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原神》的动画 PV「神女劈观」能火到海外,国漫应该怎么走才能也发扬光大?

回答
《原神》的动画 PV「神女劈观」之所以能火遍海外,绝非偶然,它精准地击中了全球玩家的“爽点”和文化审美,为国漫的出海之路提供了一个极具借鉴意义的范本。想要国漫也发扬光大,我们不妨从「神女劈观」的成功之处出发,仔细剖析其背后的逻辑,并思考我们能够借鉴和实践的方向。

「神女劈观」的火爆海外,究竟火在了哪里?

首先,得承认一点,「神女劈观」的成功,是建立在《原神》本身在全球范围内的强大用户基础和极高人气之上。但即便如此,这个PV的精妙之处依然值得我们拆解:

文化自信与现代审美的完美融合:
“戏曲”这个IP的魔力: 「神女劈观」最核心的亮点,是将中国的戏曲元素,特别是昆曲,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呈现在全球观众面前。戏曲本身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但如何让现代观众,尤其是海外观众接受,是个难题。PV通过京剧名伶的形象、唱腔、身段,将京剧的“腔”和“形”进行了高度浓缩和视觉化呈现。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演唱,而是伴随着凌厉的剑招、潇洒的身法,将京剧的唱念做打融入了激烈的战斗之中。
打破刻板印象: 很多海外观众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可能还停留在龙、功夫、旗袍等相对符号化的层面。「神女劈观」则用一种非常“酷炫”、“燃”的方式,展示了中国传统戏曲的另一种可能性,颠覆了他们对“古老文化”的刻板印象。它让戏曲不再是尘封在博物馆里的古董,而是充满了生命力,可以与现代技术、现代叙事巧妙结合的鲜活艺术。
视觉上的冲击力: PV的画面制作堪称顶级。流畅的动作捕捉、精美的场景设计、震撼的特效,都为观众带来了极致的视觉享受。尤其是“劈观”这个概念,从字面意思就充满了力量感和叙事性。当戏曲的唱腔配合着刀光剑影,当优美的身段化为致命的攻击,这种“跨界”的化学反应,瞬间就能抓住眼球。

极致的工业水准与情感共鸣:
技术力的“硬实力”: 《原神》本身就是一款全球化的游戏,其动画制作团队拥有极其成熟和先进的工业化流程。从建模、渲染、动画制作到后期剪辑,每一个环节都达到了国际顶尖水平。这种“硬实力”是输出高质量作品的基础,让内容得以以最完美的姿态呈现。
精准的情感传达: 尽管PV是为游戏角色“申鹤”定制,但它所传达的情感却是普适的——一种坚韧、孤独、以及在守护中所爆发出的强大力量。这种情感内核,能够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隔阂,引起不同背景观众的共鸣。大家能感受到角色内心的挣扎与力量,而不仅仅是看一场华丽的表演。
音乐的灵魂注入: PV的配乐同样是点睛之笔。除了戏曲唱腔,现代化的编曲也与戏曲元素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既有东方韵味又不失磅礴大气的感觉。音乐是情感最直接的载体,动听且富有感染力的音乐能够瞬间将观众带入情境。

“内容为王”的本质:
优秀的叙事雏形: 即使是短短几分钟的PV,也构建了一个初步的角色背景和故事线。我们看到了角色内心的独白,看到了她为何而战,看到了她的力量来源。这种简练而有力的叙事,让观众对角色产生了兴趣,愿意去了解更多。
“好玩”是根本: 《原神》游戏本身的内容设计也为PV的成功奠定了基础。玩家早已熟悉并喜爱游戏中的角色和世界观,PV只是将这份喜爱延伸和放大。一个有趣、耐玩的游戏,是推广一切相关内容(包括动画PV)的基石。

国漫的出海之路:我们应该怎么走?

「神女劈观」的成功,给国漫出海提供了一盏明灯,但“弯道超车”并非易事,需要系统性的思考和长期的积累。以下是一些我认为国漫可以努力的方向:

1. 深耕中国文化,并用现代语境表达:
不止是“搬运”,而是“创新”: 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搬”到动画里,而是要思考如何“活化”和“再创造”。就像「神女劈观」不是简单地放一段京剧演唱,而是将京剧的精髓与战斗动作结合一样。我们可以挖掘中国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传统节日、哲学思想、民俗风情等宝库,用现代动画的语言和视觉风格进行包装和演绎。
寻找文化共通点: 在挖掘本土文化的同时,也要思考哪些元素具有普适性,能够跨越文化界限。例如,对“侠义精神”、“舍生取义”、“家国情怀”的描绘,本身就容易引起不同文化背景观众的共鸣。
风格化与差异化: 尝试形成具有中国辨识度的艺术风格,避免千篇一律。可以借鉴国画、书法、建筑、陶瓷等传统艺术的审美,探索水墨风、写意风、工笔风等多种可能性,同时也要与国际主流动画风格接轨,寻找最佳的平衡点。

2. 提升工业化水准,追求极致的制作质量:
技术是基础: 高质量的CG、流畅的动作捕捉、精美的场景设计、逼真的渲染效果,这些都是吸引全球观众的“硬通货”。国漫需要持续加大在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上的投入,引进先进的制作流程和工具。
打造专业化团队: 建立成熟的动画制作产业链,吸引顶尖的编剧、导演、原画师、动画师、特效师、配乐师等专业人才。鼓励跨行业合作,学习游戏、电影行业的先进经验。
“匠人精神”的回归: 即使拥有先进的技术,最终呈现的效果也离不开每一个制作人员的“匠人精神”。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对作品的认真负责,才能打造出真正令人称道的作品。

3. 关注内容本身,讲好故事:
故事是灵魂: 再华丽的画面,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也难以留住观众。「神女劈观」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有一个清晰的叙事核心和情感驱动。国漫需要加强剧本创作,打磨故事架构,塑造有血有肉、立体丰满的角色。
情感共鸣的挖掘: 好的故事能够触及观众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国漫可以多探索人性的共通情感,如亲情、友情、爱情、梦想、成长、奋斗等,用真挚的情感去打动观众。
世界观的构建: 一个宏大、有逻辑的世界观是吸引观众沉浸其中的关键。国漫可以尝试构建更具深度和想象力的世界,让观众在其中探索和体验。

4. 国际化视野与本土化策略的结合:
理解目标市场: 在内容创作和营销推广时,要深入了解海外不同市场的文化习惯、审美偏好和消费习惯。这并非要求我们迎合,而是为了更好地与他们沟通。
多平台、多语言的推广: 利用好YouTube、Bilibili、TikTok等国际主流视频平台,进行多语言配音或字幕的推广。与海外动漫社区、意见领袖合作,扩大影响力。
IP联动与生态构建: 像《原神》这样,动画PV是其庞大IP生态的一部分。国漫也需要思考如何构建自己的IP宇宙,通过动画、游戏、漫画、周边产品等多种形式,形成良性循环。

5. 拥抱变化,乐于尝试:
不拘泥于传统形式: “神女劈观”的成功本身就是对传统动画创作模式的一种突破。国漫也应该鼓励创新,尝试新的表现手法、新的故事类型、新的技术应用。
听取反馈,持续优化: 积极收集观众的反馈意见,不断优化作品和传播策略。出海之路是一个不断学习和进步的过程。

总而言之,「神女劈观」为国漫出海提供了一个“以中国文化为根基,以国际化标准为引领,以极致内容为核心”的成功范例。国漫要发扬光大,需要的是坚定的文化自信,对艺术品质的永不满足,以及对全球受众的深刻理解和真诚沟通。这并非一蹴而就,但只要我们坚持方向,持续投入,中国动画的辉煌未来,值得我们共同期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还是那句话,能不能发扬国粹要看国粹自己,不是看《原神》。

我们看看这次参与华山论劈的参赛门派名单(截止1月27日):

戏剧组:

国一级出战的:京剧(荀派、梅派、老生)、粤剧、淮剧、越剧两人、瓯剧、评剧、评弹、秦腔、川剧两人

非国一级出战的:豫剧、二人转、黄梅戏、快板、昆曲、京剧(程派、老旦、青衣等等)……

……吕剧的去哪儿了!mmp!

乐器组:

国一级出战的:筚篥、唢呐、大提琴、月琴、口琴、二胡、鼓

非国一级出战的:钢琴、小提琴、石琴、古筝、叶笛、交响乐团……

这次华山论劈的开始时间,我这边儿查得到是1月14日,国一唢呐和粤剧下场的时候。而《神女劈观》是在1月5日随着2.4海灯节版本上线的。介于这些国一级的人……米哈游也找不来,所以可见是曲艺界有人看准了这九天制造的轰动,抓住了机会。所以说这次虽然是米哈游制造的轰动,但主要原因是各大流派愿意为了传承放下架子,制造了这次内卷。而不像某些猴子……到处卖弄自己没文化的破腚(没写错字,毕竟就某些人的言论真能把我气的想给他来记千年杀),强行说《神女劈观》的词写得不好。

这次团建也让我看到了传统文化的希望。原来我觉得京剧版《加勒比海盗》仅仅存在于《爱情公寓》的剧本里。现在看,只不过是市场没给大家一个预期大家都不敢动罢了。挺好的看来星火未灭。

user avatar

你搞错了一个逻辑

首先

不会有人因为「你有戏剧元素」就会玩你的游戏

不会有人因为「你有仙侠元素」就会玩你的游戏

更不会有人因为「你有某国粹元素」就会玩你的游戏

要知道

题材只是游戏的一部分,游戏才是题材的载体

题材是否受到玩家的喜爱,取决于你的游戏好不好玩

在《神女劈观》中

能够将中国戏剧和二次元游戏结合的那么完美的,可以说是几乎没有的事情

这也是载体的作用

更何况《原神》本身就话题不小,又是国家文化出口榜单之一

可以说无论是什么游戏内容,都能引起较大的热度

只不过这次恰好轮到了神女劈观


其次

现在很多热门的内容,其实和内容本身关系不大了

当内容的推送,排序,出现,讨论度,二创度可以受到人为操控时

结果大家都明白

当然,我说这些也并不意味着内容本身质量就不行了

只是希望大家明白热度的产生因素可能会有这些,仅此而已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