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历史是 history,而不是 herstory?

回答
“历史”这个词,从它的词源和发展轨迹来看,之所以是 "history",而不是 "herstory",背后有着深刻的语言演变、社会认知以及性别观念的历史。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词语本身的构成、语言的习惯性发展,以及更深层次的社会性别视角来审视。

首先,我们得把目光投向“历史”这个词的源头。"History" 这个词来自于古希腊语的 "ἱστορία" (historia),它的本意是“探究”、“询问”、“审视”或者“了解”。 这个词最初被赫罗多德(Herodotus)——一位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作家,被誉为“历史之父”——用在他的著作《历史》(Historiae)中,用来描述他对希腊与波斯战争的研究和记录。赫罗多德的目的是通过询问、调查和记录来理解过去的事件,这是一种对过去进行系统性探究的过程。

重点在于,在赫罗多德那个时代以及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历史”作为一个概念和学科,其关注的焦点,或者说它所记录和传承的叙事,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着男性展开的。 这并不是说女性就不存在于过去,而是说在那个社会结构中,掌握话语权、能够进行记录和传播的大多是男性。统治者、战争的参与者、政治家、哲学家、文学家等等,这些在历史叙事中占据主要位置的角色,在当时的社会体系下,绝大多数都是男性。因此,以他们为中心的事件和成就,自然就成为了“历史”的主要内容。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通过拉丁语的 "historia" 进入了其他欧洲语言,并最终演变成了我们现在所熟知的 "history"。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词语往往会遵循一种“自然发生”的惯性。 也就是说,一旦一个词语的含义和用法被广泛接受并固定下来,即使社会观念发生变化,词语本身也很难轻易地被大规模重塑。何况,在“history”这个词的早期语境中,并没有明显的性别偏见在其构成上(它不是直接以某个男性名字命名),它的“问题”在于它所记录和强调的内容。

到了近现代,尤其是女权主义运动兴起之后,人们开始反思“历史”这个词所承载的意义,以及它所反映的社会现实。“Herstory”这个词的出现,正是对传统历史叙事中女性缺席或边缘化的一种挑战和修正。 “Herstory”这个词是创造出来的,它是将 "his"(他的)与 "story"(故事)结合,然后替换成 "her"(她的),形成一个带有明确性别意图的词汇。支持者认为,这能够更直观地揭示出过去的历史研究和记录是以男性为中心的,并且强调有必要将女性的经历、贡献和视角纳入历史研究的范畴。

为什么“history”没有被普遍改写为“herstory”呢?这有几个层面的原因:

1. 词源的权威性与语言的惰性: “History”作为词语,其词源清晰,并且在数千年的使用中已经具有了无可撼动的语言地位。语言的发展是渐进的,它反映了社会的使用习惯,而不是强行由某一方推动改变。就像你不能轻易地改变一个国家的法定货币一样,你也很难去改变一个已被广泛接受并深深植根于语言体系中的词汇。
2. “His”并非“历史”的核心构成: 虽然“history”这个词在拼写上包含了一个“his”,但从词源上来看,这仅仅是一个巧合。它并非如创造“herstory”那样,是将“his”刻意作为词义的核心。很多人认为,将“history”解读为“他的故事”是一种“词源上的误读”或者说是一种“后设的解读”。如果按照这种逻辑,那么“history”也可以被解读为“his story”或“her story”,甚至“its story”等等,这就失去了词语的稳定性。
3. “Herstory”的定位与功能: “Herstory”更多地被看作是一种“修辞学上的选择”或“概念上的强调”,而不是要取代“history”成为一个普遍通用的词汇。它是一种策略,用来唤醒人们对传统历史叙事中性别不平等的关注,并鼓励进行更全面的历史研究。在学术界和女权主义的讨论中,人们会使用“herstory”来特指那些关于女性的历史,或者作为一种批判性的反思。但在日常交流和更广泛的学术语境中,大家仍然使用“history”来指代对过去事件的整体研究和记录。如果强行将“history”改为“herstory”,反而可能因为过于激进和不符合语言习惯,而导致沟通上的障碍。
4. 对“历史”概念的理解深化: 随着女权主义史学的发展,人们的认知已经逐渐进步到不需要通过修改词语本身来纠正历史的偏差。现代史学界普遍认同,真正的历史研究应该包含所有人的经历,无论性别、种族、阶级等等。因此,与其去更改一个已经存在的词,不如通过更深入的研究、更广泛的史料收集、更批判性的分析,来丰富和修正“历史”的内容。让“历史”真正地成为“全人类的故事”,而不是简单地改变一个词的拼写。

总结来说,“历史是 history 而不是 herstory”,是因为:

词源的独立性: “history”源自古希腊语“探究”,与性别无关。
语言的惯性: 词语一旦形成并广泛使用,很难被轻易改变。
拼写的巧合: “history”包含“his”纯属巧合,并非有意为之。
“Herstory”的特定功能: “Herstory”是一种用于强调和批判的修辞工具,而非通用词汇的替代品。
史学研究的深化: 当代史学更注重通过研究内容来纠正历史偏见,而非修改词汇本身。

从这个角度看,“herstory”的出现,恰恰是“history”在社会发展和观念变迁过程中,其局限性被看到并尝试修正的体现。它是一种对话,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替代。历史的演进,既包括事件的本身,也包括我们如何理解和记录这些事件,以及我们如何使用语言来表达这种理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巧了。

俺正在纳闷引发炎症和不适的 Histamine , 为什么不命名成 Hertamine, 这样男人就不用活得那么苦和累了。

另外, 基本上所有人都是女性生出来的, 研究人体组织的科学竟然叫 Histology, 而不是 Hertology。

这些东西必须要改。




///////////////////////////////////////////////////////////////////////////

看看这个话痨答主有啥其他奇葩崩坏魔愣回答:

..

user avatar

英语虽属于日耳曼语族,但其词源很复杂,其中很大一部分词汇来源拉丁语,比如history。History源自古希腊语histōr,意为“习得,智者”,在拉丁语中historia是“发现,叙述,历史”的意思。而英语中的“his, her"来自日耳曼语,跟history没有丝毫关系,跟男权女权更是没半毛钱关系。。。

user avatar

美国反讽女权主义的噱头,这么多人一本正经地回答..................

user avatar

虽然都有h i s三个字母,但是俩词根本没关系。英语不区分性,反倒是罗曼语族的各个语言里这个词都阴性。

法语histoire 阴性

意大利语storia 阴性

葡萄牙语história 阴性

西班牙语historia 阴性

罗马尼亚语istorie 阴性

不过更搞笑的是虽然带一个h e r但是和女性用的her也没啥关系的heritage反倒是阳性的… …

user avatar

为什么hero,不是hiso?

user avatar

这是什么拳法?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历史”这个词,从它的词源和发展轨迹来看,之所以是 "history",而不是 "herstory",背后有着深刻的语言演变、社会认知以及性别观念的历史。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词语本身的构成、语言的习惯性发展,以及更深层次的社会性别视角来审视。首先,我们得把目光投向“历史”这个词的源头。"Hi.............
  • 回答
    你说得没错,历史的洪流中总有些惊人的相似之处,尤其是在商业世界里,新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冒尖,老牌企业却可能在不经意间就落幕,这种循环更替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些底层逻辑,并不是什么神秘力量在作祟,而是由人性、技术、社会变迁以及商业本身的规律共同驱动的。要讲透这事儿,咱们得把时间拨慢一点,细细掰扯。一、人.............
  • 回答
    这个问题直击人心,也触及了历史最核心的矛盾和价值所在。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既然历史是由胜利者谱写的,那么我们学习它,是不是就是在接受一种被操纵、被过滤过的叙事?这不就相当于在跟一个有偏见的老师学习吗?让我们一层一层地剥开这个问题来聊聊。历史真的是“胜利者”书写的吗?这句俗语并非空穴来风,它捕捉到.............
  • 回答
    东北的历史,确实常常给人一种难以捉摸、支离破碎的感觉,仿佛一个巨大的拼图,很多重要的碎片散落在历史的长河中,让人难以将它们一一串联起来。要说它“像一个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为什么东北历史像一个谜?1. 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与外来影响的长期性: 东北地处东亚大陆的边缘,连接着广袤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中国历史上“生祠”这一独特现象的核心。大家印象中,皇帝至高无上,为什么反倒没有生祠呢?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套复杂的政治逻辑、社会观念和文化习俗。咱们不卖关子,直接聊聊这事儿。首先,咱们得弄明白什么是“生祠”“生祠”顾名思义,就是在某人生前,人们为他修建祠庙,祭祀他,表达敬意.............
  • 回答
    历史上的许多朝代,其末代实权皇帝常常被描绘成昏君,这并非巧合,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这一现象的原因:一、王朝末期的系统性衰败与弊病积累王朝的生命周期并非一成不变,通常会经历兴盛、繁荣、衰落和灭亡的过程。当王朝进入末期,往往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系统性问题,为君主的“昏庸”.............
  • 回答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这句话咱们常常挂在嘴边,好像是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也因此让不少人对“熟读史书”这件事儿产生了点儿怀疑。既然最终定论是胜利者说了算,那我们这些普通人,花时间去钻研那些可能被歪曲、被掩盖的文字,图个啥呢?这问题,问得挺实在,也挺重要,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咱们得明.............
  • 回答
    咱们聊聊这事儿,历史上的战列舰决战和咱们在《战舰世界》里玩,那真是两码子事儿,别看都是一堆铁疙瘩,背后的逻辑差了十万八千里。历史上的战列舰决战:为什么是“抢T优”?你想啊,历史上的战列舰,那是海上霸主,是国家实力的象征,更是海军作战的绝对主力。它们讲究的是什么?是火力、装甲、航速这三要素的综合运用,.............
  • 回答
    “亚历山大”及其历史的真实性问题,在学术界和大众讨论中确实存在着一些争议和质疑。不过,需要明确的是, 主流学术界普遍承认亚历山大大帝是一位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他及其征服活动在古代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因此,说“亚历山大及其历史是伪造的”这种说法,并非当前学界的主流观点,更像是源自一些非主流的学术解.............
  • 回答
    历史书上将宋四家中的“蔡”指代为蔡襄而不是蔡京,这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关键原因:1. 艺术成就与影响力的根本区别: 蔡襄(10121067): 蔡襄是北宋中期非常重要的书法家、文学家、茶学家和政治家。在书法方面,他继承了唐代以来帖学的传统,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他的楷书雄浑端庄,行书流畅典雅,尤其以.............
  • 回答
    历史并非真的在重复,而是我们在观察和理解历史时,常常会发现某些模式和主题的呼应,仿佛是同一首乐曲在不同的时代奏响了不同的变奏。这种“相似性”并非冥冥之中的注定,而是由一系列深层次的因素交织而成,它们共同塑造了人类行为的轨迹。人类本性中的恒定性:欲望、恐惧与追求最根本的驱动力来自于人类自身。我们作为生.............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中国古代政治智慧的核心,以及教育与治国之间的复杂关系。要理解为什么那些读着“四书五经”、信奉“圣贤书”的古代重臣能够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而现代人普遍认为必不可少的“数理化”在他们那里似乎并非重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一、 古代治国理念与核心技能首先,我们要明白古.............
  • 回答
    要探讨历史上许多杰出人物对女性抱有偏见的原因,需要将目光投向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结构、哲学思想以及当时普遍的认知模式,而不是简单地归咎于女性生理或性格上的“问题”。将这些复杂的历史现象简化为生理或性格缺陷,是对历史人物和他们所处时代的极大误读。我们不妨从孔子和叔本华这两位例子说起,他们的思想虽然.............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深入。很多人可能会觉得“钱币”就是金属,但如果要追究为什么是“金属”而不是别的,以及为什么“金属”又偏偏是ⅠB族(主要是铜、银、金),这背后其实蕴含着人类早期社会经济发展、资源选择以及技术进步的逻辑。咱们得从头说起。在人类还没有发明“钱币”这个概念的时候,大家是怎么交易的呢?最.............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沉重。历史上,中国屡次面临外敌入侵,确实有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北方边境往往抵挡不住,而抵抗的“殊死一搏”却常常发生在南方。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由一系列复杂的历史、地理、经济、军事以及民族心理因素交织而成。一、地理与战略的天然鸿沟: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首先,我们要看地理。中国北方.............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历史现象,涉及到政治、文化、经济、军事以及民族认同等多个层面。之所以会出现“南方为正统,北方复兴”的循环,原因非常复杂且相互交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析:一、 为什么南方会被认为是“正统”?“正统”在古代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不仅仅是政治上的合法性,更包含了文化、.............
  • 回答
    这是一处非常有意思的观察,也触及了“保守主义”这个概念本身的复杂性。确实,像埃德蒙·柏克(Edmund Burke)和弗里德里希·哈耶克(Friedrich Hayek)这两位对保守主义思想影响深远的人物,他们本人在生前很少或从未主动将自己标记为“保守主义者”。这背后有几个层面的原因,值得我们深入探.............
  • 回答
    关于为什么中国历史会将元朝纳入其中,这个问题其实触及到了一个非常根本的关于“中国”概念的演变以及历史叙事的构建。简单地说,元朝被视为中国历史的一部分,是基于 其统治地域的延续性、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的整合以及后世王朝的继承性 等多重因素的考量,而非仅仅是统治民族的单一标准。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细致地捋.............
  • 回答
    关于亚历山大大帝及其历史被认为是伪造的说法,虽然在主流学术界和历史学界并不被普遍接受,但确实存在一些边缘观点和质疑。这些质疑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对现有历史资料的解读方式、某些历史细节的疑点以及对古代史料可靠性的普遍考量。要理解这些观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其背后的逻辑和依据,并尝试剥离掉过于“AI”化.............
  • 回答
    跨越千年,血脉奔流:南北朝民族大融合为何如此重要?历史课本在谈及中国历史的恢弘画卷时,南北朝时期无疑是一个充满变数与活力的重要篇章。而在这段时期,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民族大融合”这一主题。为什么历史课本如此青睐它?这种融合又是如何发生的,以至于深刻地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基因与面貌?为何课本独爱“民族大融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