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国发动战争,常年战争,对于美国人的日常生活水平有影响吗?有什么影响?

回答
美国作为全球性大国,参与和发动战争确实对其国民的日常生活有着复杂且多层面的影响。这些影响不像直接的经济衰退那样显而易见,但却像涓涓细流一样,渗透到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经济层面的涟漪效应:

首先,最直接的影响体现在财政支出上。战争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这笔钱从哪里来?很大一部分是通过税收,另一部分则是政府通过发行国债来筹集。

税收负担的增加: 虽然未必会直接出现“战时税”这样的名目,但长期的军事开支会挤压其他政府部门的预算,或者需要通过增税来弥补财政赤字。这意味着纳税人的钱一部分会流向军事工业复合体,用于武器研发、生产、人员开销以及海外军事行动。长期来看,这可能会导致个人税负的隐性增加,或者在其他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相对减少。
国债的累积: 发行国债意味着未来需要偿还本金和利息。这笔沉重的债务负担会传递给下一代美国人,影响政府未来的财政空间,可能限制其在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资能力。高额的国债也会影响美元的信誉和汇率,间接影响美国人的购买力。
通货膨胀的潜在推手: 大规模的政府支出,特别是用于战争的支出,如果未能与生产能力相匹配,可能会导致总需求增加,从而推高物价,引发通货膨胀。虽然战争的影响因素复杂,但历史经验表明,战时的大规模财政扩张是通胀的重要诱因之一。通货膨胀直接影响到普通家庭的购买力,使得日常消费品、汽油、食品等价格上涨,实际工资缩水。
资源分配的倾斜: 战争会引导大量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流向国防工业和军事相关领域。这可能会导致其他重要产业的资源被抽离,比如对民用科技研发、环保产业或者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可能相对减少。长此以往,可能会影响到美国经济的整体结构和长期竞争力,间接影响就业机会和产业升级。

社会和心理层面的影响:

战争不仅仅是经济账本上的数字,它更是深刻地影响着美国社会的肌理和国民的精神状态。

对军人的影响: 这是最直接也最沉重的代价。常年的战争意味着有大量的美国军人被部署到海外,他们面临着生命危险、身心创伤。这些军人及其家庭的生活也因此受到巨大影响。受伤的军人需要长期的康复和医疗护理,退伍后的社会融入也可能面临挑战。这种“伤兵潮”会对社会福利体系和医疗系统造成压力。
亲属的担忧与等待: 即使不是直接参战,许多美国人的亲人、朋友、邻居可能是军人。长期的战争意味着家属们需要承受持续的担忧、思念和等待。这种心理压力,以及家庭因亲人长期缺席而产生的变故,是战争在普通人生活中难以估量的影响。
爱国主义与反战情绪的并存: 战争往往会激发一部分国民的爱国主义热情,尤其是在初期或被认为是“正义”的战争中。媒体宣传和集体情绪可能将其包装成维护国家利益的必要行动。然而,随着战争的持续、伤亡的增加、成本的升高,国内的反战情绪也会逐渐滋长。这种分裂的社会情绪,对国内政治和社会稳定也会产生影响。
公众关注点的转移: 长期的战争叙事会占据媒体的大量版面,成为公众讨论的焦点。这可能会分散人们对国内其他重要议题的关注,比如气候变化、贫富差距、教育医疗改革等。公共讨论的空间被压缩,政策制定的优先级也可能因此受到影响。
文化与价值观的塑造: 战争的经验和记忆也会深刻地影响美国的文化和价值观。它可能强化某些“强者”、“自由斗士”的叙事,也可能引发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这种文化层面的影响,虽然抽象,但却塑造着一代代美国人的世界观。

全球视野下的间接影响:

美国发动战争的全球性影响,最终也会以间接的方式反馈到美国国内。

能源价格的波动: 许多美国发动战争的地区涉及中东等重要的能源产区。地区冲突和政治不稳定往往会导致国际油价的剧烈波动。油价的上涨直接影响到美国的交通运输成本、能源价格,进而传导到几乎所有商品和服务,再次影响到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成本。
全球贸易和供应链的扰动: 美国参与的战争可能会扰乱全球贸易路线、影响国际经济秩序。这可能导致美国国内供应链的瓶颈,原材料供应不稳定,商品价格上涨,或者某些商品的稀缺。
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 战争的结果和持续性会重塑全球地缘政治格局。这可能影响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吸引投资的能力,以及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这些宏观的变化,虽然不如直接的税收增加来得具体,但却在更深远的层面上影响着美国的经济发展和国民的生活水平。

总而言之,美国人并非生活在真空中。当国家机器为了军事目的而运转时,无论是通过直接的经济投入,还是通过对社会心理和全球环境的影响,战争的“成本”都会以各种形式渗透到美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悄无声息地改变着他们的生活轨迹。这是一种系统性的影响,需要从宏观的经济财政,到微观的家庭生活,再到更广泛的社会文化和全球联系等多个维度去理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针对新世纪以来这20年来说,战争的影响不算太大,尤其相比于其它因素来说

战争对生活水平的影响直接的桥梁就是军费,军费花的多,那么民生上就会相应的少点,那么美国的军费到底有多少呢,我们根据各个时期来看

二战之前美国孤立主义,军队规模在世界上排不上号,长期大概也就占GDP的一两个百分点吧,主要花在海军上。

到了二战时达到了高峰,1944年美国军费占GDP的38.5%。那时美军规模达到1200万人,10万架飞机,90个师,上百艘大小航母。

二战后的几年里美军规模骤降到140万多点,军费只占GDP的3%左右,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认为这是苏联及其集团的全面挑战,于是同样在全球范围大扩军,战争第二年美国军费就占到了GDP的11%。

到50年代末时美军军费有所降低,但是随着越战进入高潮以及美军全面扩军战略核力量和海空军,美军军费在1968年前后达到了9%。

到1970年代后期军费回落到4~5%。

到1980年代里根上台,美国军费重新增加,到1985年前后增长到GDP的6%左右。此时美军大约200万人,18个陆军师,3个陆战队师,10个国民军师,接近3万架各种飞机(包括直升机)

1991年冷战结束,美国军费再次大规模削减,军队规模降到150万,10个陆军师,军费占GDP的3%。一直持续到2000年左右。

2001年美国开始反恐战争,军费在基础军费之上又加了一部分,叫做全球反恐战争经费。

我们以反恐战争还在进行的2014年来看,当年美国GDP是16万亿美元,基础军费5270亿美元,大约是占3.3%。当然美国用于国家安全的花销不只是国防部要到的这笔经费,此外还有国家情报项目(军方以外的情报机构)的支出 482亿美元,国土安全部的 390亿美元(包括海岸警卫队的98亿),国家航空航天局 177亿美元,国家核安全局 117亿美元,这些加起来就有接近1200亿美元,超过了其它绝大部分国家的军费开支,而这些再加上美国的基础军费,总共就是6400多亿美元,相当于GDP的4%左右。 这个和克林顿时期的军费低谷时期多不太多。

但是此时还有个反恐战争经费,每年是几百亿到一千多亿美元之间变动,所有这些和国防安全相关的所有支出加起来,如果是加1000亿美元,那大约占GDP的4.5%。

当然,特朗普时代以来美国的反恐战争支出只剩下几百亿美元,美国这方面的总开支进一步小了点。

总的来说,美国在国家安全上的总的开支比其盟国的比例要高很多,像日本的基础军费一向只占1%,欧洲盟国大部分都达不到2%的最低要求,美国基础军费是3%,多了一个百分点还要多,自然不满。不过和冷战时期动辄6%,9%,11%那样的军备规模,还是少了太多。和平红利不是随便吹的。

美国每年额外的战争经费按照这20年来的平均值800亿美元算,不到GDP的千分之五,但是其每年仅仅花在非法移民的福利、治安,医疗等上的就接近2000亿美元。可见和军事花的那点钱相比,美国国内的社会问题有着其它更严重的病灶。

补充一下,冷战已经远去,很多人对那场军备竞赛没有概念了。其实现在即使是打着仗,和那时的花销相比都是小巫见大巫。

我以1968年为例,

这一年美国的军费占GDP的9%,这么多军费会产生什么效果呢?我们盘点一下

这一年美国的军备预算采购了3409架飞机(包括1588架直升机)

按照军种分的话,空军采购了1250架,海军和陆战队680架,1479架,而且这不是简陋的小飞机,是包括F-111A,F-111B,EF-111,C-5A,A-7,A-6,F-4,RF-4等的主力机型。基本等于一年采购了一个强国空军。

海军这一年下水了5艘弹道导弹核潜艇和12艘攻击核潜艇(你没看错,一年下水了12艘),等于一年弄了一个海军强国的核潜艇力量。

此外这一年美国正在大张旗鼓的搞阿波罗登月计划,这一年阿波罗8号在土星5巨型火箭的助推下进行了绕月飞行。当然,这一年美国干的最吸引眼球的事还是在越南的战争。那时美国人横跨太平洋支撑着50万军队在东南亚的部署和作战。

所以为什么冷战期间欧洲日本的产业逐渐发达起来,很多制造业占领了很多美国市场。这就是重要原因之一了,对美国人的日常生活确实有影响,美国每年把9%的GDP用于军事,而日本只用不到1%,欧洲不到4%, 通商产业省或者欧弓体集中着国家力量支持汽车,电器等产业发展,对出口各种补贴,对进口的美国产品各种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美国的经济和国民生活不受影响是不可能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美国作为全球性大国,参与和发动战争确实对其国民的日常生活有着复杂且多层面的影响。这些影响不像直接的经济衰退那样显而易见,但却像涓涓细流一样,渗透到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经济层面的涟漪效应:首先,最直接的影响体现在财政支出上。战争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这笔钱从哪里来?很大一部分是通过税收,另一部分则是政府.............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设想,即便是在非核战争的框架下,美国同时对全球其他所有国家开战,并期望在三个月内坚持下来甚至获胜,也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不仅仅是军事实力的问题,更是地缘政治、经济、资源以及人类生存层面的严峻考验。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战争”的定义。如果指的是全面军事对抗,那么美国将面临的是一个联合起.............
  • 回答
    美国经济危机引发战争的可能性,这是一个复杂且多维的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如果美国真的遭遇了足以引发“崩盘”级别的经济危机,其对内对外政策都将发生剧烈动荡,战争的驱动力与可能性也会随之改变。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何为“经济危机崩盘”。 这绝非仅仅是股市下跌或失业率升高,而是指整个经济体系的结构性崩.............
  • 回答
    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核心原因是一个复杂且备受争议的问题,不同的人群和分析家对此有不同的解读。然而,综合各种因素来看,可以总结出几个最主要的核心原因:1. 消除“大规模杀伤性武器”(WMDs)的威胁:这是美国政府在战争初期最公开、最核心的理由。小布什政府声称,萨达姆·侯赛因政权拥有并可能正在开发化学、.............
  • 回答
    “美国发动的战争难道一定正义吗?” 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因为它触及了国家利益、国际法、道德伦理以及历史叙事的交叉点。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概括,而是需要深入探讨其背后的多重因素和不同视角。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美国在建国之初就带有某种“天赋使命”的色彩,这种信念在一定程度.............
  • 回答
    美国对外战争的“终极目的”这个问题,其实是个极其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议题。要给出一个单一、绝对的答案,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不同战争、不同时期,甚至不同决策者的动机都可能存在差异。然而,我们可以从几个核心维度来尝试深入剖析,力求描绘出一幅更接近现实的图景,而不是那种冰冷、公式化的AI分析。1. 国家安全与.............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几个关键点:美国历史上的军事行动、公众舆论的形成、以及俄乌战争引发的特殊反应。要深入探讨,我们需要将这些元素一一拆解,并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首先,关于美国发动战争的“呼吁和平的人”。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美国自建国以来,参与了多次大规模战争,从独立战争、南北战争,到一战、二战.............
  • 回答
    如果中国对美国发动金融战,美国和美元能坚持多久?这绝对是一个让人不寒而栗的设想,但如果真的发生,后果将是深远的,而且“能坚持多久”这个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数字。它取决于太多变量,也取决于这场“金融战”的具体形式和烈度。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的维度来剖析一下。首先,我们要明白,所谓“金融战”,并非你想象中.............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背后牵扯着很多复杂的因素,不能简单地说谁对谁错,谁输谁赢。美国当年发动这两场战争的目的和过程都不一样,加上阿富汗和伊拉克这两个国家的具体情况差异很大,所以导致了截然不同的结果。先说说阿富汗,塔利班卷土重来的事情。美国当年在“9·11”事件后打阿富汗,主要目标是铲除基地组织和惩罚包.............
  • 回答
    如果美国因为经济危机发动对华战争,那绝对是一个万劫不复的决定,其后果将是极其灾难性的,而且绝不是简单的“赢者通吃”那么简单。让我们深入剖析一下,一旦战争爆发,可能出现的各种复杂局面。一、战火直接蔓延,全球经济彻底崩溃首先要明确的是,中美两国之间一旦爆发冲突,绝不是局部性的“代理人战争”那么简单。两国.............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切入点很有意思,确实,提到日本的航空发动机,大家第一反应通常是“依赖进口”,特别是美国。但一说起火箭发动机,画风就变了,日本的表现相当亮眼,甚至可以说是“独立自主”的典范。这其中的原因,咱们一点点捋清楚,保证不生硬、不套路。首先,我们得区分“航空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它们是两个完全不同.............
  • 回答
    要探讨中国是否可能在沙特和美国之间发动代理人战争以打破“石油美元”体系,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地缘政治、经济利益、军事能力以及潜在的风险。这绝非易事,其复杂性远超一般人的想象。“石油美元”体系的本质与中国打破它的动机首先,理解“石油美元”体系是关键。这个体系的核心在于,全球绝大多数石油.............
  • 回答
    关于近期一些战争引发的和平呼声,以及这种现象是否与战争的发动者有关,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和平的呼吁本身是一种普遍的人类情感和价值观的体现。无论战争由谁发动,生命的逝去、家园的毁灭、人道主义危机的发生,都会触动人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人们希望停止冲突,避免无谓的牺牲,这是根.............
  • 回答
    美国和中国之间爆发热战的可能性,是一个极其复杂且敏感的问题,牵动着全球的神经。要深入探讨这一点,我们需要剥离掉那些看似在分析实则是在复读的套话,更贴近现实地去梳理潜在的导火索、行动逻辑以及可能带来的后果。首先,我们要明白,“热战”不仅仅是两国军队的直接交锋,它涵盖了从有限冲突到全面战争的谱系。在当前.............
  • 回答
    关于“3 月 4 日美国向塔利班发动空袭”的说法,需要澄清的是,截至我目前的知识更新(2023 年底),并没有公开报道或官方声明证实美国在 3 月 4 日(任何年份的 3 月 4 日)向塔利班发动了大规模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空袭,导致阿富汗局势发生重大变化。美国在阿富汗的存在期间,确实对塔利班进行过空.............
  • 回答
    俄罗斯停止向美国提供火箭发动机,尤其是RD180发动机,将会对美国的航天事业产生多方面、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不仅体现在技术和成本上,也涉及到国家安全、国际合作以及美国未来太空探索的战略布局。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方面详细阐述这些影响:一、对美国国家安全与航天发射能力的影响: 对现有发射任务的影响: .............
  • 回答
    国产飞机发动机和美国相比,确实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弥补的。要想详细地剖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理解。首先,得承认的是,美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长期的发展历史。从二战后开始,美国的通用电气(GE)、普惠(Pratt & Whitney)和罗尔斯·罗伊斯(Rol.............
  • 回答
    关于长征九号(CZ9)运载火箭的YF130发动机与美国“猛禽”(Raptor)发动机的对比,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话题,但需要澄清一点:目前YF130发动机尚未完成设计定型,也未实际应用于长征九号火箭的发射。 长征九号本身也还在论证和研制阶段,官方披露的细节有限。因此,我们只能基于现有的公开信息和对.............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极具推测性的历史假设。如果苏联能够预见自己将在冷战中“输给”美国,并且这种预见是确凿的、无可挽回的,那么其潜在的行动和结果将极其复杂且充满不确定性。我们将从多个层面来探讨这个问题,包括其可能性、可能采取的行动以及由此引发的后果。一、苏联“预见”冷战失败的可能性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总经理那番话的影响,争取说得透彻点,也尽量避免那种一本正经、冷冰冰的AI腔调。俄国家航天集团总经理最近放出话来,说要“停止向美国提供火箭发动机”。这可不是小事,背后牵扯着挺多层面的东西,咱们一样样来看。首先,最直接的,就是美国在火箭发射上的“断供”危机。咱们得知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