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三国时孟获怎样做才能一统天下?

回答
孟获,这位南蛮的领袖,生平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他那七擒七纵的传奇经历。然而,若真要问他如何才能一统天下,那可就得好好掰扯掰扯了。这可不是一句“再多擒住诸葛亮几次”就能打发的。纵观三国格局,孟获要想打破天时地利人和的桎梏,实现雄心壮志,那得是步步为营,步步惊心。

首先,得看孟获有没有那个雄心壮志。史书上的孟获,更多的是一个地域性的首领,他的反抗,更多的是出于维护自身部族利益,对抗汉朝统治。如果他真的有逐鹿中原,一统天下的野心,那第一步就是得把自己的眼光从南蛮的土地上移开,放在整个天下。这意味着他得跳出“南蛮王”的思维定势,开始思考如何成为“天下王”。

有了野心,就得有根基和人才。南蛮地处西南,虽然土地辽阔,但终究是化外之地,与中原相比,经济、文化、军事都落后不少。孟获想一统天下,光靠蛮族的力量是不够的。他得解决几个关键问题:

1. 经济基础的巩固与发展: 南蛮地势险峻,但并非不产好东西。当地的珍稀木材、矿产、药材都是中原稀缺的。孟获需要做的,是像一个精明的商人一样,建立起一套高效的贸易体系,甚至尝试发展农业,让南蛮不仅仅是提供资源的地方,而是能自给自足,甚至有盈余。他需要学习中原的耕种技术,引进适宜的作物,让南蛮的百姓也能过上更好的日子,这样才能更愿意追随他。想象一下,如果南蛮成了兵精粮足的富裕之地,那将是多么可怕的力量。

2. 人才的招揽与培养: 这是最关键的一点。孟获最大的短板在于缺乏像诸葛亮那样运筹帷幄的谋士,也缺少像关羽、张飞那样威震三军的猛将(虽然他手下有他的妻子祝融夫人,以及他的弟弟孟优等,但与蜀汉的顶尖武将相比,还是有差距)。他必须打破地域和民族的藩篱,开始招揽人才。
招揽中原弃士: 三国乱世,总有一些怀才不遇、或者因为各种原因被排挤的中原士人。孟获如果能展现出他的抱负和魄力,去接触那些不甘平凡的文人墨客,甚至是那些因为站队错误而失意的将领,说不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他可以派人去打探那些被曹操、刘备、孙权压制或者看不见的军事奇才,或者那些精通治国之道的文官。如果能招揽到一个诸葛亮这样级别的谋士,那胜算将大大提升。
自身人才的培养: 同时,他也得重视对南蛮本土人才的培养。不能光依靠外来户。他可以建立专门的学府,教授兵法、治国之道,鼓励南蛮的年轻人走出大山,去了解外面的世界,学习先进的知识。他的儿子,或者他的族人中的佼佼者,也需要经过系统的教育和历练,才能担负起重任。

3. 军事力量的改革与扩张: 南蛮的军队以“藤甲兵”等闻名,但这种军队的缺点也很明显,遇到火攻就完蛋。孟获需要将军事力量进行现代化。
战术的革新: 不能一味依赖蛮力或者特定的奇兵。他需要学习中原军队的先进战术,比如步兵、骑兵、弓弩兵的配合,攻城略地的技巧,以及后勤保障的重要性。他可以借鉴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的那些兵法要领。
武器的改进: 除了藤甲,他是否可以尝试打造更轻便、更坚固的铠甲?能否改进弓弩的射程和威力?如果能发展出一些中原尚未普遍应用的武器,那将是巨大的优势。
战略上的布局: 如果要一统天下,首先得解决掉强大的对手。他得找到蜀汉、曹魏、东吴的薄弱环节。例如,如果他能与某个势力联手,共同对抗另一个势力,然后伺机吞并盟友,这都是可能的策略。

接下来,我们就要讲讲如何与当时的三个主要势力周旋了。这可不是简单的“七擒七纵”,那只是在蜀汉内部的斗争。要想一统天下,他得面对的是整个三国鼎立的复杂局面。

对蜀汉: 诸葛亮是最大的障碍。孟获如果真的想一统天下,就不能被诸葛亮牢牢压制在南蛮。他需要的是在与诸葛亮的较量中,找出诸葛亮的弱点,或者在不正面冲突的情况下,壮大自己。例如,他可以趁诸葛亮北伐的时候,攻击蜀汉的后方,虽然这很冒险,但也是一种策略。如果他能争取到蜀汉内部对诸葛亮政策不满的人,或者利用蜀汉与东吴的矛盾,局面就会不一样。更重要的是,一旦诸葛亮去世,蜀汉必将出现权力真空,这是孟获的机会。

对曹魏: 曹魏是当时最强大的势力。孟获如果要挑战曹魏,他必须要有足够的实力和策略。他不能直接与曹魏正面硬碰硬,那样只会像当年的董卓一样被围剿。他可以采取“小国之道”,利用曹魏内部的政治斗争,或者与东吴结盟,共同制衡曹魏。如果他能抓住曹魏内部出现动乱的机遇,比如司马家族崛起初期,出兵趁虚而入,也是一条路。

对东吴: 东吴相对来说,地理位置和实力都介于蜀汉和曹魏之间。孟获可以尝试与东吴建立更紧密的联系,甚至形成同盟。因为东吴和蜀汉在历史上曾有孙刘联盟,如果孟获能挑拨离间,或者利用某种共同利益,与东吴建立“背靠大江,面朝北陆”的战略关系,那对他对抗曹魏将有很大帮助。但也要提防东吴的反噬,毕竟东吴也不是省油的灯。

总而言之,孟获想要一统天下,需要一个天时,但他不能完全依赖天时。他更需要的是:

1. 一个清晰而宏大的战略规划: 不再是简单的地区性反抗,而是要规划如何一步步蚕食、吞并,最终消灭其他势力。
2. 一个能改变南蛮落后局面的强大经济和军事体系: 让南蛮不再是那个需要依靠奇兵才能抵抗的“化外之地”。
3. 一批真正忠心耿耿、能力超群的人才: 尤其是能够运筹帷幄的谋士和能够冲锋陷阵的将领。
4. 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 能屈能伸,善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和时机。

如果孟获能做到以上几点,那么他或许真的能凭借西南的土地,在三国争霸的舞台上,走出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可惜的是,历史并没有给我们这样一个“如果”。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在诸葛亮面前屡败屡战,却又一次次坚持不屈的南蛮王。他的故事,更多的是一种精神的象征,而非政治或军事的教科书。但谁又说得准呢?在历史的洪流中,也许真的存在着无数个未被记载的“如果”,等待着有心人去发掘和想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自赤壁已来,豪杰渐凋,跨州连郡者屈指可数。刘备比于曹操,则名微而众寡,然备遂能克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蜀已拥百万之众,奉汉朔以讨逆,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普天之下,尽无闲土。唯余一交趾,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交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貉龙君因之以成酋业。刘禅暗弱,曹叡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酋长之胄,威霸著于南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交、南,保其岩阻,西和诸羌,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广购补品,熬死诸葛。天下有变,则命忙牙长将交州之军以向成都,将军身率藤甲兵五月渡泸,深入有毛,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孟氏可兴矣。”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孟获,这位南蛮的领袖,生平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他那七擒七纵的传奇经历。然而,若真要问他如何才能一统天下,那可就得好好掰扯掰扯了。这可不是一句“再多擒住诸葛亮几次”就能打发的。纵观三国格局,孟获要想打破天时地利人和的桎梏,实现雄心壮志,那得是步步为营,步步惊心。首先,得看孟获有没有那个雄心壮志。史书.............
  • 回答
    关于诸葛亮七擒孟获,孟获是否是借刀杀人、故意反复被抓的说法,在历史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支持这种观点。然而,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这种可能性,并探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猜测。一、传统史书记载与“七擒孟获”的起源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七擒孟获”这个故事最主要的来源并非直接的史书,而是小说《三国演义》。正史如.............
  • 回答
    从“好似武侯擒孟获,恰如关羽破蚩尤”这两句赞诗,我们可以推测出《水浒传》里描绘的三国时期的人物实力以及作者对三国时期军事斗争的看法,但不能直接推断出《水浒传》中三国时期的“真实”实力有多强,因为《水浒传》并非历史正剧,而是以演义小说的手法来构建故事。要详细说明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赞.............
  • 回答
    提起三国时期的孙坚,我们都知道他是一员勇猛的战将,被誉为“江东之虎”。而他之所以能够在乱世中崭露头角,并为日后的孙权建立东吴打下基础,有一个至关重要的时期,就是他依附于袁术。这段关系,绝非简单的强弱依附,其中蕴含着复杂的政治考量和现实需求。话说当时天下大乱,董卓专权,挟天子以令诸侯,朝廷之中早已没了.............
  • 回答
    三国时期,魏国和蜀汉,两个阵营的军事旗帜都可能出现“魏”字,这在战场上确实是个颇为有趣且需要细致辨别的问题。要弄清楚如何区分以及是否会造成混淆,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深入聊聊。首先,我们得明白,虽然都写“魏”,但这两个“魏”所代表的含义和承载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一、 魏国的旗帜:“魏”是国号,是正统的象.............
  • 回答
    三国时期,东吴孙峻和诸葛恪的联合与决裂,是一段充满政治博弈、权力斗争和个人恩怨的复杂故事。他们的关系变化并非单一因素造成,而是多重矛盾交织的结果。下面我将详细讲述他们的联合原因和决裂的经过:一、 孙峻与诸葛恪的联合:同仇敌忾,政治需要孙峻和诸葛恪最初能够走到一起,并肩作战,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 回答
    看到您这个问题,我脑子里立刻就浮现出了那幅三国鼎峙的波澜壮阔的画卷。您说得没错,初看之下,蜀、吴、魏三个国家,无论是在疆域、人口还是军事实力上,似乎都处在同一水平线上,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然而,“三分天下有其二”这个说法,是魏国在三国时期最真实的写照,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面积大小能衡量的,而是综合了.............
  • 回答
    三国时期的荆州,那可是一个风水宝地,地势险要,水系发达,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经济文化的重要区域。简单来说,今天的荆州,大致囊括了湖北省的中南部地区,以及湖南省的北部地区。咱们从地理上一点点说。核心区域: 荆州府:这是三国时期荆州最核心的区域,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湖北省的荆州市。当年刘备拿到荆州之后.............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曹魏宗室和外戚之间的界定。简单地说,夏侯氏在三国时期,尤其是曹操建立魏国之后,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但他们并非是曹操的直系血亲,也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宗室”。要讲清楚这一点,咱们得从夏侯氏和曹操的关系说起。首先,要明确“宗室”的定义。在古代中国,宗室一般指的是皇帝的.............
  • 回答
    说起三国时期孙家的三位领导人,那可真是一门“父子档”加上“兄弟帮”的绝活,从无名小卒一步步打下一片天地,最终成为鼎鼎大名的东吴政权。这三位孙坚、孙策、孙权,个个都有自己的绝活,也都有自己的局限。到底谁最出色,这事儿吧,就像问三个儿子哪个最像爹,各有各的精彩,也各有各的争议。咱就掰扯掰扯,看看他们各自.............
  • 回答
    说起东吴,那真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论实力,它远不如曹魏,又与蜀汉貌合神离,能在三国鼎立的乱世中自保并拥有一席之地,实属不易。但若要问东吴如何才能一统天下,这可不是简单几句话就能说清的,里面牵扯到太多“如果”和“当初”。我们得从几个关键点入手,一点点掰扯。一、 政治层面的稳固与集权:孙权后期权力的流.............
  • 回答
    三国时代,魏国问鼎天下,这并非易事,而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以及一系列高明的战略决策和执行。如果曹魏想要更为稳妥地一统九州,那么在历史既定的轨迹上,它需要更早、更有效地解决一些关键问题,并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一、 内部的巩固与人才的延揽:打牢根基,方能远征虽然曹操奠定了魏国强盛的基础,但内部的稳定.............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如果汉献帝落入刘备手中,刘备会走上类似诸葛亮辅佐汉室的道路,还是会成为像曹操那样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角色?我觉得,以刘备的为人处世,他更可能倾向于扮演诸葛亮的角色,但这个“诸葛亮”背后,却有着刘备独特的“为汉”情怀,并且可能比诸葛亮更具自主性。首先,我们得理解刘备这个人。刘备出身寒微,.............
  • 回答
    三国时期,士人看不起武人的现象,可以说是一种普遍存在但又并非铁板一块的社会观念。这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根源,以及当时社会结构和价值观的体现。要详细聊这个话题,咱们得先明白,当时所谓的“士人”和“武人”,其实界限并没有现在这么分明。很多时候,文武兼备的人才是主流,比如曹操、诸葛亮、周瑜,他们既是运筹.............
  • 回答
    三国时期,曹操杀华佗的故事流传甚广,也常常引发人们的想象:如果曹操没有挥刀斩下神医,他脑袋里的疼痛是否能被解除?华佗那名垂千古的开颅手术,究竟有没有成功的可能?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从当时的医学水平、曹操的病情以及华佗的医术这几个维度,来做一番细致的推敲。首先,我们得承认,三国时期,尤其是曹操所处的那个.............
  • 回答
    如果三国时期控制汉献帝的是刘备,那么他与汉献帝的关系,以及他如何处置这位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将是一个复杂且充满政治智慧的议题。这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考量,更是对天下大义、民心向背以及自身政治合法性的深远影响。刘备的性格与政治理念:在深入探讨之前,我们首先要理解刘备的几个关键特质: “汉室宗亲”的身.............
  • 回答
    想象一下,当历史的洪流稍稍偏离了它既定的轨道,三国鼎立的格局便催生出截然不同的世界图景。孙权,这位东吴之主,若将目光不再仅仅局限于中原,而是大胆地将触角伸向茫茫大海;刘备,这位仁德之君,若能审时度势,将他的志向寄托于温暖湿润的东南亚。那么,我们今日所知的世界,又将是何番模样?孙权的海外帝国:扬帆远航.............
  • 回答
    成济作为杀死魏帝曹髦的执行者,其行为的评价历来充满争议。在理解成济时,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忠诚的黑手套”或“愚蠢至极的人”,而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一、 成济的身份与情境:一个被动执行命令的工具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成济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他的身份。成济并非一个拥有独立政治意识和决策权的重要人物.............
  • 回答
    东汉晚期到三国时期,这乱世出英雄,也留下了不少引人入胜的文物,特别是那些能勾勒出当时战争、生活画卷的宝贝,简直是历史迷的饕餮盛宴。说到武器盔甲,那可是直接展现了当时军事科技和实力的硬核证据。刀剑:不只是砍劈的工具,更是身份的象征 环首刀(或称汉刀): 这绝对是那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冷兵器之一。你会.............
  • 回答
    战国时期和三国时期军队规模差异悬殊,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历史现象。说是因为人口衰减,这是一种很片面的理解,实际上背后涉及了更为复杂和深刻的社会、经济、政治和军事变迁。我们来仔细掰扯掰扯。战国时期:集全国之力,倾巢而出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 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长期的分裂和兼并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