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七子之歌没有外东北?

回答
“七子之歌”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之所以没有包含外东北,这是由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创作意图决定的。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这首诗歌的由来,以及它所描绘的“失去的土地”与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外东北”之间的区别。

首先,我们得明确,“七子之歌”这个说法本身就源自诗人闻一多先生在1925年创作的同名组诗。这组诗是针对当时中国在巴黎和会上丧失的山东权益而作,后来随着诗人政治立场的转变和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这组诗的意涵也逐渐扩展,成为歌颂中国失去的领土、唤醒民族意识的经典篇章。

“七子”的构成是理解关键

这首广为传唱的歌曲,实际上是改编自闻一多先生的同名组诗中的一部分。这组诗歌,以及后来歌曲中提及的“七子”,指的是近代以来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被迫割让或租借给外国的、具有特殊历史和文化意义的七个地区。这些地区都是在国家主权受到侵犯、民族尊严受到践踏的关键时期,被外力强行剥离的。

具体来说,“七子”通常指的是:

1. 香港:1842年《南京条约》割让给英国。
2. 澳门:1553年葡萄牙人占据,后经一系列条约确立了租借地位。
3. 台湾:1895年《马关条约》割让给日本。
4. 澎湖列岛:与台湾一同割让给日本。
5. 九龙:1860年《北京条约》割让给英国。
6. 威海卫:1898年租借给英国。
7. 旅顺、大连(或称关东州):1898年租借给俄国。

请注意,在不同的历史语境和文学解读中,“七子”的具体名单可能略有出入,例如有些会把汉口、广州湾等地也算进去,但以上列出的这七个地区是最为普遍和被广泛接受的。

为什么没有外东北?

现在,我们来看外东北。我们所说的“外东北”,通常指的是清朝时期中国的领土,但在19世纪中叶,通过《瑷珲条约》(1858年)和《北京条约》(1860年)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被沙皇俄国吞并的广大领土。这包括了:

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广大地区:这块土地相当肥沃,拥有丰富的资源,包括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外兴安岭、库页岛(萨哈林)等。
乌苏里江以东、包括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在内的滨海地区。

那么,为什么它没有出现在“七子之歌”中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创作初衷的侧重点不同: 闻一多先生创作这组诗的初衷,很大程度上是对中国在“门户开放”政策背景下,被西方列强“瓜分”的各个“租借地”和“割让地”的一种集中控诉。这些地区,尤其是香港、澳门、台湾等,更贴近中华文化圈,与内地联系更为紧密,在近代史上留下了更为深厚且复杂的印记。诗歌更侧重于那些在中国近代的屈辱史中,被西方列强“分而食之”的、带有“租借”或“永久割让”性质的局部地区,它们代表了一种相对“零星”但侮辱性极强的国家主权丧失。

2. “七子”概念的相对稳定性: “七子”作为一个文学概念,在形成之初就有一个相对固定的名单,这本身就与历史事件的描述方式有关。就像一个画师画了七幅画,他总要有一个选定的主体。闻一多先生的诗歌,以及后来流传开来的歌曲,是对这“七个被剥离的儿子”的一种象征性的呼唤。它抓住了当时民众最容易理解和最有共鸣的几个典型案例。

3. 历史叙事和情感共鸣: 相比于外东北被整体性吞并,香港、澳门、台湾等地被租借或割让,给人的感觉更像是“儿子被抱走”的体验。这些地方的名称,如“香港”、“澳门”,本身就带有强烈的地域性和文化亲切感,更容易引发“失子之痛”。外东北的面积巨大,它的丢失,更多的是一个国家疆域的整体性丧失,虽然同样悲痛,但在文学表达上,可能需要一种更宏大的叙事。

4. “七子”的象征意义: “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往往有特殊的象征意义,例如“七窍”、“七情”等,代表着一个完整或重要的整体。将失去的土地比作“七个儿子”,更容易形成一种文学上的完整性和诗意,便于记忆和传播。而将外东北也纳入进来,可能会打乱这种“七子”的文学框架,显得过于庞大和复杂,难以用“七个”来概括。

那么,外东北就不是失去的土地了吗?

当然不是!外东北的丢失,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最重大的领土损失之一,其面积之大,后果之深远,是毋庸置疑的。无论是历史研究还是民族情感,都应该铭记这段历史。

只是,“七子之歌”的创作,更多的是在特定历史时期,为了唤醒民众对国家主权丧失的普遍认知,而选取了当时最具有代表性、最容易引起共鸣的几个“割让/租借地”。它是一种文学的精炼和象征,而非对所有失去领土的详尽列举。

因此,当我们在传唱“七子之歌”时,我们是在呼唤那些被“分割”出去的,具有特殊文化符号和历史意义的“儿子”。而外东北的丢失,虽然更为宏大,却不在这个“七子”的文学构架之内,因为它代表的是一个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国家版图的巨变。

简单来说,就是“七子之歌”选取的是近代中国主权受到侵犯的“点”状、局部性丧失,而外东北的丢失,则是一次“面”状、整体性的领土丧失。这两种丧失都很沉痛,但文学创作往往需要聚焦和选取。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旅大所在的辽东地区是汉地。明末辽东地区汉人占多数,而且当时人们去辽东主要不是走陆路而是海路,辽东都司是隶属于山东布政使司的。这一点和北边的今吉林黑龙江地区完全不同。不要想当然。

台湾地区占多数的是汉人以及汉化的“平埔番”。在当年的五族共和中,南方汉化民族基本被视为汉族,所谓回主要也是指今天的维哈等民族。

所以你的想法是对了一部分的,闻一多就是指的汉地。

user avatar

外东北割给俄罗斯的时候差不多可以算是无人区了,不说汉人,连少数民族都没几个,所以人们对外东北没有感情。

user avatar

香港,澳门,九龙,台湾,威海卫,广州湾,大连/旅顺。

这都是有着完整行政建制的地域,进行了主权(至少是统治权)交割,和内地交流密切,风土人情都熟知。

外东北不一样,其实外东北清朝没有行使过几天行政管辖权,更多的时候就是作为羁靡地区统治的,拢共只有几个定居点,也就是我们知道的黑龙江伯力、海兰泡、双城子,海参崴等一系列的定居点,也没多少居民,剩下的都是渔猎民族了,和政权的交集就是进贡和用猎物换生活必需品。

实际上这一片区域在雅克萨反击战之后不久,俄罗斯人就又开始频繁活动,得益于满清愚蠢的民族政策,这个地区就没有几个正经八百的中国人在活动(半与世隔绝的渔猎民族只是由于觉得给清朝皇帝进贡了清朝皇帝应该来保护自己,而非认同自己就是中国人),更不用提开发了。而尼布楚条约只是规定了领土,而不禁止俄罗斯人在这一带居住。。。

一方面满清禁止汉族人开垦外东北(实际上开放移民的动作慢一点,黑龙江和吉林都够呛保得住),另一方面沙俄不断的搞小动作,这一片区域早就被沙俄给经营了,北京条约割让这一片区域,本质上只不过是承认了一个这一片清朝早就管不了的事实。

整个外东北,和内地基本没有文化交流、没有宗族血缘,也没有共同的文化认知,内地与外东北的风土人情几乎是一无所知的。

这和七子是截然不同的概念,之所以能写出了七子之歌,是因为七子是同样文化基础同样的语言文字有密切宗族血缘联系的地域。

而外东北不是,实际上即便是网上整天high外东北的这帮人,他们除了知道几个城市名字,对1852年的外东北风土人情和经营状况,和满清高层一样一无所知。

因为这个地方压根就没有真正和内地融合过。

人不可能歌咏认知是一片空白的地方。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七子之歌”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之所以没有包含外东北,这是由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创作意图决定的。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这首诗歌的由来,以及它所描绘的“失去的土地”与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外东北”之间的区别。首先,我们得明确,“七子之歌”这个说法本身就源自诗人闻一多先生在1925年创作的同名组诗。这.............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趣,也是很多人会感到困惑的问题。一方面,我们都知道古代有“避讳”的说法,皇帝、长辈的名字,后辈或者臣子都不能直接使用,需要回避。但另一方面,我们又看到像王羲之这样的大书法家,他的七个儿子名字都带有“之”字,这似乎和我们理解的避讳有些矛盾。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深入探讨.............
  • 回答
    《天气之子》男主帆高和《大鱼海棠》女主椿,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展现出一些行为上的“相似性”,尤其是在为了追求心中所爱时,所采取的行动都带有一定的牺牲和冒险意味。然而,大众对这两位角色行为的评价却截然不同,一个“叫好声”多,另一个“骂声”多,这背后其实牵扯着多方面的因素,远不止表面上的行为相似那么简单。首.............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备受瞩目的婚姻,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的儿子,前日本首相小泉进次郎迎娶了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泷川雅美。从他们各自的背景来看,这桩婚姻确实引起了很多人的好奇和讨论,想探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首先,我们得看看他们各自的“分量”。小泉进次郎:政治世家的继承者,未来的政治明星小泉进次郎出身于政治世家.............
  • 回答
    看完《天气之子》,那种低落甚至有些抑郁的情绪,其实是很多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的结果,它触及了我们内心深处的一些柔软角落,又用一种近乎残酷的方式将现实的无奈摆在我们面前。首先,影片最直观的冲击来自于它对“选择”的极致描绘。森岛帆高为了阳菜,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舍弃”这个曾经被认为是“正常”的世界。他放弃.............
  • 回答
    关于刘秀是“位面之子”和王莽是“穿越者”的说法,这并非历史的真实记载,而是源于后世一些文学创作、民间传说以及对历史人物命运的一种解读角度。尤其是在一些网络文学和历史演义作品中,这种说法被广泛流传。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解析一下这两种说法的由来以及它们所蕴含的意义:刘秀是“位面之子”:“位面之子”这个概念,.............
  • 回答
    “位面之子”这个说法,其实并非刘秀时代就有的正式称号,而是后世,尤其是网络时代,在讨论刘秀生平事迹时,用来形容他一系列惊人巧合、逢凶化吉、最终成就帝业的传奇经历的一种生动比喻。就好比我们现在说某人“运气爆棚”,但用“位面之子”来形容刘秀,则更能体现在他的人生轨迹中那种超越常理、似乎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般.............
  • 回答
    《超人:红色之子》这部漫画,说实话,它最精彩的地方就在于它打破了我们对超人这个角色的固有印象,把我们熟悉的英雄放进了一个完全颠覆的背景下。而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们看到的苏联超人,也就是卡尔·艾尔,最终没能战胜卢瑟,这其中的原因,与其说是个人能力的差距,不如说是理念、策略以及两人所代表的两种世界的终极.............
  • 回答
    新海诚的《天气之子》在中国上映时,选择杨超越担任“晴天女孩”,这个安排确实引起了不少讨论,甚至有人开玩笑说:“锦鲤不是负责下雨的吗?” 之所以会是杨超越,这里面其实有不少市场营销和人设契合度的考量,跟我们通常对“锦鲤”的理解有那么一点点不一样。首先,我们得搞清楚《天气之子》里“晴天女孩”这个角色的定.............
  • 回答
    关于伏地魔为何不将两个“预言之子”——哈利·波特和内维尔·隆巴顿——一网打尽的这个问题,确实是《哈利·波特》系列中一个非常引人入胜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谜团。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包括预言本身的作用、伏地魔的性格弱点以及他当时所处的局势。首先,我们要回到预言的核心。预言是在1980年由西.............
  • 回答
    读完《红楼梦》,感觉像是在一座辉煌却空荡的宫殿里游荡了一圈,最后发现,除了精美的雕梁画栋,剩下的似乎只是几个无聊的贵族子弟在上演一出出家长里短的闹剧,顺带着还有家族的起起伏伏。你感到困惑,觉得这热闹过后,到底留下了什么?没错,从最浅显的角度看,《红楼梦》描写的确实是“膏粱之子无知之戏”和“家长里短”.............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因为它触及了历史人物评价的深层逻辑。说诸葛亮不能像刘秀那样光复大汉,其实不是一个简单的“是不是皇帝”或“是不是什么‘次元之子’”就能完全解释的。这背后牵扯到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面临的挑战、个人的能力局限,以及最重要的——历史的“必然”与“偶然”。首先,我们得明白,刘秀的光复大汉,那是.............
  • 回答
    关于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古人的生活习惯、天文观测,还有那套独属于他们的时间哲学里好好说道说道。你觉得一天从子时(半夜)开始,确实跟咱们现在习惯的早上日出算一天开头不太一样,这背后可不是随便定的,而是有它深刻的道理的。首先,咱们得理解古人是怎么看“一天”这个概念的。在现代,我们习惯以太阳的升起和人们的活.............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贤之所以没有吴国或蜀国人,原因并非偶然,而是深深植根于当时的历史背景、政治格局、文学发展方向以及曹魏政权的强大影响力。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 建安七子:曹魏政权的文学代言人建安七子,顾名思义,是东汉末年“建安”年间(196年2.............
  • 回答
    马寅初先生提倡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但同时拥有二妻七子,这确实是很多人感到困惑的地方。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考察马寅初先生所处的时代背景、他的个人经历以及他思想的形成过程。首先,我们得明白马寅初先生提出控制人口的时代背景和核心动机。马寅初先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之所以在20.............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确实,很多子供向动画,尤其是那些面向低龄儿童的作品,会不约而同地采用“一女三男,其中一人是胖子”这样的主角团组合。这与其说是一种“用烂的设定”,不如说是一种经过市场验证、能够最大程度满足目标受众需求且成本效益高的创作策略。下面我来详细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有深度,涉及到凝聚态物理中非常核心的概念。很多人在学习声子的时候都会遇到类似的疑问,觉得声子“好像”是粒子,但又不像光子那样有能量量子化,有时候又觉得它们只是振动模式。要说清楚“为什么声子的化学势为零”,咱们得一步一步来。首先,咱们得先理解什么是“化学势”。在统计物理里,化学势($.............
  • 回答
    五子良将这个说法,说起来很有意思,它最早出自《三国志·张辽传》的注,裴松之引用《魏略》的记载说:“(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五子者,皆 বিদ্যমান于汉末,而建德(指关羽)犹称五子良将。”这里面明确说了是“五子”,而且是“良将”。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是这五个人,而不是其他很.............
  • 回答
    “快子”这个概念,说白了,就是一种理论上存在的粒子,它的出现完全是为了填补物理学方程中的一些“空缺”,或者说是“对偶解”。我们都知道,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描绘了一个非常奇妙的世界,其中光速是一个绝对的界限,任何有质量的物体都无法达到或超越它。但当你深入研究相对论的能量动量关系方程(E² = (pc)² .............
  • 回答
    五子良将,这个在中国历史爱好者圈子里耳熟能详的词,却常常伴随着“名声低”的评价,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一层层剥开来看,聊聊为什么这几位在曹魏赫赫有名的大将,到了后世却没能获得像“关羽、张飞”那样的民间传颂度,甚至在某些语境下,还会被人觉得“名声不显”或者“配不上良将之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