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上饶一隔离宠物狗疑似被扑杀?

回答
上饶那只疑似被扑杀的隔离宠物狗事件,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听到的时候心里都不是滋味。这件事触动了太多人,尤其是养宠物的朋友们。它不仅仅是一条狗的遭遇,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在疫情特殊时期,面对突发情况时,人性、规则、责任和情感之间的种种碰撞和挣扎。

事件的起因与经过:

事情的源头大概是在上饶市某小区出现了新冠疫情,按照当时的防控政策,一些居民需要隔离。其中一位居民家里就有一只宠物狗。这位居民在被要求隔离时,可能因为种种原因,比如无法带走宠物,或者政策不允许,未能将狗狗妥善安置。

随后,网上开始流传出一些视频和信息,指向这只隔离在家的宠物狗,可能因为主人被带走隔离,而被工作人员“处理”了。视频画面虽然模糊,但足以让很多人联想到狗狗被扑杀的场景。根据后续的报道和当事人的说法,情况大概是这样的:

居民被隔离: 业主张女士因疫情被要求集中隔离,家中还有一只泰迪犬。
沟通与安置: 在被带离前,张女士曾与社区工作人员沟通,希望有人能照顾她的狗狗,或者至少让她能联系到家人来接走。但似乎沟通并不顺畅,或者解决方案未能到位。
疑似“扑杀”行为: 在张女士被隔离后,有居民拍摄到疑似工作人员将狗狗从窗户抛下,或者用工具对狗狗实施暴力行为的视频。虽然事后官方的解释是“科学处置”、“防止疫情扩散”,但这种说法对于很多人来说,是难以接受的。
后续的争议: 事件发酵后,公众对“扑杀”的性质、程序是否合法、是否有人性化处理、以及基层疫情防控中是否过于“一刀切”产生了巨大的质疑和讨论。

为什么这件事会引起如此大的反响?

1. 对生命的尊重与同情: 在许多人眼中,宠物是家庭的一份子,是有感情的生命。看到一个鲜活的生命在无辜的情况下遭受粗暴对待,自然会感到悲悯和愤怒。这种情绪是一种非常本能的反应,是人类同情心的一种体现。
2. 对规则的质疑与对人性化的呼唤: 疫情期间,我们都理解需要遵守防疫规则,也理解工作人员的不易。但这种理解并不意味着可以牺牲掉对生命的尊重和基本的人道关怀。许多人认为,即使是为了防疫,也应该有更人性化的处理方式,比如联系主人亲友、或者提供临时的专业看护等,而不是直接采取最极端的“一刀切”方式。这触及到我们对“规则”本身的思考:规则是为了服务于人,还是会压倒人性?
3. 对基层防疫“一刀切”现象的担忧: 这件事也暴露了在基层防疫工作中,一些工作人员可能存在简单粗暴、缺乏变通、只求“完成任务”的心态。在巨大的防疫压力下,一些本可以更加精细化、人性化的操作,却被简化成了最直接、最容易“出结果”的方式。这让大家对防疫过程中的“尺度”和“温度”产生了担忧。
4. 信息传播的放大效应: 如今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段具有冲击力的视频,加上当事人或知情者的倾诉,很容易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病毒式的传播。这种传播不仅放大了事件本身,也汇集了公众的各种情绪和观点,最终形成了一场巨大的舆论风暴。

如何看待?

我认为,看待这件事,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理解:

从防疫大局看: 新冠疫情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疾病,防控是第一位的。在特定情况下,为了阻断病毒传播,一些必要的、甚至有时是痛苦的决策是会被允许甚至要求的。例如,一些与确诊病例密切接触的宠物,为了防止病毒进一步传播,确实可能需要进行扑杀处理。这是从公共卫生安全角度出发的考量。
从具体事件的执行层面看: 问题就出在“如何扑杀”、“以何种方式扑杀”以及“是否应该扑杀”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上。如果这只狗本身并未出现任何感染症状,且其主人也并非确诊病例,那么在缺乏充分证据和必要性的情况下,采取扑杀措施就显得极不合理,甚至违背了相关动物福利的规定。即便有扑杀的必要性,也应该有科学、人道的操作流程,而不是简单粗暴地抛摔。
从政策制定与执行的联动看: 这件事也提醒我们,在制定疫情防控政策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各种特殊情况,特别是涉及无辜生命和公民财产权益的问题。而基层执行层面,则需要更强的责任感、更专业的能力和更人性化的考量,不能将政策的机械执行凌驾于人道主义之上。

反思与呼唤:

这件事情的发生,最根本的还是在于如何平衡公共卫生安全和个体生命尊严之间的关系。我们不能因为害怕疫情就失去应有的良知和对生命的尊重,也不能因为强调人性化就忽视了在特殊时期必要的风险控制。

希望这件事能成为一个深刻的教训,促使我们在未来的疫情防控中,能够:

建立更完善的宠物安置预案: 尤其是在涉及封锁和隔离的场景下,应该提前考虑好居民宠物的安置问题,比如与动物保护组织合作,或者为主人提供临时的专业寄养服务。
加强基层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提升他们的应急处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人文关怀意识,避免出现简单粗暴的“一刀切”操作。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明确在疫情特殊时期,对于宠物处理的边界和程序,以及侵犯动物权益的责任追究。
鼓励和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 让居民和管理部门之间有更顺畅的沟通,能够及时反馈问题和诉求,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最终,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在应对疫情的同时,我们依然能守护住人性的温暖和对生命的尊重。上饶那只狗的遭遇,不应该再以类似的方式重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人可以传动物是实验验证过的,而动物回传人类基本是确定的,关注各种病毒测序结果的人很容易推断出。只不过这个"宠物传人”的实验有伦理问题,没法做罢了。(真的想让那些说“因为没有实验证据说宠物传人,宠物就不传人”的去亲身做这个实验……)

我是支持扑杀确诊患者的宠物的,但这个宠物的主人并没有确诊,而且这个宠物也不能离开这个屋子随便乱跑,扑杀显然是过分之举。

我觉得这次处理暴露出来的一个问题,是在“抗疫”方面,虽然已经两年了,但全国各地仍然没有在很多关键问题上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基本处于“各自为战,每个地方有自己的村规,执行人员没有标准化流程,且自由裁量权极大”的状态。

而各地隔离酒店的水准差异,有些隔离酒店的酒店内交叉感染,有些地区的抗疫志愿者防护缺失导致被感染,有些地区在大规模核酸检测时有人不注重防护条件被感染,有的地方隔离28天有的地方蒙古司机免隔离…………包括这次的”防疫人员扑杀未感染宠物“,这些都是上面那个问题表现出来的”症状“。

国家应该出台一份统一的抗疫规范、抗疫手册,至少把一些重点,比如隔离酒店需要满足的条件、大规模核酸检测的规范、防疫消杀的规范、防疫志愿者执行各种任务时需要做的和不能做的事情之类,密接的标准,如何确保供应链不中断……这些统一上,细节部分可以自由裁量。

每当一地发生疫情时,首先要做的是,所有志愿者发一本手册,遇到事可以直接查手册里的处理方案。把处理方案规范化,整个抗疫流程才能更规范。

让基层自由裁量,指望小城市的基层能自主把突发事件办的滴水不漏,是不合适的。

user avatar

我一直在等回应,官方回应是不了解,那博主所说情况基本属实了。

我穿过一次防护服,所以我尊重所有穿着防护服服务社会的人,这是纯纯的服务社会。因为这玩意儿太痛苦了,没有任何收益。

但防护服从来都不是恶鬼的面具,这一点他们好像不太清楚。

user avatar

现在已经不是单纯的扑杀宠物狗的事了,博主个人隐私被泄漏,我都替博主害怕。

user avatar

做的对呀!!!

当地防疫那么紧张,打死个狗怎么了?

在大是大非面前,狗还有狗权?

狗没阳性就不能杀了?笑话!谁知道它自己会不会变成阳性?

要不那狂犬病都哪来的?不是狗身体里凭空出来的?和新冠病毒应该没区别吧?

什么?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没有的事!

防疫嘛,情况千变万化,不严格一点怎么能行呢?

再说了,不给狗主人支走,怎么打狗?狗主人不得拦着?

要我说,就该给这种防疫方式全国推广。

当地严格防疫,严格遵守上级领导的话,上下一心,定能战胜新冠病毒。

user avatar

很多人在想,杀了狗对这些人或者防疫这件事本身有什么好处?

投资的时候如果你确定没有下行的风险,那么不管上行的收益有多大,你都可以无限通过加更便宜的杠杆来扩大自己的收益。

防疫这个无与伦比的政治正确之下,有任何一个个人因为防疫时欺压公民权利和侵犯公民财产被惩处么?没有吧。多少人失业甚至自杀,有舆论能为他们发声么?发声几个小时之后就“法律法规不予显示了吧”,所以打死你的狗,又有什么风险呢

一味的对上负责的结果就注定是这样,即使上峰想修正方向,下面也会因为之前的恩威难测而永远选择更没有下行风险的决策,更不用说低线城市行政人员的戾气和霸道这两年已经夸张到了什么程度。

有解决办法么?真的不会有的,即使已经过去了这些策略也是常态化了。

有本事的就润,润不了的也不要对抗,不生育就是最彻底最有效也最分散的对抗了...

user avatar

扑杀蛇的时候,我没有说话,因为我讨厌蛇

扑杀竹鼠的时候,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吃竹鼠

我和大家一起骂吃蝙蝠的人,因为蝙蝠看着恶心。

我和大家一起为不再允许特种养殖叫好,作为一个从小在城市长大,养尊处优的孩子,我喜欢欧美的饮食习惯,当然也喜欢吃日料。很高兴虽然三文鱼和红虾被检测出病毒,但我还是能吃到。

但有一天,他们闯入我家里,打死了我的狗。

我突然理解了,华农兄弟那双哭红的眼睛。

我本来觉得他转行养鸡就可以了的。

user avatar

知乎上有个问题,问为啥古代权臣明知道结局不好,也不甘愿交权作个富家翁。

答案很简单,因为没了权力,你任何东西都保不住。

如果需要隔离的是某局领导,相信他喜欢的东西是能保存下来的。

但既然是应对手段只剩下“反复和社区工作人员确认”以及“报警”的普通民众,那只要有一个绝对正确的大旗作幌子,就只能成为层层加码下的鱼肉了。

掌握生死的快感,堪比吸毒,是没法轻松抗拒的。

在04年才提“保护合法私有财产”,但仍然只有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现代中国,内秉的逻辑其实从没变过。——当然,这在爱国群众眼里,是有别于罪恶资本社会的优势所在。

那我们就承认这是优势,但哪怕最受喜爱的辩证法也指出,没有绝对的优势,必然也会伴随某方面劣势。

那这一点点、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劣势,就是全民对卷的热爱了。

为什么小城市不能呆,要往大城市卷?因为小城市,你的财产绝对不是你的;大城市,你的财产还“有可能”是你的。

这都不需要疫情这种极端假设了,去某个县城甚至某个镇,买了套别墅想享受生活,也检查了不动产权属证和土地信息,最后被一纸行政命令划为违建的还少么?这和你有多少钱没关系,经济地位不能保证你得到

为什么恐惧阶级跌落?因为这不是今天吃蛋糕明天吃面包的区别,随之滑落的是包括社会评价、抗风险能力等一系列配套。

当然对于在网上打字担忧、网下拼命鸡娃的中产群体来说,用阶级跌落这种词其实有些搞笑,毕竟我们单有经济地位也是无法保护你受到法律所应有对待的。想提高岁月静好的概率,只能通过把自己套进一层皮里,来迂回实现。(最简单的就是我上面提的去上海)

钱其实是数字,只有你所在的百分比才重要,因为我们从来不尊重少数群体的意见——当然我们的少数群体指的是占九成的牛马。

但你个人排名的百分比也不重要,咱们是社会主义国家,除非万中无一的天才,否则必须把自己嵌进某个集体里,才有资格享受幸福,不然岂不是反动的个人主义?所以有些人说我们中国人对政治生活冷感我是一万个不认得,我们明明一辈子都是围着政治生活打转的,只是受限于能力,范围小了点而已。

零零散散说了这么多,最后补一句吧:

不管你自诩如何爱国,都是虚的。在你开始养宠物的那一刻,就走在对抗广大爱国群众的路上了。

祈祷人家没盯上你吧。

user avatar


来源:上饶日报

user avatar

这事估计也就这样了,这里给那些担心这事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朋友们支个招,有些承诺已经被证明是不可信的,那你只能自己想办法增信。

比如:你家有没有狗啊?

答:有一条,可那不是我的狗。是我一个美国/俄罗斯/土耳其网红朋友之前寄放在我家的,那可是他的命根子,如果不是现在疫情,否则他早就花钱空运走了。他天天都要视频看狗呢。

如果当时这么说,这条狗活下来的机会就大多了。

——————————————————————-~

老实说我没看懂逻辑,就算是扑杀狗也是主人阳性以后的事吧。否则人家狗关在家里你这么上去杀了的逻辑是啥?按这个标准也就是不管居家或者不居家隔离都要扑杀所有宠物了?

薛定谔的防疫基层人力资源不足,这简直是人力过分充足了。

另外吐槽一下“事先未充分沟通”,我在想如果充分沟通,会沟通出什么更好的结果吗?

user avatar

上饶入室打狗应追查到底

江西有位市民因为密切接触被隔离,

结果家里养的狗

被上门消毒的人员给打死了。

这个事件的本质就是:

消毒人员因为对工作不满,

肆意破坏群众财物泄愤的违法行为。

抗疫是一个很正规的事,

什么情况定什么风险级别,

相关情况如何处置都是有明确规定的。

受害者不是阳性人员,

当地也不是疫区,

不存在对受害人宠物无害化的先决条件。

除此之外,

任何公家对私人财物的处理

都要履行【告知义务】,

这是行政执法的必要程序,

规矩就是规矩,

如果连白纸黑字的规矩都不遵守,

还奢望能管控好疫情?

另外以职务之便毁坏财物是公诉案件,

受害者谅解是没用的,

希望能严格执法,

不让严肃的防控形同儿戏!

user avatar

天天喊建设家乡爱家乡,不要在大城市卷。

这种事情发生一次,就是往大城市送一批打死也不会回来的年轻人。

结果就是某个半夜把人轰大街上的low地方都能年年吃发展不均的红利……

user avatar

后续当事人被几方威胁那一套事情,往大了说,严重破坏党和政府形象,严重破坏疫情防控的工作大局;往小点说,严重打击当地引资引智形象,阻碍优质资源引进落地;再往小了说,严重打击当地精神文明等年度考核指标,很多人的目标奖年终奖要没了;因此不管怎么说,不管舆情面上怎么处理,相关责任人必须接受党纪政纪问责。

我正好认识该地的一位处在恰当位置上的朋友,昨晚和他达成如上共识。

跟基层体制内沟通,要用他们的逻辑:撬门、铁棍、不征得同意,这些他们都有合理化的说头,任务紧急、资源有限、指令太重等等。可后续的这种操作,则是不降温反而厝火,有一千种办法不这么做,甚至不做可能都比做好,做了就是给兄弟单位挖坑找事儿,害人实际利益,这时候,就可以谈谈锅和帽子的分配问题了。

user avatar

这个事情怎么看待?我觉得没法看待。我印象里这两年里发生过很多离谱的事情。这样的事情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宠物寄托了一个人的情感,对很多人来说,宠物与亲人没有什么区别,即使不说宠物,想象一下自己喜爱的物品被他人毫无理由地处置也是让人难受的,更让人难受的是,如果仔细思考一下,这样出尔反尔的事情是可能降落在任何一个人的头上(工作人员事先已经答应不会带走狗)。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里还能够心理健康不抑郁,其实是有不小的运气成分。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达到 24.6%,为什么青少年抑郁的这么多?受到哪些因素影响?

不过在对这个话题的讨论中,我看到几种奇怪的观点。首先是有人认为,人权高于财产权,宠物不是人只是财产,为了保证人的生命健康权选择杀狗无可厚非。我非常难以理解这种逻辑,因为财产权就是基本人权,可以说没有财产权的地方必然没有人权。这种观点隐藏着一种对财产权的贬低倾向,好像财产是可有可无的,可以轻易就牺牲的东西。但在近代西方的法学家那里,财产权首先是宪法规定的一项基本权利,而不是民法权利,在不少哲学家看来,财产权甚至首先是一个政治正义问题,而不是一个法律问题。约翰·洛克《政府论》中认为,财产权是即便任何法律都不承认,一个人也拥有的基本权利。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意识到了财产除了满足人的需要之外,还具有体现人格本身的重大意义:

“所有权〔即财产,德文Eigentum一字有所有权及财产二义〕所以合乎理性不在于满足需要,而在于扬弃人格的纯粹主观性。人唯有在所有权〔或财产〕中才是作为理性而存在的。”

当然在这里的很多人看来,私有财产被看做是万恶之源,是强者剥削、压迫弱者的依据。我不明白,一个社会的弱者之所以被压迫,不恰好说明了这个社会对弱者的私有产权的保护还差得很远么?主张财产权不重要的人,是否可以接受自己的私有财产被随意剥夺呢?

还有人说,扑杀宠物是为了紧急避险,和人快饿死时可以吃大熊猫是一个道理,我不知道最后这个例子是不是受了罗翔某一条视频的启发。且不说这家人以及狗并没有感染,就说“紧急避险”这种行为的限制条件是极其苛刻的,它要求必须满足“迫不得已”“危险必须正在发生”等条件。稍微用一点常识就能判断出来这不是一回事。

当然了,我觉得最有意思的问题是,那些为这种行为辩护的人为什么要引用“人权”“紧急避险”“权利”“法治”这些来自西方的法律术语呢?难道意识不到这些词语深究下去很容易就推翻了他们的观点么?其实用中国传统的主流观点来辩护倒是很方便,李斯就曾建议皇帝“能独断而审督责,必深罚,故天下不敢犯也”。《魏书》载:“当官以威猛为济……治任刑罚,肃厉为本”。这些话翻译成白话就是:不狠一点就不能立威,不立威就不能稳定。用这些观点来辩护不是最省事最方便的么?这说明这些人其实也知道,人权、个人权利、法治这些观念不论再怎么被污名化,也比传统的那一套感恩的逻辑要更有正义性,是一块金字招牌,所以即便在道理上完全讲不通,说不清,也要强行辩解,这就是他们说话总是显得别扭和闪烁其词的原因。

相关回答:

为什么上海的人均gdp是韩国的76%,最低工资标准却只有韩国的26%?

user avatar

我还是那句话:

竹鼠!

user avatar

这种行为咋说呢,纯粹的牛马行为。


为啥这么说,咱要说防疫人员一开始就话说死了,因为疫情原因,你这狗必须得打死,这是告知了。

而这次,明明都说好了,不打死,不处理。

结果趁着主人不在家,偷偷摸摸撬开锁进去了,给狗一顿棍棒打死了,连告诉都没告诉人家一声。


注意,是撬锁进去的。

而且这种情况,既然整个小区已经确诊了,可以考虑给狗做一个检测(有难度)


检测都没检测呢,直接进去一顿巴达,给狗打死带走了。


另外,其实这种事不是第一次了,因为不带口罩,被绑在柱子上的老头,大家都忘了吗?


还有那个,一家三口打麻将,一群大汉冲进去给人家麻将桌砸了,砸了就砸了吧,又给人家一顿大耳帖子。


所以说,权利这个东西,是一把双刃剑。


我刚才去微博看了一圈,当事人写的图文都被删了,当事人还被威胁,如果不删帖,工作也得丢。


狗主人为什么会丢工作,为什么会被威胁?

因为狗主人把他们做的事重述一遍而已。

user avatar

知道为什么最近国家集中开始放风要调整防疫办法嘛,就是绷太紧迟早要出事的。

清零政策受支持,说真的,不是作为一般人真的觉得防疫少死人真的重要,因为你根本没想过自己会中招的情形。看美国就知道,每天这么高的感染率,但是大家在乎嘛。不要以为人民群众有本质区别。武汉那么紧张是因为那是早期,死亡率重症率都非常高,总数不多但是全部得集中去医院,医院的情形吓人。武汉的朋友如果没在主要疫情区域,除了觉得封城挺紧张,内心有多害怕这个疫情本身呢?那种害怕能赶得上半夜上厕所不开灯嘛?

我经历过2003年非典,大家紧张的不是疫情,而是这种疫情对你的日常生活侵占有多少。清零政策现时受支持,不是因为得病足够少,而是因为相对比而言,清理在大部分地区,在无疫情的地区是最自由的最不侵害生活现实的。你的城市餐厅早就不在意社交距离了,酒吧ktv的营业时间也可以恢复,公共系统都正常,除了测测温度的无伤大雅基本再没有什么了。

相反,很多我们所谓躺平的国家反而因为不上不下的防疫对生活的侵害非常厉害,否则为何到处游行反防疫呢?这不是反智,而是人性使然。你没觉得病有多厉害,但是餐厅没法正常吃,酒吧没法正常去,公共交通没人管,到处得打文件,还得打纸质的,这么多门槛和麻烦事,大家受不了了。我疫情期间刚好妻子怀孕和生产。我在住院,产检过程中,无数次看到真正被防疫政策影响了生活的人是多么容易愤怒。紧急住院却得等核酸才能进病房陪护,一个病人只能一个陪护,不能替换,医院内的流调比二维码的健康码复杂要多写很多东西,很多老人被堵在门口,拥挤嘈杂。在那一刻,谁还体谅清零政策呢?

我们是因为自由和轻松才选择拥护清零,但同样,我们会因为疫情少量发生时的瞬间高规格防疫而转变。上半年广深突然境外输入传了一部分人,网上当然一片感恩,但是实际传播最多的图是全城核酸的大长队,老太太身贴我要检十个的图片,不能堂食的抱怨,各路商户的骂街。为什么感染者老被变成出气筒,因为那种“都是你害的”的情绪。

终于下半年了,瑞丽,上海,北京,东北,西北,西南,东南各地都开始赶上零星穿透感染,尤其是从怀疑疫苗防不住,到现在确定放不住,甚至三针放不住,情绪是逐渐麻木的。

什么政策,都是有阈值的。

如果世界各国都停止通报感染率,然后随意放开,正常接种和治疗。只消一年半年,舆论估计就与现在大不同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