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商代的朝廷是如何统治地方的?

回答
商代作为中国早期的一个重要王朝,其统治方式可谓独具特色,既有早期王朝的普遍特点,也展现了其自身发展的阶段性。商朝的统治并非我们今天理解的中央集权式政府,而是更像一个以王室为核心,层层分封、相互依赖的统治网络。理解商朝统治地方,得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深入探究:

一、王室的绝对核心地位:权力根源与象征

商朝的统治,其核心始终是商王。商王不仅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更是宗教上的最高祭司,掌握着与“上帝”沟通的权力,这是其统治合法性的重要来源。

神权与王权的高度结合: 商王通过占卜来决定国家大事,这种占卜结果被视为“上帝”的旨意。王室成员是主要的占卜者,掌握着解释天意的权力。这种神圣的光环极大地巩固了商王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至高地位。可以说,商王统治地方,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维护这种神圣权威来达成的。
土地的最高所有者: 虽然我们无法确定商朝是否拥有清晰的土地私有制概念,但商王被视为“上帝”在地上的代理人,其名下的土地是最为尊贵的。许多地方的土地最终都属于王室,再通过分封或授权的方式,由不同层级的贵族来管理和使用。
军事的最高统帅: 商王是军队的最高统帅,能够调动全国的兵力。对外征伐、平定叛乱,都依赖于王室直接或间接的军事力量。这使得商王在维护统治秩序上拥有最强的后盾。

二、层层分封:封国与方国的并存

商朝统治地方的主要模式是通过封建制,但这种封建制与后来的西周封建有所不同,更具有一种早期王朝的过渡色彩。主要体现在“封国”和“方国”的并存。

宗法制下的封国: 商朝的统治者将宗室子弟和姻亲诸侯分封到各地,建立“封国”。这些封国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拥有相当大的自治权,可以管理当地的民众、征收赋税、训练军队。但他们仍然需要对商王效忠,在战争时提供兵力,在朝会时觐见朝贡。宗法制是维系这些封国与王室联系的重要纽带,血缘关系是分封的重要依据。
方国与臣服: 除了宗室诸侯建立的封国,商朝的统治范围还包含大量的“方国”。这些方国可能是原先独立的部落或联盟,在商朝的强大军事力量压迫下臣服于商朝。它们在名义上属于商朝的统治之下,但其内部结构和政治体制可能与封国有所不同。方国需要向商朝进贡,接受商朝的军事号令,但其内部事务通常由自己的首领管理。商朝对这些方国的统治,更多的是一种宗主国式的羁縻统治。
分封的层级与流动性: 商朝的分封并非一成不变,存在一定的层级。一些重要的封国可能由亲王或王子的地位较高者担任,而一些边远地区则可能分封给地位较低的贵族。同时,由于商朝的政治斗争和权力更迭,封国的变动和人员的流动也是存在的。

三、朝贡体系:经济与政治的纽带

朝贡是商朝统治地方,特别是统治那些臣服的方国的重要手段。

物资的输送: 各地诸侯和方国需要向商王定期进贡各种物品,包括青铜器、玉器、象牙、海贝、粮食等等。这些贡品不仅是地方上交的税赋,也是商王举行祭祀、赏赐臣属、满足王室生活需求的重要来源。
政治上的效忠证明: 朝贡行为也是地方势力向商王表示效忠的一种方式。定期前来朝贡,表明他们承认商王的宗主地位,愿意接受商朝的号令。
信息与人员的交流: 朝贡也伴随着使者和人员的往来,这为商王了解地方情况、派遣官员监督、以及推行商朝的政策提供了渠道。

四、军事征伐与威慑:维持统治的硬实力

虽然商朝有分封和朝贡体系,但其统治地方的根本保障依然是强大的军事力量。

武力征服与扩张: 商朝屡次对外征伐,征服周边的部落和方国,扩大其统治范围。这些战争不仅带来了战利品和俘虏,也使得被征服地区必须臣服于商朝。
平定地方叛乱: 当地方诸侯或方国企图反叛时,商王会调集军队进行镇压。这种军事行动是商朝维持统治秩序的最后一道防线。
驻军与军事存在: 尽管史料对此细节不多,但合理推测,在一些战略要地或新征服的地区,商朝可能也会设置一定的军事力量,以加强控制和威慑。

五、官僚体系与文化影响:有限的直接控制

相比于后世王朝,商朝的官僚体系显得较为简陋,对地方的直接控制力相对有限。

王室官员与地方官僚的模糊界限: 商朝的官职很多是以氏族或部落名称来命名的,这表明许多官员的权力来源与血缘和氏族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些重要的官职可能由王室成员或亲信担任,但他们更多的是管理与王室直接相关的事物,而非全面渗透到地方的行政管理。
对地方文化的同化与塑造: 商朝通过推广其青铜文化、文字(甲骨文)、宗教信仰以及一些制度,对地方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试图将各地纳入到商朝的文化圈内。例如,许多被征服地区的墓葬中也出现了与商朝风格相似的青铜器。

总结来说,商朝统治地方的方式可以概括为:

它是一个以商王为绝对中心,通过宗法制下的分封建立起一批忠于王室的封国,同时通过朝贡体系和军事威慑来管理和约束那些臣服的方国。血缘关系、神权合法性、经济上的朝贡以及军事上的实力是维系这一统治体系的四大支柱。然而,商朝的统治更多的是一种松散的宗主国式的羁縻统治,地方诸侯和方国拥有较大的自治权,商朝对地方的直接行政干预和官僚渗透能力相对较弱,其统治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王室的权威和军事力量的威慑。这与后来更为精密的中央集权式统治有着显著的区别,是早期王朝向成熟封建制和中央集权制过渡的典型阶段。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泻药,这个问题需要分不同的时段来看。

早商时期,商王朝在成功从二里头文化手中接过了霸权之后,商军开始前往天下各地接收二里头的势力范围。

在中原地区,商王朝在郑州二里岗建立都城的同时,在二里头古城旁建起军事要塞偃师商城,监控前朝遗民;同时他们还接管了原属于辉卫文化的焦作府城、辉县琉璃阁两个城池,作为王都的北部屏障;他们改造了二里头文化留下来的两座要塞——大师姑和望京楼,大师姑曾经被商王朝摧毁的城墙得到了重建。

在晋南,二里头人建立的东下冯古城被商王朝占领,商王朝为了控制运城的盐和中条山的铜,在东下冯驻军,并在东下冯到王朝核心郑洛地区的交通线上建起垣曲古城,保证交通的安全通畅[1]

在南方江汉地区,商人追寻着夏人的脚步接管了荆南寺、意生寺、辽瓦店子、盘龙城等二里头聚落,并在盘龙城筑起城墙,形成了早商的南方聚落群,以盘龙城为中心控制大冶、瑞昌等地的铜矿石,保障中原地区的铜料供应。

在这个时代里,我们惊奇的发现,商王朝这些远隔千里的地方据点出现了惊人的一致性。不管是建筑形式、陶器器形和尺寸、墓葬形式还是青铜器风格,都呈现出一体化面貌,这样的面貌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这透露给我们早商统治地方的方式[2]

地方聚落在文化面貌上强一致性表明,商王朝的核心区域——郑洛地区对地方据点进行着强有力的控制,并且长期和地方据点保持着强交流。联系到盘龙城等地发现的高等级贵族墓葬,我们可以推测商王朝对地方的统治是由王朝派出王室成员,率领郑州的商族人对地方据点进行直接控制,这些戍守边疆的驻军甚至可能存在轮换制度,否则难以解释地方据点和中原地区长时间的一致性。

而在中商时期,由于商王权力衰落(可能是由于东夷反叛导致王都被毁),这些地方政权大都在白家庄期出现衰落乃至废弃,显示早商的控制模式出现崩溃,无法维持边境的大量驻军,盘龙城除外[3]

盘龙城则在中商时代继续存在,但是和北上的商王朝核心交流减少,出现了大量的本地陶器类型,青铜器纹饰也停滞了。在这个时期,盘龙城早期的宫殿和城墙已经废弃,早期高级贵族墓地也不再使用,新的宫殿和贵族墓出现在另外的区域,显示盘龙城内部出现了权力更迭[4]。在较晚的时候,即中商晚期洹北商城期,盘龙城被彻底废弃。

中商时代,地方据点大部分被废弃,商王朝内部陷入内乱,这是由于核心聚落崩溃之后,率军的王子们争夺政权造成的。这个时期商王朝的扩张集中于淮河流域,淮河中游的安徽阜南台家寺遗址出现大型宫殿、高等级青铜器和青铜冶炼,这表明中商时代,商人力图通过控制淮河中游的铜矿复刻早商的伟业。

然而台家寺遗址从建立开始,就出现了强烈的独立倾向,后期铸造的青铜器甚至比商王朝核心区域还要大和精美。在晚商到来之前,台家寺遗址即告废弃,或许是政治斗争失败、商王朝主动收缩等多重因素造成的。

也就是说,早商那一套不仅不行了,还会造成新的危机。

进入晚商之后,商王朝开始调整自己的地方统治策略。

在西、北地区,商王朝屡次出兵打击西、北方国,但是这种战争并非以灭国占地为目的,而是通过武力施压让这些方国臣服,向商王朝缴纳义务;

在南方,商王朝和吴城、炭河里这些地方政权保持着较好的关系,双方建立起货物交换,并没有直接的军事冲突;

在东方,商王朝不断对岳石文化——东夷进行军事打击,在晚商二、三期时,已经占领渤海沿岸,将战线推进至潍河一带,此时商王朝开始将军队领袖分封到东部区域。和早商的驻军不同,这些新的封国获得了一定的政治独立性,在新的土地上长久地居住下来。

这样,晚商时期,商王朝就完成了新的政治结构建设,即核心-封国-臣属方国,在这种建筑结构中,隶属于商王朝的地方封国和异族方国呈现犬牙交错的分布。从甲骨文记录中看,商王不断将各种义务分派给封国和臣属方国,不仅满足王朝内部奢侈的开销,还用以控制这些地方诸侯,甲骨文中,商王频繁命令某些方国进贡、朝觐,如果对方不从命,则商王征讨之。

新的政治结构,加上商王对祭祀的垄断形成了晚商的政治格局。这个时期和早商相比,商王朝可以直接控制的地理范围缩小,但是却能够控制覆盖范围大得多的天下诸国,重新捡回了祖先的霸权。

(P.S:我的公众号“阿成说史”目前正在连载商代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参考

  1. ^ 刘莉,陈星灿 :《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 ,《古代文明(辑刊)》,2003年
  2. ^ 袁广阔、秦小丽:《早商城市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科学出版社,2017年第一版。
  3. ^ 李宏飞:《“白家庄期崩溃”初论》,《小双桥遗址的夷与商》,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8年。
  4. ^ 孙卓:《南土经略的转折——商时期中原文化势力从南方的消退》,科学出版社,2019年。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商代作为中国早期的一个重要王朝,其统治方式可谓独具特色,既有早期王朝的普遍特点,也展现了其自身发展的阶段性。商朝的统治并非我们今天理解的中央集权式政府,而是更像一个以王室为核心,层层分封、相互依赖的统治网络。理解商朝统治地方,得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深入探究:一、王室的绝对核心地位:权力根源与象征商朝的.............
  • 回答
    晋商的崛起,并非单一原因促成,而是多种因素盘根错节、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当地土地的贫瘠和人们寻求生计的迫切愿望,与明清时期国家在北方边疆的军事部署和经济政策,都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但要说哪一个更“根本”,则需要更细致的解读。首先,我们来看看“土地贫瘠,人们无奈经商”的说法。山西,自古以来就是一个.............
  • 回答
    商朝,一个在中国古代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朝代,尽管其辉煌灿烂,但时至今日,在许多人的印象里,它却常常被笼罩在一层阴影之下。特别是网络上,知乎等平台上关于商朝的讨论,负面评价似乎占了多数。这究竟是为何?商朝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朝代,为什么会引来如此复杂的评价?要理解商朝,我们得先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个距今.............
  • 回答
    好的,我来和你聊聊商代和汉代书面语之间的区别,尽量给你讲得透彻些,而且保证这听起来就像是个对中国古代文字颇有研究的人在跟你闲聊。咱们先从商代说起。要说商代的书面语,最直接的代表就是那些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甲骨文。你想想,那会儿的书写工具是刀,载体是坚硬的甲骨,而且主要是为了占卜,记录的是一些非常具体、.............
  • 回答
    妇好墓出土的商代圆雕跽坐玉人,最引人注目的细节之一,就是其背部那个形似“发条”的装置。这个小小的突起,在历经三千多年的岁月洗礼后,至今仍引发着人们无尽的遐想和探讨。它究竟有什么作用?是纯粹的装饰,还是蕴含着某种实用的功能?我们不妨深入其中,细细品味这件国之瑰宝背后的智慧与匠心。首先,要理解这个“发条.............
  • 回答
    关于商代青铜器上人脸的造型,确实存在着一些与我们今天普遍认知中“汉族”形象不太吻合的情况,这引发了许多有趣的讨论和猜想。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剖析:1. 商代青铜器人脸的典型特征: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商代青铜器上“人脸”的典型特征。这通常体现在一些器物上,如著名的“司母辛鼎”、“四羊.............
  • 回答
    商代是中国青铜文明的鼎盛时期,其铸造的青铜器以精湛的工艺和丰富的纹饰闻名于世。而支撑起这辉煌文明的,是遍布各地的青铜原料。那么,商代青铜器的原料究竟来自何方?这是一个涉及地理、经济、乃至政治的复杂问题,需要我们细致地梳理。核心原料:铜与锡的组合商代青铜器的主要成分是铜,但纯铜性质偏软,难以铸造出精美.............
  • 回答
    关于商代名臣比干名字中“干”的读音,确实存在一些需要梳理的地方。按照常理,我们首先会倾向于参考权威的辞书或学界的普遍用法。“干”在《比干》这个名字里的读音:在“比干”这个名字中,“干”的读音应该是一声(gān)。为什么会有“四声”的说法?您提到百度百科显示为四声,这可能源于对“干”字本身多种读音的混.............
  • 回答
    201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以下简称《电商法》)正式施行,这无疑是中国电商领域的一记重磅炸弹,对从业者,尤其是微商代购和淘宝店家,带来了深刻且多层面的影响。这篇文章就将深入探讨这些改变,力求细致入微,摆脱冰冷的机器痕迹。一、对微商代购的颠覆性冲击:从“野蛮生长”到“规范经营”在.............
  • 回答
    商朝社会,奴隶并非天生的标签,而是多种途径形成的社会群体。理解他们的来源,需要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深入探究当时的社会运作机制。一、战俘: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来源商朝以武力扩张为重要特征,频繁的战争不仅带来了土地和资源,也带来了大量被俘虏的敌人,这些人构成了商朝奴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规模战俘的.............
  • 回答
    要评价商鞅和孔子关于“民”的论述是否“正确”,首先需要明确“正确”的标准是什么。在历史的长河中,任何一种政治或社会思想的“正确性”往往是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统治者的目标以及实际效果紧密相连的。因此,我们不能用单一的、绝对的标准来衡量他们,而是需要结合他们的主张、目的以及历史影响来理解。商鞅的“民不可.............
  • 回答
    商鞅的结局,常常让人扼腕叹息,也引发了一个经典的问题:如果他能圆滑柔和一些,是否就能逃脱被车裂的命运?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商鞅是个变法者,他的变法,触动了太多人的奶酪,尤其是那些旧贵族阶层。要在一个根深蒂固的社会里推行如此彻底的改革,本身就需要极大的魄力和决心,这无可厚非.............
  • 回答
    商品的价格,这可不是个简单拍脑袋就能定下来的事情。它就像一个复杂而精密的交响乐,由多种乐器、多种旋律共同奏响,最终汇聚成我们看到的那个数字。要说清楚它,咱们得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首先,最最直接,也最根本的,是供求关系。这就像你小学时就学过的道理: 需求旺盛,供给不足: 就像限量版的球鞋,或者某个.............
  • 回答
    商鞅的死,说起来真是让人扼腕叹息,也确实容易让人觉得扑朔迷离。这事儿吧,还得从头说起,才能捋顺。商鞅这个人,你得知道,他不是秦国本地人,是卫国来的。在秦孝公眼里,他可是个宝贝,一个能把秦国变得强大起来的改革家。你想啊,当时的秦国,在列国里也算是个“后进生”,跟中原那些强国比起来,差了不少。而商鞅,就.............
  • 回答
    关于商朝历史是否被周公篡改,这是一个在史学界存在已久且颇有争议的议题。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剥开层层历史的面纱,看看究竟有哪些证据指向“篡改”,又有哪些证据对此提出质疑。首先,我们要明确“篡改”这个词在这里的含义。通常情况下,我们谈论的“篡改”是指有意识地、系统性地歪曲、删除或捏造历史事实,以.............
  • 回答
    商周的封建制和西方中世纪的封建制,虽然名字相似,但骨子里却有着天壤之别。它们一个生在中国,一个长在欧洲,各自在截然不同的土壤和文化背景下生根发芽,最终长成了截然不同的模样。要说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得从几个关键点上掰开了讲。一、 根基:血缘还是土地?商周的封建制,其最核心的基石是血缘关系。周朝推行所谓.............
  • 回答
    商业的灵魂,这个词语本身就带着一丝哲学意味,不像一个冷冰冰的财务报表或者一串市场数据那么直观。但正是这份难以捉摸,却又至关重要。如果非要给它一个定义,我愿意称它为“价值的共振与生命的延续”。这话说起来可能有些抽象,但试想一下,任何一家伟大的企业,它存在的理由绝不仅仅是为了赚钱。赚钱固然是商业活动最直.............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