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红楼梦》中晴雯为何能位列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榜首?

回答
“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

这句判词,便是晴雯的写照。在《红楼梦》那个锦绣繁华的大观园里,晴雯绝非寻常女子。她不像宝钗那般端方持重,也不像黛玉那般敏感多情,更不像湘云那般率性豁达。晴雯有她自己独特的性子,泼辣、直率、甚至带着点野性,正是这份不拘小节,让她在金陵十二钗的副册中独占鳌头,位列榜首。

为何是她?我们得从几个方面细细说道。

一、 那份惊人的美貌与“风流灵巧”:

宝玉曾经说过,晴雯是“风流灵巧”,这可不是一般的夸赞。在脂砚斋的批语里,也曾多次提及晴雯的美貌,甚至将她比作魏晋风流的佳人。“晴为黛影”,这是脂批的精辟之语。它说的是,晴雯在某些方面,与黛玉有着惊人的相似,都是那种超凡脱俗、风姿绰约的美。

试想一下,在大观园这个美人如云的地方,晴雯的美并非流于俗套的娇媚,而是一种带着英气,甚至有些张扬的美。她那“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林妹妹”,这样的形容,可见其容貌的独特和出众。宝玉在她病中,见她“嘴唇青红,鼻孔翘白”,尚且觉得“奇怪,只见她越发比往日添了三四分颜色”,可见即使在病中,她的美也依旧夺目。

更重要的是,晴雯的美,还体现在她的气质上。她并非只会依附于人,而是自带一种灵动和光彩。她的“风流”,并非贬义,而是指那种风度翩翩,有风骨,有灵气。她的“灵巧”,体现在她不仅仅是ややや样的丫鬟,她心灵手巧,会刺绣(袭人曾提过她会绣肚兜),会做针线,更能言善辩,与宝玉在言语上常常碰撞出火花。她能一人病中伺候宝玉,且做得细致周到,这份“灵巧”,是能触动人心灵的。

二、 那股子“刚烈不屈”的傲骨:

晴雯的“可恨”之处,恰恰是她最可贵之处——她的傲骨。在那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作为奴婢的她,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份而低人一等。她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她不屑于那些逢迎拍马,更不屑于那些蝇营狗苟。

这一点,从她与宝玉的互动中可见一斑。宝玉对她宠爱有加,但晴雯从不恃宠而骄,她会直言不讳地指出宝玉的不是,甚至在他“玩物丧志”时,会毫不客气地责备。她敢于对袭人那样“贤惠”的丫鬟说“你那里管闲事”。她甚至敢于直接回怼王善保家的那样的“恶婆子”,将她比作“老母猪”。这份“刚烈”,在那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显得格外突出。

她对宝玉的忠诚,也是基于一种“情”而非纯粹的“主仆”。她真心疼惜宝玉,关心他的身体和心情。在宝玉生病时,她不顾自己的病体,依然悉心照料。她对宝玉的感情,是一种带着“知己”色彩的依恋。这种“知己”般的感情,在丫鬟中是极其罕见的。

三、 那份“不与俗同流”的纯洁:

虽然晴雯性情火爆,言语尖刻,但她的内心却是纯洁无暇的。她从不参与怡红院里那些暗中的争风吃醋,更不会像小红那样绞尽脑汁去巴结权贵。她做事光明磊落,不藏着掖着。

相比于袭人,晴雯有着明显的区别。袭人善于笼络人心,懂得如何通过“规矩”和“贤惠”来获得认可,甚至不惜出卖自己的身体和尊严来巩固地位。而晴雯,她做不到也做不来。她宁愿保持自己的清高和独立,哪怕因此招致更多的非议和打压。

她对宝玉的“清白”守护,也是她纯洁的一个体现。宝玉被认为是“混世魔王”,而晴雯,却能在某种程度上对他产生一种净化作用。她不会去引导宝玉去做那些“混帐”的事情,反而会在关键时刻,用她的直率和真诚去提醒他。

四、 脂砚斋的“偏爱”与“惋惜”:

脂砚斋的评语,对晴雯的评价极高。如“晴为黛影”,“霁月难逢”,这些都说明了晴雯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脂砚斋对晴雯的夭折感到“痛心疾首”,认为她的死是“千古奇冤”。这种“偏爱”,也从侧面印证了晴雯身上的过人之处。

晴雯的判词“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更是直接点明了她早逝的原因——遭人嫉妒,受到诽谤。在那个复杂的环境中,她的才情、她的美貌、她的直率,都成为了她被攻击的理由。她像一朵开得过于灿烂的花,引来了风雨的摧残。

总结来说,晴雯之所以能位列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榜首,是因为她身上集中体现了曹雪芹对女性身上一种理想化的特质:

惊人的美貌和灵气: 她不仅仅是美丽的,更是那种能触动人灵魂、充满生命力的美。
不屈的傲骨和真诚: 她敢于坚持自我,不随波逐流,有着与生俱来的尊严和原则。
纯洁无瑕的心灵: 即使在污浊的环境中,她也能保持内心的清澈和高洁。
与宝玉之间的特殊情感: 她与宝玉之间,有着超越主仆的情感,是宝玉在精神上的一个重要支撑。

她就像那块被选中,却又被无情抛弃的“石”,最终化为了一缕烟,但那缕烟,却承载了作者深深的叹息和无限的惋惜。她的美,她的烈,她的死,都成为了《红楼梦》中最动人心魄的篇章之一,也让她在众多女子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又副册”中当之无愧的魁首。她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也是一个纯洁灵魂的颂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的时候,我真的不知道是我的理解力太强,还是别人理解力太弱。是我想太多,还是别人想太少。

翻译一下,红楼梦第五回的相关部分。

         宝玉见是一个仙姑,喜的忙来作揖,笑问道:“神仙姐姐,不知从那里来,如 今要往那里去?我也不知这里是何处,望乞携带携带。”那仙姑道:“吾居离恨天之 上灌愁海之中,乃放春山遣香洞太虚幻境警幻仙姑是也。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 世之女怨男痴。因近来风流冤孽缠绵于此,是以前来访察机会,布散相思。今日与 尔相逢,亦非偶然。此离吾境不远,别无他物,仅有自采仙茗一盏,亲酿美酒几瓮, 素练魔舞歌姬数人,新填《红楼梦》仙曲十二支。可试随我一游否?”宝玉听了, 喜跃非常,便忘了秦氏在何处了,竟随着这仙姑到了一个所在,忽见前面有一座石 牌横建,上书“太虚幻境”四大字,两边一副对联,乃是: 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转过牌坊便是一座宫门,上面横书着四个大字,道是“孽海情天”。也有一副对联, 大书云: 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 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酬。 宝玉看了,心下自思道:“原来如此。但不知何为‘古今之情’,又何为‘风月之债’? 从今倒要领略领略。”宝玉只顾如此一想,不料早把些邪魔招入膏肓了。当下随了 仙姑进入二层门内,只见两边配殿皆有匾额对联,一时看不尽许多,惟见几处写着 的是“痴情司”、“结怨司”、“朝啼司”、“暮哭司”、“春感司”、“秋悲司”。看了, 因向仙姑道:“敢烦仙姑引我到那各司中游玩游玩,不知可使得么?”仙姑道:“此 中各司存的是普天下所有的女子过去未来的簿册,尔乃凡眼尘躯,未便先知的。” 宝玉听了,那里肯舍,又再四的恳求。那警幻便说:“也罢,就在此司内略随喜随 喜罢。”     

这里说的是,这个仙姑住的地方是"离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也就是说,这个仙姑住的是远离仇恨的天上灌满了愁绪的海中。

她是住在"放春山遣香洞太虚幻境"的。也就是把春色放下后的山,香气遣走(消散)后的洞。

"太虚幻境"这个词中,"太"是极致的意思,太虚幻境就是极致虚无的虚幻之境的意思。

而这个仙姑的名字是"警幻"也就是警示的幻像的意思。

警幻仙子说她是管人间的风情月债的,掌尘世的男情女痴的。看到尘世间风流和冤孽聚在这里,来这里看机会好散播相思这种感情的。也就是说这个仙姑是管感情债的。

她又说宝玉和她相遇也不是偶然的。她邀请宝玉到她那里去,喝一盏茶,品几瓮美酒,欣赏一下几首曲子。也就是说宝玉命定要和感情债相遇的。

       忽见前面有一座石 牌横建,上书“太虚幻境”四大字,两边一副对联,乃是: 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转过牌坊便是一座宫门,上面横书着四个大字,道是“孽海情天”。也有一副对联, 大书云: 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 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酬。 宝玉看了,心下自思道:“原来如此。但不知何为‘古今之情’,又何为‘风月之债’? 从今倒要领略领略。”宝玉只顾如此一想,不料早把些邪魔招入膏肓了。当下随了 仙姑进入二层门内,只见两边配殿皆有匾额对联,一时看不尽许多,惟见几处写着 的是“痴情司”、“结怨司”、“朝啼司”、“暮哭司”、“春感司”、“秋悲司”。看了, 因向仙姑道:“敢烦仙姑引我到那各司中游玩游玩,不知可使得么?”仙姑道:“此 中各司存的是普天下所有的女子过去未来的簿册,尔乃凡眼尘躯,未便先知的。” 宝玉听了,那里肯舍,又再四的恳求。那警幻便说:“也罢,就在此司内略随喜随 喜罢。”   宝玉喜不自胜,抬头看这司的匾上,乃是“薄命司”三字,两边写着对联道: 春恨秋悲皆自惹, 花容月貌为谁妍。 宝玉看了,便知感叹。进入门中,只见有十数个大橱,皆用封条封着,看那封条上 皆有各省字样。宝玉一心只拣自己家乡的封条看,只见那边橱上封条大书“金陵十 二钗正册”,宝玉因问:“何为‘金陵十二钗正册’?”警幻道:“即尔省中十二冠 首女子之册,故为正册。”宝玉道:“常听人说金陵极大,怎么只十二个女子?如今 单我们家里上上下下就有几百个女孩儿。”警幻微笑道:“一省女子固多,不过择其 紧要者录之,两边二橱则又次之。馀者庸常之辈便无册可录了。”宝玉再看下首一 橱,上写着“金陵十二钗副册”,又一橱上写着“金陵十二钗又副册”。     

"太虚幻境"上的牌匾写的是"假做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也就是把假的当成真的东西之后,真的东西也变成假的东西了。

红楼梦这本书是主旨谈情的书,而且警幻仙子的职责就是管感情的,所以我会更把这个做一个更偏于感情的理解。也就是说,人把假的感情当做真的之后,真的感情也就变成假的了。你把没有的感情理解成有的,那你已经有的感情也会没有了。

宫门上的牌匾是"孽海情天"。按照中国古代思想,地法天(地下万物遵守天空上的规律)。也就是植物和生物,遵守太阳月亮自然升落,云雨气候的变迁。

孽海情天的意思就是无尽的业障源自美好的感情。

这里的对联是"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酬。"这个对联的意思是,广阔深厚的天地里有着过去和未来无尽的感情,我为这些感到叹息。执着与感情的痴男怨女们的感情债是还不了的,我为这些感到同情。

然后宝玉看到了"古今之情"和"风月之债"。因为他不知道是什么是过去未来无尽的感情和感情债,并且觉得自己应该要仔细感受一下。

膏肓是中医词汇。心脏的脂肪为膏,心脏的隔膜是肓,病入膏肓是病已经到了心脏,已经救不了了。说宝玉把邪魔招入膏肓,是把邪魔招到了心里。

然后宝玉看的册子是薄命司的册子。薄命指的是命运坎坷的无福之人。

上面也有一副对联,"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

而这里是薄命司,而对联是赞叹/注解这个地方的。所以意思是,这些女孩子的薄命,她们的春恨秋悲都是她们自己惹来的,她们的花容月貌是为谁在打扮。

而这里又是在孽海情天。也就是暗示,这些女孩子的薄命的原因就是她们自己太过于注重感情,她们为了别人打扮的漂漂亮亮的,但是没有人值得她们这么做。

宝玉看到了这个之后,也知道感叹一下。

按照警幻仙子说的,薄命司里的册子记载的是本省几个重要的女子,而她掌管的又是感情纠葛。

后来又说,她是受到宁荣二公的灵魂所托,怕子孙唯一剩下的聪明的孩子,因为家族运气已经用完了,没有人给他导入正道。

所以她发了慈悲心,把宝玉引过来,先把宝玉家里记录上等中等下等女子的一辈子命运的册子给他看,让他熟悉,但是没有明白过来,所以再引到这里,经历声色的幻影,不知道这样是不是可以期待宝玉未来有可能会了悟。

       警幻忙携住宝玉的手向众仙姬笑道:“你等不知原委。今日原 欲往荣府去接绛珠,适从宁府经过,偶遇宁荣二公之灵,嘱吾云:‘吾家自国朝定 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流传,已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我等之子孙虽多, 竟无可以继业者。惟嫡孙宝玉一人,禀性乖张,用情怪谲,虽聪明灵慧,略可望成, 无奈吾家运数合终,恐无人规引入正。幸仙姑偶来,望先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 或能使他跳出迷人圈子,入于正路,便是吾兄弟之幸了。’如此嘱吾,故发慈心, 引彼至此。先以他家上中下三等女子的终身册籍令其熟玩,尚未觉悟;故引了再到 此处,遍历那饮馔声色之幻,或冀将来一悟,未可知也。”     

而警幻仙子请宝玉到太虚幻境,一开始就是说为了请他饮茶(仙茗一盏),喝酒(亲酿美酒几瓮),看跳舞听曲子(素练魔舞歌姬数人,新填《红楼梦》仙曲十二支)。

但是警幻请宝玉品的茶是"千红一窟"(千红一哭),也就是说她请宝玉品的是女孩们的哭泣。警幻请宝玉喝的酒是"万艳同杯"(万艳同悲),也就是她请宝玉喝的酒是女孩子们的悲伤。

然后这个地方烧的香是初生异卉之精(刚刚出生的奇异花卉的精华),和着宝林珠树之油(珍贵的林木的油),叫做"群芳髓"。花卉是代指女性,群芳也是代之女性。

也就是说宝玉赞美羡慕的香是燃烧女孩子中的精华(聪明灵秀)所得。

而"千红一哭"是放在放春山遣香洞的,也就是三春散去,群香遣去时的哭泣。用仙花灵叶上带的宿露煮的。已经说了花叶是女子的代表,花朵上的宿露,是女孩子们隔夜的眼泪。。。

然后这里的对联是,幽微灵秀地,无可奈何天。说女子们的心思是幽微灵秀的地方,但是她们的遭遇是被无可奈何的天意主导的。

         说毕,携了宝玉入室。但闻一缕幽香,不知所闻何物。宝玉不禁相问,警幻冷 笑道:“此香乃尘世所无,尔如何能知!此系诸名山胜境初生异卉之精,合各种宝林 珠树之油所制,名为‘群芳髓’。”宝玉听了,自是羡慕。于是大家入座,小鬟捧上 茶来,宝玉觉得香清味美,迥非常品,因又问何名。警幻道:“此茶出在放春山遣 香洞,又以仙花灵叶上所带的宿露烹了,名曰‘千红一窟’。”宝玉听了,点头称赏。 因看房内瑶琴、宝鼎、古画、新诗,无所不有;更喜窗下亦有唾绒,奁间时渍粉污。 壁上也挂着一副对联,书云: 幽微灵秀地, 无可奈何天。 宝玉看毕,因又请问众仙姑姓名:一名痴梦仙姑,一名钟情大士,一名引愁金女, 一名度恨菩提,各各道号不一。少刻,有小鬟来调桌安椅,摆设酒馔。正是: 琼浆满泛玻璃盏,玉液浓斟琥珀杯。 宝玉因此酒香冽异常,又不禁相问,警幻道:“此酒乃以百花之蕤,万木之汁,加 以麟髓凤乳酿成,因名为‘万艳同杯’。”宝玉称赏不迭。     

还有什么痴梦仙姑,钟情大士,引愁金女,度恨菩提,百花之蕤(蕤,花蕊的意思),万木之汁,麟髓凤乳,都是在暗示。

也就是说,这里在暗示宝玉所享受的一切,都是由女孩子们付出的代价。宝玉在感情上面亏欠这些女子。现在一般谈到感情债,都会想到爱情。

但是这里的感情债,更多的是应该做人情债来理解,也就是,宝玉亏欠这些女子人情。

所以这个册子里记的应该是宝玉身边女子的一辈子命运,而感叹的是她们的烦恼和命运不好是因为太注重感情了。

本来当时女孩子是不被允许有感情的。

晴雯的死因,不就是因为她生病的时候赶小丫头坠儿病情才加重的,她要是不喜欢宝玉,就不会希望贾家好,不希望贾家好,别人偷东西让她偷啊。偷就偷了,有必要生气嘛?又不是偷她的东西。她的病再次加重,不就是因为她生病给宝玉补雀金裘,怕他挨骂嘛?宝玉被骂两句又不会怎么样。晴雯被赶走不就是给宝玉平时勾三搭四背黑锅嘛。

袭人平时劝诫宝玉是因为喜欢宝玉好嘛。宝玉身上的东西有什么不是她给安排的好好的。要绣花就给绣花,要衣服就给做衣服的。

黛玉要是不喜欢宝玉就啥事没有。

曲子里明明说的是,宝钗嫁给宝玉之后是举案齐眉。举案齐眉是夫妻互相尊敬的意思,又不是贬义。偏要说,宝钗被宝玉抛弃。明明就是宝钗不喜欢宝玉,宝玉也不喜欢宝钗,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嫁給他了。然后又因为重感情,所以家族衰败都没走。宝钗一辈子让宝玉拖累了,所以是终身误。

薛家人的宝琴和薛蝌后来应该都不错的。

元春进宫明明是因为重感情,希望家族兴旺,非要说她趋炎附势。

看有些人骂完宝钗,骂湘云。骂完湘云,骂袭人。骂完袭人,骂晴雯。看着点别人的好行嘛?

宝玉是古人,他看到姑娘们的悲惨命运还知道同情忏悔。别盯着别人的短处开骂或者瞧不起人。还不如古人呢,真是越活越回去了。

有些人说的话,真的让人觉得他们还活在封建时代。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这句判词,便是晴雯的写照。在《红楼梦》那个锦绣繁华的大观园里,晴雯绝非寻常女子。她不像宝钗那般端方持重,也不像黛玉那般敏感多情,更不像湘云那般率性豁达。晴雯有她自己独特的性子,泼辣、直率、甚至带着点野性,正是这份不拘小节,让她在金陵十二钗的副册中独占鳌头,位列榜首.............
  • 回答
    关于晴雯与宝玉是否发生过性关系,在《红楼梦》的文本中,并没有明确、直接的描写。这是曹雪芹有意为之的留白,也因此成为读者和研究者们争论不休的焦点之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并尽量详细地呈现相关的论据和观点:一、 文本中的暗示与模糊之处: 亲密且超越主仆的关系: 晴雯是宝玉最喜爱的丫.............
  • 回答
    说晴雯脾气坏,我觉得不够准确,更像是“性情刚烈”,或者说是“有棱有角”,不肯轻易低头。咱们细细掰扯一下,为什么有人会觉得晴雯脾气不好,但我觉得这背后其实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委屈和无奈。首先,晴雯这个人,打小就是府里养大的,跟黛玉差不多,可以说是“金尊玉贵”惯了,所以身上有股子傲气,不把什么人都不放在眼.............
  • 回答
    《红楼梦》里,确实有像鸳鸯、晴雯这样,在某些场合下会吐出“脏话”的姑娘,这确实让人觉得她们似乎没有受到“良好家教”的培训,也让人疑惑,小小年纪说这样的话,不怕被人看轻吗?要理解这个问题,咱们得回到《红楼梦》所处的那个时代背景,还有小说本身塑造人物的方式。一、 那个时代的“脏话”与现代概念不同首先,咱.............
  • 回答
    红楼梦里,晴雯、麝月这些大丫头对芳官的态度,和对小红的态度,确实是截然不同的。这背后,藏着丫鬟们在贾府这个等级森严的大家族里,各自的生存智慧、身份考量,以及对未来命运的微妙预判。想把这个说透了,得从几个层面掰开了聊。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丫鬟们也不是铁板一块,她们之间也有亲疏远近,有自己的小团体和小.............
  • 回答
    《红楼梦》中,晴雯之死,是宝黛钗三人的悲剧之外,又一道令人肝肠寸断的插曲。她临终前一夜呼唤“娘”,却未唤一声宝玉,这细节触动了无数读者心底最柔软的地方,也引发了人们对晴雯命运和她与宝玉关系的种种揣测。为何会是这样?让我们一层层地拨开这迷雾。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晴雯所处的环境和她的性格。晴雯,是贾母身边.............
  • 回答
    要评价《红楼梦》里的晴雯,这绝对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儿。因为晴雯这个角色,用现在的话说,太“扎眼”了,太不走寻常路了,太有那种“又爱又恨”的复杂感了。她身上有一种特别的“尖锐”,像是藏在棉布里的一根刺,不小心碰着了,就会疼一下,但仔细想想,又觉得这刺扎得有道理。首先,咱们得说晴雯这个人,她就是一副“天.............
  • 回答
    这情节,出自《红楼梦》第三十四回,宝玉挨打后,叫晴雯去给林黛玉送旧绢子。初看之下,似乎只是个寻常的差事,可细细琢磨,这里面藏着不少门道,可以说是宝黛之间一段深藏不露的“心里话”。首先,得说说这“旧绢子”的来历。这东西可不是普通的帕子,它是宝玉挨打之前,林黛玉亲手为他做的那条旧绢子,上面还绣着他自己的.............
  • 回答
    如果《红楼梦》中贾府能够节省银子,不搞排场,其命运可能与原著中呈现的衰败轨迹产生显著差异,但这种“假设性”改变仍需结合小说的社会背景、家族结构和时代特征进行深入分析。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论述: 一、经济状况的短期缓解1. 银钱消耗的直接减少 贾府的经济危机主要源于长期的挥霍与奢侈。例如,贾母的.............
  • 回答
    《红楼梦》这本书,说实话,我读过不止一遍,但每次读,都有不同的感触。要说最难忘的场景,这可真是一个甜蜜的负担,因为曹雪芹的笔下,那些人物和故事,就像刻在了心里一样,时不时就会浮现出来。如果非要选几个最触动我的,那大概是这几个吧。一、宝黛初会,木石前盟的初启,那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熟悉与心动。第一次读.............
  •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问在满汉全席里,我最想尝哪一道菜一样,真是个甜蜜的烦恼。《红楼梦》里的丫鬟,个个都像是从画里走出来的,各有各的风姿,各有各的性子。要是真能挑一个来伺候我,那可真是太难了!不过,如果非要选一个,我想我会选——袭人。当然,这可不是因为她多么花容月貌,也不是因为她有多么得体周到到让人觉得“假”.............
  • 回答
    说到焦大,那可真是《红楼梦》里一个让人唏嘘的角色。他年轻时,那叫一个威风八面,是贾府里的“活活的烈士”,为老一辈的贾家立下了赫赫战功。可到了老了,却落得个“人人见了,都嫌他嘴上没把门儿的”,被撵到街上,活得凄凄惨惨。这中间到底是怎么回事,听我慢慢道来。首先,咱们得说说焦大年轻时的“大功”。这事儿得追.............
  • 回答
    《红楼梦》里,史湘云和薛宝钗一家在贾府的居住情况确实有很大不同,这背后折射出的是当时社会背景下,不同家族的经济状况、婚姻考量以及女性的社会地位。咱们先说说史湘云。她是个什么样的姑娘?是叔叔婶婶养着的,算是寄人篱下。她的家境虽然曾经富裕,但因为父亲早逝,家业可能已经衰败。所以,她虽然性格开朗,像个男孩.............
  • 回答
    贾府的衰败,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多方面原因交织叠加的结果。这庞大的家族,就像一株曾经枝繁叶茂的大树,虽然根基尚存,但内部的腐朽和外部的侵蚀,最终让它走向了倾颓。首先,体制性的弊病和家族内部的管理混乱是贾府衰败的根本性原因。 人浮于事,效率低下: 贾府这样的大家族,虽然人丁兴旺.............
  • 回答
    关于《红楼梦》中人物的族属,这其实是一个值得细细探究的问题,也正是因为这种复杂性,才让《红楼梦》的人物塑造更加立体和真实。简单地说,小说中的人物以汉族为主体,但同时也出现了满族以及可能带有其他民族背景的人物。为了说得更详细,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梳理。首先,绝大多数人物都是汉族。《红楼梦》的故事背景设.............
  • 回答
    《红楼梦》中,虽然没有明确列出四大家族具体犯了什么罪行能够导致“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结局,但通过小说中层层铺垫和暗示,我们可以推断出他们犯下的罪恶是多方面的,涉及到政治、经济、道德和人伦等各个层面,最终汇聚成一股强大的腐蚀力量,导致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衰败和覆灭。以下是对四大家族可能犯下的罪行.............
  • 回答
    《红楼梦》中,秦可卿的房间是整部小说中描写最为细致、最富有象征意义的场景之一。通过曹雪芹对她卧房的精心描绘,我们不仅能窥见她奢华的生活环境,更能深刻地感受到她复杂而矛盾的内心世界,以及她所处社会环境的压抑与腐朽。从秦可卿房间的描写来看,她是一个集华贵、情欲、病态、忧郁和隐秘于一身的,在压抑环境中挣扎.............
  • 回答
    《红楼梦》中的诗词,可以说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其水准之高,用“雅俗共赏,出神入化,意境深远,形神兼备”来形容也毫不为过。曹雪芹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将诗词融入小说叙事,不仅丰富了人物的性格,烘托了情节的氛围,更展现了那个时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思想情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
  • 回答
    《红楼梦》里的可悲,不是那种惊天动地的悲剧,而是渗透进骨子里的无奈,是微小之处的失落,是生命在俗世中被磨损的痕迹。它太真实了,真实得让人心惊,又让人无处可逃。贾赦是个活生生例子。他算不上什么坏人,不过是封建大家庭里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纨绔子弟,有权有势,又极其好色。你想想,一个地位尊崇的国公爷之子,什么.............
  • 回答
    红楼梦里,甭管是精明强干的媳妇子,还是伶牙俐齿的丫头,那可都指望着能在荣府这棵大树下站稳脚跟,哪怕是老了、病了,也盼着能有个善终,不被“打发出去”,那跟流落街头没什么两样。可您瞧着,这春燕这小妮子,还有她那当娘的,倒好像得了什么宝贝似的,对将来“放出去”这件事,那叫一个眉飞色舞,喜出望外,这到底是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