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020 年起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将实施「十年禁渔计划」,意味着什么?「无鱼」状态多久才能改变?

回答
2020 年起,长江这条母亲河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十年禁渔”,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意味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一场为了恢复长江生机、守护母亲河血脉的壮丽行动。

想象一下,曾经喧嚣热闹的江面上,如今被严格的禁令笼罩。这意味着,从那时起,长江干流及洞庭湖、鄱阳湖等主要通江湖泊,以及长江重要支流,都进入了一个长达十年的“休渔期”。在此期间,所有可能对渔业资源造成破坏的捕捞作业,包括所有的捕捞工具和方式,都被明令禁止。这就像给一个长期劳累、资源枯竭的身体,下达了最严格的“卧床静养”命令,目的是让它有时间、有空间去休养生息,重新积蓄力量。

这十年禁渔,不仅仅是让渔民放下渔网,更是一场全方位的生态修复工程。政府会投入巨大的资源,去清理江河湖泊中的非法捕捞工具,拆除沿江的违规渔业设施,甚至要着手治理那些破坏水生生物栖息地的污染源。同时,对于那些依赖渔业为生的渔民,国家也出台了相应的帮扶政策,帮助他们转产转业,找到新的生计,让他们能够理解和支持这项艰巨而意义重大的任务。

那么,禁渔十年,江水“无鱼”的状态多久才能改变呢?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数字可以给出答案。我们不能指望十年之后,长江里就立马鱼满为患,恢复到过去那个“渔舟唱晚”的时代。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长江的渔业资源遭受的破坏是长期的、累积性的。过度捕捞、非法捕捞、以及水体污染、栖息地破坏等多种因素,已经让许多长江特有的鱼类,比如长江鲟、白鲟等,濒临灭绝,甚至已经消失。一个物种的繁衍需要时间,更需要适宜的环境。

这十年禁渔,是为水生生物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喘息”机会。在这期间,一些原本被过度捕捞的鱼类,可能会有繁殖的机会,种群数量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一些在长江中越来越罕见的鱼类,也可能因为捕捞压力的解除,而有更大的生存空间。

但是,要让长江的渔业资源真正复苏,仅仅十年是远远不够的。想象一下,一个孩子从出生到成年,需要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成长和成熟。对于长江里的鱼类种群来说,从濒危到恢复到一个健康的、可持续的种群规模,需要更漫长的时间。

科学的禁渔和生态修复,是给长江的未来播下希望的种子。这十年,我们是在为未来打下基础。十年之后,如果禁渔措施得到有效执行,水体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栖息地得到有效恢复,那么我们有望看到长江的生物多样性有所提升,一些鱼类的数量会有所回升,甚至可能有一些鱼类重新出现在江河湖泊中。

但是,“无鱼”的状态要彻底改变,让长江重现生机勃勃的鱼类种群,可能需要几十年的时间,甚至更长。这是一个与时间赛跑、与过去的破坏力较量、与环境因素抗争的过程。我们看到的改变,可能首先是水质的改善,是江豚、中华鲟等旗舰物种的出现频率增加,是水草更加茂盛,然后,才能逐渐看到鱼类的数量和种类开始多样化。

所以,十年禁渔,是一个关键的起点,是一次必要的“休克疗法”。它带来的改变,是孕育在江水深处的希望,是需要我们持续关注和共同努力才能最终显现的成果。我们不能期望立竿见影的奇迹,但可以相信,这十年的付出,必将为长江的未来,也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更健康的生态系统,一个充满生机的母亲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少回答已经指出了,这对我们的食用鱼并不会有太大甚至几乎没有影响。那为什么还要禁渔?我们的生态需要恢复和保护,许多的珍稀特有鱼类正在消失边缘……

研究表明,近代物种的丧失速度比自然灭绝速度快1000倍,比物种形成速度快100万倍。物种的丧失速度由大致每天1个物种加快到每小时1个物种,这意味着每过1小时,就有1种历经千百万年进化的生物从地球上永远消失。

长江作为母亲河,不仅孕育了古老的华夏文明,也滋养了万象生命。长江拥有各种鱼类400余种,特有鱼类180余种。长江既是青、草、鲢、鳙“四大家鱼”等重要经济鱼类的天然种质资源库,更是诸多珍稀水生生物的避难所。在1988年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珍稀保护野生鱼类共有16种,其中分布于长江水系的有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白鲟和长江鲟,二级保护动物——胭脂鱼、花鳗鲡、川陕哲罗鲑和松江鲈鱼等。

在这些鱼类从繁盛走向濒危的过程中,人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或水利开发导致栖息地破坏,或过度捕捞导致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尽管2005年建立了“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但在长江经济发展与珍稀水生生物保护的博弈中,这些珍稀物种的命运岌岌可危。它们急切地呼唤,呼唤着人类倾听它们的内心话,呼唤着人类保护这些珍稀的物种,保护母亲河长江......

我们举一些例子,大家可以管中窥豹,了解下部分情况。

中华鲟:我曾是恐龙的好朋友,在长江生活了上亿年之久,但是现在,我已经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我的同伴们也越来越少了……

中华鲟(图片来源:中国淡水鱼类原色图集)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种群自白垩纪延续至今,已经历1.4亿年,是最古老的鱼类之一。它们亲历了长江的形成和变迁,也见证了恐龙的繁盛与消亡。

中华鲟身长最长可达4米,体重可达500公斤以上,体型呈长梭形,眼细小,全身有五行菱形骨板。长江边有句俗语“千斤腊子万斤象”,其中“千斤腊子”就是中华鲟。中华鲟幼鱼在海洋生长和栖息,8~14龄具备性成熟条件后,便开始向长江上游和金沙江下游的产卵场进行洄游,是典型的溯河洄游性鱼类。全世界有27种(亚种)鲟鱼,都在北半球相对冷水的环境生活。中华鲟是其中分布纬度最南端的物种,也是少数在秋天繁殖的鱼类物种。

全世界的鲟鱼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中华鲟也不例外。由于1981年葛洲坝的建设阻隔了中华鲟的洄游通道,迫使中华鲟失去了原有的产卵场,栖息地丧失和过度捕捞使其种群数量迅速下降,繁殖群体性比失调(雌雄性比接近6:1);而三峡蓄水后导致的产卵场环境条件变化进一步加剧了中华鲟的濒危状况。

为了保护中华鲟物种,人们进行了大量的努力。1983年中华鲟人工繁殖获得成功后,已实施增殖放流超过60余次,600万尾(农业部2014年数据)。遗憾的是,这些努力仍无法阻止其自然种群的衰退(放流个体的贡献率不足10%,自然繁殖补充仍是其种群维持的主要途径)。最新的科考结果显示,中华鲟已连续两年(2017和2018年)未监测到发生繁殖行为。至2018年,葛洲坝下中华鲟繁殖群体数量已不足20尾。

由于有较大量的人工养殖中华鲟个体存在,且突破了全人工繁殖瓶颈。所以,中华鲟的保种希望犹存。但是,要恢复其自然种群,仍然任重道远。

白鲟:长江里一直流传着我的传说,但是,人类再也看不到我长江逐浪的英姿……

白鲟(图片来源: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鱼类图集)

白鲟(Psephurus gladius)是匙吻鲟科现存的两种之一,因其吻部长如象鼻(占体长1/3),又被称为象鼻鱼、中国剑鱼。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类之一,白鲟最大个体全长可达7米,是名副其实的“淡水鱼王”,因此也被长江渔民戏称为“万斤象”。性成熟白鲟个体通常分布在长江中上游的干支流中,是凶猛的掠食性鱼类。每年的3-4月是白鲟的繁殖期,大量亲鲟聚集于金沙江下游的宜宾江段和四川省江安县江段产卵,幼鲟集群往河流下游迁移,随着个体的不断生长,它们逐渐分散开来,进入长江流域的各支流、湖泊、甚至长江口的半咸水区觅食。

白鲟是长江水生态系统中最顶级的掠食者,相当于草原上的狮群,海洋中的大白鲨,对下级的物种种群有着强烈的控制作用,甚至凶猛的鳡鱼都会成为白鲟的食物。因此,白鲟在长江水生态系统中有着重要的功能作用。白鲟(分布于亚洲)和匙吻鲟(分布于美国密西西比河)作为跨太平洋分布的古老孑遗类群,对于研究欧亚大陆与北美大陆的地质历史和生物交流过程,比较两个大陆的生物类群演化差异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与中华鲟的命运类似,白鲟也因大坝阻隔和过度捕捞对其野生种群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由于白鲟无法人工驯养,是三种长江鲟鱼中唯一未能人工繁殖成功的一种,这也造成了人类对其保护束手无策的局面。自2003年在四川宜宾江段调查到了白鲟之后,十多年来,再没有人见过长江白鲟的踪影。

最新消息,据澎湃新闻和楚天都市报报道,国际学术期刊《整体环境科学》(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在线发布的一篇研究论文透露了“长江白鲟被宣布灭绝”这一消息。论文的通讯作者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院首席科学家危起伟博士,第一作者是该所的张辉博士。该论文称,预计2005-2010年时长江白鲟已灭绝。危起伟博士介绍,2019年9月中旬,国际组织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上海组织了专家组评估,评估结果为,中国特有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长江白鲟灭绝(extinct)。

长江鲟:我是迷你版的中华鲟,虽然我这么小,长江这么大,却依然没有我的容身之处。

长江鲟(图片来源: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鱼类图集)

长江鲟(Acipenser dabryanus)又名达氏鲟,俗称小腊子或沙腊子,长得和中华鲟十分相似,它们是关系最为密切的姐妹物种。主要区别在于长江鲟的鳃耙更多一些(一般33-54),中华鲟的鳃耙少一些(一般14-28);中华鲟要进行河海洄游,长江鲟不进行洄游,属于淡水定居性鱼类。与它的两位长江同类相比,长江鲟最大仅1.2米(约15公斤左右),是鲟鱼中的小个子。长江鲟主要摄食底栖动物,在长江中上游和金沙江干支流中皆有分布。长江鲟产卵场也分布于金沙江下游冒水至长江上游合江之间的江段,繁殖期在3-4月,存在秋冬季节产卵类型,属多次产卵类型。

栖息地丧失被认为是长江鲟种群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尤其是近年来长江上游干支流水电工程、航道整治和挖沙活动,使得长江鲟几乎无容身之所。在最近几年(2014-2018)的专项监测中,每年捕获的长江鲟数量仅为1、3、1、4、3尾,野生种群的濒危状况堪比中华鲟。

目前,长江鲟的全人工繁殖技术也已经突破,其子一代苗种繁育在2003年已初具规模,到2018年可实现放流85000多尾不同规格的幼鲟。但如何提高放流个体的存活率和对外界的适应力,进行栖息地的修复,是未来长江鲟保护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胭脂鱼:我是长江中的“一帆风顺”,却不知道我的“鱼生”、我们的种群能否一直“一帆风顺”?

胭脂鱼(摄影:邱宁)

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又名黄排、火烧鳊,是胭脂鱼科在我国唯一的代表种,分布于长江和闽江。

目前,闽江的胭脂鱼已经很难见到了。胭脂鱼和白鲟相似,也是跨太平洋分布的古老类群。只不过其近亲类群亚口鱼类在北美仍留存有70多个物种,但是在亚洲仅孑遗胭脂鱼一个物种。因此,对于研究欧亚大陆与北美大陆的地质历史和生物交流过程,比较两个大陆的生物类群演化差异也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胭脂鱼体形侧扁,背鳍起点处隆起,幼鱼体色桃红或墨绿,成鱼通体呈现猩红色纵横,好似涂抹胭脂一般,色彩十分绚丽,被人们荣称为“一帆风顺”,在东南亚享有“亚洲美人鱼”的美称。胭脂鱼在长江上、中、下干支流和湖泊中皆有分布,但产卵场主要在长江上游干流及金沙江、岷江和嘉陵江。成熟亲鱼在繁殖季节(3-5月)上溯洄游,在水流湍急的砾石和乱石滩上产卵,仔鱼和幼鱼随江水漂流到中下游或附属湖泊中生长。葛洲坝修建之后,长江中下游的胭脂鱼群体无法上溯至上游产卵场,但在坝下形成了新的产卵场。

胭脂鱼人工繁殖技术的发展已有较长历史,自1978年四川省万州水产研究所首次获得胭脂鱼池塘人工繁殖成功后,各地水产所每年均开展了大量的胭脂鱼增殖放流活动。根据中科院水生所1996-2018年的野外监测记录,每年都会有一定数量的胭脂鱼幼鱼或成熟亲鱼被误捕(年均14尾),表明胭脂鱼在长江中仍维持有比较稳定的种群规模。

花鳗鲡:我的名字很美,但我不想成为传说。亲爱的人类啊,请把我留在长江!

花鳗鲡(图片来源:长江中下游土著和外来鱼类)

花鳗鲡(Anguillamar morata)又名溪鳗、雪鳗,在朝鲜、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均有分布,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下游及其以南省份的河流。

它的躯体呈圆筒状,后部稍侧扁,总体看来像巨大的鳝鱼,在广东地区被称作“鳝王”。花鳗鲡是降河性洄游鱼类,成熟亲鱼从江河洄游至远洋中产卵繁殖,卵在海流中孵化,孵出的仔鳗经变态为柳叶鳗,随海流漂游到河口近岸,并逐渐变态为白鳗苗(俗称线鳗或玻璃鳗)进入江河中生长、肥育。

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水体污染和拦河筑坝阻碍其降河洄游通道等原因,导致花鳗鲡的资源量急剧下降。目前花鳗鲡野生苗种已可进行人工养殖,但人工育苗尚未获得完全成功。

川陕哲罗鲑:为了适应长江现在的生存环境,我一直在努力,人类啊,请别放弃我!

川陕哲罗鲑(图片来源于网络)

川陕哲罗鲑(Hucho bleekeri),又名猫鱼、虎嘉鱼等,在长江主要分布于四川西北部的岷江上游和大渡河上游,是冰川时期残存的冷水性鱼类,在研究动物地理学、鱼类系统发育与气候变化等方面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川陕哲罗鲑最大个体可达50kg左右,背部生有脂鳍,繁殖期为每年3-5月,雄鱼和雌鱼一一配对,具有筑巢行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川陕哲罗鲑还是当地的经济鱼类,此后由于过度捕捞、污染和大坝建设等人类活动的干扰,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多个历史分布区已难觅其踪迹。万幸的是,经过科研人员坚持不懈的努力,2013年6月,川陕哲罗鲑在陕西太白县人工繁殖成功。根据2018年10月最新消息,研究人员通过水下视频及科研捕捞,证实陕西太白河中川陕哲罗鲑种群存在自然繁殖,为川陕哲罗鲑野生种群的延续带来了希望。

松江鲈鱼:我曾是乾隆御赐的“江南第一名鱼”,是招待贵宾的佳肴,如今却因种群濒危成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但愿我们的濒危别再次“升级”!

松江鲈鱼(图片来源:中国淡水鱼类原色图集)

松江鲈鱼(Trachidermus fasciatus)与黄河鲤鱼、松花江鳜鱼、兴凯湖白鱼并称为我国的四大名鱼,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及相关河流水域,以上海松江县所产的最为有名。

它外形看起来很像沙塘鳢,亲鱼在繁殖季节头侧鳃盖膜上各有2条桔红色斜带,似4片鳃叶外露,由此得名“四鳃鲈”。松江鲈鱼为降河洄游性鱼类,幼鱼于淡水中育肥,到生殖季节(12-2月)自淡水作降河入海的生殖洄游。

在上世纪50年代,松江鲈鱼的年捕获量可达万斤。近年来,由于河口污染、掠夺式捕捞和洄游通道阻隔,致使松江鲈鱼野生种群数量不断减少,长江口松江鲈鱼已基本绝迹,目前仅在黄渤海沿岸发现其幸存的种群。2007年山东文登市青龙河下游成立了首个松江鲈鱼自然保护区,并开展松江鲈鱼救治、驯养繁育和放流工作。其后上海松江区水产良种场也从2013年开始进行松江鲈鱼放流,至今在长江口已累计放流约20万尾。

结语

除上述珍稀鱼类以外,长江流域还包括滇池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grahami)、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lenok tsinlingensis)两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其中滇池金线鲃分布于滇池流域的涌泉、溶洞和地下河中,为长江、红河、珠江三大水系分水岭地带;秦岭细鳞鲑分布于秦岭山区的10余条山间溪流中,为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与上述物种一样,这些鱼类也都遭受着人类活动干扰导致的栖息地破坏,种群数量稀少,生存受到严重威胁。

2016年,一个声音犹如黄钟大吕:“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振聋发聩,为长江经济带的发展立规矩、明方向,也让这些长江珍稀水生生物看到了曙光。

三年多来,举国上下,“长江大保护”的理念深入人心,水清河晏,江豚腾跃的景象频频再现。根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由水生所组织实施的2017年长江江豚科考结果显示:长江江豚数量约为1012头,其种群数量大幅下降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2018年开始,长江各流域开始逐步实施禁捕和退捕后,其效果已经初步显现,鱼类资源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根据水生所专项监测结果表明,相比2017年,2018年长江上游宜宾、合江和木洞江段的圆筒吻鮈、异鳔鳅鮀、光泽黄颡鱼等经济鱼类和特有鱼类数量有所回升;赤水河单船捕捞产量从禁渔前的4kg/天/船增加到禁渔后的6kg/天/船,一些多年未见的种类(如银鲴和长吻鮠)得以重新出现。

2019年,在水生所曹文宣院士的多年呼吁下,三部委联合发布了《长江流域重点水城禁捕和建立偿制定实施方案》。根据《方案》要求:2019年年底前,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区完成渔民退捕,率先实行全面禁捕;2020年底前,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保护区以外水域要完成渔民退捕,暂定实行10年禁捕。至此,母亲河长江全面进入十年休养生息期。农业农村部官网近日正式发布了关于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范围和时间的通告,这些濒危的特有鱼类们,应该可以安享它们的“鱼生”了。

希望下次给大家科普时,就不需要看这些图片啦,咱们直接到长江边,现场观察它们灵动的美,领略长江母亲万古奔腾的气势,感受在习总书记“一定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清洁美丽的万里长江”的嘱托下日新月异的变化,再探寻一段新的充满活力与生机的长江故事。

作者:常涛

本文授权转载自“中科院水生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20 年起,长江这条母亲河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十年禁渔”,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意味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一场为了恢复长江生机、守护母亲河血脉的壮丽行动。想象一下,曾经喧嚣热闹的江面上,如今被严格的禁令笼罩。这意味着,从那时起,长江干流及洞庭湖、鄱阳湖等主要通江湖泊,以及长江重要支流,都进入了一.............
  • 回答
    关于华政法硕(法律硕士)从2020年起与学硕(学术型硕士)在校区上彻底分开,法硕第一年在松江,学硕留在长宁,这无疑是学校在教育资源配置和学生培养模式上的一次重要调整。这个变化看似只是一个简单的地点迁移,但对于华政法硕的同学来说,其影响是多方面、深远的。首先,我们得明白,这种分开不仅仅是地理位置上的“.............
  • 回答
    看待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自2020年起取消本科招生、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的决定,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其背后的原因、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更宏观的教育政策背景。一、 背景分析:为何做出这样的调整?1. 学科发展与定位的深化: “大新闻学”或“传播学”的时代趋势: 传统的“新闻学”.............
  • 回答
    教育部官宣从2020年起取消高校自主招生,并推出“强基计划”,这一举措无疑是教育改革领域的一个重磅信号,其影响深远且复杂,涉及高校人才选拔模式的根本性调整,也触及了高中教育和学生发展的多个层面。取消高校自主招生,为何而来?高校自主招生在推行过程中,初衷是为了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打破“唯.............
  • 回答
    骑手困境与城市脉搏:如何为上海的“最后一公里”按下暂停键?2020年,上海查处的快递外卖骑手交通违法高达4.3万起,这个数字不仅是一串冰冷的统计数字,更是对城市交通安全敲响的警钟,也折射出支撑着我们便捷生活的这群特殊劳动者所面临的困境。如何才能真正解决这个问题,让“最后一公里”的安全与效率不再是此消.............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小米 10 系列,当年可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3999 元起的定价也着实让不少人眼前一亮。我来给您扒一扒它到底有哪些过人之处,又有哪些让人觉得“哎呀,要是能更好就好了”的地方。亮点嘛,那可真是不少,得好好说道说道: 堆料狂魔的回归: 小米 10 系列,尤其是小米 10 Pro,简直.............
  • 回答
    自2020年1月23日10时起,武汉市为应对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采取了前所未有的“封城”措施,关闭了全市的离汉通道,并暂停了绝大部分公共交通运营。这项决定在当时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其影响之深远,至今仍然是人们讨论的焦点。封城之初的严峻形势:在那个时间点,疫情发展迅速,武汉作为早期爆发.............
  • 回答
    自2020年4月10日起,花桥、宝华山、阜宁、黄口、阜南、夏邑县这六个车站的停运,背后往往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原因,并且对当地的交通、经济以及居民生活都会产生显著的影响。要详细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停运的原因分析车站停运的原因通常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以下是一.............
  • 回答
    香港宣布自2020年11月23日起对内地实施单向通关,这一举措无疑是在当时全球疫情依然严峻的背景下,对香港和内地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的重大政策调整。要评价这个决定,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得理解这个“单向通关”的具体含义及其背景。“单向通关”意味着,从内地前往香港的旅客,在符合一.............
  • 回答
    2020年底,日本突然宣布从12月28日起,暂停来自所有国家和地区的新入境,并且这一措施将持续到2021年1月底。这个消息在当时引起了相当大的震动,并且确实有其背后复杂的考量和影响。首先,我们得明白为什么日本会在那个时间点做出这样的决定。最直接的导火索,毫无疑问是英国出现的变异新冠病毒(B.1.1..............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有探讨价值。如果从1980年开始,美国就一直采取严厉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并且这种政策持续到了2020年,那么铁锈带(Rust Belt)的经济状况,很有可能与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有所不同,但要说“维持”到2020年,这本身就带有不确定性,而且“维持”的标准也很难界定。我们得先想想,.............
  • 回答
    关于民航局要求自2020年3月26日起继续削减国际航班的这项措施,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读其背后逻辑和可能带来的影响。在我看来,这绝对不是一个拍脑袋的决定,而是基于当时严峻的全球疫情形势和国家整体疫情防控策略下,一个相当审慎且具有深远考量的举措。首先,我们得回到那个时间点的大背景。 2020年3月,全球.............
  • 回答
    如果我在2020年实现了财富自由,我会以一种既务实又充满探索精神的方式重新定义生活。以下是我可能选择的具体生活方式: 1. 财务结构:安全感与灵活性并重 被动收入占比:确保每月被动收入(如股息、租金、版权等)覆盖家庭基本开支的200%300%,这样即使有突发支出也不会焦虑。例如,若年开销为50万,我.............
  • 回答
    2020年我国出生率跌破1%,创1978年以来新低,这一现象背后蕴含着深刻的社会经济和人口学意义,对我国的未来发展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一、 2020年我国出生率跌破1%的数字意味着什么?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出生率的定义。出生率通常是指一年内每千人口的活产数,以千分比(‰)表示。然而,题目中提到的“.............
  • 回答
    2020 年美国大选投票计票开始,拜登以 264:214 的选举人票领先,距离胜选所需的 270 票仅一步之遥,这一局面无疑是极其引人注目的,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要理解这一情况,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选举人票制度与胜选门槛: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美国总统大选并非直接普选,而是通过“选.............
  • 回答
    2020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租售同权”,这在当时的房地产和住房租赁市场引起了广泛关注。这次会议的强调,并非是首次提出,而是对过往政策的重申和深化,旨在进一步推动住房租赁市场的规范化和健康发展,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促进社会公平。以下是围绕“租售同权”在2020年中央经济工.............
  • 回答
    2020年美国大选选举日投票正式开始,这无疑是美国历史上一次极其特殊和充满不确定性的大选。关键州的结果走向以及是否会引发混乱场面,是当时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分析:一、 关键州的结果走向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首先,我们需要明确2020年大选的关键州通常是指那些民主党和共和党选票差距.............
  • 回答
    2020 年 7 月 1 日是香港回归中国的 23 周年纪念日。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日子,标志着香港的回归祖国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回望这段时间,香港经历了许多变化。回归之初,香港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继续保持了其独特的制度优势和繁荣稳定。许多人认为,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在回归后得到巩固和发展,.............
  • 回答
    2020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语文作文题,可谓是“疫情”催生,“内卷”常态,同时又不乏对时代精神的呼唤。整体来看,亮点和信息量非常丰富,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解读: 亮点与信息量解析:1. 疫情背景下的时代印记: 突出主题: 2020年最大的全球性事件无疑是新冠疫情。因此,多个省份的作文题都或隐或显地.............
  • 回答
    关于2020年中国新生人口是否会跌破1000万,这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也是对中国人口结构和未来发展的重要预测。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历史数据、影响因素、现有预测以及一些不确定性。一、 回顾历史数据: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近年来中国新生人口的趋势: 2016年: 全面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