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司马南连发 6 条视频炮轰联想国有资产流失?

回答
司马南连发 6 条视频炮轰联想国有资产流失一事,在公众中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详细地看待此事,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

一、 事件的背景与核心指控

司马南作为一名知名度较高的“爱国博主”,其核心指控集中在联想集团在发展过程中,特别是股权结构和关键技术的掌握上,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股权结构的变化与“私有化”疑云: 司马南质疑联想在改制过程中,如何从一家由国家投资的“集体所有制”企业,转变为一家民营企业,并在这个过程中,国有资产的占比是否被稀释,甚至流失。他特别关注柳传志等创始人的持股比例和话语权问题,认为这可能是一种“曲线私有化”。
核心技术与知识产权的归属: 司马南强调,联想作为一家科技公司,其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的价值巨大。他质疑这些核心技术是否真正掌握在中国手中,还是在改制过程中被转移或以不合理的方式处置,导致国有资产的无形价值流失。
巨额利润的分配与国家利益: 他认为,联想作为一家在中国市场成长起来的企业,其获得的巨额利润,在经历了股权变动后,是否有相当一部分流向了境外股东或个人手中,而国家和人民未能从中获得应有的回报。
对国家安全和战略产业的影响: 在当前国际局势复杂、科技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下,司马南将联想的股权问题与国家安全和战略产业联系起来,认为一家在中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企业,其控制权和技术方向的“外流”对国家战略构成潜在风险。

二、 司马南的论证方式与特点

司马南的视频炮轰具有以下特点:

煽动性语言和情绪化表达: 司马南善于运用具有煽动性的语言和强烈的个人情绪来吸引观众,例如“亡国灭种”、“汉奸”等词汇,旨在激发公众的民族主义情绪和对“国有资产流失”的担忧。
碎片化信息与选择性呈现: 他往往会从公开的信息中选取对自己观点有利的部分,并将复杂的股权结构、历史沿革等问题进行简化和片面化解读,以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强调“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代表者形象: 司马南将自己塑造成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战士,以此来赢得支持,并赋予其言论更高的道德和政治正确性。
攻击个人和企业声誉: 他的论证常常伴随着对联想创始人和管理层的个人攻击,将其描绘成“攫取国家财富”的代表。

三、 公众的反应与多元观点

对于司马南的炮轰,公众的反应是复杂且多元的:

支持者: 大部分支持者是出于朴素的爱国情怀,对国有资产可能流失感到担忧。他们认为,国家辛苦培育起来的企业,不应被少数人或外国资本所控制,利益应更多地回馈国家和人民。他们认同司马南的质疑,认为这是对企业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权力寻租和利益输送的揭露。
质疑者/批评者:
质疑其专业性与事实依据: 一部分人认为司马南的论证缺乏专业性,对企业改制、股权结构和资本运作的理解存在偏差。他们认为,司马南对联想的指控是基于片面的信息和猜测,缺乏严谨的法律和经济学分析。
批评其煽动性和道德绑架: 批评者认为,司马南的言论过于极端和情绪化,存在道德绑架和“扣帽子”的倾向,将复杂的商业问题简单化为“忠奸”二元对立。他们认为,这种做法不利于理性讨论,反而可能破坏企业形象和市场信心。
强调联想的贡献与事实: 一些人会列举联想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贡献,包括创造就业、贡献税收、推动信息产业发展等,并指出联想的股权结构和发展模式是符合当时的法律法规和市场环境的。他们也会指出,在很多国家,科技巨头公司的股权结构并非完全国有化,而是混合所有制。
担忧对营商环境的影响: 批评者认为,司马南的这种做法可能会对中国企业的营商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让企业家感到不安,阻碍创新和发展。
观望者/中立者: 还有一部分人选择保持观望态度,认为此事复杂,需要更深入的调查和更权威的解读,不轻易站队。

四、 联想及相关方面的回应(虽然不是司马南视频的直接回应,但可以参考)

一般来说,面对类似的指控,企业可能会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回应:

强调合法合规: 联想可能会强调其历次股权改革和发展过程都是在当时的法律框架下进行的,并符合国家相关政策。
公开信息: 可能会公开更多关于其股权结构、股东构成、盈利分配等信息,以增加透明度。
说明发展贡献: 会强调联想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和对社会的贡献。
法律手段: 在极端情况下,如果指控严重诽谤,企业也可能考虑采取法律手段。

五、 司马南行为的深层意义与影响

无论对错,司马南的炮轰行为揭示了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

公众对国有资产的敏感性: 在中国,“国有资产流失”是一个高度敏感的话题,容易触动公众的神经。这反映了公众对于国家财富和国家利益的关心。
信息公开与透明度的需求: 这种讨论也反映了公众对于企业,特别是大型、有国家背景的企业,在股权、利润分配、技术归属等方面更强的透明度和公开化的诉求。
“爱国”话语的利用与边界: 司马南的行为也引发了关于如何界定“爱国”话语的讨论。是否可以利用“爱国”名义来攻击企业、煽动情绪,以及这种行为的边界在哪里?
舆论监督与法律监管的互动: 司马南的“舆论监督”行为,虽然方式可能存在争议,但也可能促使相关部门或企业更加重视和反思问题,并推动更严格的监管和信息披露。

总结

司马南连发 6 条视频炮轰联想国有资产流失,是一场以舆论为载体的争议。司马南以其标志性的煽动性语言和对“国家利益”的强调,成功地吸引了大量关注,并引发了公众对于国有资产保护、企业发展模式和“爱国”话语边界的广泛讨论。

从正面看,这可能促使社会更加关注国有资产的保护问题,并推动企业提高透明度。然而,从负面看,司马南的论证方式可能存在片面化、情绪化和缺乏专业性的问题,容易误导公众,损害企业的声誉和营商环境,甚至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来制造社会不稳定。

看待此事,关键在于:

1. 理性区分事实与观点: 需要仔细甄别司马南提出的每一个具体指控是否有事实依据和法律支持,还是仅仅是基于个人猜测和煽动性解读。
2. 关注企业发展与市场规律: 了解企业改制和发展的复杂性,以及市场经济下股权结构的多元化。
3. 警惕极端言论与道德绑架: 避免被情绪化的语言所裹挟,认识到任何讨论都应在法律和理性框架内进行。
4. 关注官方的权威回应和调查: 在面对此类争议时,等待官方机构或权威媒体的专业调查和公正评判更为重要。

总而言之,这件事不仅仅是对联想一家企业的质疑,更是对当下中国社会关于国有资产、企业责任、爱国情感以及舆论监督等多个议题的一次集中展现和拷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互咬,咱是最喜欢看的!

双方加油!!!

user avatar

司马大师探戈肯定跳得不错,这回踩的点跟上次一样准,都是以前有歪用的错事,后来需要纠错正歪了。

user avatar

我其实对柳大佬的回应更感兴趣。有一说一,口才是真的好。我听完之后非常感动,正想鼓掌,回头一想,不对啊,司马南问的问题,你一个都没回答啊!

人家问的是,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中科院计算所从一开始持股百分之百下降到百分之三十,但是董事会里面居然没有代表,也没有投票权。某想业务做的一般,大佬自己也承认了,然而高管的薪酬占了利润一半。某庆薪酬一年一亿,大佬退休金一年一亿。高管里面一半是外国人,信息安全如何保证。

人家一句都没有提什么卖国贼窝囊废之类,是大佬自己说的。某想是上市公司,还有国有资本,司马先生问问有什么不可以的呢?大佬正面回应就可以了,哪怕说我就是牛逼所以发钱就要多,都比煽情要靠谱啊,明明是科技世界,搞什么艺术人生呢。

说起牛逼,我觉得王石也很牛逼,当年万科是干啥啥成,一个房地产公司搞超市卖水都是赚钱的,时至今日,万科地产万科物业依然是行业标杆,三条红线是一条都没踩。王石的退休金是一千万。

某想是做啥赔啥,做手机做平板做自动驾驶做搜索,近年所有与IT通讯有关的业务,都做过,都赔。唯一会做的是,收购美国公司,组装电脑然后拿中国市场的利润去补贴美国市场。然而,大佬的退休金是一亿。某庆的年薪是一亿。

说实话,大哥,你别跟自己员工扯什么浩然正气了,我要是某想员工,我都想问大佬,你何德何能啊?浩然正气在哪儿呢?

………

我又被盗稿了。

盗就盗吧,别删掉我笔名,行不?

user avatar

相声《数来宝》

节选

甲:噢,大掌柜,你听其详,借你们吃,借你们穿,借来(这个)米山和面山哪,直到如今没还完。我不论僧,不论道,不论你回、汉和两教,天主堂,耶稣教,孔圣人的门徒我都要。

乙:你都要啊?你知我这是什么买卖儿?

甲:噢,我从小没念过《三字经》,您这个字号认不清。

乙:哎,认不清没关系,我告诉你。我这是呀,切面铺。

甲:行咧!竹板儿打,我(这)迈大步,掌柜的开了个棺材铺。您这个棺材真正好,一头儿大,一头儿小,装里死人跑不了,装里活人受不了,装里……

乙:不、不、不,停、停,怎么出来棺材铺啦?

甲:你不说的吗,开棺材铺吗?

乙:谁说棺材铺啦?切面铺。

甲:切面铺。

乙:哎。

甲:切面铺没意思。棺材铺,棺材,棺材,官保发财。

乙:噢……不、不、不,发财,也不开棺材铺。

甲:就棺材铺吧,一头儿大,一头儿小……

乙:哎?不、不、不,行了,行了。咱别对付行吗?我就是切面铺。

甲:别介,别介。

乙:什么叫别介呀?

甲:这个棺材铺这词儿我熟啊。

乙:噢……你熟我就得就合你呀?有这道理吗?就是切面铺,有词儿你就唱;没词儿,走!

user avatar

很快热度就消失了,大家都会很默契地当做什么都没发生,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user avatar

我可以明明白白的说,什么1000多亿拖欠供应商欠款,什么12个亿国有资产流失,什么高管上亿的年薪,都不是问题的核心。这些问题提出来说白了是利用情绪发酵舆论,压根伤不了柳传志半分,因为这样的国有资产流失是当时大背景的常规操作而已,他们有国有企业改制的尚方宝剑。如果只是这些问题,联想早就反击了。

问题的致命点在于中科院计算所的领导拿了股份了,柳传志杨元庆等人是企业家,他们拿多少股份用钱买就行,至于该用多少钱该拿多少股份是中科院计算所决定,哪怕联想股份被卖的一股都不剩也没关系,结果中科院计算所领导也去拿了,这里面很多问题就说不清楚了。如果只是柳传志杨元庆拿了钱,他们一点都不会怕的,这是我该拿的。至于什么用净资产来推导股份贱卖更是压根不对的事情,现在网上反驳利用了这一点来用合并报表归母净资产来反驳司马南,其实哪有科技公司按净资产转让的。阿里巴巴总市值3万亿以上,净资产1万亿,谁能按净资产去收购阿里巴巴。这里面的问题扯不清的。

但是现实是计算所领导拿了股份了,比例还不低,你一个公职人员又不是企业家,钱从何来,为何要拿企业股份,凭啥你拿股份中科院领导不拿,你拿股份是不是以后计算所领导都要拿,中国那么多国有企业他们主管部门领导是不是都要拿股份?主管部门的上级领导是不是要拿?各省部的头头贡献那么大是不是要拿?你说你拿就拿暗股好了,现在明着拿,计算所敢回应?

user avatar

联想的支持者们就很搞笑,有关国有资产流失的事情一样都不回应,不拿数据和事实说话,天天搁那儿卖情怀,拉大旗做虎皮,口口声声吹什么“商业教父”、“企业家导师”、“XX先锋”,摆资格讲辈分。

似乎柳传志可以一辈子躺在功劳簿上千秋万载一样。

更何况,柳传志的“功绩”真的经得起推敲吗?他的功绩,难道就是靠蛇吞象侵吞国有资产、培养出一堆亿万富翁、打造出一个全球最大的电脑组装销售公司吗?

柳传志之所以是商业教父,正因为他创造了一种瞒天过海、暗度陈仓的模式,把国有的变成私有的,把集体的变成个人的。

1986年,柳传志当上了计算所公司总经理,并提出了“国有民营”战略,柳传志将联想的“民营化”正式摆上日程。1988年,柳传志找到了香港商人吕谭平,于是“香港联想”就诞生了。

1988年,“北京联想发展”(计算所公司)、中国技术转让公司(贸促会下属公司)和香港导远公司一起在香港成立了合资企业“香港联想”,此“香港联想”即为后来上市的“联想集团”前身。

香港联想成立以后,北京联想和中技转公司两家国企共持股67%,吕谭平等四名港商控制的导远公司持股33%,原始股本为90万港元,三家公司各出资30万港元。值得一提的是,这个“中技转”公司的董事长,就是柳传志的父亲,柳谷书。

当时香港联想虽然仍然是国有控股,但是中技转公司由于是在香港注册所以按“外资”入股,吕谭平等人则按“外商”入股,实际上当时的香港联想已经是国有民营三分天下。香港联想成立以后,借着北京联想微机总代理的身份,以及中技转公司的巨额贷款,很快就发展起来了。

而香港联想上市,更是个高端的玩法:

本来香港导远是没有能力买下联想的,根据联想集团在香港上市的招股书显示,1992年10月北京联想曾投入9890万港元,吕谭平等四名港商则投入10万港元对香港联想进行了增资扩股。此次增资后,香港联想上市发行的6.75亿股份中,北京联想得到了2.618亿股,吕谭平等人则得到了2.08亿股。

为何港商只投入了10万港元,竟然能换来2.08亿股的股份?后来柳传志在接受采访时公开透露,当年联想增资的9890万港元有4300万(552万美元)借给了港商,让其得以负债持股。

1993年6月28日,柳传志背着北京联想董事,将3000万美元专项贷款中的1270万元借给南明公司,再由南明公司将这1270万美元中的552.58万元借给导远,作为港商对香港联想的增资。1992年的增资扩股使香港联想股本金增至约11000万元。

1994年2月14日香港联想挂牌上市,总共发行6.75亿股,其中北京联想得到2.618亿股,港商得到2.08亿股,技转公司实投股本金和港商相同仅得0.15亿股。上市后的股份比例中方从67%变为40%左右。

靠着联想此次上市,吕谭平等人不仅还清了负债,而且实现了一夜暴富,香港联想也顺利实现了从一家国有控股企业到民营企业的转变。

上图就是当年联想子公司和香港导远之间的借贷文件。

讲白了,这件事就是港商“向联想借钱,买下了联想”。我可以从蚂蚁花呗借钱买下阿里巴巴吗?

在“国退民进”后,吕谭平等变成与北京联想并起并坐的大股东,香港联想破天荒地连续二年(1995年4月—1997年3月)出现巨额亏损,合计达二亿五千万港元,1996年公司财务无法周转,靠国家巨额贷款渡过难关,港商未出一分钱支持,未承担任何风险。由于香港联想的“AST总代理”业务因北京联想销售自有品牌PC而衰落,海外板卡业务因连续二年亏损而大伤元气,香港联想已无从恢复嬴利能力,变成“鸡肋”,1996年8月16日股票最低曾降到0.29港元。

其时,杨元庆领导联想微机取得了亚洲第一的业绩,再加上当时股市大势有利,北京联想具有极好的上市前景。但柳传志不采用北京联想单独上市,也不买壳上市,而是在港商负债持股的情况下,决定将北京联想注入香港联想,实行“整合”。 1997年北京联想注入香港联想实行整合后,股价不断上升,2000年3月6日最高价曾升至70港元。由于港方已退出香港联想,可自由买卖股票,离开联想时,港方按每股1.33元抵债,化了0.32亿股,最后净剩1.76亿股(香港联想股票一分四后,相当于7.04亿股),所以这些股票套现后有可能得近百亿元港币。

讲白了,柳传志心心念念要保住的是自己“私有化”的成果,北京联想是国家的,但香港联想是他自己的。今天我们讲的“联想集团”,其实就是“香港联想”。

当年联想第二号人物,总工程师倪光南之所以离开联想,对外是称“贸工技”和“技工贸”之争,实际上就是因为倪光南在1994年举报香港联想上市,有侵吞国有资产的嫌疑,最后董事会开会决定,请倪总工离开,他走的时候,作为这个公司的二号人物,居然没有半点股份。

2000年,联想实行了一次股权改制,原本联想的股权分配如下:科学院占20%,计算机占45%,员工占35%。股改之后,科学院占65%,计算机所变成0。

最初的时候,柳传志作为联想的是总经理,股份是0%。但在联想股改后他的股权不断增加,以至于达到了15.9%,成为了中国科技产业顶级富豪,而联想的普通员工和科研人员,却没有得到股权激励。

联想当年的股改采取的MBO方式,由“员工持股会”,用所谓1.5亿未分配的利润,购买了国有资产。这里的问题在于,不但这1.5亿不足以买下35%的公司股份,而且这些利润本身也是国有资产,如何可以拿来购卖国有资产

这个股权改制最大的问题,就是拿走了所有科研人员的股权,计算机公司的股权变成0,全部归到“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下面,这就去掉了计算机所所有科研人员的知识产权。联想股改的最后结果——联想的高管们一夜暴富,而计算机所科研人员的知识产权一夜之间被剥夺

但这样的股改,柳传志依然觉得不够,他要的是——联想彻底成为一家不受国资控制的企业。

为了进一步将身上的国有印记洗除,联想控股在2009年又进行了一次改制。此次改制过程中,中国泛海控股集团以27.55亿元买入了中科院挂牌转让的29%联想控股股份,成为第三大股东。

柳传志强调:“泛海加入以后,更能够从股份角度说明联想是一个全民营的企业,我相信从这个角度来讲,对‘lenovo’品牌在国际方面的业务是有好处的。”

有人说,当年国有资产流失是普遍问题,所以不能追究,这就是一句不服责任的屁话,照你这么说,当年那些人民的财富,都流进了少数人的口袋,就不用管了?那么曲婉婷她妈的操作是不是也无罪了?

今天来看,一点没错,柳传志、杨元庆、朱立南......哪个不是亿万富翁?联想集团的二十多名董事、高管及核心技术人员在2020年拿到的总薪酬是9.34亿元,人均超过3000万元(其中杨元庆的薪酬为2616.6万美元,约合1.7亿元人民币)……

从2011年开始,杨元庆连续三年蝉联福布斯“中国最贵CEO”薪酬榜,至今还以1.7亿元的年薪高居中国上市公司中“最贵CEO”,联想普通员工年薪大概20万左右,杨元庆一年的工资,能让联想的一名普通工人从南宋打工到现在。

联想高管中,其实杨元庆薪资还不是最高的,还有两个美国人,一人年薪1.95亿,另外一人年薪1.84亿。



2021年3月31日,联想集团的净资产只有237.3亿元,而资产负债率高达90%,比恒大还高。

联想集团2021年负债高达2259.22亿元。这一数据连续三年以高于10%的速度不断增加,2019年负债金额为1743.40亿元,2020年增长14%,至1988.71亿元,2021年继续增长13.6%,至2259.22亿元,其中流动负债高达1798.67亿元,占比79.6%;非流动负债460.55亿元。

联想的负债率越来越高,但公司高管的薪水却越来越高。3年报告期内,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人员在公司领取的税前薪酬为9.33亿元,这一数字去年是9.09亿元,在前年只有5.64亿元,也就是说,高管总薪酬在2年间上涨幅度超过65%

“联想集团为独立董事每人提供的薪酬和股票奖励也十分不菲。比如2020年5月成为联想独立董事的前主持人杨澜,她获得的年度董事酬金为33万美元(约234万元人民币),包括现金10万美元及价值23万美元的股权权益。”

杨澜是独董中得到酬金最少的,目前联想集团共有6名独董,其余5名独董的持股权益占比均在0.01%以上,最多的WilliamOttoGrabe拥388万股普通股和401万股奖励股份,约为人民币5754万元。”

我们想一想,如果这就叫“中国企业家教父”,那么他教中国企业家干什么呢?

教中国的企业家如何“把国有企业变成自己的”吗?如何资本运作以小博大吞掉国有资产吗?如何利益输送瞒天过海,掏空上市公司, 把债务留给公司,把风险留给社会和国家,把财富留给自己和自己人吗

有人要问,国企和私企有区别吗?国有资产和私有资本有区别吗?

有的,区别很大!

国有资产的一切营收,都是为了扩大再生产,服务于整个社会,而私有资本只是为了资本家个人财富的增加。

国企会给我一个普通老百姓修铁路、修公路、发电、输电、保障我的生存和发展,柳传志们不会!

当年苏联解体后,那些苏共的高层、国企的领导们,摇身一变就成了俄罗斯的财阀寡头,但这些寡头,有为俄罗斯​的繁荣富强、俄罗斯人民的生存发展做出一丝一毫的贡献吗?

user avatar

所以为啥今年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时间点要三度定调呀?

我要搞人,可能要搞很多人,但你们也不必太害怕,我并不想搞所有人。

外面都谈妥了,内部也谈妥了,开杀。

user avatar

天下苦“杨柳”病久已!

就在前段时间,深度感染杨柳病的联想在起诉51nb侵权的官司中败诉,这也让广大对美帝良心想不满的小黑迷们长出了一口恶气。你他娘国外卖的比国内贵不说,相同配置下国内啥屏幕,国外啥屏幕?国内啥网卡,国外啥网卡?心里没点B数么?

就因为如此,51nb网友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制作了ThinkPad的魔改版,比如X210及X2100,我现在换电脑也去51nb,不会再给联想花一分钱。

说真的,不管联想的小新、游戏本做得多好,我坚决不买。想买国产可以选神舟、华为、荣耀,想买老外的可以选戴尔、惠普。买前者我当爱国,买后者我算促进中美友好,尤其是惠普,号称社会主义普,2016年度最佳理财产品,强烈安利一下。

至于买联想图个啥啊?爱国?这孙子就是美国企业,还是美军良心慰问企业,爱的到底是哪个国啊?促进中美友好?这货是二五仔,人家美国人根本没把他当自己人,也不会领你这个情!

user avatar

我第一次知道司马南,是九十年代火热的气功热,一大堆气功大师被司马南一篇报道终结

当年的气功热现在人估计都忘了,神州大地无处不在练功,可以说,哪怕知道气功大师是骗子,也没几个人敢正面硬刚

司马南就做成了这么一件不可思议的大事

其实仔细想想,是司马南一篇报道就能终结一个时代吗?

肯定不是

司马南的报道应该是新时代的需求,才导致传播

气功热时候,气功大师是骗子这件事只有司马南一个知道?

也不是,是司马南出现的时机对了

所以我觉得司马南是风向标,他说的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来历,和旧时代的终结




柳家如果追查,涉及面非常恐怖

因为如今社会的方方面面很多都是当年那场大地震的余震

也就是当年合法的行为,在如今是非法,这该怎么算?

如果不是计划好了后续手段,随便的出手,那就意味着出手者自取灭亡

就像不准备取缔气功,却安排司马南发一篇报道,那意味着把司马南送去接受私刑

愤怒的气功信徒会瞬间把司马南撕碎

所以必须是先计划好怎么取缔气功组织,才能让司马南的报道在大众中传播




所以我非常乐观的看待柳家的下场

毕竟我相信终结气功时代的不是司马南一个人的功劳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司马南连发 6 条视频炮轰联想国有资产流失一事,在公众中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详细地看待此事,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事件的背景与核心指控司马南作为一名知名度较高的“爱国博主”,其核心指控集中在联想集团在发展过程中,特别是股权结构和关键技术的掌握上,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他主要从以下几.............
  • 回答
    2021年9月13日,合肥晚报报道了一起令人震惊的事件:一名女子在合肥持刀连捅网约车司机。这起事件在当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因为它不仅是一起普通的刑事案件,更触及了社会治安、乘客与司机权益保护等多个层面。事件回溯:根据当时的报道,事件发生在合肥市区。一名女性乘客在乘坐网约车过程中,与司机发生了冲.............
  • 回答
    女性乘客连续被七个滴滴司机拒接,这确实是一个令人感到困惑和可能带有一定社会歧视意味的现象,值得我们详细探讨。要理解这种情况,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司机端的考量、乘客端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平台可能存在的机制和潜在的社会因素。一、 司机端的考量:司机在接单时,通常会基于一些信息来判断是否接单。.............
  • 回答
    这事儿听着真是让人又感动又窝火,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首先,那位网约车司机,我得说,他是个爷们,是个英雄。在那种紧急关头,为了救一条小生命,能毫不犹豫地选择违章闯红灯,这是何等的勇气和担当!试想一下,当时他肯定也知道闯红灯的风险,罚款、扣分、甚至可能影响他的营生,但他还是做了。这种“人不犯我我不犯.............
  • 回答
    司马南对电影《悬崖之上》的评价,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解读,并且需要结合他一贯的言论风格和关注点来理解。由于我无法获取他最近具体的、详细的评价文本,我将基于他过往对类似题材电影和时事的评论习惯,以及《悬崖之上》这部电影的特点来推测并分析。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司马南的身份和立场: 政治立场鲜明: 司马南以.............
  • 回答
    司马南对联想的系列“揭露”和“批判”,特别是涉及到联想金融公司的第七期节目,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要理解司马南的观点以及公众的反应,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司马南的核心论点(可能在第七期或其他期中涉及的,旨在揭露联想金融公司的本质):司马南的论点通常围绕以下几个核心:1. “金融榨取”与“空.............
  • 回答
    如何看待司马南怒怼联想「资不抵债、资产流失、信息安全」等一系列问题?司马南对联想的一系列质疑,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讨论。要全面看待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包括司马南的质疑内容、联想方面的回应、以及这场争论背后的深层含义。 一、 司马南的主要质疑点与论据分析:司马南的质疑可以概括为以下.............
  • 回答
    最近关于司马南疑似支持浙大黄河清教授埃及金字塔伪造论的说法,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要看待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包括司马南本人的立场、黄河清教授的论点,以及公众对此事的反应和背后的文化现象。首先,我们得明确“疑似支持”这个词。通常情况下,如果我们直接看到司马南发表明确言论,说“我支持黄河清.............
  • 回答
    最近,围绕着新冠疫苗接种频率以及“什么时候是个头”的讨论,再次因为司马南的发言而升温。他提出的“半年打一次,啥时候是个头”的说法,触及了许多人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的普遍焦虑,也引发了关于疫苗政策、科学依据以及个人选择的深入思考。要理解司马南的这个观点,我们需要将其放在当前全球疫情发展、疫苗技术迭代以及.............
  • 回答
    关于司马南老师对《悬崖之上》剧情的再次质疑,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尤其是考虑到他之前也曾发表过类似的看法。要详细说的话,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聊聊。首先,我们得明白司马南老师的质疑点主要在哪里。他通常的切入角度是历史的真实性和人物的行为逻辑。对于《悬崖之上》这样一部以谍战为背景的电影,历史背景的还.............
  • 回答
    关于同仁堂举报司马南这件事,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事件,牵扯到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好好梳理一下。首先,我们得知道事件的起因是什么。司马南这个人,相信很多人都有印象,他是个经常出现在公众视野里的评论员,以敢说敢说闻名,尤其是在国际关系、国内某些社会议题上,经常发表一些比较鲜明的观点。而同仁堂,那可是几百年的.............
  • 回答
    司马懿在面对诸葛亮进攻时,选择坚守不出而非决战退敌,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战略选择,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军事智慧和对当时局势的深刻理解。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解析司马懿这一策略的合理性与高明之处:一、 司马懿的优势与诸葛亮的劣势分析首先,理解司马懿选择坚守的原因,需要先分析当时双方的客观态势: 司马懿.............
  • 回答
    乾隆皇帝对司马孚的评语,虽然原文并非直接写给司马孚本人,而是体现在他对司马孚行为的评价和对司马府相关事务的处理上,但其背后所蕴含的态度和判断,却能让我们深入了解乾隆这位皇帝是如何看待这位重要的历史人物的。要理解乾隆的评语,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详细分析:一、 乾隆评判历史人物的普遍标准和思维模式.............
  • 回答
    《大军师司马懿》这部剧,在司马昭“背锅”这块的设定,我个人觉得是相当有意思,也挺值得说道说道。尤其是在处理司马懿和司马师的“功过是非”上,把一些比较棘手的、甚至可以说是政治上不太干净的账,一股脑地推到司马昭身上,这背后其实藏着很多编剧的考量,也反映了一些历史现象和电视剧创作的逻辑。咱们先从“背锅”这.............
  • 回答
    司马懿的军事才能:一位坚韧不拔的战略大师在群星璀璨的三国时代,司马懿以其独特的军事才能,在无数战场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尽管他常被与智慧的诸葛亮相提并论,但抛开这位“卧龙”,司马懿自身的军事造诣足以让他成为一代名将。他的军事才能体现在以下几个关键方面:1. 深谋远虑的战略布局与耐心等待的时机:司马懿并.............
  • 回答
    《三国志14》中司马懿统率99,吕布95,诸葛亮93的设定,确实引起了很多玩家的讨论和思考。要详细看待这个设定,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1. 游戏设计理念与策略侧重: 《三国志14》的核心是“主义”和“战法”的战略博弈。 与系列前作不同,《三国志14》更强调在占领土地、控制区域、发挥部队战法.............
  • 回答
    《虎啸龙吟》里司马昭和他大嫂的“关系”,用“微妙”二字来形容,再贴切不过了。这不是那种你侬我侬的爱情,更不是纯粹的亲情,而是一种夹杂着权力、算计、依恋,甚至还有点朦胧情愫的复杂纠葛。司马昭的大嫂,通常指的是他大哥司马师的妻子,也就是在剧中那位以“风韵犹存”的形象出现的女性角色(请注意,历史上的司马师.............
  • 回答
    就“司马3忌”实名举报韩红基金会一事,这是一个相当复杂且牵扯到多方面议题的事件。要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并尽可能地梳理清楚其中的脉络。事件的起因和核心指控首先,我们要明确“司马3忌”(真实姓名李延明)是谁,以及他提出的核心指控是什么。李延明是一位在网络上颇有影响力的评论员,以.............
  • 回答
    “虎啸龙吟狂黑司马昭”这个说法,在我看来,是一种挺有意思的现象,它描绘了一种比较极端的、甚至有些“不讲道理”的批评态度。咱们细掰扯一下,看看这背后都有什么说道。首先,得明确“虎啸龙吟”和“狂黑”是什么意思。“虎啸龙吟”这个词,本意是形容声势浩大、气势逼人。在三国时期,它常常用来形容诸葛亮和司马懿这两.............
  • 回答
    这真是一个令人唏嘘的史实,曹真和钟繇两位三国后期魏国举足轻重的大臣,在关键时刻都选择力荐司马懿,本意是为国家挑选贤才,辅佐曹氏江山,结果却上演了一出“引狼入室”的悲剧,他们的儿子最终也未能幸免于司马氏的权力斗争。这其中的缘由,以及背后的历史逻辑,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一、曹真与钟繇的“识人”与“局限”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