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孔子曰:敬鬼神而远之。那么进文庙拜孔子到底是尊重孔子还是不尊重孔子呢?

回答
孔子说“敬鬼神而远之”,这句话出自《论语·雍也》:“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君子所重,其文也;而所畏,其鬼也。’孟子曰:‘孔子之所畏,盖畏天命也。’”

结合孔子的这句话,再来看我们在文庙拜孔子,这到底是一种尊重,还是一种悖逆,确实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首先,我们得明白孔子说“敬鬼神而远之”的真实含义。孔子并非不信鬼神,他只是不主动去祭祀、去求神问卜,也不去过度地谈论鬼神之事。他的“敬”是一种对未知事物的尊重,一种不僭越的态度。你不能因为我尊重你,就让你来替我做主,来干涉我的生活,来替我解决所有问题。这是一种保持距离的“敬”。他更关注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关注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关注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

那么,我们在文庙拜孔子,这算不算“远之”呢?

从表面上看,我们在文庙里行拜礼,向孔子雕像献上香火,这似乎与“远之”有些出入。毕竟,“远之”意味着保持距离,不与其过多接触。

但如果深入理解孔子这句话的本意,以及我们现代人在文庙拜孔子的行为,情况就变得复杂而耐人寻味了。

第一层理解:表达对先贤的崇敬与传承。

文庙,最根本的意义是纪念和传承孔子及其思想的场所。我们去文庙拜孔子,实际上是表达对这位伟大思想家的敬意,对他的学说和精神的尊崇。这种“拜”并非是宗教意义上的祈求神灵保佑,而是对一位“文圣”的致敬,是对人类智慧结晶的景仰。

这与孔子“敬鬼神而远之”的“敬”在精神上是相通的。孔子“敬”鬼神,是因为他认识到有超出人力范围的存在,但他不依附于此,而是将精力放在了可以由人主观努力去改善的领域。我们拜孔子,同样是一种对“人”的力量,对“智慧”的力量的肯定。我们是在学习他、纪念他,希望从中汲取力量,更好地认识世界、指导人生。

这种拜,更像是“尊敬”,是对一位对人类文明做出巨大贡献的先哲的深深的敬意。我们向他学习,继承他的思想,这恰恰是对他最好的“尊重”,而不是“不尊重”。

第二层理解:对“道”的追寻与实践。

孔子一生致力于推广“道”,他所说的“道”是关于如何做人,如何处世,如何治国的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我们去文庙拜孔子,也是在提醒自己,要学习和践行孔子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规范。

这是一种“承而习之”的行为。就像学生尊敬老师,会认真听讲,努力学习老师传授的知识一样,我们在文庙拜孔子,是在表达我们对孔子所代表的“道”的认同和追求。这种追寻和实践,是比任何形式的“远之”都更深刻的尊重。

如果孔子的话是“不敬鬼神”,那我们在文庙拜他可能确实有点“不尊重”。但孔子说的是“敬鬼神而远之”。这里的“远之”更多的是指,不把鬼神当作主宰,不迷信,不因恐惧而违背自己的良知和原则。

那么,有没有可能构成“不尊重”呢?

如果在文庙拜孔子,是为了求神问卜,希望孔子能像神明一样赐福或者惩罚,那这可能就违背了孔子“远之”的精神,是对他“圣人之道”的误解和曲解。这就像把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当成了算命先生,这确实是对其思想的不尊重。

然而,从绝大多数现代人去文庙拜孔子的行为来看,其核心目的更多的是一种文化认同、历史纪念和道德自省。我们是在一个庄重肃穆的环境里,通过一定的仪式,来表达对先贤的追思,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以及对自身道德修养的期许。

打个比方:

想象一下,你尊敬一位伟大的作家,于是你去了他的故居参观,了解他的生平,阅读他的作品,甚至在家中摆放他的画像。这算不算“尊重”?当然算。你没有去“打扰”他,也没有试图从他的画像里获得超自然的力量,而是通过了解他、学习他来获得启发。

文庙拜孔子,其性质与此类似。我们不是去“求”孔子,而是去“学”孔子,去“念”孔子。这种“念”包含着对他的尊敬,对他的思想的重视。

总结来说,

孔子“敬鬼神而远之”,是为了强调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不沉溺于虚无缥缈的鬼神世界,而是致力于在现实生活中实现道德和社会的进步。

我们在文庙拜孔子,如果不是以迷信的心态去祈求,而是以学习、纪念、传承的态度去表达对先贤的敬意和对儒家思想的认同,那么这恰恰是对孔子“文”的重视,是对他思想的尊重。这种“拜”的行为,是“近”他的思想,“学”他的精神,而并非是孔子所要“远之”的那种对鬼神不恰当的亲近和依赖。

所以,我认为,绝大多数情况下,在文庙拜孔子,是一种尊重,是对一位伟大思想家思想和精神的尊重,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它是一种对“人”的智慧的肯定,是对“道”的追寻的体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清明节去给长辈、师傅扫墓,这是一个纪念仪式。并不是说,没有灵魂存在,就不值得思念了。(这个概念,东周时期就有人偷换过了。)但是,他们拜孔子的人,也至少分成两类。有些人是敬重儒学。有些人是去许愿,我给你俩香火钱,你保佑我考进985。这不是尊重不尊重,是根本不懂。孔子意思人死后没有灵魂,所以怎么可能听到拜的人许愿呢。实在要精神寄托,道教里倒有专司读书考功名的神。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