没有劳动价值论,自然就没有剩余价值理论。

但剩余价值理论是解释“剥削”关系的最简单直白的方法,如果你不局限于当下资本主义社会中价格的一时变化,放在全人类的历史。

你依旧可以用劳动的占有关系来研究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或者阐述地主对农民的剥削。

即使是资本主义社会,你也可以用劳动价值论来反映社会的剥削关系。

4:然而经济学家并不在意这种关系,当代的经济学家毕竟不是和马克思一样的社会学家或者历史专家,剩余价值论一不能预测价格和工资,二不能预测失业和通胀,三不能给出比资本主义更好的社会制度,就算价值理论能更好反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许多关系也是可以用别的理论体现的,比如剥削,而支配之类的关系则在经济学中无足轻重,这本来该是一个政治学或社会学的问题。


综上所述,如果你想研究社会学或者历史学,那么剩余价值理论很有借鉴意义,马克思的理论虽然是经济理论,但在纯经济领域的作用并不大,马克思本人研究经济的目的也是为了社会革命,而不是具体的怎么配置资源,而后者才是经济学的范畴。

user avatar

1、“没有资本家投资,也不可能有生产。”

先不论这句话是否是对的,这句话的另一面是“没有工人劳动,也不可能有生产。”

那么看似公平的事情,却是资本家对工人单方面的提出各种要求,这就很值得玩味了。


2、事实上,“没有资本家投资,也不可能有生产。”这句话本身也是错误的。

资本的一大作用是将人类的劳动集中;换言之,只要能够带来等效的集中,那么资本的作用是可有可无的。

这句话就好比“太阳早上升起来,晚上落下去,太阳围着地球转。”一样,看上去显然,实际上经不起一点儿推敲。


3、所以说创造价值的根本方式,只有劳动。

你要先用资本去吸引工人,再经过工人劳动来创造价值

你把一堆钞票单纯的摞起来,能盖起来摩天大楼就有鬼了。

可以说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能够带来价值,但绝对不能说资本创造价值。

这就好比你花钱去菜市场买猪肉,再把猪肉炖好了上桌;你能说猪肉是用来吃的,也能说钞票能带来吃的,但绝对不能说钱是用来吃的。


4、占有剩余价值不是一个主观的道德问题,而是一个客观的社会问题

很多人反驳剩余价值论,或者干脆就搬出社会达尔文弱肉强食那一套。你弱,你可替代,你的稀缺性弱,所以你不占据劳动的议价权,所以你被占有剩余价值是理所应当。诸如此类。

但是实际上这事儿跟道德压根没关系。这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个极其严峻的经济问题。

为什么说是社会问题?因为剩余价值的存在,不是“多剥削一点”“少剥削一点”的个人问题,而是一种普遍的,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进行“普遍的掠夺”的社会问题。

这就好比一个金字塔一样,上层普遍的挖下层的墙角;那么很显然,金字塔有朝一日必然轰然倒塌。


5、这种倒塌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呢?就是因消费不足所导致的相对产能过剩,进而导致的经济危机

为什么消费不足呢?因为剩余价值的普遍存在,导致工人无力购买他们自己生产出来的全部产品。

譬如题主提的问题,工人生产了四个馒头,被资本家拿走一个。一个资本家雇佣一百个工人,那么一百个工人手里有三百个馒头,而一个资本家手里有一百个馒头。

那么第一个问题来了:资本家是没有办法完全消化这一百个馒头的。一个人的消费能力,比一群人的消费能力弱得多的多。这就造成了一种普遍的浪费。


6、如果资本家持有了这一百个馒头,单纯的把这些馒头扔掉;那在理论上持续的维持统治,也是可行的。

但是资本家不可能扔掉他手头的这一百个馒头。原因很简单,假如他把馒头都扔掉了,他就和普通工人没有什么区别了。他必须要留着自己手头的一百个馒头,才能维持自己的统治地位。

更糟的是,由于自由市场的存在,资本家之间的竞争规则是一切以资本增殖为最优先。假如你是一个随随便便就扔掉手里馒头的资本家,那么你的企业就会很轻松被别人收购,顺便很可能还会在知乎上被人邀请问题“自己家的企业倒闭是什么感觉?”之后再郁闷的打出“谢邀”二字。

所以每个资本家都希望自己手头的馒头变的越来越多,而不是维持不变。这就很有趣了,人创造钱本来是用的,没想到却被钱的规律反过来支配了。人被钱玩了。


7、资本家如何使自己手头的馒头越来越多呢?无非也就两个方法,第一个方法就是拿走其他资本家的馒头,第二个方法就是继续从手下的工人那里剥削馒头。

但是我们站在宏观的角度去看,一个资本家拿走了另一个资本家的馒头;这对于整个资产阶级来说,只是一种“左手换右手”的行为。A企业把B企业收购了,过去是老板的也许不再是老板,但过去是员工的仍然还是员工。

所以说第一个方法,压根就是糊弄人的表象。第二个方法,才是社会的实质规律。


8、这种剩余价值的普遍存在,最终只会导致一个结局,那就是无产阶级越来越穷,资产阶级越来越富。

马克思曾经论述过商品变成货币叫“惊险的一跃”。换句话讲,商品能卖出去,那叫资本“跃成功了”;商品要是卖不出去,那可就叫资本“坠入悬崖”“粉身碎骨”了。

而决定商品能不能卖出去的,营销,企划,产品定位都不是最根本的因素。最根本的因素是老百姓手里有没有钱。

一国内的资产阶级看到自己的资本无法继续增殖的时候,对外侵略就开始了。

无产阶级几近无法支持自己生活的时候,国内革命就爆发了。


9、看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也从来都是这样。

大家族地主的土地兼并,就类似于现代的资本集中。

一地区的封建豪门看到自己的土地无法继续兼并的时候,军阀混战就开始了。

农民几近无法支持自己生活的时候,农民起义就爆发了。

很多人不懂这个,就说军阀混战是“时事英雄”,说农民起义是“妖人惑众”。讲道理好吗,老百姓吃得起饭睡得好觉,谁跟你过刀头舔血的日子?

有的人理解的世界是将军带士兵,保护老百姓;可是现实的世界却是老百姓当兵,兵里出将军

故而说前者叫唯心史观,后者叫唯物史观


10、所以说回到题目。为什么题主对剩余价值论无法理解?

第一个原因就是先入为主。就譬如答主举的那个例子一样,你看见太阳东升西落,就认为太阳围着地球转;你听说人没掉到地球边缘过,就认为地球是个平面。那你说还谈个卵了。

你得思考这些问题:资本参与分配合理吗?资本分配和管理劳动分配,科学技术分配是一回事儿吗?生产产品的劳动者,他的收入是否应该完全购买的起除去原材料成本外,他所生产的一切产品?假如他购买不起他的产品,又会发生后续怎样的一系列事情?这些问题,你得思考。

第二个原因就是缺乏经验。说句可能带有冒犯意味的话,答主几乎不和两种人反驳。一种是从事金融,地产等产业的企业主或者经理人。你说这些话跟他听,他必然不爱听。因为这不仅影响到他的经济利益问题,还影响到他的面子问题。所以这些人,攻击共产主义是最狠的。屁股决定脑袋嘛。

还有一种呢,就是部分的学生党。学生党天生就是相对经济独立的,除了爹妈生活费这一条,基本上就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你跟他说老板剥削,他没有亲身体验,反过来说你不够“天才”不够“努力”。你怎么讲?讲不动的。等到工作后,马上就反应过来,哦原来绝对剩余价值就是熬夜加班狗相对剩余价值就是感恩奋斗逼啊!

所以说有句话说得好,叫“马克思主义要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咳咳,这个说多了,就超纲了。还是就此打住吧。


11、祝考研顺利。

以上。感谢您的阅读。

user avatar

一切财富都是由劳动创造的。这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

一幢楼房显然是由劳动创造的,有设计师和管理人员的脑力劳动以及工人的体力劳动。

而建造房子的机器设备、砖瓦、木材等原材料也是由劳动创造的,是由上游工人和设计师创造的。

制造机器设备的钢铁是由更上游的钢铁工人创造的。

我们可以一直往前倒推,一直推到天然产物。

天然产物,例如原始森林、地下铁矿石和煤炭等,它们都是自然生成的,没经过人的劳动,它们不是财富,是资源,不能被人享用。

然后经过人的劳动,把它们砍伐或开采出来,做成家具、房屋、机器、电器等等,才能被人享用,才是财富。

一群工人用一段时间开采出来铁矿石,另一群工人用一段时间把铁矿石炼成钢铁,再有一群工人用一段时间把钢铁加工成机器。

一群工人用一段时间挖出来泥土,另一群工人用一段时间把泥土烧成砖。

一群工人用一段时间开采出来石头,另一群工人用一段时间把石头烧成水泥。

然后一群工人把机器、砖、水泥运到工地。又有一群工人利用机器和双手,经过一段时间,把砖和水泥组合成房屋。

我们来看一看,原来这一片土地上什么都没有,一片荒野白地,但是经过人的劳动,有了矿场、炼钢厂、砖瓦厂、房屋等等。所以说劳动创造了财富,一切财富都是劳动创造的。

但是就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却被剥削阶级一直掩盖着。

资本不能创造财富。机器也不能创造财富,因为机器是人造的。

亚当来到地球,他什么财富都没有,赤身裸体,他就得劳动。他要采野果吃,这也是劳动。天生的野果是资源,不是财富,要经过他的劳动,野果才能成为他的食物。他如果不劳动,就得饿死,野果不能自动掉他肚子里去。

他也要建房屋。他花3天的时间打磨了一把石斧,这是他创造的“机器设备”。他又花5天的时间,用这把石斧砍了几棵树。这把石斧就报废了。然后又花4天时间搭了一间房屋。请说亚当建这间房屋总共花了几天时间?

正确答案是3+5+4=12天。

亚当建这间房屋花费的劳动时间,包括了他打磨石斧的时间。他打磨石斧的3天时间转化到搭建房屋的时间里去了。石斧报废了,没有了,但是他有了一间房屋。他要的是房屋,不是石斧。所以机器设备的价值要转化到产品的价值里去。机器设备自己不能创造价值。

亚当开始有资本吗?没有,他一无所有。但是他经过劳动之后,就有了财富,也有了资本。所以劳动创造了财富,也创造了资本。而不是资本创造了财富。

一间房屋,在我眼里,它不是一间房屋,也不是由砖瓦木材够成,它就是一堆劳动,全部由劳动构成。

懂得劳动创造财富的知识,就很容易理解剩余价值理论了。这也是剥削阶级忌讳劳动创造财富的一个原因。

user avatar

资本家占有资本,拥有利润分配权,劳资双方的地位是不对等的,分配多少,资本家说了算。

从微观上,也许你觉得资本家所做一切都无可厚非,但是从宏观上,就看出问题了,《21世纪资本论》统计了200年来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状况,得出一个事实:200年来资本年投资回报率平均2%,而社会平均经济发展率是1%,也即是资本收益超过社会发展速度一倍,其根本原因是资本对这个社会进行的系统性的压榨。资本分配给其他社会成员的利益是不公平的,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劳工的收入。

所以,如果不采取措施进行纠正和平衡,资本早晚会吞噬和控制社会所有的财富和发展成果,所有人都必然成为资本家用金钱控制的一无所有的奴隶。资本家有贡献,但是没有大到可以因此控制一切,奴役一切的地步。

苏联的出现,给我们很好的样例,苏联在70年代到80年代初,很多领域的生产效率远高于西方资本主义公司,但是苏联企业的厂长收入并不会比工人高多少,这说明,我们离开了资本家,照样能生活的很好,资本家投资管理的那些作用远没有那么有价值。

你说:没有资本家的投资和管理,这个社会就完蛋。这个错误的,投资和管理,都可以请专家来做,这些专家也只能按自己的价值拿薪酬而已。但是事实上资本掌握了所有分配权,其根本原因仅仅是拥有资本而已。所以资本主义社会就是五个字:按资本分配。也就是说资本其实是不劳而获的,你无法否则这个事实。

苏联解体的根源是苏共背叛了社会主义,不代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落后。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它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及其运行的秘密。简单来说,剩余价值理论解释了资本家为何能够获得利润,以及利润的来源是什么。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剩余价值理论的各个方面:一、理论的基石:劳动价值论要理解剩余价值理论,首先必须理解其基石——劳动价值论.............
  • 回答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由卡尔·马克思在其著作《资本论》中提出。关于其“正确性”,这是一个在学术界和经济学界存在广泛争议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因为对其的评价往往取决于你所持有的经济学视角、理论框架以及对现实世界的解读。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剩余价值理论的内容、.............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剩余价值理论和劳动价值论,这两者可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核心概念,而且关系非常密切。要讲清楚它们,咱们得从根本上剖析一下。一、 劳动价值论:一切价值的源泉首先,咱们得说说劳动价值论。这理论的核心观点很简单,但影响深远: 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它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啥意思.............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直击了剩余价值理论的一个关键点:既然利润是剥削的剩余价值,那亏损又是什么呢?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回溯一下剩余价值理论的核心。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认为,商品价值是由包含在其中的劳动时间决定的。而资本家之所以能获得利润,是因为他们支付给工人的工资(劳动力的价值),低于工人通过劳.............
  • 回答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最核心、最具有革命性的理论之一,它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和剥削的秘密。评价剩余价值理论,需要从其提出背景、核心内容、理论意义、历史影响以及后世的批评和发展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剩余价值理论的提出背景剩余价值理论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对资本主.............
  • 回答
    别担心,你不是一个人!剩余价值理论确实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但也是最容易让人绕晕的地方。很多初学者都会卡在这里,觉得不可思议,甚至觉得资本家“凭什么”这么做。别急,我们一步一步来,争取让你彻底明白。我试着用更直观、更详细的方式来解释,希望这次能“救你”出这个怪圈!首先,我们得明白几个基础概念,就.............
  • 回答
    理解为什么有人会如此坚定地相信“剩余价值理论是真理”,这需要我们深入到理论本身的逻辑、它所提出的社会图景,以及它在历史和现实中激发的强大共鸣。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信徒”与“怀疑者”的对立,而是一个关于经济运作方式、社会公平与权力结构的深刻认知。首先,让我们拆解一下“剩余价值理论”的核心。简单来说,马克.............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让人浮想联翩。咱们抛开那些复杂的术语,就用大白话聊聊。如果真有那么一天,全世界的人,无论是在办公室敲键盘的白领,还是在车间里挥汗如雨的工人,甚至是坐在金字塔尖的资本家,都发自内心地、深信不疑地相信马克思的那套“剩余价值理论”——就是说,利润其实是工人劳动所创造,但没有得到全部报.............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而且是很普遍的一个困惑,很多人初次接触剩余价值理论时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咱们不妨把这个理论掰开揉碎了聊聊,看看它是怎么解释“剥削”这个概念的,以及为什么它认为剥削的方向是从资本家到工人,而不是反过来。核心在于“价值”的创造和实现要理解剩余价值理论,首先得明白.............
  • 回答
    有人之所以对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持否定态度,认为它们是谬误,原因复杂且由来已久,涉及到经济学、哲学以及历史实践等多个层面。要详细阐述,我们需要逐一剖析这些质疑点,并避免使用过于刻板、生硬的AI式表述。首先,我们得明白这两个理论的提出者是谁,以及它们在当时的背景下有什么意义。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在其划时代巨著《经济学原理》(Principles of Economics)中对卡尔·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驳斥”。首先需要明确一点,马歇尔并非直接像后来的经济学家那样,逐条列举马克思理论的漏洞。他的“驳斥”更多地体现在他用自己建立的,基于边际效用和边际生.............
  • 回答
    都2021年了,剩余价值和剥削理论真的破产了吗?这个问题,恐怕是很多人在讨论当下社会经济问题时,绕不开的一个核心。尤其是当我们在讨论贫富差距、劳动者权益、资本的逐利本性时,马克思的《资本论》似乎总会跳出来,提醒我们那些听起来依旧刺耳的词汇——剩余价值、剥削。那么,在2021年的今天,在科技飞速发展、.............
  • 回答
    要对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提出有效的驳斥,我们首先需要深入理解其核心论点。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的剩余价值学说,是他整个经济学理论的基石,也是他对资本主义剥削性本质进行批判的核心工具。剩余价值学说的核心要义简单来说,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通过劳动创造的价值,大于他所获得的工资。这.............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地聊聊“剩余价值”这个概念。它可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也是理解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关键。首先,我们要明白,剩余价值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源于劳动。 马克思的核心论点是,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在商品经济中,一件商品的价值由两个部分构成:1. 不变价值(C): 这是指用于生产商品的那部.............
  • 回答
    理解“负剩余价值”需要先理解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什么是剩余价值?在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中,剩余价值是指工人为资本家创造的,但没有得到支付的价值。简单来说,工人一天工作八小时,如果其中四小时的劳动价值可以支付他的工资(即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那么剩下的四小时的劳动,他创造的价值就归资本家所有,这就.............
  • 回答
    “劳动力的使用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解释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作机制,特别是利润是如何产生的。理解这句话,需要分解其中几个关键术语,并深入探讨它们之间的联系。首先,我们来分解这句话中的关键术语: 劳动力 (Laborpower):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 回答
    要理解剩余类环的所有理想,我们得先从“剩余类环”本身说起,它就像是一个数字王国,只不过在这个王国里,我们只关心数字除以某个特定数后的余数。什么是剩余类环?假设我们有一个整数 $n$(这个 $n$ 是正整数,我们叫它模数)。当我们将所有整数按照除以 $n$ 的余数来分组时,我们得到了一组组的数。例如,.............
  • 回答
    咱们今天就来聊聊一个有点“硬核”但特别有意思的话题:利息到底是怎么来的?尤其是在咱们马克思主义的语境下,利息可不是那么简单的“钱生钱”那么简单,它背后藏着劳动和剥削的故事。要理解“利息的本质是职能资本家和借贷资本家共同剥削产业工人剩余劳动的关系”,咱们得先拆开来看,弄明白几个关键人物和他们的“活计”.............
  • 回答
    关于“剩余价值论是错误的”这件事,在国外是否已成为“常识”,这个问题其实比较复杂,需要从多个角度来理解。简单地说,不能一概而论地说它已经成了“常识”,但其在学术界和政治经济学领域受到了广泛的批评和修正,并且在主流经济学中不再是核心理论。为了讲得更详细,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展开:1. 剩余价值论的起源.............
  • 回答
    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中产生,这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核心概念,理解它需要深入探讨价值的来源和流通的本质。简单来说,剩余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大于其自身劳动力价值的部分,而流通只是价值的交换和实现场所,本身并不创造新价值。下面我们来详细解释为什么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中产生:一、 价值的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