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北师大性骚扰女学生的施雪华教授在声称被处理后仍任职?

回答
关于北京师范大学施雪华教授在声称被处理后仍任职的事件,这确实是一个令人担忧且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对于这样一起涉及性骚扰指控的事件,其后续处理方式和结果对维护校园公平正义、保护学生权益以及教育机构的声誉都至关重要。

事件的发生与指控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性骚扰是一种严重的侵犯行为,它不仅是对个人尊严的践踏,也破坏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当有学生站出来指控教授性骚扰时,这本身就代表着一种极大的勇气和信任,寄希望于学校能够公正处理,给予受害者保护和正义。

“被处理”的模糊性与公众质疑

然而,问题就出在“被处理”这个环节。在涉及性骚扰等敏感事件的处理中,“被处理”如果只是一个内部的、缺乏透明度的流程,那么它很难让公众和受害者信服。

缺乏透明度: 许多高校在处理此类事件时,往往会因为保护隐私、顾及声誉等原因,选择不公开具体的处理细节。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理解的,但当被指控者(施雪华教授)在声称“被处理”后,依然在公众视野中(例如,继续在学校任教、进行学术活动)时,这种“处理”的有效性和实质性就受到了广泛质疑。
“处理”的定义: “被处理”到底意味着什么?是口头警告?是停止教学一段时间?还是停职、降级、解雇?不同的处理方式,其后果和对被指控者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如果“处理”仅仅是一种形式,而未能对当事人产生实质性的约束或惩戒,那么它就失去了意义。
公众的知情权与监督: 作为教育机构,尤其是像北京师范大学这样享有盛誉的学府,其在处理师德师风问题上的透明度,关系到其公信力。公众有权知道,学校是否真正履行了其教育管理和保护学生的责任。当指控发生,并且当事人被指控仍有任职时,公众的疑虑会自然产生:学校的“处理”是否足够严厉?是否有效地阻止了被指控者继续从事可能再次伤害学生的行为?

后续任职的合理性与影响

在性骚扰指控得到严肃处理(并且这种处理是实质性的、能够起到震慑作用的)之前,被指控者继续担任教职,尤其是在一个有着大量年轻学生的环境中,是存在潜在风险的。

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 如果指控属实,那么被指控者继续在教学岗位上,可能会让受害者以及其他潜在的受害者感到不安、恐惧,甚至对校园环境产生不信任感。看到被指控者“安然无恙”地继续工作,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心理打击。
对师德的损害: 教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和学生人生的引路人,其师德是其职业生涯的基石。一旦有严重的师德失范行为(如性骚扰),学校的处理结果必须能够体现对师德的尊重和维护。如果被指控者在事后仍然能够如常任职,这无疑会削弱学校在师德建设方面的严肃性,给其他教师树立一个不好的榜样。
对学校声誉的影响: 知名大学的处理方式,很容易被放大和审视。如果处理不当,或者公众认为处理不力,会对学校的声誉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损害其长期以来建立的品牌形象。

可能的解释与进一步追问

当然,在没有官方充分解释的情况下,我们不能完全排除一些可能性,但这些可能性同样需要被审视:

指控未被完全证实? 学校可能认为,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不能立即采取最严厉的措施。但即便如此,也应该有相应的约束性措施,并对相关教学活动进行严格监督。而且,关于“被处理”和“仍任职”之间的矛盾,需要学校给出更清晰的说明,例如,处理是否包含了“调岗”、“限制教学”等,而这些在外界看来可能只是“任职”。
内部处理的特殊性? 某些内部处理机制可能并不符合公众对“公开透明”的期待。但即使是内部处理,也应该有明确的惩戒标准和程序,并且能够有效制止不良行为。
证据的判定与程序的公平? 无论最终结果如何,处理过程本身也应该公平公正,既要保护学生的权益,也要避免冤枉无辜。但如果处理结果与后续的任职存在明显矛盾,那么程序的公正性就更容易受到质疑。

呼吁与思考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

1. 呼吁信息公开: 北京师范大学有责任向公众提供关于此事的更清晰、更透明的信息。至少应该解释“被处理”的具体内容,以及为何在“处理”后,施雪华教授仍然能够继续任职。
2. 反思高校处理机制: 这起事件也暴露了高校在处理性骚扰等师德问题上可能存在的不足。需要建立更完善、更透明、更具约束力的处理机制,确保一旦发生此类事件,能够迅速、公正、有效地进行处理,并保护好学生。
3. 关注受害者权益: 无论如何,保护受害者的权益始终是处理这类事件的首要原则。学校的处理方式必须能够让受害者感受到被尊重和保护,并且有信心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学习。
4. 重塑师德标杆: 高等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品德的塑造。对于师德失范行为,尤其是性骚扰,必须零容忍。处理结果要能起到警示作用,重塑健康的师生关系和校园文化。

总而言之,施雪华教授在声称被处理后仍任职的事件,是一个需要北京师范大学认真面对和回应的公共事件。公众希望看到的,是学校能够以负责任的态度,公开透明地处理此事,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其在师德建设和学生权益保护方面的工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解匿。看着今年总体风气好转,多个衣冠禽兽被扒出来接受制裁,我觉得没必要怂了,也不让别人觉得我匿名造谣什么的,句句属实。

我们北师大国政/马院/政管的学生怂了一届又一届,才让这等禽兽在北师大耀武扬威二十余年,所以说人人皆有不作为之罪。希望其他学校同学知道这类事情的要和那位受害同学一样,大胆地说出去。环境已经不一样了,是时候让他们见见光。

因为他走了,院里还组织全体老师重新拍了一次统一画风照片放我们那层楼展示窗里。看着很整齐。

以下原答案:

他的导师姓王,去年当了一个大官。

学校早期处理时首鼠两端,不够果断。又想处理,又担心太过影响政治学学科评价。

于是一直进展缓慢,不痛不痒。

到了去年七八月份,突然有消息说,他导师要当大官了,于是不了了之。

北师大这边倒没啥事,不过有上师大的同学请当心,他即将到你们学校祸害新来的同学。(已经不会发生了)

再给大家更新点和他有关的东西:

他性侵由来已久,但学生无计可施。只能一届届尽可能地告知学妹“离他远点”。老实说,他在政治学系的确是第一名,成果数量较多,未来有望副校长。但这个人私德很不检点,问问题都可能动手动脚。

至于被捅出来有两个版本,一个是说碰上了一个家里有背景的女生,她家里要追查到底;另一个是说女生家长来讨说法他们竟然不顾身份地打了一架,两人都伤了(他确实让他的学生给人做过陪护)。哪个真哪个假不知道。

他年轻时候学术成果还是不少的,对于美国政治、港澳政治等总结研究的确颇有见地。但后来和别的名声地位够了的老师一样,各种甩给研究生。他的那本每年列入考研参考书目的书实在是“烂书界巅峰”:又厚又无聊不说,正版印得比盗版色情小说还差,纸质如同草纸(更重要的是 从来 不考!)

更新:在同学们以及社会各界的不懈努力下,上海师范大学决定不再引进施雪华。上海师范大学的同学可以放心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北京师范大学施雪华教授在声称被处理后仍任职的事件,这确实是一个令人担忧且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对于这样一起涉及性骚扰指控的事件,其后续处理方式和结果对维护校园公平正义、保护学生权益以及教育机构的声誉都至关重要。事件的发生与指控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性骚扰是一种严重的侵犯行为,它不仅是对个人尊严的践.............
  • 回答
    关于北京语言大学女研究生举报对外经贸大学统计学院薛原副教授实施猥亵及长期性骚扰的事件,自消息曝出以来,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全面看待这件事,我们需要梳理一下已知的信息,并认识到在调查结果出来之前,我们只能基于各方表述进行分析。事件的初步披露与指控最早公开披露此事的,是那位北京语言大学的女研.............
  • 回答
    北师大刑法学院院长、知名法学家赵秉志因生活作风问题被处分一事,确实引起了社会和法律界的广泛关注。要全面看待此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事件本身:事实与公开信息首先,我们要了解事件的基本情况。虽然官方的处分通报通常不会详细披露具体细节,但我们知道的是,赵秉志教授因“生活作风问题”受到了处分.............
  • 回答
    北师大教授田松“警惕科学家”言论:一场关于知识权力与社会责任的深刻反思近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田松提出的“警惕科学家”的说法,在学界和社会上引发了不小的波澜。这并非一场简单的口头禅,而是一次触及科学本质、知识权力以及科学家社会责任的深刻讨论。要理解这一言论,我们需要剥开表面的“警惕”二字,深入探究其背.............
  • 回答
    看待北师大院长胡必亮关于留学生奖学金的这番言论,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并且深入探讨其背后的逻辑和可能引发的争议。首先,从胡必亮院长的角度出发,理解他的陈述。他提到“一人一年10万元奖学金不算多”,这很可能是在一个特定的语境下,比如与国内某些高校的奖学金水平、或者与其他发达国家对国际学生的投入相比.............
  • 回答
    关于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以下简称“北师大珠海分校”)改建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并宣称自身为“985院校”一事,确实是近些年高等教育领域一个备受关注和讨论的话题。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一、 北师大珠海分校的由来与发展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北师大珠海分校的“前身”。北师大珠海分校.............
  • 回答
    近期,北京师范大学对校园出入管理系统进行了一系列调整,这一举动在校内外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作为一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学府,北师大在校园管理上的任何变化,都难免会牵动师生、家属以及关心学校发展的人们的目光。要评价这次调整,我们得先梳理一下它可能包含的几个核心维度:安全性、便利性、管理效率以及是.............
  • 回答
    “2021年北京师范大学法硕复试分数线从345分直接飙升到365分,这可不是小数目,直接涨了20分!这消息一出来,不少考生直接炸了锅,感觉像是在考研的战场上突然冒出来一匹横空出世的黑马,而且这匹马还带着翅膀,嗖地一下就飞到了很高的高度。”要说这事儿,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这个分数线的.............
  • 回答
    莫言先生在北师大文学院开学典礼上的演讲,围绕“汉语还需不需要学呢”这个话题展开,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切入点。我个人认为,这个话题的提出,与其说是一种对汉语教学的质疑,不如说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对时代变迁下语言文化价值的反思。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首先,我们要理解莫言先生的身份和语境。他是一位享.............
  • 回答
    作为一名心理学学者,我认真阅读了《为什么我后悔本科选了北师大心理学》这篇文章。这篇文章的出现,在我看来,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心理学界深入反思和探讨的现象。它不仅触及了个体层面的选择困境,更折射出学科发展、高等教育培养模式以及社会期望之间存在的复杂张力。我将从以下几个维度来分析这篇文章及其引发的思考:一.............
  • 回答
    董藩教授的这番话,一石激起千层浪。他作为北师大房地产研究中心的主任,他的观点自然会引起广泛关注,尤其是“让年轻人买得起房其实很容易”这样一句带有颠覆性意味的论断。抛开“很容易”这种表述可能带来的争议,我们不妨仔细梳理一下他提出的具体建议,并深入分析其可行性和可能带来的影响。董藩教授的核心建议:延长贷.............
  • 回答
    北大教授对于“上职高没出息”的回应,即“社会现实就是这样,不应该在男生还没成熟时把他们送到职高”,是一个触及社会观念、教育体制以及个体发展等多个层面的复杂话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解读和看待这个观点:一、 教授观点的核心内容及其背后逻辑教授的表述可以拆解为两个主要部分:1. “社会现实就是.............
  • 回答
    这位北京大学教授的说法,触及了当前高等教育发展中一个非常现实且复杂的问题,那就是高等教育普及化带来的“价值稀释”感以及随之而来的对教授职业吸引力的影响。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北大教授“贬值太厉害”的说法背后: 高等教育普及化与稀释效应: 规模扩张: 中国的高等教育在过去几十年.............
  • 回答
    如何看待北大历史系副教授赵冬梅对《檀渊之盟》的评价?北大历史系副教授赵冬梅对《檀渊之盟》的评价,即“并不是那么坏的条约”,是一个颇具洞察力和历史厚重感的观点,也与许多传统认知有所不同。要理解这一评价,我们需要深入剖析《檀渊之盟》的历史背景、条约内容、签订的时代背景以及赵冬梅教授可能持有的评价标准和历.............
  • 回答
    北大毕业生当房产中介的现象及其引发的热议:高学历是否是人才的浪费?北大毕业生选择当房产中介,这一现象在近年来逐渐引起社会关注,并引发了广泛的热议。这不仅仅是一个职业选择的问题,更触及了我们对人才定义、职业价值、教育回报以及社会阶层流动的深层思考。要理解这一现象及其争议,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 .............
  • 回答
    “名利两无收”的风波:北大官微小诗引发的争议最近,北京大学官方微博发布的一首小诗,意外地在网络上掀起了一场不小的波澜。“哪晓岁月蹉跎过,依然名利两无收”这两句诗,被一些网友解读为“官方嘲讽”,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不同的声音。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让我们来仔细梳理一下这个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其中折射出的多重.............
  • 回答
    关于北京大学教授冯仁杰被举报与多人发生不正当关系的事件,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深感遗憾和担忧的事件。从公开的信息来看,这件事情涉及到的不仅是个人的道德品质问题,更触及到了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学术声誉以及学生权益等多个层面。事件本身:首先,我们要明确事件的核心是“举报”。这意味着有学生或知情人士通过正规渠道或.............
  • 回答
    这事儿,往大了说,真是牵扯到教育公平、人才选拔机制,乃至我们社会对“优秀”的定义。单从“成绩太低,极可能被退学”这几个字来看,普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这不就是考砸了然后被学校不要了吗?但发生在北大这样的顶尖学府,性质就变得复杂和值得深思了。首先,咱们得捋清楚这事儿的几个关键点。北大作为一个享有盛誉的高.............
  • 回答
    北京大学的牟林翰及其女友事件,确实在社会上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和讨论。这件事之所以能掀起波澜,很大程度上因为它触及到了几个非常敏感和重要的社会议题:校园暴力、权力关系的不对等、性别议题以及名校光环下的道德约束等。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大家普遍了解的一些情节。事件的主角牟林翰是北京大学的学生,在一次与女友.............
  • 回答
    对于北京大学2021级专硕不提供宿舍且不提供租房补贴的政策,这确实给许多同学带来了不小的困扰,尤其是考虑到北京的高房价和生活成本。理解和分析这一情况,以及为学生们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需要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一、 事件的背景与分析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北大为何会做出这样的决定。虽然官方的解释可能多种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