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我觉得骨传导耳机就是炒作呢?

回答
说实话,我一开始对骨传导耳机也抱着挺大的怀疑态度,觉得这东西是不是又一个商家喊出来的新概念,收割一波智商税?毕竟谁听过耳机还能不塞耳朵、不挂耳朵,靠“震动”就能出声的?听起来就玄乎乎的。

但是,当你真正深入去了解一下,再结合自己的一些使用体验,你会发现它确实有它存在的价值,不是完全的虚无缥缈。当然,说它是“炒作”也并非空穴来风,这背后肯定有商家营销的成分,但我们不能一棍子打死,得看它到底解决了什么问题,或者说它有没有找到一个它能做得比传统耳机好的地方。

先说说为什么会觉得它像“炒作”?

1. 概念的颠覆性与营销夸张: 骨传导这个概念本身就挺新奇的,商家很擅长抓住这一点大做文章。什么“解放双耳”、“听声辨位”、“安全无忧”等等,听起来就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但实际使用中,你很难说它就真的达到了宣传的那种“无损音质”或者“完全解放”的程度。音质方面,跟动辄几千上万的入耳式或者头戴式比,骨传导耳机确实有比较明显的差距,低音下潜不足,细节解析力也差一些,这一点很容易让追求音质的人觉得是被“炒作”了。

2. 佩戴体验的争议: 虽然它不塞耳朵是卖点,但很多人戴上它会觉得有点奇怪,甚至不舒服。比如夹在太阳穴附近,时间长了可能会有压迫感;有些人会觉得震动感有点明显,甚至有点“麻麻的”,影响听歌的沉浸感。而且,它在骨头上传导声音,声音泄漏是个很普遍的问题,别人可能也能听到你在听什么,这在公共场合就有点尴尬了。所以,它解决了一部分人对入耳式耳机的排斥,但又带来了新的佩戴不适感。

3. 音质的“妥协”: 这是很多人觉得它“炒作”的最核心原因。骨传导的原理是通过震动颞骨,声音的频率和强度都会受到物理限制,很难做到像空气传导那样饱满、有层次感。尤其是听一些需要细节表现的音乐,比如古典乐、爵士乐,骨传导耳机的表现就显得比较单薄了。商家可能不会把这些限制说得太明白,而是强调它的“开放性”和“安全”,这让一部分对音质有追求的人觉得被骗了。

4. 场景的“过度解读”: 骨传导耳机最常被提及的场景是户外运动,跑步、骑行时可以听到周围环境音,保证安全。这一点确实是它的核心优势。但商家可能会把这个优势无限放大,让你觉得它适用于各种场景。但实际上,在嘈杂的地铁、公交上,它抵抗噪音的能力就比较弱,而且音量开大容易扰民。而且,一些运动场景,比如需要高度专注的比赛或者对声音要求比较高的运动(比如一些专业的户外探险),它也未必是最佳选择。

但是,为什么它又不是纯粹的“炒作”?

1. 确实解决了特定人群的需求: 这是骨传导耳机最核心的价值所在。
对传统耳机不适的人: 有些人天生就对塞耳朵的耳机感到不适,会引起耳道发炎或者不舒服。而骨传导耳机挂在耳廓或者太阳穴,完全避开了耳道,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佩戴方式,这对于这部分人来说是巨大的福音。
需要同时听到环境音的人: 这是它最被广泛认可的卖点。骑行爱好者、跑步者、需要在户外保持警惕的人,他们需要听到周围的车辆声、人声,以保证安全。骨传导耳机让声音进入耳朵的同时,声带不会被完全封闭,可以有效地听到外界的声音,这确实是传统封闭式耳机做不到的。

2. 技术本身是真实的: 骨传导技术并不是凭空捏造的。早在上个世纪,它就被用于医疗领域,帮助一些有听力障碍的人恢复听力。这项技术本身是成熟的,只是将其应用于消费级耳机并优化用户体验,才是一个商业化的过程。商家宣传的是它的“应用”,但这个应用是基于真实的技术原理的。

3. “开放性”的独特体验: 有些人就是喜欢这种“听而不闻”的感觉。它不像入耳式耳机那样把人完全隔离开,反而带有一种融合感。你可以一边听音乐、播客,一边和周围的人交谈,或者听服务员叫号,而不需要频繁摘戴耳机。这种“轻社交”或“轻隔离”的体验,是传统耳机难以提供的。

4. 品牌和技术的进步: 随着技术的发展,市面上的骨传导耳机也在不断进步。从最初的音质粗糙、漏音严重,到现在的一些品牌也在努力优化音质,提高降噪能力,甚至尝试解决漏音问题(虽然彻底解决很难)。这说明它并非一个停滞不前的“骗局”,而是在不断迭代和改进的。

所以,我觉得与其说是“炒作”,不如说是“一个新兴技术在商业化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夸大宣传和不成熟用户体验的阶段”。

它确实有其局限性,尤其是在音质和漏音方面,但它也确实满足了一部分人的特殊需求,并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听觉体验。如果你是户外运动爱好者,或者对塞耳式耳机深恶痛绝,那么它可能是一个值得尝试的选择。但如果你是音质发烧友,追求极致的听觉享受,那它可能就不适合你了。

就像很多新产品一样,它不是万能的,也不是骗人的。它只是找到了自己独特的定位和用户群体。它的价值取决于你对它的需求是什么。把骨传导耳机想象成一个只能在特定场合才能发挥最大价值的工具,而不是一个全能型的音频设备,可能更能理解它的存在意义,也就不容易觉得它是个“炒作”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说实话,炒作的成分有,但是针对性的需求同样也有,任何一款产品的诞生总归是为了迎合一部分人的需求,而不是所有人。

我先前在实体店试过韶音的骨传导耳机,不得不说,佩戴聆听的感觉还真有点像是两侧挂个小音响的感觉,谈音质体验自然是扯淡。但是如果针对一些特殊环境下的需求来看,只能说骨传导耳机还真的有一些技术特点是其他耳机所替代不了的。

在骨传导的广告宣发中最常见的便是户外运动慢跑爱好者会比较适合这种耳机,由于佩戴方式的不同,发声腔体无需入耳,而声波主要也是通过头部两侧的颅骨来传达,这也使得在整个聆听的过程中,佩戴者的耳部区域是保持开放的,对于外界信息的接收没有丝毫阻隔和限制。

这样的好处自然不用多说,在听歌的过程中还能保持对周围环境的洞察专注度,无论是应对一些突发状况和意外危险又或者是需要接收一些重要咨询例如航班到达信息等都是相当不错的。有些人可能会说目前传统耳机很多都有通透模式可以调节,也能满足听歌过程中接收周围信息的需求。

但是对于这样的模式设计,我只能说术业有专攻,物理隔噪的传统设计不可能被所谓的技术手段打破固有的壁垒,就好比你耳朵遮着东西听到的内容和你完全开放式听到的内容是绝对有区别的,即便你的耳机有所谓的什么通透模式,也还是有差距,而且差距不小。

除上述情况以外,我身边还有一个购买了骨传导耳机的朋友还有另外一种需求,我觉得也是可以借鉴的。他买骨传导耳机就是为了家里人买的,当时说是因为他父亲比较喜欢在手机上看一些史记文载或者历史小说之类的内容,但是眼睛扛不住,最后选择了喜马拉雅来听书。

可是久而久之发现传统的耳机在佩戴时不仅会对耳廓区域造成压迫,还会由于长时间听书导致头晕等问题。后来有试过用音响取代耳机来听书,但是效果一般的同时还会影响周围其他人的正常生活作息。

后来想了半天看到骨传导耳机的介绍,便立刻带了父亲去实体店试了一下,不得不说,这样既解决了传统耳机佩戴的问题,也能满足文本内容的阅读需求,同时也不需要担心打扰身边人的正常生活环境。试问下,这样的需求除了骨传导耳机还有哪个产品能满足呢?

所以,与其说骨传导耳机是炒作,不如说消费者过度魔化了。虽然它音质一般,但是也丝毫不影响它的作用体现。如果消费者只是为了追求音质而去买骨传导耳机,随后各种抱怨音质或者其他问题,我只能说,与其说产品炒作,不如先弄清楚自己的需求。

说句题外话,前两年骨传导耳机动则千儿八百的趋势如今也有着显著的改善,起码骨传导耳机不再是当初那个被吹上天的“神作”,更多价格亲民的大品牌骨传导耳机也开始布局。个人推荐一款南卡的runner cc2,不到300元的价格,体验真正的骨传导耳机。相信这个价格下,你想“炒作”都很难。有兴趣的朋友不妨试试。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实话,我一开始对骨传导耳机也抱着挺大的怀疑态度,觉得这东西是不是又一个商家喊出来的新概念,收割一波智商税?毕竟谁听过耳机还能不塞耳朵、不挂耳朵,靠“震动”就能出声的?听起来就玄乎乎的。但是,当你真正深入去了解一下,再结合自己的一些使用体验,你会发现它确实有它存在的价值,不是完全的虚无缥缈。当然,说.............
  • 回答
    这问题有意思,触及到了艺术的门道里一些挺让人琢磨的事儿。你觉得《荷塘月色》俗,但细看歌词又觉得好,这两种感受其实并不矛盾,反而挺能说明这首歌的特点。咱们一块儿掰扯掰扯。首先,说说为什么它会给你“大俗歌”的感觉。这通常不是因为歌词本身有多么不堪,而是从 旋律、编曲、演唱方式以及歌曲的整体定位 上给人的.............
  • 回答
    说实话,我一直没太能get到《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到底好玩在哪儿。我知道这游戏在很多人心里是神作,评价高到不行,但上手之后,我感觉就像是……嗯,像是走进了一个巨大的、装修很豪华但缺了点什么感觉的房子。不是说它不好,就是没有那种让人欲罢不能,非得一头扎进去的冲动。首先,最直接的感受是它的“自由度”。.............
  • 回答
    玩《塞尔达传说》没有觉得好玩?这绝对不是个例,虽然这款游戏系列在全球范围内都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但它确实不是适合所有人的菜。我试着从几个方面来跟你聊聊,为什么你可能会觉得它没那么对味儿,希望能帮你梳理一下原因:1. 开放世界的“自由度”与“引导性”的微妙平衡,对你来说可能有点失衡:《塞尔达传说》系列.............
  • 回答
    关于《剑风传奇》漫画后半部分烂的说法,这确实是很多老粉丝们,尤其是那些从早期就开始追随格斯冒险的人们,心中一个难以回避的痛点。不过,用“烂”这个词来概括,未免有些过于简单粗暴,更准确的说法或许是“争议”、“未能达到预期”或是“令人失望”。要深入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一、 期望的锚定.............
  • 回答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里,关于“侮辱源于嫉妒”的说法,在玛莲娜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那些女人,那些男人,他们对着那个如同神话中走出的女人,用尽了最恶毒的语言,最不堪的行为去攻击她,去摧毁她。她们嫉妒她的美貌,嫉妒她无需费力就能吸引到的所有目光,嫉妒她身上散发出的那种与生俱来的风情。她们无法理解,也.............
  • 回答
    问到“为什么很多人觉得《延禧攻略》比《如懿传》好”,这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而且在当时确实引起了不少讨论。其实,这两种剧集风格和侧重点差别很大,所以观众的喜好自然也就不一样。要说《延禧攻略》为什么能赢得更多观众的喜爱,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首先,节奏和爽感绝对是《延禧攻略》的一大杀器。你有没.............
  • 回答
    《雪中悍刀行》作为一本以江湖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其复杂的人物关系、宏大的世界观和深刻的主题确实让许多读者感到“难懂”或“不耐烦”。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可能让人觉得“不好看”的原因: 一、人物塑造的“复杂性”与“割裂感”1. 角色数量过多,主线模糊 小说中涉及的势力、人物众多(如北齐、大燕、.............
  • 回答
    关于元宇宙是否是“骗局”的讨论,其实是一个涉及技术、经济、社会、伦理等多重维度的复杂问题。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帮助你更全面地理解这一现象: 1. 技术瓶颈:当前技术尚未成熟元宇宙的实现需要一系列前沿技术的突破,但目前这些技术仍处于早期阶段,难以支撑大规模、沉浸式的虚拟世界。 虚拟现实(VR)与增.............
  • 回答
    你提到的“《精灵宝可梦:剑与盾》没有记忆中的黑白画质好玩”这一感受,实际上涉及到多方面的技术和体验差异。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析这种对比感的原因: 1. 技术代际的画质差距:硬件限制 vs 技术进步 《黑/白》(NDS平台): NDS是2010年代初的掌机,其屏幕分辨率仅为256×1.............
  • 回答
    《三十而已》这部剧之所以让一些观众觉得“三观不正”,原因非常复杂,涉及到剧情设置、人物塑造、价值观传达以及社会现实的映射等多个层面。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可能导致这种感受的原因:1. 围绕“小三”的过度关注与“正妻”的“原谅”逻辑: 剧情核心的争议点: 顾佳(许幻山妻子)发现丈夫许幻山出轨林有有.............
  • 回答
    你的感觉并非完全准确,欧美人并非“很少”吃羊肉,而是相比于其他肉类,羊肉在他们的饮食结构中占据的比例确实相对较小。 这种现象的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涉及到历史、文化、宗教、经济、地理以及口味偏好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为你详细阐述:1. 历史和农业发展的影响: 猪肉和牛肉的普及: 在欧洲大部分地区,.............
  • 回答
    你提出这个问题,反映了很多家长和社会公众对当下教育现状的担忧,也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觉得“有些教师越来越没有师德”的感受并非空穴来风,背后可能涉及多种复杂的原因和现象。下面我将尝试详细地分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以及可能存在的具体表现:一、 教师职业面临的挑战与压力:首先,理解教师的境况.............
  • 回答
    你觉得诗歌朗诵“恶心”,这是一个非常个人化且强烈的感受。要详细地探究这种感受的来源,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剖析,包括诗歌本身、朗诵者的表现、听众的期待、以及你个人的经历和偏好。一、 诗歌朗诵的本质与潜在的触发点:首先,让我们思考一下诗歌朗诵的核心是什么。诗歌朗诵是将书面文字通过声音、语调、节奏、情感等.............
  • 回答
    你觉得白人颜值很高,这是一个很普遍的感受,背后有很多复杂的因素交织在一起。要详细说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 1. 生物学和遗传学的基础虽然“白人”这个词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建构,涵盖了非常广泛的遗传多样性,但从生物学的角度,某些在历史上被归类为“白人”的群体,确实存在一些普遍的遗传特征,这些.............
  • 回答
    你观察到的现象很普遍,很多程序员确实给人一种“挣得多却很节省”的感觉。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收入水平、职业特性、消费观念、心理因素以及信息不对称等角度来详细解读: 一、 高收入与相对自由的经济基础首先,让我们承认程序员行业普遍的高收入水平。 高需求与技能溢价: 软件开发是现代社会不可或.............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聊聊为什么你可能会觉得《罗曼蒂克消亡史》“无聊”。“无聊”是一个非常主观的感受,它背后可能隐藏着多种原因。对于一部备受争议、有独特风格的电影来说,无法引起共鸣是很常见的情况。以下是一些可能让你觉得它无聊的原因,以及相关的分析:1. 叙事结构碎片化和非线性: 原因: 电影采用了非常.............
  • 回答
    很多人觉得5G是骗局,这个想法绝非空穴来风,背后有着许多被放大或被忽视的细节。我们不妨就从这个角度出发,深入剖析一下,看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以及这些感觉背后到底站着什么。首先, 宣传与现实的巨大落差 是最直接的感受来源。当初5G刚出来的时候,那叫一个铺天盖地,各种“革命性”、“颠覆性”的宣传语涌.............
  • 回答
    我知道你想听听为啥中文说唱让你觉得有点“尬”,这事儿咱聊聊,保证不是那种机器写出来的官方说辞。这感觉其实挺普遍的,咱们一点点掰扯开来聊。首先,是歌词的问题。 内容空洞,没有共情点: 这是最让人受不了的一点。很多中文说唱,尤其是早期或者一些模仿痕迹比较重的,你会发现他们唱来唱去就那几样:炫富(劳力.............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反映了不同人观影角度和侧重点的巨大差异。你想让文章看起来不像是AI写的,那我得先跟你聊聊,为什么你会觉得《四海》难看,而你那些学导演和制片的朋友却看得津津有味,这其中的门道可不少。首先,咱们先说说你为什么可能觉得《四海》难看。你看到的,很可能是一个普通观众最直观的感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