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古代战争攻城容易还是守城容易?

回答
古代战争中,攻城与守城哪一方更容易,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没有绝对的定论,取决于 大量的具体因素。但是,如果必须做一个笼统的比较,我们可以说:在古代,通常情况下,守城比攻城更容易。

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中的原因,并结合不同历史时期和技术水平进行分析:

一、 守城的优势

守城方拥有天然的地理优势和战术优势,这些优势在古代战争中尤为突出:

坚固的防御工事:
城墙: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防御设施。古代城墙通常由厚实的石块、夯土、砖块建造,高度和厚度都足以抵挡当时的攻城器械(如投石机、攻城槌)和步兵的冲击。城墙顶部通常还有垛口、女墙等,为守军提供掩护,使其能在安全的情况下向下射击。
护城河: 很多城池都有护城河环绕,这不仅阻碍了攻城部队接近城墙,也使得攻城器械难以施展。攻城方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资源来填平或绕过护城河。
城门和吊桥: 城门是唯一的陆地进出口,但通常有厚重的闸门、吊桥、瓮城等多重防护,攻破它们需要投入极大的兵力。
箭塔和角楼: 这些高耸的建筑可以让守军从不同角度向进攻者倾泻箭矢、投石,对攻城部队造成大量杀伤。

熟悉地形和战略纵深:
守军对城内外的地形了如指掌,可以利用一切有利条件。例如,隐藏的陷阱、易于防守的制高点、方便撤退和集结的路线等。
城市本身提供了内部的战略纵深。即使城墙被突破,攻城方也需要逐街逐巷地进行血腥的巷战,才能完全占领城市。守军可以利用建筑物的掩护,设置路障,不断消耗攻城方的兵力。

后勤补给和士气:
守城方通常有充足的城内补给(粮食、水源、武器弹药),只要围城时间不长,其后勤压力相对较小。
守军为了保卫家园,其士气通常更高。士兵和城中百姓会共同抵抗入侵者。即使面临困难,守军也更有“背水一战”的决心。

兵力优势(相对):
虽然攻城方通常会投入比守城方更多的兵力,但在防御战线上,守军可以用更少的兵力来对抗更多的进攻者。例如,每平方米城墙上的防御兵力,守方可以轻松超过攻方。

远程武器的有效性:
弓箭、弩箭、标枪等远程武器在守城战中能发挥巨大作用。守军可以从高处向下射击,精准打击聚集的攻城部队,有效阻止其靠近城墙。

二、 攻城的劣势与挑战

攻城方需要克服众多障碍,每一步都充满巨大的风险和代价:

克服防御工事的难度:
填平护城河和跨越城墙: 这是攻城的首要难题。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来挖掘通道、建造桥梁,或者建造巨大的攻城塔、撞木等器械。
应对城墙上的火力: 在攻城过程中,攻城方暴露在守军密集的箭雨和投石下,伤亡惨重。
攻破城门: 城门往往是攻城的重点,也是最难攻破的环节。攻城槌、火攻、炸药(后期)等都需要近距离接触城门,风险极高。
攀登城墙: 使用云梯、钩爪等工具攀登高耸的城墙,是对士兵体力和勇气的极大考验,而且极易遭受上方守军的攻击。

巨大的兵力消耗和后勤压力:
攻城往往需要“以众欺寡”,投入数倍于守军的兵力,但由于防御工事的阻碍,这些兵力难以有效发挥。
长时间的围城会给攻城方带来巨大的后勤压力。运输粮食、武器、伤员等都需要庞大的体系,一旦补给线被切断或运输受阻,攻城方将面临严重的危机。

进攻方的士气问题:
攻城战通常是漫长而血腥的,如果进展不顺,攻城方的士气容易低落。士兵们面对的是死亡、疾病和恶劣的条件,而收获却遥遥无期。

攻城器械的局限性:
古代攻城器械如投石机、攻城塔、攻城槌等,虽然威力不小,但往往体积庞大、笨重,易于被摧毁或阻碍,而且需要较长时间才能部署到位。
攻城器械在不平坦的地形或泥泞的环境下,使用效果会大打折扣。

技术和装备的依赖:
攻城技术的发展往往是缓慢的,并且需要与防御技术同步发展。如果防御技术长期领先,攻城就更加困难。

三、 不同历史时期的对比

早期古代(青铜时代至铁器时代早期):
城墙相对简单,攻城器械也比较原始。此时攻守平衡相对更偏向进攻方一些,但坚固的城墙依然是巨大的优势。希腊城邦的防御和罗马时期的围城战就展现了这一点。

中世纪(尤其是高卢战争、十字军东征时期):
城墙技术达到顶峰,出现高大厚实的石制城墙、多层防御体系(如城堡的内城、外城)、护城河、吊桥等。攻城器械也发展出投石机(如投石弩)、攻城塔、攻城槌等。
这个时期是守城优势最为明显的时期之一。 攻城方虽然投入巨大,但伤亡和难度也最大。例如,罗兰的《罗兰之歌》中描述的围城战,就凸显了守城的艰难和英勇。

火药时代(早期火药应用至近代火炮出现前):
火药的出现并没有立即颠覆攻守平衡,早期的火药武器(如火炮)威力有限,难以摧毁坚固的石制城墙,甚至可能被守军的简易防御工事(如使用砖石填充缝隙)所抵挡。
但是,火药的出现也为攻城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例如使用燃烧弹来点燃城内的易燃物,或者制造一些早期爆破工具。
攻城方开始发展“攻城战术”,即利用步兵、骑兵、攻城器械和炮火协同作战,同时配合挖壕沟、架设临时桥梁等手段,逐步蚕食防御。

火炮的出现和发展(近代早期):
随着火炮技术的进步,炮弹的威力不断增强,射程和精度也随之提高。这开始 逐渐打破了古代城墙的绝对优势。
瓦邦(Vauban) 等军事工程师对攻防技术进行了系统性的革新,提出了 “斜射防御” 和 “多重纵深防御” 等概念,使得即使是坚固的城墙也容易被火炮轰击出突破口。
攻城方可以修建炮兵阵地,进行 “围三缺一” 的围城,集中火力摧毁城墙,然后发动强攻。
在这个时期,攻城开始变得相对容易,或者说守城的难度大幅增加。 很多城市因为火炮的威胁而不得不放弃坚固的城墙,转而修建更为分散和低矮的防御工事,或者完全依赖野战防御。

四、 结论

总而言之,在火炮大规模应用之前,古代战争中,守城通常比攻城更容易。

守军拥有天生的防御优势,可以利用城墙、护城河、地形等设施,以更少的兵力对抗更多的敌人,并且在补给和士气上占据一定优势。攻城方需要克服巨大的地形障碍和防御工事,承受巨大的兵力消耗和后勤压力,并且士气容易受挫。

然而,随着火炮技术的不断发展,攻城的难度逐渐降低,守城的优势也随之减弱。到了近代早期,火炮已经成为攻城战的主导因素,曾经无敌的城墙也变得不堪一击。

所以,当讨论 “古代战争” 时,我们通常指的是火药武器出现并大规模应用之前的漫长历史时期,在这个时期,守城更容易是普遍规律。如果将火炮时代也包含在内,那么攻守平衡会发生显著的转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古书中多攻城名将,而且军人多以攻城成名,但是守城出名的少!是不是守城比较难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古代战争中,攻城与守城哪一方更容易,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没有绝对的定论,取决于 大量的具体因素。但是,如果必须做一个笼统的比较,我们可以说:在古代,通常情况下,守城比攻城更容易。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中的原因,并结合不同历史时期和技术水平进行分析:一、 守城的优势守城方拥有天然的地理优势和战术优势,这些.............
  • 回答
    古代战场上,计谋千变万化,很多时候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反而最能出奇制胜。有些计谋初看之下,似乎笨拙、耗时、费钱,但其背后的逻辑一旦被戳破,你会发现其精妙之处和惊人的效费比。这里我就给你讲几个这样的例子,尽量讲得生动些,让你感觉就像在听一位老兵讲故事。 1. 围而不攻,耗尽士气:鸿门宴?不,是更“阳谋”.............
  • 回答
    古代战争中,地理优势的作用无需赘述。险峻的山川可以成为天然的屏障,限制敌军的行动,甚至为己方提供绝佳的伏击地点。易守难攻的城池,如险峻的山城、扼守咽喉的关隘,能够极大地增强防守方的力量,让进攻方付出惨痛的代价。水系同样重要,河流可以阻碍大部队的推进,提供水源,而湖泊和海洋则能影响海军的部署和作战。甚.............
  • 回答
    古代战争的后勤补给,绝非简单的“运粮运草”,而是一门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生产、组织、运输、储备、管理等诸多环节。这背后蕴藏着无数人的辛劳和智慧,是支撑军队驰骋沙场的基石,也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一、 粮草先行:战争的命脉粮草是军队的生命线,没有足够的粮食,士兵们就会饥肠辘辘,士气低落,甚.............
  • 回答
    在古代冷兵器时代,步兵和骑兵在战场上的主导地位使得长柄武器成为了绝对的主角。而在众多长柄武器中,长枪和长矛无疑是最为普及和流行的一类。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由其自身的设计、制造、使用以及战术适应性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决定的。首先,从武器本身的构造和原理来看,长枪和长矛拥有最直接有效的杀伤方式——刺击。 相.............
  • 回答
    古代战争,战场的残酷远不止于刀光剑影的对决,更在于那血肉模糊的伤口和绝望的求生。当士兵被长矛、箭矢甚至钝器狠狠刺穿,内脏受损,外伤狰狞时,军医们面对的,是一场与死神争夺生命的严峻考验。他们没有现代麻醉药的镇静,没有无菌环境的保障,更没有影像学技术来洞察体内的情况,一切都依赖于他们丰富的经验、敏锐的观.............
  • 回答
    古代战争中流传着“不斩来使”的规矩,这可不是什么儿戏,而是贯穿古今、维系国际交往的重要准则。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和现实考量,简单来说,是为了维护外交的畅通,防止战火的无序升级,以及为和平解决争端留下后路。咱们把话说透了,之所以会有这么个规矩,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一、外交的生命线:沟通的桥梁不容.............
  • 回答
    古代战争中,底层士兵用生命血拼的意义,绝非仅仅是“奉命行事”或“为了国王/国家”。他们的付出,承载着更为复杂和沉重的情感与价值,隐藏在历史的宏大叙事之下。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离掉现代人对战争的滤镜,走进那个时代士兵们的真实处境和精神世界。一、求生与归属:最直接的驱动力对于大多数底层士兵而言,参军.............
  • 回答
    在聊这个问题之前,咱们先得明确一点,三国演义那是小说,是艺术加工,不是历史教科书。它里面的很多情节,尤其是将帅一对一的单挑,虽然看得人热血沸腾,但真要说古代战争就那样,那就扯了。将帅对决:有过,但绝非主流,更不是战前“开胃菜”《三国演义》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关羽温酒斩华雄、张飞长坂坡一声吼退曹.............
  • 回答
    古代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士兵们面对的战场环境和主要威胁有着天壤之别,这就解释了为何古代士兵普遍使用盾牌,而二战士兵在冲锋时却鲜少如此。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首先,武器的演变是核心原因。古代战争,主要的远程攻击手段是弓箭、投石索、长矛等。这些武器虽然也有杀伤力,但它们的动能相对有.............
  • 回答
    古代战争时期,别国人想随便进入他国领土,那简直是天方夜谭。 这可不是现在我们可以持护照,办理签证,然后就能在机场安检一下就能过去的情形。 古代的边境,那可不是一道随便就能跨越的物理界线,它承载着国家主权、安全以及复杂的政治意图。首先,我们得明白,古代国家之间的关系,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实力和利益的。.............
  • 回答
    古代战争中,策反敌人奴隶?听起来是件简单事,就像探囊取物一样。但实际上,这颗“棋子”可不是那么好用的,更不是什么“小菜一碟”。想要真正发挥作用,背后需要多少算计和眼光,那可就说来话长了。你想啊,奴隶是什么身份?他们是失去自由、被主人任意买卖的人。在主人眼里,他们跟物件差不多,生杀予夺全凭一句话。这么.............
  • 回答
    在古代战争的滚滚硝烟中,一旦战局失控,军队溃败,士兵们便如同潮水般四散奔逃。他们的去向并非单一,而是充满了随机性、策略性,也掺杂着绝望与求生。要详细说来,这些溃败的士兵会朝以下几个方向逃亡:一、 原路逃回,寻找安全区域(最普遍,但风险高)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本能的反应。当战线崩溃,秩序荡然,士兵们最先想.............
  • 回答
    古代战争中,骑兵之所以能对步兵形成压倒性优势,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能够将战马的速度、力量、高度以及其携带的骑手所具备的战术灵活性和冲击力融为一体,形成一种步兵难以企及的作战模式。这并非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多方面因素叠加的产物。一、速度与机动性的极致体现这是骑兵最直观也是最重要的优势。战马的速度远超.............
  • 回答
    古代战场上,重骑兵之间的正面冲锋是绝对会发生的,而且是战场上最为壮观也最为残酷的景象之一。你可以想象一下,数以千计的重骑兵,身披厚重的盔甲,骑着同样健壮的战马,从两边如同疾风般席卷而来,目标只有一个——将对方的阵线撕碎。为什么会正面冲锋?原因其实很简单,在古代,骑兵的核心优势在于速度和冲击力。正面冲.............
  • 回答
    古代战争的展开,绝非一场突如其来的厮杀,而是一系列精心策划、环环相扣的环节。从国君心中萌生战意的那一刻起,到硝烟散尽、尘埃落定,其中蕴含着复杂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运作。要详细讲述这一过程,我们不妨从战争的“缘起”说起,一步步剖析其“酝酿”、“爆发”、“进行”以及最终的“收尾”。一、战意之萌与和平.............
  • 回答
    古时行军作战,将领如何指挥千军万马,这是个让人好奇的问题。几万甚至十几万人的军队,一旦上了战场,那可就是一片混乱,真要做到令行禁止,绝非易事。这其中的门道,可不只靠一声吼和一把刀那么简单,里面大有学问。一、 严明的军纪与有效的组织架构兵者,国之大事,也,军纪是军队的灵魂。没有严明的军纪,再多的兵也是.............
  • 回答
    古代战争中的“单挑”,在咱们老百姓的印象里,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三国演义》这样的文学作品。每次战前,两军对阵,对方主将如果觉得自己武艺高强,就喊话挑战,我方将军也毫不示弱,立刻出马迎战,一番厮杀,胜负立判,然后就是影响战局的走向。这画面太有冲击力了,也太有戏剧性了。但是,如果咱们仔细想想,这事儿在真实.............
  • 回答
    在古代战争的残酷现实中,缺粮缺草是困扰所有军队的顽疾,尤其是在漫长而艰苦的战役中。当供给线被切断,或是后勤补给跟不上部队前进的速度时,士兵们往往会面临食不果腹、饥寒交迫的绝境。在这种极端情况下,为了生存,人性的底线有时会被迫后移。关于“食其肉,啖其血”这种极端的行为,虽然不像正规战那样被史书大书特书.............
  • 回答
    古代战争的动员,可不是咱们现在说走就走就能拉起队伍的。那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工程,牵扯到社会方方面面。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古人是怎么把老百姓们弄上战场的,还有那些不乐意上战场的人,又会面临些什么。一、从“农耕社会”到“兵农合一”,动员的基础要讲动员,得先明白古代中国社会是什么样的。大部分时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