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日本古代武士的长裤子是怎么回事?

回答
日本古代武士所穿的长裤,我们现在通常称之为“袴”(はかま,Hakama),它并非如今我们概念里的那种紧身或宽松的裤子,而是一种颇具特色、结构复杂的下装。要理解它,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深入探究。

首先,我们得明白“袴”这个词本身的原意,以及它在日本历史中的演变。最初,“袴”并非日本本土产物,而是源自中国大陆,在古代文献中,例如《汉书·仪礼传》等,就记载了“裤褶”的服饰。随着文化交流,“袴”这种服饰形式逐渐传入日本,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被本土化、发展和改造。

袴的形制:并非单一的“长裤”

当我们谈论武士的“长裤子”时,首先要明确的是,袴的结构和我们现代理解的裤子有很大区别。它更像是一种裙裤结合的下装。最显著的特征是它的阔大和多褶皱。

基本结构: 袴通常由两片布料缝制而成,虽然最终穿起来像是裤子,但其内部结构并没有我们今天裤子那种清晰的左右裤管分隔缝。更确切地说,它更像是一条宽大的裙子,但通过特殊的系带方式,在行走时能形成裤子的效果。
最重要的部分——裤脚(蹴廻し,Koshimawashi)或称“踢”(すそ,Suso): 这是袴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它指的是袴的两片布料在前方和后方形成的宽大下摆。这些下摆非常宽阔,甚至可以说是巨大的,为活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想象一下,当武士抬腿或者移动时,这些宽大的布料会随之摆动。
内侧的“裤管”(股): 尽管整体看起来像裙子,但袴的设计在内侧是有一个分隔的,将两片布料在一定程度上“连接”起来,形成类似裤管的结构,让穿着者能够双腿分开站立和行走。不过,这种分隔并不像现代裤子那样严密和独立。
腰部与系带: 袴的腰部设计也很特别。它通常有一个较高的腰部,并且在腰部两侧缝有长长的系带(腰紐,Koshihimo)。武士在穿着时,需要将这些系带系在腰部,将袴固定住。系带的位置和松紧程度会影响袴的垂坠感和整体轮廓。

为何要穿如此宽大的袴?

袴的独特设计并非毫无缘由,它与武士的活动和身份息息相关:

1. 活动便利性与保护: 尽管看起来宽大,但袴的设计并非完全牺牲了活动性。相反,那巨大的裤脚(蹴廻し)在设计上是为了方便骑马。当武士骑在马背上时,宽大的袴可以覆盖住马鞍和马腿,既能保暖,又能防止摩擦损伤,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敌人轻易触及腿部。在陆地上行走时,这种设计也为大幅度的动作提供了空间。
2. 威严与身份的象征: 袴的宽大、层叠以及其垂坠感,在视觉上赋予了穿着者一种庄重、威严的气势。它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穿的服饰,而是与武士的地位、身份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不同的场合,武士会选择不同材质、不同颜色的袴,以彰显其身份和品级。
3. 防止伤口恶化(一说): 有一种说法认为,袴的宽大设计,尤其是在战场上,能够减少或阻挡箭矢直接射中下身,或者在受伤时,防止伤口被过多地暴露在外,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虽然这可能不是主要原因,但也不能完全排除其辅助性的保护功能。
4. 便于携带武器: 宽大的袴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方便武士在腰间或袴褶中携带一些小型武器或工具。

袴的种类与称谓

我们通常说的“袴”其实是一个大类,根据其形态和穿着场合,又有不同的称谓和细分:

大纹袴(おおもんばかま,Ōmonbakama):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上面有家纹或者其他纹饰。
表袴(うわばかま,Uwabakama): 在一些重要场合,武士会在里面穿一层叫做“指贯”(さしぬき,Sashinuki)的裤子,外面再套上一层称为“表袴”的袴。
野袴(のはかま, Nohakama): 这种袴的裤管相对较窄,更适合日常活动或战斗。但即便如此,其裤管的宽度也远超现代裤子。
细长袴(細長袴,Hosonagabakama): 这是一种裤管非常长的袴,几乎拖地,在礼仪场合穿着。

穿着方式与配合

袴通常是搭配“上衣”(上衣,Uegi)穿着的,最经典的是搭配“狩衣”(かりぎぬ,Kariginu)或者“直垂”(ひたたれ,Hitatare)等武士礼服。在正式场合,还会搭配“烏帽子”(えぼし,Eboshi)头饰和“草履”(ぞうり,Zōri)或“草鞋”(わらじ,Waraji)鞋子。

袴的系带是关键。武士需要将系带交叉缠绕在腰部,然后打结固定。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武士,在系带的方式上可能也会有一些细节上的差异。

现代传承

直到今天,“袴”仍然在日本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常用于毕业典礼、成人式等重要场合,女性尤其喜欢在这些仪式上穿着搭配振袖(furisode)的袴。男性则在一些传统表演、武道(如弓道、合道等)中仍然穿着特制的袴。

总而言之,日本古代武士的“长裤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袴”,是一种集实用性、威严性和身份象征于一身的独特服饰。它以其宽大的裤脚、多褶皱的设计,在方便骑马、赋予威仪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理解日本武士文化不可或缺的一环。它的形制并非简单的“裤子”,而是一种更具历史和文化内涵的下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其实是个很有趣的问题。

这套衣服叫做長裃或肩衣長袴,上衣叫做肩衣,下服叫做長袴。而長裃则是裃的一种。

裃是室町幕府时期逐渐开始流行的武家常礼服或者说正装,江户幕府时代就正式定型为武士正装。上衣是宽大外张的肩衣,下服则是同样宽大的袴,两者都取自同一布料——所以叫做“裃”,取上下同一之意,也写作【上下】(かみ‐しも)

一般分为半裃、長裃、继裃等类别,如下图:

是带有平袴的裃,袴的长度是正常长度,方便日常穿用,也就是武士的日常礼服。

长裃则是袴的长度为半裃1.5倍,如图,行走极为不便,这是高级武士(大名及高家旗本等)登江户城觐见时所穿的礼服。

则是上下衣不再同一布料的裃,常见于德川幕府高家旗本的衣着。

好了,让我们来说说为何长裃设计的那么不便吧。

实际上现代日本人看时代剧时也经常会问这个问题,毕竟从观众角度来看,这样的设计非常反人道,行走非常不方便。

而答案呢——

这种不方便才是设计的本意!


长裃并非当时武士的日常服装,毕竟非常不方便,而是高级武士在登江户城觐见时必须穿的礼服。拖地的长袴使得武士们行走不便,不得不亦步亦趋,毕恭毕敬,小心谨慎,从而避免武士们在将军屋檐下无视法度擅自行走、奔跑乃至发生私斗,从而尽可能地避免武士们冒犯将军的威严。穿长裃,也就意味着对幕府权威的屈从,以及并无敌意的表示。

当然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总有人还是会作死的,其中最有名的作死案例就是“赤穗事件”。

(浅野长矩行刺吉良义央图)

赤穗藩藩主浅野长矩登城后,与高家吉良义央发生冲突,用小刀(与礼服配合装饰用的小刀)砍伤了吉良。当时将军激怒,命令浅野切腹,并没收赤穗藩。后来,沦为浪人失去经济来源的旧赤穗藩藩士就搞了一个大新闻,去找吉良复仇,并成功,然后幕府一方面不得不把46个赤穗藩藩士切腹,另一方面又将其表为忠义的表率。

浅野私自在殿中刺伤吉良,因为他穿的是长裃,行动不便,(而且只能用装饰用的小刀),所以行刺并没成功,很快被卫士拿下,这也正是长裃的意义了。

参考:

肩衣、袴姿の武将 ・安土 桃山時代・武装の伸展 日本服飾史 資料・風俗博物館〜よみがえる源氏物語の世界〜 肩衣長袴をつけた通常礼装の高級武家 ・江戸時代・小袖の完成 日本服飾史 資料・風俗博物館〜よみがえる源氏物語の世界〜
江戸時代の長袴について質問します。
長袴で防ぐ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日本古代武士所穿的长裤,我们现在通常称之为“袴”(はかま,Hakama),它并非如今我们概念里的那种紧身或宽松的裤子,而是一种颇具特色、结构复杂的下装。要理解它,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深入探究。首先,我们得明白“袴”这个词本身的原意,以及它在日本历史中的演变。最初,“袴”并非日本本土产物,而是源自中国.............
  • 回答
    在中国古代的军事史长河中,确实存在着与日本大铠风格迥异,但同样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代表性的武士盔甲。不过,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它们归类为“武士盔甲”,因为中国古代的军事体系和文化语境与日本有着显著的不同。“武士”这个词在日本代表着一种特殊的社会阶层和军事职业,而在中国,更多的是将参与战争的士兵笼统地称为“.............
  • 回答
    说到中国古代的“士”,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位身着布衣,却目光如炬,口吐莲花,手持简策,怀揣天下苍生的人——诸葛亮。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他并非什么王侯将相的出身,而是以一个“士”的身份,在乱世之中崭露头角,最终辅佐刘备建立蜀汉,留下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千古佳话。为什么我如此喜.............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日本古代,从律令制下的“国守”,到武家体制下的“守护”,这两个看似相似,实则大相径庭的官职。这其中的区别,就像是同一个人,在完全不同的社会规则下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其权力、职能、乃至存在的意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说律令制下的“国守”这得从日本的“大化改新”说起,那是模仿唐朝建立.............
  • 回答
    在中国古代,刺客和门客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身份,但他们都与“尽忠”这一精神紧密相连,只是其表现形式和精神内核有所差异。将中国古代的刺客和门客与日本封建时代的武士道进行对比,能更深入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对于忠诚、荣誉和个人价值的追求。中国古代刺客与门客的“尽忠”在中国古代,“尽忠”是一种至高无上的道德标.............
  • 回答
    在探讨龙泉现代60锰钢武士刀与日本古代玉钢武士刀的刀条性能时,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哪种“更好”,而是要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优势以及适用的场景。这更像是在比较两种不同时代、不同工艺哲学下的产物。龙泉现代60锰钢武士刀:理性与效率的结晶我们先来看看龙泉现代工业制造的60锰钢武士刀。这里的“60锰钢”通常指的.............
  • 回答
    话说咱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在兵器这块儿,那可是没少下功夫,五花八门,各有千秋。要说这日本的武士刀,确实是名声在外,薄如蝉翼的刀身,配合上那精湛的锻造工艺,确实有着过人之处。可要是说哪个咱们中国古代的冷兵器最能克制它,这事儿还得掰开了,揉碎了说。先说说这武士刀的厉害在哪儿。它最大的优点,就是轻便、锋利,.............
  • 回答
    关于“武侠”这类人群在历史上是否真实存在,以及他们是否与日本武士、欧洲骑士一样属于古典文化输出,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到历史的深处,理解中国古代社会背景下,那些行走江湖、身怀绝技的人物究竟是怎样一种存在。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历史上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统一的、自称“武侠.............
  • 回答
    “日行百里”,一个在古籍中屡屡出现的词语,总让人联想到那些矫健的身影,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如惊雷闪电般穿梭于战场。尤其提到“武卒”,那更是古代精锐中的精锐,仿佛天生就该拥有如此超凡的速度。那么,这“日行百里”究竟是夸张的文学渲染,还是确实存在于当时的军事实践之中?我们不妨拨开历史的迷雾,细细探究一番。.............
  • 回答
    要说日本古代的石高制相比于贯高制有没有进步,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两者都是古代日本的赋税和经济衡量单位,但它们所处的历史时期、侧重的方面以及实际运作机制都有显著差异,因此不能简单地说孰优孰劣,而是要看在特定历史阶段,哪种制度更能适应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我们先来捋一捋它们各自的背景和特点。贯.............
  • 回答
    日本古代的陋习,与其说是“陋习”,不如说是一些在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为了生存、发展或者出于某种观念而采取的行为方式,其中一些在我们现代人看来是难以理解甚至无法接受的。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介绍一些,并尽量用更自然的语言来表述。1. 弃子(产子)这可能是古代社会普遍存在的、最令人心痛的一种现象。在生存条件.............
  • 回答
    话说日本的古代,尤其是平安时代之前,那会儿可跟咱们现在睡的床可大不一样。要是有人跟你说“日本古代有床”,那得先弄明白说的是哪种“床”。毕竟,咱们今天说的“床”,更多是指那种有床架、铺着床垫的西式或者说是近代日式那种。在咱们熟悉的“床”还没普及之前,日本人是怎么睡觉的呢?最原始的“床”:地面与简单的铺.............
  • 回答
    古时候,日本战场上的厮杀一旦尘埃落定,胜利者往往会发出三声高呼,这可不是随随便便的呐喊,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含义和仪式感。这三声,可以说是对神明、对阵亡将士,也是对幸存战友的致敬与期盼。首先,这三声高呼,最重要的一个指向是对神明的感谢与祈祷。古代日本,人们深信万物有灵,战场更是神明力量的体现。每一次战争.............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日本古代的造船术,它远比我们想象的要精妙和有特色。说起日本古代的造船术,首先要摆脱一个误区:似乎一切日本的先进技术都源自中国。虽然日本确实吸收了不少外来先进技术,但他们并非照搬,而是根据自己的地理环境、资源条件和实际需求,进行了不少本土化的创新和发展。1. 依海而生的必然选择:日本是.............
  • 回答
    关于日本古代是否有“字辈”以及像织田信长、织田信忠父子,或是丰臣秀吉、丰臣秀赖父子都使用同一个“字辈”的现象,这背后确实有不少讲究,而且与我们理解的中国式的“字辈”概念有所不同,需要详细阐述。日本古代是否存在“字辈”?严格来说,日本古代并没有像中国那样系统、明确、贯穿家族世代的“字辈”制度。中国式的.............
  • 回答
    日本古代缺乏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央军”的概念,这与我们今天理解的“国家军队”有很大的不同。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考察日本古代的政治结构、军事制度以及社会背景。与其说日本古代没有中央军,不如说它的军事力量是高度分散的、以地方为主导的。首先,我们得明白一个核心问题:古代日本的权力分散程度。尽管有天皇.............
  • 回答
    日本古代的令制国,那是一个由中央政府精心划分、为便于统治和管理而设立的行政区域。您观察到有些国家的面积特别小,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番有趣的逻辑,绝非随意为之。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回到令制国诞生的那个时代,去看看当时的社会、地理以及政治背景。首先,您要明白一点,令制国并非是按照我们现代意义上那种均匀、标.............
  • 回答
    在日本古代,天皇提前退位,成为太上皇的现象确实屡见不鲜。这并非偶然,而是由当时复杂的政治、社会以及家族关系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动因,并避免用空洞的官方说辞来掩盖真实的政治博弈。一、 平衡朝廷权力,牵制摄关政治平安时代(794年1185年)是太上皇制度最为.............
  • 回答
    日本古代的官职体系,尤其是在律令制时代(大化改新至平安时代中期),与中国的官僚制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同时又发展出了自己的特色。要将其家世比作中国哪个朝代的官职家世,需要理解其核心的两个方面:一是官职本身代表的权力、地位和俸禄,二是家世背景对获得和维持官职的影响。从官职本身的权力与地位来看,日本古.............
  • 回答
    日剧里那些古朴宁静的日本乡村,或是古色古香的城市街景,确实常常给人一种岁月静好、一尘不染的印象。然而,这终究是影视作品的艺术加工,是为了营造特定的氛围和美学需求,真实的日本古代城市和乡村,在干净整洁这件事上,情况可要复杂得多,也更能体现当时的社会生活面貌。日剧中的“干净整洁”是如何实现的?首先,我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