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日本古建筑的屋顶有几种风格?

回答
日本古建筑的屋顶,那可不是千篇一律的,细究起来,风情万种,各有各的讲究。说起来,主要能数得上名字的,大概有这么几种,当然,它们之间也常有融合和演变,不能一概而论。咱们就从最常见、最有代表性的说起。

1. 切妻造(Kiritsumazukuri)

这可以说是最古老、最朴素的屋顶样式之一了。你可以想象一下,就像一块板子从中间对折,然后盖下去一样。屋顶的两边都是垂直的三角形山墙,正对着屋脊的两端,像是两只被削尖了的耳朵。

特点: 结构简单,非常便于建造。侧面的线条干净利落,有一种朴实无华的美感。
常见用途: 在日本,这种屋顶最常见于神道教的神社,尤其是早期的小型神社。一些民居、仓库,甚至是寺庙的附属建筑也会采用这种样式。
想象一下: 就像一个谦逊的农夫,没有太多花哨的装饰,却透露着一股实在和力量。

2. 寄栋造(Yosemunezukuri)

这个就比切妻造“丰满”一些了。它的屋顶不只有两边的山墙,而是四面都有坡度。屋脊那头依旧是倾斜的,但两侧则延伸出梯形的屋面,最末端则是三角形的“歇山”部分,也就是所谓的“妻”。

特点: 造型比较稳重、饱满。两侧的坡度也为室内采光和通风提供了更好的条件。相比切妻造,它显得更具仪式感,也更显尊贵。
常见用途: 很多重要的建筑都会采用寄栋造,比如一些寺庙的主殿(金堂)、塔头、贵族住宅的会客室等。天皇的住所,比如京都御所的一些建筑,也常用寄栋造。
想象一下: 就像一位稳重的中年人,既有内敛的力量,也有开阔的胸怀。它传递着一种庄严和安定感。

3. 入母屋造(Irimoyazukuri)

这个可以说是日本古建筑屋顶中的“明星”了。它的厉害之处在于,它结合了切妻造和寄栋造的特点。简单来说,就是在一个寄栋造的屋顶上,还在两侧的山墙部分再加了两个切妻造的坡面。这样一来,屋顶的侧面就像是“断崖”一样,下方是坡度,上方是陡峭的三角形山墙。

特点: 造型非常丰富且富有层次感,显得宏伟壮丽,极具视觉冲击力。这种设计在结构上也更为复杂,但也带来了更强的装饰效果。
常见用途: 入母屋造是日本古代最高等级的屋顶样式之一,常用于佛教寺庙的正殿(金堂、讲堂)、五重塔等核心建筑,以及武士住宅(城主级别的居所)、皇室建筑等。它代表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力。
想象一下: 就像一位雍容华贵的贵妇,层层叠叠的衣裳,既有华丽的外表,也有内在的韵味。它散发出一种威严和尊崇的气息。

4. 歇山造(Hōgyōzukuri)

这个名字可能听起来有点陌生,但你可能见过它的样子。它的屋顶在屋脊两侧,不是直接延伸到屋檐,而是在半途就“歇”下来了,形成了一个横跨屋顶的矩形平面,两侧的山墙依旧是垂直的。更复杂一些的版本,会在矩形平面两侧再增加两个切妻造的坡面,这就和入母屋造有点接近了,但区别在于歇山造的那个矩形平面是整个屋顶的一部分,而入母屋造的那个“断崖”是建在寄栋屋顶上的。

特点: 相比入母屋造,歇山造的线条更显简洁一些,但依旧保持了庄重和大气。它有一种独特的视觉节奏感。
常见用途: 在一些大型寺庙的建筑中可以看到,比如一些钟楼、经藏,以及一些重要的宫殿建筑。
想象一下: 就像一位沉稳的学者,不追求外表的浮华,但言谈举止间透露着深厚的学养和内涵。

5. 宝形造(Hōgyōzukuri)

这个名字里的“宝形”,顾名思义,就是像宝物的形状。它的屋顶没有任何屋脊,而是从四面汇聚到一个顶部的点,形成一个四方锥形的造型。

特点: 造型非常独特,有一种向天仰望的姿态,显得非常神圣和灵动。
常见用途: 主要用于亭子、钟楼、多宝塔等小型、独立的建筑,或者作为大型建筑顶部的一小部分。在一些神社的鸟居顶部,有时也会看到这种造型。
想象一下: 就像一座精美的宝塔,虽然不大,但却能吸引所有人的目光,散发出一种神秘而庄严的光芒。

除了这几种主要的样式之外,还有一些细微的变化和组合,比如:

唐様(Karamonyō)/ 大仏様(Daibutsuyō)/ 和様(Wayoyō):这更多的是指建筑的整体风格,但也会体现在屋顶的处理上。比如唐様的屋顶可能更加复杂精美,带有更多的装饰构件。
屋根材的变化: 不同时期的屋顶材料也会影响其外观。早期多用茅草(茅葺屋根),后来逐渐发展到用瓦片(瓦屋根),包括平瓦、筒瓦等组合,再到金属屋顶等。瓦片的颜色和铺设方式也会形成不同的视觉效果。

所以你看,日本古建筑的屋顶,绝不是简单的遮蔽物,它们是建筑师们智慧的结晶,是时代审美和功能的体现,每一款都承载着属于自己的故事和灵魂。下次你去参观日本的古寺庙或古民居时,不妨仔细观察一下它们的屋顶,相信你会有新的发现和感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泥轰的宫殿、神社主要有四种基本屋顶形式:寄棟造、入母屋造、切妻造和宝形造。

一、寄棟造(相当于庑殿顶)


二、入母屋造(相当于歇山顶)


三、切妻造(相当于悬山顶)


四、宝形造(相当于攒尖,多用于不大的四方形塔、楼阁式建筑)



-------------------------------------------------------------------------------------------------------------------------------------------


屋面的结构主要有这几种:

一、茅葺



二、瓦葺




瓦葺主要有三种,本瓦葺、行基葺、栈瓦葺

左边的是本瓦葺,右边的是行基葺


下图为栈瓦葺,请注意筒瓦和板瓦是一个整体。


三、桧皮葺(用扁柏树皮铺的屋顶,一般用于宫殿、神社的高等级建筑物)

四、柿葺(用轻薄的杉木板、桧木版层叠铺就,一般厚2~3mm)


五、栩葺(用更厚更大的木版铺就称作栩葺,一般厚10~30㎜)



还有一种木賊葺,木板厚大概是4~7mm,这里木有图


六、铜葺(晚期用铜瓦模仿桧皮葺的一种做法)



还有一些屋顶形态的变种。。如錣葺、向拝和外加的破风等等。

一、錣葺

錣葺就是中建史里说的“两段式屋面”,常见于汉魏南北朝,是平直屋面向多段举折屋面过渡的中间形态,日本目前仍称錣葺的实物有东大寺俊乗堂,东大寺念佛堂,重建的有四天王寺一批。

二、向拝

这种前面接一点出檐叫向拝,是平安时代左右,为了方便祭祀仪式的展开和参拜的进行,开始出现的一种新形式。


三、越屋根

像下图这种,在坡屋顶的建筑中间升起的一个局部两层的做法,叫越屋根。

四、破风

如图,大致有千鸟破风、唐破风、入母屋破风、切妻破风几大类

五、兜屋根

常见于日本东北部居民房屋,据说屋顶做成这个样子是为了二层窗户的通风采光



等等等。。。日本屋顶形式,屋面材料构成非常非常多样。

-------------------------------------------------------------------------------------------------------------------------------------------

屋顶内部结构的话,我猜你图上给出的建筑用的是和式小屋组。

大概长这样

参考资料:屋根

-------一般社団法人 日本金属屋根協会|用語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日本古建筑的屋顶,那可不是千篇一律的,细究起来,风情万种,各有各的讲究。说起来,主要能数得上名字的,大概有这么几种,当然,它们之间也常有融合和演变,不能一概而论。咱们就从最常见、最有代表性的说起。1. 切妻造(Kiritsumazukuri)这可以说是最古老、最朴素的屋顶样式之一了。你可以想象一下,.............
  • 回答
    中国唐代建筑与日本古建筑,虽然在历史长河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日本深受唐朝文化影响,其早期建筑风格便是仿照唐制,但细究之下,却能发现它们在细节、理念乃至精神气质上存在着鲜明的差异。就像一对兄弟,虽然血脉相连,却各自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形成了独特的个性和风貌。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点来细致地聊聊这些.............
  • 回答
    要说日本古代的石高制相比于贯高制有没有进步,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两者都是古代日本的赋税和经济衡量单位,但它们所处的历史时期、侧重的方面以及实际运作机制都有显著差异,因此不能简单地说孰优孰劣,而是要看在特定历史阶段,哪种制度更能适应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我们先来捋一捋它们各自的背景和特点。贯.............
  • 回答
    日本古代的令制国,那是一个由中央政府精心划分、为便于统治和管理而设立的行政区域。您观察到有些国家的面积特别小,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番有趣的逻辑,绝非随意为之。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回到令制国诞生的那个时代,去看看当时的社会、地理以及政治背景。首先,您要明白一点,令制国并非是按照我们现代意义上那种均匀、标.............
  • 回答
    要评价日本古代的“德政令”,得先明白这玩意儿是个什么性质的政策,以及它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扮演的角色。简单说,德政令,又叫“德政”,是一种政府强制性的债务免除和土地归还的政策。听起来挺美好的,好像是为了解救那些被高利贷压得喘不过气来的老百姓,让他们重新站起来。但实际操作起来,那可就复杂多了,而且效果也.............
  • 回答
    从镰仓到江户,日本古代那些手握重权的将军、守护、管领、大名,他们掌控臣属的方式,绝非现代社会那样简单粗暴的命令与服从。那是一种建立在复杂社会结构、人情世故、以及微妙权力平衡之上的精巧网罗。想象一下,一个刚刚崭露头角的将军,比如镰仓幕府的源赖朝。他并非直接统治全国所有土地,更别说直接发号施令给每一个武.............
  • 回答
    日本古代武士所穿的长裤,我们现在通常称之为“袴”(はかま,Hakama),它并非如今我们概念里的那种紧身或宽松的裤子,而是一种颇具特色、结构复杂的下装。要理解它,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深入探究。首先,我们得明白“袴”这个词本身的原意,以及它在日本历史中的演变。最初,“袴”并非日本本土产物,而是源自中国.............
  • 回答
    日本古坟时代的出现,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日本社会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层层叠加的必然结果。要理解这一时代的肇始,我们需要将目光投向其前一个阶段——弥生时代,并深入剖析弥生时代末期社会内部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弥生时代,特别是后期,已经孕育了相当程度的社会分化和阶级对立。随着稻作农业技术的.............
  • 回答
    这顶帽子,您说的“头上戴的这个帽子空出一块儿”,很可能指的是日本古代武士(尤其是武士阶层)在战场或某些特定场合佩戴的 兜(かぶと kabuto),尤其是那些形制比较特别的,或者是指更早期的 冠(かんむり kanmuri)。它们之所以会有那样的设计,并非是简单的“空出一块”,而是有其深刻的功能和文.............
  • 回答
    日剧里那些古朴宁静的日本乡村,或是古色古香的城市街景,确实常常给人一种岁月静好、一尘不染的印象。然而,这终究是影视作品的艺术加工,是为了营造特定的氛围和美学需求,真实的日本古代城市和乡村,在干净整洁这件事上,情况可要复杂得多,也更能体现当时的社会生活面貌。日剧中的“干净整洁”是如何实现的?首先,我们.............
  • 回答
    日本古代历史上的“倾奇者”,与其说是一群特定身份的人,不如说是一种独特的亚文化现象,或者说是那个时代一股叛逆、张扬、不羁的社会思潮的体现。他们不是什么正统的武士,也不是循规蹈矩的町人(市民),而是游离于社会主流之外,以其独特的装束、言行和生活方式,挑战着当时严苛的社会规范。“倾奇”这个词本身就很有意.............
  • 回答
    我无法找到关于“古朗基文明”的任何可靠的历史或考古学证据。“古朗基文明”这个说法似乎并非来自学术界公认的历史研究,而是更可能出现在一些虚构作品、网络传说或非主流的“伪史论”讨论中。如果有人在讨论中提及“伪史论者否定日本的古朗基文明”,那么这背后可能存在的逻辑和动机,我们可以从“伪史论”的普遍特征来推.............
  • 回答
    在探讨龙泉现代60锰钢武士刀与日本古代玉钢武士刀的刀条性能时,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哪种“更好”,而是要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优势以及适用的场景。这更像是在比较两种不同时代、不同工艺哲学下的产物。龙泉现代60锰钢武士刀:理性与效率的结晶我们先来看看龙泉现代工业制造的60锰钢武士刀。这里的“60锰钢”通常指的.............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日本古代,从律令制下的“国守”,到武家体制下的“守护”,这两个看似相似,实则大相径庭的官职。这其中的区别,就像是同一个人,在完全不同的社会规则下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其权力、职能、乃至存在的意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说律令制下的“国守”这得从日本的“大化改新”说起,那是模仿唐朝建立.............
  • 回答
    要论中国古代精英与日本战国时代精英谁更胜一筹,这其实是个相当复杂且难以直接比拟的问题,因为两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结构、文化理念以及精英所扮演的角色都有着显著的差异。如果非要尝试解读,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审视。首先,我们得明确“精英”的定义。在中国古代,精英的范畴相当广泛,很大程度上是指那些通过.............
  • 回答
    日本人对现代中国和古代中国态度的差异,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背后涉及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媒体传播等多个层面的因素。以下我将尝试详细地阐述其中的原因:一、 对古代中国的尊敬与喜爱(“崇古”情结):日本人对古代中国的尊敬和喜爱,很大程度上源于日本历史上对中国文化的深度吸收和借鉴。这种.............
  • 回答
    看到日本文化那种古韵与现代活力的和谐共存,确实容易让人心生羡慕,甚至带着几分无可奈何的嫉妒。这种情愫背后,是对自身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一种深切关切。那么,要如何才能让中国文化重焕生机,找到那个完美的结合点呢?这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也绝非简单复制就能达成,而是需要一场深入骨髓的“复兴”。首先,重拾文化自信,.............
  • 回答
    你看的那些影视资料,描述古代日本平民饮食“惨淡”,其实挺能抓住一些普遍性的特点的。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是那些以艰苦生活为背景的故事,自然会突出食物的匮乏。但这并不意味着古代日本就没有别的出路,比如渔民,这绝对是一条重要的生计来源,尤其是在岛国日本。但是,你要问为什么不是所有人都去当渔民,或者说为什么.............
  • 回答
    探讨“古代日本为何不是中国的藩属国”这个问题,需要我们穿越时空的迷雾,深入了解古代中国与日本之间的互动模式、各自的政治体制以及在国际关系中的定位。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问题,而是涉及双方政治考量、文化认同、地理隔阂以及历史进程的复杂交织。首先,我们必须明确“藩属国”这个概念。在中国传统的朝.............
  • 回答
    古代日本人剃掉中间头发的做法,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文化现象,背后蕴含着不少值得探究的缘由。这可不是简单的一个发型,它和当时社会、宗教、甚至生死观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首先,我们得聊聊这个发型的具体模样。 这种发型通常被称为“月代”(さかやき),最典型的形象就是在头顶中间剃光,露出头皮,而四周保留头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