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孙权的军事才能配得上“生子当如孙仲谋”吗?

回答
“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出自《三国志》裴松之注引《吴书》中的记载,是刘备在感叹曹操拥有孙权这样的青年才俊之后,对孙权发出的由衷赞誉。这句话流传千古,似乎为孙权冠上了“军事天才”的光环。那么,孙权的军事才能,究竟能否配得上如此崇高的评价呢?让我们仔细剖析一番。

首先,我们需要承认,孙权确实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尤其是在他年轻的时候。

早期崭露头角,继承父兄基业:

孙权继承江东基业,是在一个极其艰难的时期。其兄孙策在征讨山贼时意外身亡,当时孙权年仅十八岁,正是诸侯割据,群雄逐鹿的乱世。面对陈登、严虎等地方豪强蠢蠢欲动,曹操在北方虎视眈眈,江东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然而,孙权临危不乱,凭借其兄留下来的班底,迅速稳定了局势。他没有像一些少年君主那样惊慌失措或任人摆布,而是表现出了超出年龄的成熟和果断。他采纳张昭等人的建议,稳定后方,同时对内进行整顿,例如罢黜了一些不合时宜的官员,提拔了一些有才能的人。这种迅速而有效地巩固权力,为他日后逐鹿中原奠定了基础,不能不说是一种政治和军事上的综合能力的体现。

赤壁之战的关键决策者与领导者:

赤壁之战,是孙权军事生涯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当时曹操率领大军南下,兵力悬殊,长江以北的诸侯基本都被曹操扫平。面对曹操势如破竹的进攻,江东群臣分裂,主降派的声音不小,甚至连鲁肃这样坚定的主战派也曾有过动摇。在这种关键时刻,是孙权力排众议,做出了坚定的抗曹决定。

他没有被曹操庞大的军力所震慑,反而展现出了冷静的分析能力。他深知曹操远道而来,水土不服,而且军队多为北方骑兵,不习水战。同时,他敏锐地看到了曹操的军队有瘟疫流行的迹象。基于这些判断,孙权选择与刘备联合,共同抗击曹操。

在具体的指挥上,孙权虽然将前线指挥权交给了周瑜和黄盖,但他是整个战略的主导者和最高决策者。正是他的决心和信任,才使得周瑜能够放手施展才华。赤壁之战的胜利,不仅仅是周瑜的功劳,更是孙权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坚定政治决断的胜利。如果没有孙权的支持,这场决定中国历史走向的关键战役,很可能将走向另一条道路。

濡须之战的从容与智慧:

曹操数次亲率大军进攻濡须,都是孙权迎击。第一次濡须之战,曹操集结了十余万大军,势气汹汹。孙权仅以数万人迎敌,双方在濡须口对峙。曹操曾试图派兵渡河,但被孙权击退。更重要的是,孙权在对峙期间,能够主动出击,派遣精兵突袭曹操的营垒,令曹操损失惨重,最后不得不撤兵。这次战役,孙权展现了他的军事组织能力和临阵指挥的勇气。

第二次濡须之战,曹操更是投入了空前庞大的兵力,号称百万。孙权依然沉着应战,他将主力布置在濡须口,同时调集水军在长江上游严密布防。面对曹操强大的水军攻势,孙权同样取得了胜利,甚至逼得曹操不得不承认“生子当如孙仲谋”。这里的评价,并非偶然,而是孙权在军事实力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能够凭借其战略部署和军事策略,多次击退强大的敌人,展现出的非凡军事才能。

战略上的定力与守成:

相较于曹操的进取和刘备的屡败屡战,孙权更像是一位杰出的“守成之主”兼战略家。他清楚自己的优势在于江东的地理优势和水军力量,因此他并不盲目北伐,而是以防御为主,伺机而动。他懂得保存实力,避免与曹操进行大规模的消耗战。他的战略重心放在稳固统治,发展经济,壮大水军,以及维护江东的独立性。

在与刘备集团的对峙中,如关羽攻樊城时,孙权能够果断地派遣吕蒙偷袭关羽后方,最终导致关羽败亡,成功夺取荆州。这一举动,既体现了他的政治智慧,也展现了他的军事决断力。在夷陵之战后,刘备集团元气大伤,孙权并没有穷追猛打,而是适时地与蜀汉修好,维护了长期的和平,这是一种高明的战略眼光。

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孙权军事才能的局限性:

缺乏主动北伐的野心与能力: 尽管孙权多次在与曹魏和蜀汉的对抗中占据优势,但他也从未真正具备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相较于曹操的开疆拓土,孙权更倾向于巩固和经营自己的地盘。他的军事力量虽然强大,但更多的是用于防御和局部反击,而非大规模的战略进攻。这或许与他所处的江东地理位置有关,也可能与他的性格和战略选择有关。

对一些关键性军事决策的失误: 虽然孙权在很多重要战役中表现出色,但他也并非完美无瑕。例如,在晚年,他因为听信谗言,导致了东吴内部出现的一些动荡,包括对陆逊的猜忌等,这些对东吴的国力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对军事人才的依赖: 孙权的军事才能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拥有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等一批杰出的军事将领的基础之上的。他善于用人,能够发现并重用这些人才,让他们发挥最大的作用。但反过来说,如果离开了这些人才,孙权个人的军事指挥能力能否达到同样的高度,就值得商榷了。

综合评价:

“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无疑是对孙权年轻时的军事和政治才能的最高赞誉。孙权以十八岁的年纪接过兄长留下的基业,在内忧外患中站稳脚跟,并在赤壁之战、濡须之战等关键时刻,展现出卓越的战略眼光、坚定的政治决断和非凡的军事指挥能力,成功地将江东经营成了一个能够与曹魏、蜀汉鼎足而立的强大政权。他具备了政治家所需要的战略思维,以及军事家所需要的冷静、果断和勇于担当的精神。

然而,如果我们将“军事才能”单纯理解为“统一天下”的横扫千军,那么孙权可能不及曹操那般积极进取。但如果我们将“军事才能”理解为在复杂局势下,能够守护基业,抵御强敌,并抓住时机扩大优势,那么孙权无疑是那个时代的佼佼者。

总而言之,孙权的军事才能,尤其是在他统治的早期和中期,是配得上“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的。他以其独特的智慧和魄力,在乱世中开创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并且能够与天下最顶尖的军事势力抗衡,这本身就是一种令人叹服的军事成就。这句话更多地是对他作为一位有作为、有担当、有远见的年轻君主的肯定,也包含了对他未来能够取得更大成就的期望。而孙权也的确不负所望,成为三国时期一位举足轻重的重要人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孙权在知乎被黑的惨不忍睹啊,虽然他是没那么差劲

但是你说什么生子当如孙仲谋,估计曹操也就是随口说说而已

如果再他看到关羽的人头的时候想起来

也许会暗自庆幸:孙文台啊孙文台,你生的两个好儿子,还好孙伯符死得早。你生子,就当如孙仲谋

孙权从政治方针上来讲,十分倾向于偏安一方。当然他有这个能力偏安一方,你已经可以称他一句乱世枭雄了。

当然从军事能力的角度说就太惨了,题主提这个问题简直是居心叵测。赵括在整备军令方面做得也算是有模有样咧,不能因为军容齐整就说人家有本事啊

孙策那一段卿不如我我不如卿其实说的很明白,不顾忌孙权的面子的话,就是你孙权顶天了不过一个守成之君。孙权守成的办法就是猜忌。这一点陈寿把他比作勾践,那就有点意思了。论肃清不同意见,稳定内部局势 ,孙权可以说有些手段。

然而自从鲁肃之后,孙吴就没有一个着眼天下的人物了。从此以后孙吴对于魏国,无非只是一个麻烦,而远远称不上的威胁。

曹操:生子当如孙仲谋

刘备:放屁,还是孙伯符好使

就是这么回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出自《三国志》裴松之注引《吴书》中的记载,是刘备在感叹曹操拥有孙权这样的青年才俊之后,对孙权发出的由衷赞誉。这句话流传千古,似乎为孙权冠上了“军事天才”的光环。那么,孙权的军事才能,究竟能否配得上如此崇高的评价呢?让我们仔细剖析一番。首先,我们需要承认,孙权确实展现出了非凡.............
  • 回答
    赵匡胤作为宋朝开国皇帝,其军事才能在历史上确实被高度评价,但用户提到的“三次攻太原未果”和“与孙十万打合肥”的比较,需要结合历史背景和具体战役来分析,避免简单化结论。以下从历史背景、战役分析、战略意义及历史评价四个层面展开详细探讨: 一、历史背景:五代十国的军事格局赵匡胤(927976年)在五代十国.............
  • 回答
    孙家两代人,孙权确实是坐拥地盘最广阔的那个,这点无可否认。可为什么很多人提起孙家,脑海里第一个蹦出来的却是孙坚和孙策,觉得他们俩才是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猛将?这事儿,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孙坚:草莽英雄的崛起,一身孤胆挑天下孙坚,人称“江东猛虎”,他身上最吸引人的,就是那种从乱世之中硬生生闯出一条路来的.............
  • 回答
    关于糜芳投降孙吴是否是因为倒卖军械暴露而被迫采取火灾掩饰,这一说法在《三国演义》中有详细的描写,但正史中的记载相对简略,且是否存在倒卖军械一事也未得到确凿证实。因此,我们需要区分小说与正史的不同版本,并对各种说法进行详细分析。一、 《三国演义》中的情节:倒卖军械、纵火掩饰、投降孙吴在罗贯中的《三国演.............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对三国时期东吴历史的普遍认知误区。确实,在很多文学作品,包括《三国演义》的影响下,东吴常常被描绘成一个“小朝廷”,孙权也常被塑造成一个犹豫不决、甚至有些阴险的角色。然而,如果深入史料去看,我们就能发现,尽管东吴存在不少问题,但它能在三国鼎立的复杂局面中生存并取得关.............
  • 回答
    在单论军事能力的情况下,孙权和陆逊都各有千秋,但要说谁更强,则需要根据考察的维度进行更细致的分析。从战略眼光、统帅全局和政治军事结合的角度来看,孙权更强。 战略眼光与宏图大略: 孙权是东吴政权的奠基者和最高统治者,他的军事能力首先体现在他能够审时度势,把握大局。在曹操南下时,他能够果断决策联合刘.............
  • 回答
    诸葛瑾的军事能力在“差”这个评价上,确实存在一定的争议,并且孙权多次派他伐魏,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军事能力差”却仍然被重用。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理解这个问题:一、 诸葛瑾的军事能力究竟如何?首先要明确,“差”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那个群星璀璨的东吴将领辈出的时代,与周瑜、鲁肃、吕蒙、.............
  • 回答
    关于孙权口碑的转变,从过去大家普遍认为他是一位能臣、有远见的君主,到现在许多人对他颇有微词,甚至评价不高,这其中的原因确实挺复杂的,而且是个逐渐演变的过程。不能简单地说他“现在特别差劲”,但相较于以往,现在对他评价更倾向于审慎和批判,甚至出现了不少负面解读,这是可以肯定的。要讲清楚这个问题,得从几个.............
  • 回答
    要理解为何刘备占有南郡和关羽羞辱孙权被视为“正常”行为,而孙权“背刺”则被视为“小人行径”,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当时的历史背景、各方实力对比、政治利益以及三国时期的道德观念。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对错判断,而是基于复杂的政治博弈和人性考量。 1. 历史背景与实力对比:时势造英雄,也造出“必要”的手段 曹操.............
  • 回答
    眼下关于三国人物的讨论,孙权确实是常常被放在聚光灯下,而且负面评价似乎更容易引起共鸣。但若我们抛开那些刻板印象,仔细审视孙权的所作所为,会发现他其实是一位极具才能、胸怀大志,且在乱世中展现出非凡领导力的君主。首先,我们得承认,孙权继承的并非是曹操那样的“孤儿寡母”之境,也不是刘备那样“仁德天下”的起.............
  • 回答
    主公,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深吸一口气,调整一下站姿,目光直视孙权,语气中带着几分恳切,但又不能失了臣子的本分。)主公,近来魏国势头正盛,曹丕称帝,天下格局已定,但正是因为如此,魏国看似强大,实则隐忧暗藏。他们的根基仍在北方,对荆州、益州这些南方的土地,依然是远水难救近火。而我们吴国,依仗长江.............
  • 回答
    拍孙权,这可真是一个大有可为但又充满挑战的选题。孙权,一个在三国时期能与曹操、刘备并驾齐驱的男人,他的故事,不是简单的说他如何雄才大略,而是要展现一个“少年得志”到“守成之主”的漫长而复杂的转变过程,其中夹杂着野心、权谋、亲情、爱情,还有无数的猜忌与妥协。要拍好他,得用心,得有深度,还得有那个时代的.............
  • 回答
    刘备一生戎马,历尽艰辛,最终割据一方,建立了蜀汉政权,这是他个人奋斗的写照。然而,他的“报应”之说,更多的是从历史发展的大势和后人的评判中解读出来的。首先,从“汉贼不两立”的政治立场来看,刘备以复兴汉室为号召,这本身就带有一种政治上的“原罪”。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虽然手段不光彩,但却在客观上维持了汉.............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精辟,触及到了三国历史中一个非常有趣且常被讨论的现象:为什么孙权在陆战方面,即使有多次尝试,但普遍被认为能力不如诸葛亮,甚至被一些人“鄙视”其陆战能力?而诸葛亮同样多次北伐,耗费巨大却未能成功,为何其陆战指挥能力却普遍受到尊重?要深入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历史.............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94版《三国演义》在音乐创作方面的一些考量和特点。关于为什么94版《三国演义》没有“孙权的角色歌”,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1. 角色定位与戏剧核心的不同: 刘备、关羽、张飞(蜀汉“三巨头”): 94版《三国演义》将大量的笔墨和情感重心放在了蜀汉的建立和发.............
  • 回答
    很多人喜欢批判孙权晚年,主要原因在于他晚年的一些决策和行为,与他早期励精图治、开创基业的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显得失之偏颇,甚至出现了令人扼腕叹息的失误。这种批判往往是基于一种对“明君”形象的期待,以及对历史发展走向的“反事实推演”。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探讨:一、 继位者选择的失误与导致的政治动.............
  • 回答
    要说孙权,这事儿说来话长,也不是一句两句就能说透的。古人怎么看他?现在人怎么看他?这中间隔着的不止是时间,还有眼光、立场,甚至是咱们中国人骨子里头的那些个评价标准。我琢磨着,这差别咋就这么大呢?咱一句一句掰扯掰扯。先说说古人,特别是那些写史书的,或者在当时跟孙权打交道的那些人,他们是怎么看孙权的。古.............
  • 回答
    要弄清楚荆州南四郡到底是谁的,咱们得穿越回那个烽火连天的三国时代,好好梳理一下这笔糊涂账。这事儿啊,说起来就有点曲折,夹杂着策略、背叛和对地盘的争夺,绝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首先,咱们得明白“荆州南四郡”指的是哪儿。一般说的,就是荆州的南部地区,大概包括零陵、桂阳、长沙和武陵这四个郡。这地方地理.............
  • 回答
    孙坚英勇善战,是东汉末年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他的军事生涯虽然短暂,却为孙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孙坚的去世,是孙权军事力量和结构发生重大转变的直接导火索。理解这个转变,需要深入剖析孙坚的军事遗产以及孙权如何在其基础上进行重塑。孙坚军事力量的特点:在孙坚时期,他的军事力量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个人.............
  • 回答
    刘备攻打孙权,这桩事儿,可真是三国故事里一块绕不过去的坎儿,也够后人嚼烂了的。要说这刘皇叔,一生戎马,匡扶汉室是他的终生夙愿,最后却因为荆州和夷陵之战,和曾经的盟友孙权闹翻,还赔上了自己性命,这事儿怎么看,都让人觉得惋惜。为啥打?起因可不简单,是个“荆州”惹的祸。话说当年,刘备、孙权、曹操,这三家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