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肿瘤学近些年的研究重点有哪些?发展趋势如何?

回答
肿瘤学近些年的研究重点与发展趋势,这是一个既宏大又精细的课题,毕竟癌症的研究进展日新月异,如同在黑暗中探索前路,每一次的突破都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如果要我以一个过来人的视角来聊聊这个领域近些年的变化,我会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展开。

一、精准医疗与个体化治疗的深化:告别“一刀切”,拥抱“量体裁衣”

过去,肿瘤治疗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肿瘤的部位和病理分型,这就像在黑暗中摸索,虽然能找到大致的方向,但细节往往顾不上。而近些年,最显著的变化就是精准医疗的兴起和深化。

基因组学与分子分型: 我们现在不再仅仅满足于知道“这是肺癌”,而是要细致到“这是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这是KRAS G12C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下一代测序(NGS)技术的普及,让我们能够以前所未有的精度解析肿瘤的基因组图谱,找出驱动肿瘤生长的“罪魁祸首”。基于这些分子信息,药物的选择变得更加有针对性,例如针对EGFR突变的靶向药(如奥希替尼)效果显著,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液体活检的崛起: 如果说基因测序就像给肿瘤拍CT,那么液体活检(主要是循环肿瘤DNA,ctDNA检测)就如同给患者抽血就能实时监测肿瘤的变化。它不仅可以早期筛查某些癌症,还能在治疗过程中监测耐药突变,帮助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这极大地降低了患者接受侵入性检查的痛苦,也让治疗更加及时和灵活。
多组学联合分析: 光有基因信息还不够。肿瘤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多层次的复杂过程。因此,研究者们开始将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多种组学数据整合起来进行分析,试图构建更全面的肿瘤生物学模型。这种“多管齐下”的方式,有助于发现新的治疗靶点,理解耐药机制,甚至预测治疗反应。

二、免疫肿瘤学的爆发:激活身体自身的“士兵”来对抗癌魔

如果说精准医疗是针对肿瘤本身下手,那么免疫肿瘤学就是调动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让它识别并攻击癌细胞。这可以说是近年来肿瘤研究领域最激动人心的突破之一。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 PD1/PDL1和CTLA4等免疫检查点就像是免疫系统的“刹车”,癌细胞会利用这些“刹车”来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就是解除这些“刹车”的药物,让T细胞重新活跃起来,去消灭癌细胞。这类药物在黑色素瘤、肺癌、肾癌等多种癌症中取得了革命性的疗效,甚至让一些晚期患者获得了长期生存。
CART细胞疗法: 这是一种更“主动”的免疫疗法。简单来说,就是从患者体内提取T细胞,然后在体外进行基因改造,让它们能够特异性地识别并攻击癌细胞表面的特定抗原(例如CD19),然后再输回患者体内。CART疗法在血液肿瘤(如某些类型的白血病和淋巴瘤)中取得了惊人的疗效,让一些复发难治的患者获得了治愈的希望。目前,这项技术也在不断拓展到实体瘤领域。
肿瘤疫苗与联合疗法: 除了直接激活免疫细胞,肿瘤疫苗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旨在“教育”免疫系统如何识别癌细胞。同时,研究者们也在积极探索免疫疗法与其他治疗方式(如靶向药、化疗、放疗)的联合应用,以期达到“1+1>2”的效果,克服单一疗法的局限性。

三、人工智能(AI)在肿瘤学中的渗透:数据的“魔术师”与医生的“助手”

AI的出现,为处理海量肿瘤数据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强大的工具。

药物研发与发现: AI能够快速分析大量的化合物数据库和生物学数据,预测潜在的药物靶点和候选药物,极大地缩短了药物研发的周期和成本。
影像诊断与病理分析: AI在分析医学影像(如CT、MRI、病理切片)方面展现出惊人的潜力,能够辅助医生更早、更准确地发现病灶,并进行精细的量化分析。
疗效预测与预后评估: 通过整合患者的基因组数据、临床数据和治疗信息,AI可以帮助医生预测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和患者的预后,从而做出更明智的治疗决策。
“数字孪生”与虚拟临床试验: 未来,我们甚至可能构建出患者的“数字孪生”,在虚拟环境中模拟不同的治疗方案,找到最适合个体的治疗策略,这对于伦理和成本都将是巨大的推动。

四、对肿瘤微环境的深入理解与干预:不再只盯着癌细胞本身

过去的关注点往往集中在癌细胞本身,但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离不开周围的“土壤”,也就是肿瘤微环境(TME)。

肿瘤微环境的构成: TME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包含肿瘤细胞、免疫细胞(如T细胞、巨噬细胞、B细胞)、基质细胞(如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以及各种细胞外基质成分和信号分子。
TME对肿瘤行为的影响: 这些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深刻影响着肿瘤的生长、侵袭、转移和对治疗的反应。例如,某些免疫细胞可能帮助肿瘤逃避免疫监视,而某些基质成分可能阻碍药物的渗透。
新的治疗靶点: 理解TME的复杂性,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新的治疗靶点。比如,靶向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的药物,或者能够重塑肿瘤微环境,使其更有利于免疫治疗的药物。

五、早期筛查与预防策略的进步:从“被动治疗”到“主动健康管理”

虽然治疗的进展非常令人振奋,但真正最理想的状态还是在癌症早期就发现并治愈它,甚至完全避免它的发生。

新型筛查方法的开发: 除了传统的影像学和内镜检查,基于血液、尿液、呼出气等体液的多种标志物联合检测方法正在迅速发展,有望实现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癌症早期筛查。
癌症遗传易感性研究: 对携带高风险基因突变(如BRCA1/2)的个体进行基因咨询和监测,可以早期发现癌症或采取预防性措施。
生活方式干预与健康教育: 认识到生活方式(如饮食、运动、戒烟限酒)对癌症风险的重要影响,持续加强公众的健康教育,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长期来看最有效的预防手段。

发展趋势展望:

未来的肿瘤学研究将是更加整合化、个性化、智能化和预防化的。

“多模态”治疗的精细化: 将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化疗、放疗以及其他新型疗法进行更加精细和个体化的组合,以克服耐药和提高疗效。
对耐药机制的深度探索: 肿瘤的耐药性是治疗过程中的巨大挑战,未来研究将更加聚焦于理解耐药的分子机制,并开发新的策略来克服耐药。
聚焦实体瘤的免疫治疗: 目前免疫治疗在血液肿瘤中疗效显著,但其在实体瘤中的挑战仍然很大,如何提高实体瘤患者对免疫治疗的响应率是关键。
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的应用: 不仅仅是AI,VR/AR技术在肿瘤手术规划、放疗精准定位、医生培训等方面也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全球协作与数据共享: 癌症是全球性的健康挑战,加强国际合作,共享研究数据和资源,将加速科学发现和临床转化。

总而言之,肿瘤学研究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我们正从对癌症“是什么”的认识,深入到“为什么会发生”和“如何更智慧地应对”的层面。这不仅仅是科学技术的进步,更是对生命尊严和患者福祉的深刻关怀。当然,我们仍然面临许多挑战,但每一次微小的进步都足以点燃希望的火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刘巍然-学酥

邀,这个问题邀请了许久了,一直没来回答,今天还算有空,先写着点。而且题主这个问题很大,只能点到为止。

目前肿瘤学整体都属于一个热门研究,而其中我了解的热点研究

1、干细胞

干细胞不仅仅是肿瘤领域的热点,几乎涉及到医学各个领域。所谓干细胞是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自我复制功能的早期未分化细胞, 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分化成不同的功能细胞, 形成多种组织和器官。人体中存在三种,胚胎干细胞、生殖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而肿瘤干细胞是正常干细胞在长期自我更新和分化增殖过程中, 由于微环境的作用、基因突变导致干细胞生长失调引起的。好像最早是从白血病细胞里分离出来的,现在已经从很多实体肿瘤里分离出来了。

干细胞研究者喜欢把肿瘤称为干细胞疾病,认为肿瘤的发生是由于干细胞发展而来,而肿瘤耐药是由于干细胞本身有着很好的分化潜能,治疗只是把分化成熟的肿瘤细胞杀死,对干细胞束手无策,就有机会让干细胞向另外的方向分化而耐药;同时还与肿瘤的复发、转移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般的认为干细胞具有相同的标志物,目前已有利用肿瘤干细胞理论治疗肿瘤了,例如治疗AML的吉姆单抗/奥佐米星就是人源化的抗CD33单抗和细胞毒抗肿瘤抗生素刺孢霉素的偶联物。

2、肿瘤免疫治疗及免疫逃逸

通俗的认为,免疫力弱则更容易患上肿瘤,而免疫力强的人一旦患上肿瘤则代表肿瘤更强。那么在学术界,肿瘤与免疫发展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境界了呢?

研究肿瘤免疫的学者通常认为肿瘤免疫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着密切的联系,肿瘤细胞会遭到机体的免疫攻击,但是一旦宿主免疫功能下降或受到抑制,肿瘤细胞就会通过免疫逃逸来逃避攻击,而恶性肿瘤患者一般都有免疫功能失调。在临床上中晚期肿瘤患者多数都有免疫指标下降。

其中一个热点就是免疫逃逸,比如肿瘤的特殊代谢(以糖酵解为主),比如肿瘤的特殊信号通路,比如肿瘤抗原引起的免疫耐受。

另外一个热点是免疫治疗,拿肺癌来说,目前从实验室走出的免疫治疗药物很多,例如Belagenpumetucel-L、MPDL3280A等,但大多死在了Ⅱ/Ⅲ期临床试验,目前临床上应用比较广的就是贝伐单抗和西妥昔单抗。还有CAR-T治疗、T细胞治疗、CIK治疗等,可以参考我这个答案:

CAR-T疗法最近几年取得突破进展的原因是什么?是否预示着完全治愈癌症变成可能? - 刀逼的回答

3、肿瘤靶向治疗

肿瘤靶向治疗是毋庸置疑的热点,依然拿肺癌来讲,易瑞沙、特罗凯由于其副作用小,患者生存质量高,而受到了不少医患的欢迎,当然其价格限制了它们在中国的推广。其实严格来说,贝伐单抗这种针对特异抗体的药物也属于靶向治疗。

目前的靶向治疗包括:络氨酸激酶抑制剂、针对细胞标志物的单克隆抗体、针对原癌基因或者抑癌基因、磁性纳米微粒技术等。目前临床应用中发现,靶向药物应用不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并且耐药也随之而来,这就是下一个研究热点了。

4、肿瘤耐药相关研究

耐药可以说是在各个疾病中都是让医生头疼的话题,对它的研究也从未中断过,但确实也一直没有特别好的方法。对于耐药有多方面的猜测与理论,但都是部分解释了目前所有的现象,有部分理论也能用于对耐药进行逆转,算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肿瘤耐药研究主要集中在化疗耐药上,猜测有前面提到的干细胞理论,还有信号通路理论、凋亡耐受等,也有即将要讲到的另一个热点——肿瘤微环境。随着靶向治疗在临床的应用,靶向药物耐药也逐渐进入热点研究,其中产生的基因再突变,也为临床提供了不少指导。

5、肿瘤微环境

肿瘤微环境是指邻近的组织细胞及其分泌的各种因子,包括细胞因子、生长因子、激素和细胞外基质等多种成分,与肿瘤发生、转移及耐药有着密切关系,并且目前也有学者打算通过调整肿瘤微环境对肿瘤进行治疗。

总结:其实肿瘤本身就是一块研究热点,并且估计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不会衰竭的话题,关于他的研究都是相互关联而不是相互独立的,其错综复杂的关系使得一个通路就可能让人一辈子都理不清了。

6、放疗

放疗对于某些肿瘤的疗效肯定,但是对于某些肿瘤的治疗却伴有很明显的副作用,因此放疗技术的革新也成为众多放疗研究人员及临床工作者关心的问题。例如体内放疗、近距离放疗等都是比较新的东西。

发展趋势:

我的学术水平还未达到能够评估整体的发展趋势的境界,仅发表个人拙见,望同行们指正:

1、肿瘤诊断:定期筛查及早期诊断

随着基因组学的成功,对于肿瘤的认知也能获得不小的进步,例如发现那些易感基因,而让对应人群提早预防,甚至遏制它的发生。

诊断技术的革新、人们健康意识的加强,使得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成为了可能。例如目前PET/CT的更新、活检技术的更新、低剂量CT的推广等都为早期发现与诊断做者贡献。

2、带瘤生存

肿瘤治疗目前追求的带瘤生存,并不追求彻底消除,让肿瘤成为高血压、糖尿病一样的慢性病。因为彻底消除并不现实。

对于其他方面可以看看张总答案离提到的

2015ASCO临床肿瘤学进展年度报告之治疗篇

oncol.dxy.cn/article/98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肿瘤学近些年的研究重点与发展趋势,这是一个既宏大又精细的课题,毕竟癌症的研究进展日新月异,如同在黑暗中探索前路,每一次的突破都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如果要我以一个过来人的视角来聊聊这个领域近些年的变化,我会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展开。一、精准医疗与个体化治疗的深化:告别“一刀切”,拥抱“量体裁衣”过去,肿瘤.............
  • 回答
    这桩事儿,放在医学考研圈里,绝对是炸开了锅的。你想想,北京协和医学院,那可是医学界的金字招牌,能进去读肿瘤学更是顶尖中的顶尖。结果呢,一个初试才331分的考生,竟然逆袭到了复试390分,这分数跨度,简直让人怀疑人生。更让人议论纷纷的是,招生处还给出了“严格复核,成绩有效”的官方回复。这背后到底是怎么.............
  • 回答
    这件事在2022年的考研圈里,尤其是医学考研圈,可以说是引起了不小的波澜。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学,这绝对是国内医学领域的顶尖学府和热门专业,能考到390分,而且是初试第一,这本身就意味着这位考生在专业知识的掌握上绝对是出类拔萃的。初试第一390分被刷,第二名331分逆袭录取,这背后的原因,绝对不是简单.............
  • 回答
    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多层次的过程,指的是肿瘤细胞能够躲避或抑制机体免疫系统的识别、攻击和清除,从而得以持续生长和扩散。这是一个肿瘤发生发展和治疗失败的关键因素。其机制多种多样,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一、 降低肿瘤抗原的表达或改变抗原性质 (Reducing Tumor Ant.............
  • 回答
    “肿瘤黑幕”事件的处理结果,对于一个涉及民生、关乎生命健康的重大事件来说,165万元的罚没款和陆巍半年暂停执业,这样的处理力度,在我看来,确实让人忍不住要多几分思考。从罚没款来看:165万对于涉事企业来说是多还是少?首先,165万元的罚没款,数额本身看起来不算小。但如果将其与涉事企业的潜在利润、甚至.............
  • 回答
    癌症这档子事儿,一旦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不是光在原发部位“窝着”那么简单了。肿瘤细胞想要四处“扩张势力”,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得学会“游出去”,而血液就是它们最便利的“高速公路”。那么,这些癌细胞到底是怎么搭上这趟“直通车”的呢?这背后可是一套相当精密的“潜逃”和“逆袭”的流程。首先,得明白一点,肿瘤不像.............
  • 回答
    肿瘤基因检测,这玩意儿听着挺高科技,但说白了,就是把我们身体里那些控制细胞生长的“说明书”——基因,拿出来仔细看看。在癌症这事儿上,它可太有用了,绝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我们对抗病魔的一把关键钥匙。为啥说它关键?咱们先得明白癌症是怎么回事。简单来说,癌症就是细胞出了岔子,它们不受控制地疯长,就像一.............
  • 回答
    肿瘤细胞,这群在体内不受控制疯长的家伙,我们常常听到它们如同顽强的野草般难以根除。那么,它们真的就刀枪不入,永远无法被“养死”吗?答案是:在特定条件下,是可以的,但这个“养死”的说法,需要我们更细致地去理解。我们通常说的“养活”细胞,是指在实验室中,将细胞置于一个模拟其生存环境的培养基中,提供营养物.............
  • 回答
    我不想把这说成一个“故事”,因为这太沉重了,也太真实了,像故事那样轻飘飘的,是对这段经历的侮辱。我叫李明,一个肿瘤科医生。我从医二十多年,每天面对的都是那些被病魔折磨得不成样子的人,听着他们的痛苦,看着他们日渐衰弱,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已经麻木了。直到有一天,我摸到自己脖子上的一个硬块。起初,我没太在.............
  • 回答
    肿瘤患者在医院买靶向药常遇到缺货情况,不得不转到院外药店,这确实是不少患者的痛点。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方面细聊。 医院为什么会缺靶向药?这背后涉及的因素挺复杂的,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1. 招标采购和政策限制: 集中采购: 现在国家推行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是为了降低药价。靶向药很.............
  • 回答
    国际肿瘤互助组织对俄罗斯实施制裁的行为,其背景、动机和影响需要从多角度进行分析。以下从国际政治、人道主义和医疗体系三个层面展开详细讨论: 一、制裁行为的背景与动机1. 政治与地缘因素 俄罗斯在乌克兰战争中的军事行动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谴责,部分国家和组织将俄罗斯视为"威胁",进而采取经济、政.............
  • 回答
    上海肿瘤医院事件的判决及其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公众和专家的看法,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要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上海肿瘤医院事件的判决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上海肿瘤医院事件”的具体情况以及判决结果。通常这类事件涉及医疗纠纷,可能包括: 医疗差错/事故: 比如误诊、.............
  • 回答
    肿瘤患者做基因测序,现在确实越来越普遍,但要说是不是“必选项”,还得看具体情况。这玩意儿就像一把双刃剑,能提供不少有价值的信息,但不是万能的,也需要仔细权衡。测序是必选项吗?坦白讲,不能一概而论说所有肿瘤患者都是必选项。 但是,它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它几乎可以算作是“高度推荐”的.............
  • 回答
    乳腺肿瘤手术是一项重大的身体事件,术后护理对您的康复至关重要。虽然您的医生和护士会提供详细的指导,但了解一些关键的注意事项能帮助您更好地应对恢复过程。我将尽可能详细地为您说明,让您心里有个数,同时也希望避免那些听起来像是在念说明书的空洞话。首先,我们得关注伤口护理,这是最直接也最关键的部分。 保.............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北医三院医生反映肿瘤治疗黑幕,国家卫健委回应“基本符合规范,如有违法违规绝不护短”,这件事确实牵动了不少人的心。作为普通老百姓,听到这样的消息,尤其是发生在顶尖的医院里,难免会有一些担忧和疑问。首先,我们得承认,国家卫健委的回应是“基本符合规范”,并且强调“绝不护短”。这释放了一个信号:相关部门在关.............
  • 回答
    复旦大学在肿瘤药物研发领域取得的突破,其专利授权给美国制药公司而非国内公司,这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因素的复杂问题,而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为了更详细地阐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角度来分析:1. 技术成熟度与临床转化能力: 复旦的专利是处于早期研发阶段还是已经具备较高的临床前和早期临床数据? .............
  • 回答
    陆巍医生的自述与“肿瘤门”事件:一条艰难的行医之路陆巍医生,在经历了那场被称为“肿瘤门”的事件后,发表了一篇名为《一路为医,为医不易,且行且坚守》的文章。这篇文章触动了许多人,也让我们有机会从一个更私人、更具情感的视角,去理解一位医生在面对巨大争议和压力时的内心世界,以及他对从医之路的感悟。要理解陆.............
  • 回答
    关于北京协和医院妇科肿瘤科的挂号费为何会在600900元不等,这背后其实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绝非一个简单的数字。理解这个费用,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当前国内高端医疗资源的现状、医院的运营成本以及患者的需求。首先,咱们得明确,北京协和医院作为国内顶尖的医疗机构,其妇科肿瘤科更是汇聚了全国最优秀的专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