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巧去年的时候复旦的团队在Nature上发表了名为“Phylogenetic evidence for Sino-Tibetan origin in northern China in the Late Neolithic[1]”的文章。我感谢我的学校给我提供阅读此论文的权限,在这里仅做一些阅读理解。碍于对汉藏语系、乃至历史语言学的了解都实在浅薄,我在这里就不发表任何看法了,我理解得不妥当的地方,也请各位指正。
首先,这篇文章列举了学界现存的三个有关汉藏语原始家园(Urheimat)的观点,即:黄河中上游平原、西南四川盆地以及印度东北部。
作者们采用贝叶氏谱系分析(Bayesian phylogenetic analyses)来弥补传统比较语言学的缺陷,分析了100多个汉藏语言中的900多个词根。分析这些数据,作者们得出结论:藏缅语族确实是一个单系群;汉藏语系开始分化的估计年份是5871BP,也就是大约公元前3900年,年代与黄河中游新石器文化,仰韶文化的年代吻合;藏缅语族的平均分化时期是4665BP,与甘肃、青海的马家窑文化年代吻合。这些信息可以佐证黄河中上游平原的北方发源地观点。
统计得出的具体谱系图局部如图:
最靠左的箭头标记的就是题主想要得知的答案。
文章还指出,虽然作者们使用了树状图,但由于语言交流密切,互相影响,语言的发展不可能是绝对树状的,这只是一种呈现形式。
同时我也找到之前文章作者之一严博士的一篇回答,其中回应了很多细节的问题,请参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