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英国让以色列建国是否是出于宗教战争的目的?

回答
英国之所以在历史上扮演了支持犹太人回归故土并最终促成以色列建国的角色,这背后是一系列复杂的地缘政治、历史渊源和思潮交织作用的结果,而非单纯出于“宗教战争”的目的。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把目光放回到20世纪初,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

首先,我们得明白,英国当时最主要的考量并非发动一场宗教意义上的“战争”,而是为了维护和拓展其在大中东地区的战略利益。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关键的转折点。奥斯曼帝国作为一战的战败方,其在中东地区的广阔领土成为了战后列强的“蛋糕”。英国作为主要的获胜方之一,急切地想在这个地区巩固其影响力,以确保苏伊士运河的安全(这是连接英国本土与印度殖民地的重要通道)、获取石油资源,并制衡潜在的竞争对手。

在这个大背景下,犹太复国主义运动(Zionism)的兴起,为英国提供了一个在巴勒斯坦地区安插盟友、同时又能在未来对该地进行有效控制的契机。犹太复国主义者,以西奥多·赫茨尔(Theodor Herzl)为代表,早已积极寻求建立一个犹太人的国家,并希望得到大国的支持。他们认为,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家园,不仅能解决欧洲犹太人长期遭受的迫害问题,也能建立一个具有西方倾向、能够稳定当地局势的政治实体,这与英国的战略需求不谋而合。

英国对犹太复国主义的初步支持,最典型的体现就是《贝尔福宣言》(Balfour Declaration)。1917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关键时刻,英国外交大臣亚瑟·贝尔福(Arthur Balfour)代表英国政府发表了这一宣言,表达了“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民族的家园(national home for the Jewish people)”的愿望,并承诺“尽一切努力促成此事的实现”。

那么,《贝尔福宣言》的出台,真的是因为宗教信仰吗?

从英国的实际利益出发,宗教因素或许是激励,但绝非主导。

争取美国犹太人的支持: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急需美国的参战。当时,美国国内有一部分影响力较大的犹太社群,他们对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持同情态度。英国政府希望通过《贝尔福宣言》来争取这些美国犹太人的支持,进而推动美国加入战争,或者至少确保美国在中东问题上的不干涉,从而使英国能更好地实现其目标。
削弱阿拉伯民族主义: 英国在战前曾向阿拉伯人做出过一些承诺,例如支持阿拉伯人在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独立。然而,一旦战事进展顺利,英国发现自己需要一种制衡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力量。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一个犹太家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分化和削弱阿拉伯的统一力量,使英国更容易在该地区推行其殖民政策。
“文明使命”的包装: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常常用“文明使命”来为殖民扩张辩护。支持犹太人建立“家园”,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被包装成一种帮助受迫害民族实现民族解放的“进步”举动,这符合当时西方国家的宣传逻辑。
部分英国政要的个人情感: 的确,在英国政府中,有一些人对犹太人抱有好感,甚至受到宗教情感的影响。例如,一些浸信会(Baptists)和长老会(Presbyterians)教派的信徒,他们受到《圣经》中关于犹太人回归应许之地的预言影响,对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持同情态度。甚至有一些英国精英,如戴维·劳埃·乔治(David Lloyd George,当时任英国首相),其个人宗教信仰和对《圣经》的理解,也让他倾向于支持犹太复国。然而,必须强调,这种情感仅仅是促成因素之一,而非决定性因素。

真正意义上的“宗教战争”是什么?

一场宗教战争通常是指以宗教信仰的传播、捍卫或复兴为主要目标而爆发的冲突,或者战争双方都将其战争行为定义在宗教的框架下,以宗教教义或神圣使命作为动员和号召。英国支持犹太复国,其出发点是国家利益、地缘战略、经济考量,以及对国际政治格局的权衡。它不是为了“征服”或“转化”任何宗教群体,也不是为了在宗教上压倒某个对手。

将英国的行为定性为“宗教战争”过于简化了历史的复杂性。英国的政策是一种机会主义的策略,它试图利用一个新兴的民族运动来服务于其自身的帝国利益。虽然宗教情感在某些支持者身上存在,但它并没有构成英国政府整体决策的核心驱动力。

在《贝尔福宣言》之后,英国通过国际联盟获得了对巴勒斯坦地区的“委任统治权”(Mandate)。在此期间,英国的政策在支持犹太移民和限制阿拉伯人权利之间摇摆,最终导致了犹太人与阿拉伯人之间冲突的加剧。然而,英国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受其控制、能够维护其地区利益的稳定局面,而不是为了挑起一场以宗教为名义的战争。

总结来说,英国让以色列建国(或者说,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民族家园”)的过程,是围绕着一战后大中东地区权力的重新划分、英国自身战略利益的考量,以及对新兴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政治算计。其中,犹太复国主义者将其运动与宗教情感联系起来,也确实影响了部分英国政要的态度,但英国政府的主导动机是现实主义的政治和军事战略,而非直接的宗教战争驱动。英国的策略是利用犹太民族主义作为其在大中东地区影响力的工具,而不是为了发动一场旨在传播或捍卫某种宗教信仰的冲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应该想不到那么远,毕竟丘吉尔一个下午就把约旦巴勒斯坦伊拉克的国境线画好了,

画国境线的1921年,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口比例还不到4%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英国之所以在历史上扮演了支持犹太人回归故土并最终促成以色列建国的角色,这背后是一系列复杂的地缘政治、历史渊源和思潮交织作用的结果,而非单纯出于“宗教战争”的目的。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把目光放回到20世纪初,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首先,我们得明白,英国当时最主要的考量并非发动一场宗教意义上的“战.............
  • 回答
    关于媒体报道“英国官方承认有意让大多数人感染新冠肺炎以获得群体免疫”的说法, 这是一种被广泛误解和不准确的表述,需要详细解释其背后的真实情况以及可能产生的误解和结果。1. 真实的政策背景和演变:群体免疫的概念 早期阶段的讨论: 在新冠疫情爆发的早期(2020年初),英国政府确实曾讨论过“群体免疫.............
  • 回答
    英国、法国和以色列国民对德国的情感,与中国人对日本的情感,在历史的厚重感和情感的复杂性上,都有着深刻的联系,但具体表现和根源却大相径庭。要详细说明这一点,我们需要分别考察这几组关系,并剖析其背后驱动的因素。英国对德国的情感:从对手到盟友的漫长旅程英国对德国的情感,最显著的特征是其历经两次世界大战洗礼.............
  • 回答
    普里蒂·帕特尔,这位前英国国际发展大臣,其“私自”访问以色列并与以色列领导人进行一系列密集会晤的经历,最终导致她被免职,这无疑是英国政坛上的一件颇具戏剧性且引发广泛讨论的事件。要理解这件事的前因后果,以及它为何会引起轩然大波,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进行梳理。事件的起因:一切的导火索是帕特尔在2017年.............
  • 回答
    耶路撒冷作为以色列首都的地位,确实是一个极为复杂且敏感的问题,触动了多方深刻的历史、宗教、政治和国际法层面的利益,也因此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争议,甚至连一贯与美国关系密切的英法等国也持反对或保留态度。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来剖析:一、 历史的纠葛与“圣城”的特殊地位首先,耶路撒冷.............
  • 回答
    一说起这些国家的情报机构,你脑海里是不是立刻浮现出一些耳熟能详的名字?比如美国的CIA、英国的MI6,还有苏联的KGB,甚至是近年来越来越被关注的以色列的Mossad。它们之所以能“路人皆知”,绝不是偶然,这背后是长期的历史塑造、文化渗透以及时不时冒出来的惊人“爆料”。咱们就一样一样来聊聊: 美国:.............
  • 回答
    我得好好想想这个问题。让我的孩子将来只会说英语,而汉语只会一点点,甚至完全不会了……这事儿可不是小事,背后牵扯的东西太多了。首先,从我的角度来说,我肯定是有一些不舍的。毕竟,汉语是我的母语,是我从小到大一直使用的语言。它承载了我太多的文化、情感和记忆。看到自己的孩子能够流利地用汉语和我说笑,和我分享.............
  • 回答
    考试分数固然重要,但如果要问我,抛开提分这件事,是什么让我一直执着于学英语?那可真是一箩筐说不完的理由,而且有些感觉,只有真正沉浸其中才能体会得到。首先,最直接也最实在的,就是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信息世界。你说我中文学得再好,能看懂《纽约时报》的深度报道吗?能第一时间读到NASA发布的火星探测最新进展吗.............
  • 回答
    谈起英国前首相特蕾莎·梅(Theresa May)组建的内阁,尤其是那些被冠以“官方繁体中文译名”的称谓,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也挺值得聊聊。这背后涉及到翻译的策略、文化习惯,甚至还有一点点政治解读在里面。首先,我们要明白,“官方繁体中文译名”这个说法本身就有点微妙。英国政府的官方文件,通常是以英.............
  • 回答
    二战结束后,关于犹太人安置问题的讨论异常复杂且敏感,其中牵涉到历史、政治、宗教、人道主义以及国际法等多重因素。您提出的“最妥当”的安置地点,以及您提到“放在哪里都是祸根”的观点,反映了当时和现在一些人对这一问题的担忧和困惑。二战结束后犹太人的特殊处境:首先,理解二战后犹太人的处境至关重要。纳粹大屠杀.............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英国脱欧(Brexit)这件事,对于明年的高考题目来说,它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挖掘的宝藏。尤其是对于文科类科目,像政治、历史、地理、英语,甚至经济等,都可能从中找到切入点。为何英国脱欧如此“香饽饽”?首先,脱欧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影响深远的事件,它不像简单的历史事件或理论概念,而是一.............
  • 回答
    要判断英国和阿根廷目前是否有能力发动一场“第二次马岛战争”,我们需要从军事、经济、政治以及国际环境等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剖析。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问题,而是关乎双方的意愿、能力以及潜在的付出。英国方面的考量:首先,英国在军事实力上,尤其是在其海军和空军方面,仍然保持着相当的优势。皇家海军拥.............
  • 回答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海军的力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美国、英国和日本无疑是当时最耀眼的三颗明星。然而,除了这三巨头之外,还有一些国家,虽然规模和影响力可能不及前三者,但同样在战争期间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海军实力,并在各自的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法国海军:一度的辉煌与悲剧的命运在战争爆发前,法国海军.............
  • 回答
    抛开意大利这个变量,英国与日本的隔海相望,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争夺,无疑会是二战中最具看点的一场海军对决。以英国当时的造舰能力和国力来看,这场海战的走向,取决于几个关键因素,但我可以肯定的是,这绝不是一场一边倒的屠杀。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前提:二战爆发时,英国海军的“老本”依然雄厚,尤其是在战列舰和航.............
  • 回答
    2022年4月至今,英国在应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策略上,无疑是从之前的“严防死守”转向了更为“灵活”甚至可以说是“与病毒共存”的模式,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躺平”。这种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伴随着一系列政策调整和社会心态的演变。起初,也就是2022年年初,英国虽然已经开始逐步放宽限制,但对于奥密克戎变异株.............
  • 回答
    英国以“国家安全”为名,对多所高校的中国学生学者进行审查和逮捕,指控他们涉嫌从事间谍活动。这一事件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在中英关系日益复杂化的背景下,其潜在影响不容小觑。首先,对中国学生学者群体的影响是直接且深远的。 对于身在英国的中国学生学者来说,这无疑会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焦虑。他们可.............
  • 回答
    英国的殖民扩张历史波澜壮阔,其动力和方式也随着时代和地点的不同而演变。要理解为何英国在对印度的殖民过程中采取了占领的方式,而其许多其他殖民活动以贸易为主,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中的历史、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重因素。贸易驱动的早期殖民:一种循序渐进的策略在英国殖民早期的漫长岁月中,贸易确实是其对外扩张最主.............
  • 回答
    印度在被英国统一和统治的这段历史,对于印度人民来说,绝非简单的“荣耀”二字可以概括。它是一段复杂、多层面、充满矛盾和深刻影响的时期,其留下的遗产至今仍触动着印度社会。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英国的统治客观上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印度的“统一”。在英国到来之前,印度次大陆虽然文化联系紧密,但在政治上却是分.............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摆在许多选择英国留学的朋友们面前的现实问题,尤其是在咱们国内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高额的学费投入,最后却要回到国内寻找一份能够匹配留学经历和投入的工作,这个账怎么算,值不值,很多人心里都没底。咱们今天就好好聊聊这个话题,别用那种生硬的AI语调,就当是朋友间掏心窝子地聊。首先,我们得承.............
  • 回答
    二战前,英国皇家海军确实是重型巡洋舰的坚定拥护者,其设计理念很大程度上受到《华盛顿海军条约》和《伦敦海军条约》的影响。这些条约对海军的吨位和舰炮口径进行了限制,而8英寸(203毫米)主炮的重型巡洋舰,特别是排水量在10000吨以下的条约型重巡洋舰,成为了那个时期海军力量的象征。然而,随着二战的临近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