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大气不会向宇宙逃逸而变得越来越少?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地球非常核心的一个维持生命的关键机制。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既然宇宙那么浩瀚,而且真空几乎不存在阻碍,那大气应该很容易就“飘走”才对。但实际上,大气之所以能被地球牢牢抓住,主要有几个原因在起作用,而且它们是相互配合的:

1. 地球的引力:最根本的束缚

这是最最重要的一点。地球是一个有质量的星球,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它会吸引周围的一切物质,当然也包括组成大气的气体分子。我们的大气层并不是无限延伸的,它存在一个相对明显的边界,尽管这个边界也不是突然消失,而是逐渐稀薄。你可以想象一下,地球就像一个巨大的磁铁,而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就是被它吸住的细小的铁屑。

地球的引力强度与它的质量有关。我们的地球是一个质量相当可观的行星,足以产生强大的引力场来束缚住大量的气体分子。这些气体分子并不是静止不动的,它们一直在做着布朗运动,也就是随机地向各个方向运动。但是,当它们试图向上“逃逸”时,地球的引力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会把它拉回来。只有那些拥有足够动能,并且刚好朝着逃逸方向运动的气体分子,才有可能摆脱引力的束缚。

2. 大气分子的运动速度与逃逸速度

那么,为什么不是所有气体分子都能逃逸呢?这涉及到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和地球的逃逸速度。

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 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并不是静止的。它们由于温度而拥有动能,不断地碰撞、运动。分子的运动速度与温度直接相关:温度越高,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运动速度越快。
地球的逃逸速度: 逃逸速度是指一个物体要摆脱一个天体(比如地球)的引力束缚,需要达到的最小速度。在地球表面附近,这个速度大约是每秒11.2公里。

你可以理解成,要想“跑出”地球的怀抱,你得跑得足够快。而地球大气中的气体分子,虽然在不断运动,但绝大多数的运动速度都远低于这个逃逸速度。想象一下,一群人在操场上散步、跑步,但没有人能达到火箭起飞的速度,所以他们就都在操场范围内活动。

3. 不同气体分子的逃逸概率差异

这一点就比较精妙了。并非所有气体分子都拥有相同的逃逸能力,即使它们都在大气中。

质量的影响: 分子越轻,在相同温度下,它们的平均运动速度就越快。比如,氢气(H₂)和氦气(He)是大气中最轻的气体分子。因此,在地球大气层中,这些轻质气体分子的平均运动速度会比氮气(N₂)或氧气(O₂)等重质气体分子要快一些。
逃逸的“可能性”: 这就意味着,氢气和氦气分子有更高的概率在运动中达到能够克服引力束缚的速度。所以,确实会有一小部分非常轻的气体分子从地球大气层逃逸到宇宙空间。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地球大气中找不到大量的氢气和氦气,它们大部分早在地球形成初期就逃逸了,或者通过其他方式(比如化学反应)结合。我们现在大气中极少量的氦气,很多是地球内部放射性衰变产生的,然后缓慢逸出到地表。

4. 温度的作用

如前所述,温度决定了分子的平均运动速度。如果地球的温度极高,大气中的气体分子运动会变得非常剧烈,逃逸的概率会大大增加。但地球的平均温度相对温和,并不足以让大多数气体分子的速度达到逃逸速度。当然,在非常高层的大气,比如外逸层(Exosphere),那里的气体非常稀薄,分子之间的碰撞极少,而且非常接近太空的“边缘”,温度效应和逃逸速度的计算会更复杂一些。但总体而言,地球的温度不足以让整个大气层“蒸发”。

5. 其他因素的辅助

除了上述核心原因,还有一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保护大气的作用:

磁场: 地球有一个强大的磁场,它能偏转来自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太阳风)。如果地球没有磁场,太阳风会不断地轰击大气层,剥离气体分子,就像用强风吹散尘埃一样。强大的磁场像一个保护罩,大大减少了大气被太阳风剥离的速率。
大气密度和压力: 在大气层较低的区域,气体分子非常密集,相互碰撞频繁。一个试图逃逸的分子在试图向上运动时,会不断地与其他分子发生碰撞,能量会被传递,从而难以持续获得足够的向上动量。而在高层大气,虽然分子稀疏,但引力也逐渐减弱,不过同时温度也开始下降(在一定高度范围内),总体的能量密度也相对较低。

总的来说, 大气不会因为宇宙真空而轻易逃逸,是因为地球强大的引力像一个看不见的巨手,将绝大多数气体分子牢牢地抓在手中。同时,大气中气体分子的平均运动速度远低于地球的逃逸速度。虽然有少量非常轻的气体分子(如氢和氦)会缓慢逃逸,但对于构成我们呼吸所需的大部分气体(如氮气和氧气)来说,地球的引力足够强大,温度也足够温和,使得它们能够稳定地存在于地球周围,形成我们赖以生存的大气层。地球的磁场更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保护作用,减少了来自太空的侵蚀。

所以,这是一个引力、分子动能、分子质量、温度以及地球自身特性的综合结果,共同维系着我们的大气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原题目穿越了。在我们这个地球上,大气是在向宇宙逃逸的,每年损失约 9.5 万吨氢气和约 1600 吨氦气,以及少量其它气体。每年坠入地球的小天体补充的水所含的氢比上述 9.5 万吨要少。

地球大气逃逸的原因包括金斯逃逸[1](占 10% 到 40%)、电荷交换逃逸[2](占 60% 到 90%)、极地风逃逸[3](占 10% 到 15%)。

地球大气总质量约 6000 万亿吨,地球表面的海洋、冰川、河流、湖泊等含水约 136 亿亿吨,地球地下还有大量的水。氢气的这点逃逸在过去数十亿年内都不成问题。但氦的自然补充(主要是一部分放射性物质的衰变)要慢得多,目前人类社会主张节约氦气资源、加强回收利用。

2020 年,“磁场保护地球免于失水”的旧想法被质疑。研究显示,地球磁场在能偏转太阳风的同时也能吸引另一些太阳风,地球、金星、火星现在的大气逃逸情况相近。以当前每秒逃逸的量,35 亿年间三者会各自失去以全球面积计算深度 9 厘米、8 厘米、30 厘米的水。

这根本无法解释火星和金星现在的状况。即使考虑火星的低质量造成中性氧原子的逃逸,这也不能解释金星的状况:现在地球的水量约为金星的十万倍。

就算假设年轻太阳有更强大的大气剥离效果,也只能解释其中的数千倍,何况太阳风与大气剥离的关系还没有被很好地检测。

你看到了:地球、金星、火星现在的大气逃逸情况相近

  • 在逃逸情况相近的情况下,在地球失去以全球面积计算深度 9 厘米的水时火星会失去深度 30 厘米的水,是因为地球表面积是火星的 3.55 倍。
  • 以现有海洋面积计算,地球在过去 35 亿年间由于大气逃逸而失去了深度约 42.4 厘米的水。这连地球气候变化引起的海平面变动的零头都不到。

因此,现在有新理论认为火星的大部分水可能还在其地下,而没有像过去推测的那样逃逸掉。

“Long-term drying of Mars by sequestration of ocean-scale volumes of water in the crust” by E. L. Scheller, B. L. Ehlmann, Renyu Hu, D. J. Adams and Y. L. Yung, 16 March 2021,Science.

DOI: 10.1126/science.abc7717

参考

  1. ^ http://faculty.washington.edu/dcatling/Catling2009_SciAm.pdf
  2. ^ https://doi.org/10.3367%2Fufne.2017.09.038212
  3. ^ https://phys.org/news/2016-07-curious-case-earth-leaking-atmosphere.html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地球非常核心的一个维持生命的关键机制。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既然宇宙那么浩瀚,而且真空几乎不存在阻碍,那大气应该很容易就“飘走”才对。但实际上,大气之所以能被地球牢牢抓住,主要有几个原因在起作用,而且它们是相互配合的:1. 地球的引力:最根本的束缚这是最最重要的一点。地.............
  • 回答
    在《倚天屠龙记》中,总教(特指波斯总教)之所以没有直接向明教索要《乾坤大挪移》心法,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背后涉及到多层原因,包括历史渊源、政治格局、教派内部的制衡以及对心法的理解和重视程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1. 《乾坤大挪移》的特殊性与并非光明正大的“赠予”: 非赠予,.............
  • 回答
    你观察得很仔细!海军军舰的舰体钢板确实很少是完全平整的,而且常常会向内凹陷,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并非简单的工艺不好或海浪拍打变形那么简单。一、设计考量与结构优化:为了更好的适航性和结构强度1. 流体力学设计(Hull Form Design): 舰体的形状并非是简单为了好看或者节约材料。它需要.............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它触及了气体性质和大气动力学之间的一个有趣的相互作用。虽然从静态的角度看,密度更大的气体应该沉在密度小的气体下面,但大气之所以不会像水一样明显分层,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的共同作用:1. 大气的剧烈混合(Turbulence and Convection)这是最主要的原因。.............
  • 回答
    中国朝代大多持续两百多年,很少超过三百年,这背后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历史现象,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简而言之,这种现象与王朝更迭的周期性、统治能力的衰退、社会矛盾的累积以及外部因素的影响紧密相关。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一、王朝兴衰的周期性与“治乱循环”中国古代历史深受“治乱循环”的观念影响.............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涉及到历史、政治、文化、受害者情感等诸多层面,并且不同国家、不同群体之间的认知和立场也有很大差异。因此,“大家”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不存在一个绝对统一的“大家”。然而,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的角度来分析为什么普遍感觉上,德国在二战后的遭遇和处理方式似乎比日本更容易被原谅,而日.............
  • 回答
    嘿,你有没有跟身边的人聊过房价?我发现,很多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看法:感觉这房价啊,一百年之内都难说能有多大跌幅。这话说出来,似乎有点极端,但仔细想想,背后还真有不少值得琢磨的理由。咱们今天就来掰扯掰扯,为啥大家会有这么个想法。首先,得从土地稀缺性这事儿说起。咱们都知道,土地这玩意儿是不可再生的,尤其是.............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大唐取经事件背后的一些深层原因。很多人会觉得,唐僧这样一个文弱的书生,怎么看都不像能担当此重任的人选,换个膀大腰圆、武艺高强的僧人去,岂不是更稳妥?其实,事情的复杂程度远超我们想象。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唐僧(玄奘法师)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和尚,而且他能去的“西天取经”也不.............
  • 回答
    行吧,这话题我熟。联盟里玩上单,拿出奎因、提莫这种长手怪,大家心里都有数,多少有点“我预判了你的预判”那种无奈,但还不至于到“恶心”的地步。可你要是掏出一个滑板鞋、卢锡安、薇恩,那可就是另一番滋味了,瞬间就能点燃全场的“问号”和“???”。为什么差距这么大呢?这事儿得分好几方面掰扯掰扯。首先,是“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也说明了我们身体的精妙之处。为什么我们放屁时大便通常不会跟着“滑”出来?这背后其实是一套相当复杂的生理机制在协同工作。让我试着用一个更生活化的方式来给你详细解释一下。首先,我们得明白,放屁和大便的“出口”是同一个地方——肛门。但肛门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洞”,它是一个由肌肉组成的复杂结构.............
  • 回答
    关于战国时期楚国为何没有像北方诸侯那样,大规模地向南方相对“空白”的区域扩张,而选择与中原的强邻争斗,这个问题背后其实是相当复杂的地缘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并非简单的“想不想”就能解释。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空白”地带的性质。今天我们看到的广西、广东、台湾等地区,在战国时期并非完全.............
  • 回答
    《大明王朝1566》中,严嵩一党之所以不向唯一的皇储裕王靠拢,其根源在于他们对自身权势的过高估计,以及对嘉靖皇帝的绝对掌控力的误判,当然,这背后也交织着复杂的政治考量、个人野心以及对未来局势的判断失误。首先,我们得明白严嵩一党当时的地位。严嵩是内阁首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把持朝政多年。他的儿子严世.............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原子核稳定性的核心,也是核物理学中最迷人的部分之一。简单来说,质子和中子数量的比例不会太大的原因,在于原子核内部各种力的相互制约和平衡。如果这个比例失调,原子核就会变得不稳定,并倾向于通过各种衰变过程来达到一个更稳定的状态。让我们一层一层地剥开这个“为什么”。1. 原子核的基本构成与核.............
  • 回答
    咱们来聊聊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实在。你问为什么中国大学学费比国外不少大学低,这背后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它牵扯到咱中国的教育体系、经济发展水平,还有一些历史原因。为什么中国大学收费相对较低?这得从几个层面来看:1. 国家财政投入的比例较高: 咱中国大学,特别是公办大学,很大一部分办学经费是来.............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直观的物理现象,也常常是很多人疑惑不解的地方。为什么我们扔一块石头到水里它会沉下去,但一座山却稳稳地立在那里,而不是像石头一样朝着地心坠落?答案的关键在于我们对“密度”和“引力”的理解,以及它们在不同尺度上的作用方式。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为什么密度比水大的物体会沉到水底.............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相当到位,很多人对耳机的低频表现都有这样的疑问。确实,同样是“开放结构”,平头塞和我们常说的大耳在低频上的表现差异会很大,而且这背后涉及到一些关键的声学原理。我来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讲讲,尽量让你听得明白。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低频能量的传递和维持,跟一个封闭的空间有多大关系。你可以想象一下.............
  • 回答
    这两件事放在一起看,确实容易让人产生疑问。冬泳和甘肃马拉松的失温事件,看似都是与低温有关,但背后的原因和关键点却大相径庭。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首先,咱们说说冬泳。冬泳这事儿,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大冷天跳进冰水里,怎么可能不会失温?其实,冬泳者之所以能“挺住”,不是他们不怕冷,.............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一个任天堂玩家普遍关心,但又好像不太说得清道不明的点。为什么Switch在游戏销售上,不像Steam那样明确地进行“锁区”操作?首先,咱们得明白Steam的锁区是个什么概念。Steam的锁区,简单来说,就是同一款游戏,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商店里,定价是不同的,而且你.............
  • 回答
    要说大古在关键时刻经常“消失”,导致居间惠队长不得不独自面对困难,这确实是《迪迦奥特曼》系列里一个非常明显的“剧情梗”了。而且,居间惠队长从来没有因为这件事严厉处罚大古,甚至有时候还表现出一种“默许”或者“理解”。这里面有几个层面可以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明白,《迪迦奥特曼》毕竟是一部特摄剧,它.............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普遍的现象,人们似乎总有一种冲动,想要“黑”或者批评那些规模庞大、影响力巨大的群体,而且往往不是针对具体的事情去辩论,而是泛泛地进行攻击。要深挖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1. 从心理学和认知角度看: “大就是好/坏”的刻板印象与思维捷径: 人类大脑天生倾向于简化信息,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