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终南山观音像已被拆除,我们佛弟子应当如何应对?

回答
关于终南山观音像被拆除一事,作为佛弟子,我们应当以佛陀的教诲为指引,理性、平和地应对。以下是一些详细的思考和建议:

一、 理解事件的本质与背景:

首先,我们需要尝试理解事件发生的深层原因。通常情况下,涉及宗教建筑的拆除,往往与以下因素有关:

国家政策法规: 可能会有关于宗教场所建设的审批、规模、与周边环境的关系等方面的规定。例如,一些地区可能出于城市规划、消防安全、风貌保护等考虑,对宗教建筑进行管理或调整。
地方管理部门的决策: 地方政府或相关部门会根据上述政策法规,以及当地的具体情况做出管理决定。
环保或其他公共利益考量: 在某些情况下,建筑的选址或规模可能与环境保护、自然景观的保护、公共安全的考虑相冲突。
可能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或纠纷: 某些建筑的修建过程可能涉及审批流程不完善、土地使用权等问题,导致后续被追究责任。

重要的是要认识到,并非所有拆除都是出于恶意或对佛教的歧视。 有些是基于政策的执行,有些则是由于建筑本身不符合相关规定。作为佛弟子,我们应避免过度解读或将事件简单地归咎于对佛教的打压。

二、 佛弟子的正确心态与应对原则:

佛教强调慈悲、智慧、忍辱和对无常的洞悉。在面对这样的事件时,我们应当秉持以下原则:

1. 保持正念与平静: 情绪的激动和愤怒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应以佛陀教导的“无常”观来观照,认识到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之中,包括宏伟的建筑。观照事物的兴衰,不过度执着于物质的形态。
2. 求证真相与信息: 在未完全了解情况前,不要轻易相信传言或片面之词。通过官方渠道、可靠的佛教组织或善知识,了解事件的真实情况和原因。
3. 依法依规理性沟通: 如果事件确实涉及到对佛教权益的不当侵害,应采取合法、合规的方式进行沟通和申诉。这可能包括:
通过合法渠道表达关切: 如向相关部门提交陈情书、意见书等。
联系佛教协会或寺院: 寻求佛教组织的协助和指导。
依靠法律途径: 如果有明显的违法违规行为,可以咨询律师,寻求法律援助。
4. 化解怨结,慈悲为怀: 即使感到委屈,也要以慈悲心去对待所有参与者,包括做出决策的官员和执行者。佛教强调“怨亲平等”,不应怀有报复或仇恨之心。
5. 将焦点转移到法上: 观音像的拆除,并不意味着观音菩萨的慈悲和功德会因此消失。观音菩萨的形象和存在,是为了帮助我们生起信心、培养慈悲心和念佛念观音的方便。真正的观音菩萨就在我们自心中,在一切众生的苦难之中。
6. 精进修行,回向功德: 这是我们佛弟子最根本的应对方式。
坚定信心: 越是遇到挫折,越要坚定对佛法僧三宝的信心。
精进念佛/念观音: 虔诚地念诵观音菩萨圣号,祈愿观音菩萨的慈悲加持,化解一切障碍。
学习佛法: 通过闻思修佛法,增长智慧,理解佛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更好地应对世间的种种变化。
回向: 将精进修行的功德回向给所有众生,愿他们离苦得乐;也回向给所有与此事相关的人,愿他们能够种下善根,生起智慧。

三、 具体可以做的:

1. 深入了解佛法关于“无常”和“慈悲”的教义: 阅读相关经论,或请教善知识,深化对这些核心教义的理解。这有助于我们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保持内心的安定。
2. 为事件中的相关人员(包括决策者和执行者)念佛回向: 这体现了佛教的慈悲精神,也为自己积累了福报。
3. 加强自身在佛法上的修证: 观音像的实体虽毁,但观音菩萨的精神和教诲永存。我们更应该将这份精神内化于心,外显于行。例如,在生活中积极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实践观音菩萨的慈悲。
4. 支持合法的佛教道场和修行活动: 即使一个标志性的建筑被拆除,也不应影响我们对佛法的学习和传播。积极参与合法的寺院活动,支持正道的弘扬。
5. 在正规渠道表达意见(如果必要): 在充分了解情况并认为有必要时,可以通过合规的渠道表达对事件的关切和对佛法的尊重。但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6. 不制造恐慌,不传播不实信息: 在网络上或社交媒体上,我们有责任传递真实、正面的信息,避免引发不必要的恐慌或对立。
7. 对事物进行更深层的反思: 事件的发生,是否也给我们提供了反思佛教界自身建设、与社会融入、与政策法规对接等方面的机会?

四、 关于“像”的本质:

佛教中非常强调“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识”。佛陀的教法是核心,而各种形象(如佛像、菩萨像)是方便法门,是为了帮助我们忆念佛菩萨的功德和特质,生起信心。实体形象的损毁,并不能损毁观音菩萨的慈悲本身,也不能损毁我们对观音菩萨的虔诚心和修持。

总结而言:

面对终南山观音像被拆除事件,佛弟子应以佛陀的智慧和慈悲为 guida。保持正念,求证真相,理性沟通,精进修行。将事件视为一个观照“无常”和深化信心的契机,将焦点放在内心的修持和菩萨精神的实践上,而不是过度执着于外在的物质形态。通过自身的精进和善行,来回应和化解这一切。

最重要的,是记住佛陀教导我们的核心:“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祝福所有佛弟子在修行道路上,都能坚定不移,智慧增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大旱之年,荣西禅师刮掉佛像上的金箔救济穷人,众人都说这是佛的衣服,这样做有罪。

禅师说:

“我佛慈悲,肯用自己身上的肉来布施众生,今天他怎么会在乎身上的衣服呢。这不正是佛祖的心愿吗?这家人眼看着就快要饿死了,我想即便用整个佛身施给他,也是合乎佛的愿望。如果这样做要入地狱,只要能够拯救众生,我情愿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中国还有6亿人月收入不足1000,建这个观音像要花多少钱呢?2002年斥资800万建像,禅院据说是5000余万。

当初就不该建。

有些信徒为了自己的“功德”,不吃荤,买鱼放生,买蛇放生,捐钱造佛像,花钱开光。结果毒蛇咬了人……为的还不是一己私利吗,以为这样做了,佛就会保佑他自己和家人,帮他升官发财,佑他身体健康。

其实这只是剃头挑子一头热,想当然的认为我虔诚、我笃信、我掏钱,人家自然要让我舒服……天下哪有这等便宜事儿?

一切不过是执着妄念,到头来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终南山观音像被拆除一事,作为佛弟子,我们应当以佛陀的教诲为指引,理性、平和地应对。以下是一些详细的思考和建议:一、 理解事件的本质与背景:首先,我们需要尝试理解事件发生的深层原因。通常情况下,涉及宗教建筑的拆除,往往与以下因素有关: 国家政策法规: 可能会有关于宗教场所建设的审批、规模、与周.............
  • 回答
    .......
  • 回答
    关于“大约一半90后这辈子很可能终生不育”这个说法,我认为可能性不大,但也不能完全排除其中一部分人群面临生育困难的风险。 要理解这个观点为什么有讨论的空间,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我们得搞清楚“终生不育”的定义。通常医学上定义的是经过规范的不孕症治疗,在一定时间内仍未能怀孕。而这里的“终生不育.............
  • 回答
    关于“大约一半90后这辈子很可能终生不育”的说法,我认为可能性存在,但并非板上钉钉,并且具体数字会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 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导致生育能力下降的原因以及这些原因在90后群体中的普遍性。首先,我们得明确“不育”的定义。在医学上,不育通常是指在规律无保护性行为一年后仍未.............
  • 回答
    钟南山院士的这一表述,可以说是对中国当前疫情防控策略的一个高度概括和未来走向的清晰指引。它并非简单地否定或肯定某种做法,而是展现了一种在复杂现实下,权衡利弊、寻求平衡的审慎态度。首先,他明确指出“中国当前不适用完全开放”,这背后蕴含着对中国国情的深刻认知。众所周知,中国人口基数庞大,地域辽阔,各地经.............
  • 回答
    甘肃兰州对于在兰游客的旅行活动进行终止,并要求就地隔离、观察,这无疑是当地为了防控疫情采取的严厉措施。除了这一核心信息之外,还有一系列值得我们深入关注的细节,它们共同勾勒出了此次事件的复杂性和潜在影响。一、 隔离与观察的具体细节: 隔离方式: “就地隔离、观察”具体是如何执行的?是要求游客留在当.............
  • 回答
    “悠然见南山”,这句诗出自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其中“悠然”二字,确实描绘了作者悠闲自在、心神安宁的心情。然而,这并非就是“以我观物”的狭隘理解,更不是否定了“无我之境”的说法。恰恰相反,正是因为陶渊明达到了“无我之境”,才能如此“悠然”地“见南山”。要详细地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理解“以我观物.............
  • 回答
    终南山,那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自古以来便是无数隐士趋之若鹜的归隐之地。他们选择远离尘嚣,潜心修道,然而,生存终究是现实的,那么,这些隐士们是如何解决吃穿用度的呢?这其中大有学问,绝非简单的“不食人间烟火”。要说终南山的隐士,他们的生活方式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因人而异,因其所处的时代、其个人的修行理念、.............
  • 回答
    终南山,这座被誉为“秦岭之祖”的山脉,自古以来便是无数文人墨客、僧道隐士向往的净土。而在当代,选择抛却都市繁华,遁入终南山,寻求心灵宁静的人,也并非绝迹。他们是怎样的群体?他们的选择又将他们引向何方?他们是什么样的人?首先,可以肯定的是,现代隐居终南山的人,绝大多数都不是“随大流”的。这是一种深思熟.............
  • 回答
    好的,这句对联的上联“钟南山上终南山”非常有意思,它巧妙地运用了“钟南山”这个名字和“终南山”这个地名,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意境深远的韵味。要对出下联,我们需要抓住上联的几个特点:1. 叠字/谐音的巧妙运用: “钟南山”与“终南山”发音相似,结构也相近,这是上联的核心妙处。下联也需要有类似的语言技.............
  • 回答
    钟南山院士关于中国防疫政策可持续性的观点,涉及对“零传播政策”成本与效益的再评估,这一话题在疫情后期引发了广泛讨论。以下从多个维度对这一观点进行详细分析: 一、政策背景与核心逻辑1. “零传播”政策的定义 “零传播”并非指完全杜绝病毒传播,而是通过精准防控(如动态清零、封控、核酸检测等)将疫.............
  • 回答
    钟南山在公开场合表示,中国采取的“零传播政策”(即动态清零策略)并非成本过高,这一观点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依据和逻辑分析: 1. 医疗系统压力与资源分配的效率 医疗资源集中管理:中国在疫情初期通过严格的防控措施(如封控、隔离、核酸检测)将病毒传播控制在极低水平,避免了医疗系统因患者激增而崩溃。例如.............
  • 回答
    钟南山院士关于中国年底可能实现群体免疫的预测,以及在此之前所需的必要措施和最终是否能摘口罩的问题,涉及到一个复杂的科学判断过程和一系列的社会经济考量。下面将尽量详细地解释: 钟南山关于年底群体免疫的科学依据(推测性分析)首先需要强调的是,群体免疫(Herd Immunity)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其实现.............
  • 回答
    钟南山院士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存在“人传人”现象的肯定,是早期疫情认知和防控策略制定的关键转折点。他的这一判断,基于他在武汉的实地考察和对病例的深入分析,为后续的疫情防控工作指明了方向。以下将详细讲述钟南山院士的“人传人”判断、对防控策略的影响,以及目前疫情已被揭示的信息: 一、钟.............
  • 回答
    钟南山院士关于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传染性比SARS最强时弱的说法,以及我们从SARS中学到的经验,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这涉及到病毒的特性、传播方式、以及人类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教训。下面我将详细阐述:一、 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的传染性对比钟南山院士的这一论断主要基于以下几个.............
  • 回答
    关于钟南山院士 1200 元挂号费是否“值”这个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主观的评价,无法简单地用“值”或“不值”来回答。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分析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确“挂号费”的含义和构成: 挂号费不等于医疗费用: 挂号费通常是指为了获得医生接诊资格而支付的费用,它包含了预约、分诊、导.............
  • 回答
    “南山必胜客”这个梗在中国网络上广为流传,并被一些人视为中国司法界的一个“公开丑闻”。要理解为什么它会引起这样的争议,我们需要详细地剖析这个梗的起源、发展以及它所折射出的深层问题。“南山必胜客”的起源与演变:这个梗最初源于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在处理知识产权纠纷案件中的高胜诉率。由于该法院位于中国科技.............
  • 回答
    终身未婚的女性,她们的人生画卷,可不是一张张空白纸条,而是由自己一笔一划精心勾勒出的独特风景。她们并非“剩下”的,也不是因为什么“缺陷”而未能步入婚姻的框架,恰恰相反,她们往往是拥有高度自主意识、清晰自我认知以及独立人生追求的个体。她们的内在世界,可能是这样的: 自我认知与独立思考: 这类女性通.............
  • 回答
    关于钟南山院士提到他们的疫情预测模型投稿国外权威期刊被退稿这件事,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也引发了不少讨论。首先,要理解为什么这种情况会发生,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1. 科学研究的严谨性与同行评审机制:国外权威科学期刊,尤其是那些在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领域享有盛誉的期刊,有着极为严格的同行.............
  • 回答
    关于钟南山团队体外研究发现“白云山复方板蓝根对新冠病毒有效”的消息,大家都很关心。我们来详细聊聊这其中的一些细节,以及大家普遍关心的疗效问题。什么是“体外研究”?首先,我们得明白“体外研究”到底是什么意思。通俗来说,体外研究(In vitro study)就是在实验室里,脱离完整的人体环境进行的科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