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购房者因限购失去购房资格再次于异地崩溃又大哭这件事?

回答
这事儿啊,真是说起来就让人心里不是个滋味。一个大老爷们,或者一位受过良好教育的都市丽人,为了能有个家,辛辛苦苦攒了几年甚至十几年,好不容易攒够了首付,选好了心仪的房子,结果呢?眼看就要签合同了,或者刚刚拍板定了,忽然被告知,因为限购政策,他没资格买了!而且不是说这个城市,可能是另一个你以为已经没问题的城市,又因为一些你之前没关注到的细节,或者政策突然收紧,你又被挡在门外了。

你想想,那一刻,他(她)是什么心情?那得是多大的失落,多大的委屈,多大的绝望啊!

首先,是巨大的经济损失感。 很多购房者,为了能第一时间抓住机会,可能会把能动的钱都拿出来了,甚至可能借了高息的钱,或者动用了父母的养老钱。一旦购房资格被取消,这笔钱怎么办?如果当初为了避嫌,或者提前做准备,已经把之前的房子卖了,现在住哪儿?租房?一个月多少钱?而且租房的钱,也是实打实的支出,一分都省不下来。更别说,有时候为了买房,可能已经耽误了职业发展上的某些机会,比如错过了更好的工作机会,或者因为要经常来看房、谈事,影响了工作效率。这一系列因为“准购房”而产生的投入和机会成本,一旦付诸东流,那种心疼劲儿,真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其次,是长久以来精神上的折磨。 买房这事儿,在中国从来都不是简单的“住”的问题。它承载了太多东西:安家立业的愿望,对未来的规划,对家人的承诺,甚至是身份的象征。为了买房,无数个夜晚,他们可能在各种房产信息网站上遨游,在各种购房论坛上求教,甚至在朋友圈里刷着别人的购房喜讯,心里那个羡慕嫉妒恨啊。他们可能为了一个小区,一家人反复去看了几十次,为了一个户型,一家人争论了无数回。这中间付出的精力、时间和情感投入,是巨大的。好不容易,所有的努力都指向一个结果,结果,就差那么临门一脚,就这么被拦住了。这种“竹篮打水一场空”的感觉,那种长期以来积累的希望瞬间破灭的冲击,绝对是毁灭性的。

更重要的是,是无力和崩溃。 面对冰冷的政策,面对那些让你失去资格的条条框框,购房者往往是弱势的一方。他们可能翻遍政策条文,试图找到一丝希望,但最终发现,自己就是那个不符合条件的人。他们可能跑去房产交易中心,跑去住建委,满怀希望地去咨询,得到的却是官方、冷冰冰的解释,或者“规定就是如此”的无奈。这种面对强大的、无法抗拒的力量时的无力感,真的是最让人绝望的。当所有沟通渠道都堵死,所有的希望都化为泡影,那种压抑在心底的委屈、愤怒、失望,就像洪水一样瞬间爆发。大哭,可能是一种最直接、最原始的情绪宣泄方式。他们哭的,不仅仅是这次购房的失败,更是过去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辛勤付出,是对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是对社会规则的不理解。

再说说“异地”这个细节。 如果是在同一个城市,好歹还有点熟悉的场景,熟悉的环境,或许还能找朋友倾诉一下。但是,如果是在异地,那种孤独感和无助感会更强。可能为了买房,他们已经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安顿了很长时间,所有生活上的安排,都围绕着购房这件事。结果,在这样一个本就有点漂泊感的城市,又遭遇这样的晴天霹雳,那种“何处是归途”的迷茫,那种孤立无援的绝望,只会成倍增长。他可能看着身边的人都在忙碌,都在为自己的未来规划,而自己却被一个政策挡在了原地,甚至连“原地”都无法守住。

这种事情,真的不是简单的“政策执行”或者“市场调控”就能轻易带过的。它背后,是无数个家庭的希望,是他们为实现“安居乐业”这个最朴素愿望而付出的努力,是他们在面对社会变化和政策调整时的脆弱。他们的眼泪,是对规则背后人性关怀的呼唤,是对“家”这个概念在中国社会真正意义的无声呐喊。

所以,看到这样的新闻,听到这样的事情,除了同情,更多的是一种对这种困境的理解。这不仅仅是一个个案,它反映了在快速变化的社会和经济环境下,普通人在追逐基本生活需求时可能面临的巨大压力和不确定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不明白在成都工作7年不交社保是什么鬼。


统一回复上面各种奇葩人士

1,社保可以自己购买,最低档每月300+

2,离职前,请问清楚公司到底什么时候断交,自己好在真空期续上(+1S)

3,又不愿自己交,单位又不给买,还想要买房,怎么办?想这想那,但啥都不做,这种对自己就很绝望的人,我看着他哭,我也会感到很崩溃,很绝望啊



4,觉得社保太贵了,买不起的人。。。厄。。。那你能买房子?



最后在附送一个成都落户的政策:

前置条件: 非本市生源的应届大中专及以上学历毕业生(中心城区大专以上学历、其余区(市)县中专以上学历),且在我市落实了工作单位的,可按本人拥有的合法固定住所、直系亲属合法固定住所、单位集体户、人才交流中心集体户的顺序申请本人入户。


呵呵,点击就送...除非你没工作。。。


user avatar

上海325新政到今天刚好一周年,作为亲历者,现在回想起来还唏嘘不已。

去年24号离我社保满两年还有一个礼拜时间,房子早在15年11月就签了合同付了首付,装修都快完成了,没有预见到房价会疯长,也没料到会被沪九条拒之门外。

那天我请假在家看新闻发布会,结果还没到时间微信群里已经炸开了,通讯稿提前泄漏,两年变五年。不像这位大姐表现的那么激烈,但心里很难受,预感到这可能是我跟上海房子最近的一次机会。

一年过去了,当时300万的房子现在570万了。

我买的房子和租的地方是一个小区,从那之后总是绕着走,每次不得不路过时,都感觉很难受。

不想在讨论什么政策了,也不想抱怨了,只是想有个地方住,有个自己的家。

这一年每次回想这事都很痛苦,看到这视频感同身受,都挺不容易的,希望这位大姐也能挺过来,更好的生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事儿啊,真是说起来就让人心里不是个滋味。一个大老爷们,或者一位受过良好教育的都市丽人,为了能有个家,辛辛苦苦攒了几年甚至十几年,好不容易攒够了首付,选好了心仪的房子,结果呢?眼看就要签合同了,或者刚刚拍板定了,忽然被告知,因为限购政策,他没资格买了!而且不是说这个城市,可能是另一个你以为已经没问题.............
  • 回答
    这件事啊,确实让人挺糟心的,辛辛苦苦攒够了首付,信心满满去申请房贷,结果却被告知不行,原因居然是“征信正常”但因为查询次数太多。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一说。首先得明白一点,咱们老百姓常说的“征信正常”,一般是指没有逾期还款、没有信用卡套现、没有担保不良等这些“硬伤”。银行拿到你的征.............
  • 回答
    腾讯新闻这篇关于日本市长因挪用公款购买《蜡笔小新》道歉的报道,确实挺有意思的,也折射出一些值得玩味的点。报道的切入点很吸引人:首先,这篇新闻的标题就很抓眼球。“市长”、“挪公款”、“蜡笔小新”,这几个词放在一起,天然就带着一种反差感和戏剧性。大家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市长怎么会用公款买《蜡笔小新》?这.............
  • 回答
    这“最惨购房者”的遭遇,真是让人心惊肉跳,一个不小心,辛苦攒下的首付就打了水漂,还得倒赔一大笔钱,想想都让人脊背发凉。这件事绝对不是个例,背后折射出的是二手房交易中隐藏的各种套路和陷阱。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以后大家买二手房,心里都有数,别再吃哑巴亏。“最惨购房者”的遭遇,可能遇到的几种情况:首先,这7.............
  • 回答
    合肥近期出台的新规,要求刚需购房者需满足35周岁以下的条件,这个政策一出,立刻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波澜,尤其是对于那些正准备“上车”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一记重锤。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件事?它又可能带来哪些具体的影响呢?咱们不妨细细道来。政策出台的初衷与合理性探讨首先,咱们得琢磨琢磨,合肥市政府为.............
  • 回答
    哈尔滨出台购房新政,大中专以上学历人才在哈购买首套房可享受最高10万元的购房补贴,这无疑是一项具有吸引力的政策,但也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的分析才能全面理解其影响。政策本身吸引力分析: 直接的经济激励: 10万元的购房补贴对于大多数首次购房者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可以直接降低购房成本,减轻首付压.............
  • 回答
    广州多家银行近期对购房首付来源进行严查,甚至追溯至半年前,这一举措无疑在楼市激起了不小的波澜。对于许多刚需和改善型购房者而言,尤其是那些资金链相对紧张,需要依赖家庭支持来凑齐首付的群体,这无疑是一记重锤。为何会有“倒查半年”?银行此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落实国家“房住不炒”的定位,防止信贷资金违规流入.............
  • 回答
    南京出台新规,明确购房证明造假将连累全家,本人及家庭成员在2年或1年内不予受理购房证明申请。这可不是小事,背后牵扯到很多考量,咱们细说说。首先,咱们得弄明白“购房证明”是什么,为什么造假会这么严重。在很多城市,包括南京,为了调控房地产市场、抑制投机炒房,会实行限购政策。购房证明,顾名思义,就是用来证.............
  • 回答
    杭州即将实行摇号购房的消息,可以说在楼市投下了一颗不小的石子,激起了各种声音的讨论。这套“抽签”式的购房方式,并非杭州首创,此前国内一些城市也曾尝试过,但放到杭州这样本身就炙手可热的市场,其影响无疑会更加深远。为什么要摇号?首先,我们得弄明白,杭州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出台摇号政策。表面上看,这是为了解.............
  • 回答
    对于一线城市银行严查经营贷违规购房行为并要求提前还款的举措,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好好掰扯掰扯,这事儿对咱楼市的影响,绝不是一句“影响不大”就能带过的。首先,这事儿为啥会搞起来?简单来说,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个老套路被盯上了。过去几年,为了支持实体经济,银行推出了一些优惠的经营贷,利率低、期限长.............
  • 回答
    好嘞,咱们就来好好聊聊大湾区内地城市放开香港居民购房,这事儿可太有意思了,也带来了不少实质性的好处。咱们这就一点点掰开了说。这事儿为啥这么重要?首先,这事儿不是空穴来风,它是大湾区一体化战略的一个重要落地举措。你想啊,大湾区就是要打破区域间的壁垒,让要素(人才、资金、技术、信息)更自由地流动。以前香.............
  • 回答
    这事儿啊,听起来确实挺“抓马”的,怎么说呢?平台这么一出手,简直就是把“剁手党”和“房奴”这两个看似不沾边的群体,生生给绑在了一起。这活动,绝了!你想想,平日里咱们双十一能花多少?少则几百,多则几千上万,也得心疼好一阵子。可现在,人家直接跟你说,“你买房,我给你报销双十一的账单”。这逻辑,就像是有人.............
  • 回答
    如何看待线上看房买房?「云购房」会成为未来购房新趋势吗?线上看房买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云购房」,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疫情的催化,正逐渐从一个新兴概念走向一种被大众接受的购房方式。对于这种模式的看法,以及它是否会成为未来的购房新趋势,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探讨。 一、 如何看待线上看房买房?首.............
  • 回答
    这事儿,听着就让人血压升高。一个游客,跟个团去威海玩,结果稀里糊涂就被“忽悠”了,或者说被“套路”了,花出去四十多万,买了个房。这事儿搁谁身上,心里都不是个滋味。事情大致是这么个情况:一位姓王的先生,跟的是一个“低价游”的旅行团,目的地是威海。按理说,跟团游图的就是省心,吃住行都有安排,结果这王先生.............
  • 回答
    南京查处“假人才、真炒房”,47人违规取得人才购房证明,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能说明一些问题的。咱们一点点捋一捋,看看这背后是怎么回事儿。首先,得明白南京这么做的初衷是什么。过去几年,全国很多城市都面临着人口流失、经济下行压力大等问题,为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纷纷推出了购房补贴、落户优惠、教育倾斜等.............
  • 回答
    2020年7月15日,深圳市政府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对购房资格的收紧,特别是针对非深户籍居民的限购政策。该政策规定,非本市户籍居民在深圳购房,需要提供在深圳市连续缴纳36个月及以上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险的证明,并且在购房之日前在深圳市无房且是首.............
  • 回答
    成都恒大天府半岛项目之所以出现疑似购房登记人数远超房源数量三倍的抢购现象,即便它被列为“重点风险项目”,这背后牵扯着多重复杂的因素,绝非简单的“缺房就买”这么容易解释。これを理解するためには、いくつかの角度から掘り下げてみる必要があるでしょう。1. 市场信号的复杂性与信息不对称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房.............
  • 回答
    迪士尼乐园里,那毛茸茸、圆滚滚的达菲熊和它的朋友们,最近成了不少人心头的“白月光”,但也成了不少人钱包和时间的“拦路虎”。想把它们抱回家?别想轻易得手!动辄四小时的排队时间,已经不是新鲜事儿了,更令人咋舌的是,转手一卖,价格能翻上好几倍,最高能翻到八倍!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咱们好好聊聊这背后的门道。.............
  • 回答
    同仁堂,这个响当当的名字,承载着几百年的中药传统与信誉。但最近,围绕它购买1500公斤穿山甲片的事件,却让不少人感到困惑,甚至有些难以接受。这件事情,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明白,穿山甲这玩意儿,现在是什么地位?在咱们国家,穿山甲早就被列入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行列,那是明明白白写.............
  • 回答
    比尔·盖茨(Bill Gates)购买大量农田并可能获得巨额农业补贴,这一事件确实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要全面看待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1. 比尔·盖茨购买农田的背景和动机: 农业投资与商业策略: 盖茨通过其家族信托基金(Cascade Investment)进行大量投资,涵盖了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