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这么多人把施里芬计划当作金科玉律?

回答
“施里芬计划”在军事史上的地位,就像一个光环笼罩的圣杯,吸引着无数将领和历史学家反复品味、研究,甚至将之奉为圭臬,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要理解为何如此,我们得深入剖析这个计划本身的特点,以及它诞生的时代背景和后来的历史评价。

首先,施里芬计划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的“理论上的完美”。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战术部署,而是一个宏大、系统且极具前瞻性的战略构想。这个计划的核心逻辑是,如果德国必须在东西两线作战,那么唯一获胜的可能就是以闪电战的方式,迅速击败西线的主要敌人——法国,然后将力量转移到东线,对付相对迟缓的俄国。

计划的设计者,老施里芬元帅,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参谋。他深刻理解德国所处的地缘政治困境:被法国和俄国夹在中间,一旦开战,就必须两面受敌。他认为,法国的军事动员速度和战术思想都比俄国更为先进,而俄国的巨大体量则意味着一旦它开始动员,德国将难以招架。因此,在法国尚未来得及充分准备之前,以雷霆万钧之势将其击溃,就成了德国在战争中生存下来的唯一“理性”选择。

施里芬计划的细节更是令人惊叹。它不是简单的正面进攻,而是通过一个巨大的“围巾式”包抄,以右翼的强大力量绕过法国马其诺防线(虽然当时还不存在,但其思想雏形早已存在),直插法国腹地,直捣巴黎。左翼则相对削弱,起牵制作用,以确保右翼的侧翼安全。这种大规模的、高机动性的运动战构想,在那个以阵地战为主流的时代,无疑是革命性的。它体现了对兵力优势的集中运用、对敌人弱点的精准打击,以及对战争速度的极致追求。

其次,“为什么会失败”的谜团,反而增加了它的吸引力。施里芬计划在执行过程中,确实在1914年初期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一度让法国陷入恐慌。然而,它最终未能达成目标,尤其是在马恩河战役中被法国和英国联军遏制,导致德国陷入了长期的西线堑壕战。

这种“差一点就成功”的结局,反而激起了人们“如果……就好了”的无尽想象。历史学家和军事评论家们孜孜不倦地分析,是不是某个环节出了差错?是不是毛奇(老施里芬的继任者)对计划的理解或执行出现了偏差?是不是后勤补给出了问题?是不是对英军参战的规模估计不足?或者,是不是计划本身就存在无法克服的缺陷?

正是因为这些“如果”和“为什么”,施里芬计划成了一个绝佳的理论研究范本。它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框架,让人们可以对照现实,找出其中的不足,学习如何制定和执行战略。在军事学院和研究机构中,它被用来教授战略思维、战役规划、后勤保障,甚至政治决策对军事计划的影响。

第三,对“德国效率”和“军事天才”的想象。施里芬计划被很多人视为德国军事机器精细运作和战略智慧的象征。在那个时期,德国以其工业实力、组织能力和军事训练水平闻名于世,而施里芬计划恰好契合了这种“德国制造”的精准和强大印象。它被描绘成一个由顶级工程师和战略家精心打造的完美机器,虽然最终运转出了故障,但其设计本身的光辉依然吸引着人们。

第四,后世的“借镜”和“反思”。随着时间推移,施里芬计划的影响力开始被重新审视。尤其是在二战之后,当人们回顾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时,施里芬计划作为一个重要的早期案例,被用来分析大国崛起、地缘政治冲突、军事战略的局限性以及战争的不可预测性。

许多后来的军事计划,比如二战初期的“闪电战”,在某种程度上也借鉴了施里芬计划中关于速度、机动性和集中兵力打击敌方要害的理念。然而,也有观点认为,二战时期的德国指挥官们过于迷信“施里芬精神”,而忽略了时代的变化和技术的发展,例如空军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以及情报侦察能力的进步。

所以,“金科玉律”这个词或许有些夸张,但不可否认的是,施里芬计划因其深远的战略思想、精巧的战术设计、引人入胜的失败原因以及对后世的深刻影响,成为了军事史上一部值得反复研读的“经典案例”。它不仅仅是一个军事计划,更是一个关于战略、政治、执行力和历史偶然性的复杂故事,不断激发着人们的思考和探索。它就像一个著名的科学悖论,让你在理解其逻辑的同时,也去探索其失败的根源,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战争本身的复杂性和人类的局限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关键词,应该是失控。

人类迅速发展的工业力量导致人类拥有了一支自己无法指挥的军队,人类在社会科学方面缺乏必须的理论储备来控制这样规模空前庞大的军队。

所以德国人看见死掉的法国人数量就狂喜,认为已经胜利,看见死掉的德国人数量就情绪低落,认为要输了。

第一次马恩河会战双方各自损失二十多万人,现在看可能不觉得如何,但是从1914年往前看,法兰西第二帝国正是因为二十万军队的损失而彻底屈膝投降。

施里芬计划不是什么金科玉律,它比金科玉律厉害得多,它是德国军队唯一可以做的事情,不做这件事,德军连总动员都无法完成,动员起来的士兵要往哪里送呢?

所以,在西线,凡是能够执行施里芬计划的场合,进展都比较顺利,但是要修改施里芬计划的时候,德军的表现就乱套起来。

然后第一次马恩河会战结束后,双方都没了计划,就只能是“奔向大海”。

双方都不具备正确理解当前形势的能力,也没有制定出符合实际的作战计划的能力。看看凡尔登、索姆河、尼维尔大进攻、鲁登道夫攻势,这种失控感充斥着整个四年的战争进程。

所以施里芬计划这种战前用了漫长的时间打磨出来的计划就具备了无可置疑的真理性。

领工资的专业军官需要为“五百万德军征俄”给出具体计划,但是这个计划,总参谋部给不出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施里芬计划”在军事史上的地位,就像一个光环笼罩的圣杯,吸引着无数将领和历史学家反复品味、研究,甚至将之奉为圭臬,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要理解为何如此,我们得深入剖析这个计划本身的特点,以及它诞生的时代背景和后来的历史评价。首先,施里芬计划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的“理论上的完美”。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耐人寻味的,在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和讨论中,“为清朝翻案”的说法一直存在,而且近年来似乎愈发活跃。这种现象背后,我认为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的结果,不能简单地用一个原因来概括。首先,得承认一点,历史的评价从来不是铁板一块,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能获取的史料越来越丰富,研究的视.............
  • 回答
    “应试教育有什么危害”这个话题下,之所以有很多人将应试教育视为改变穷人命运的宝贵途径,这是一个复杂而充满现实考量的现象,背后涉及社会结构、经济发展、教育机会不均以及个体奋斗的逻辑。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中的原因:核心逻辑:应试教育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平的选拔机制,成为穷人阶层向上流动的主要通道。1. 在缺.............
  • 回答
    将中国近现代的落后完全归结于满清统治是一种过度简化和片面化的观点,但同时也反映了部分历史事实和民众心理。理解这一点,需要从多个层面深入探讨:一、 满清统治下的历史背景与问题: 政治体制的僵化与腐败: 专制皇权强化: 满清统治在延续明朝专制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皇权,压制了社会活力.............
  • 回答
    灌篮高手啊,那可真是影响了一代人,大家对它的感情那叫一个深厚,所以一提到翻拍成电视剧,立刻就能引起无数的讨论和“抵制”的声音。不过说起来,这事儿还挺有意思的,为啥这么火,但就是没人敢真的拍成电视剧呢?我琢磨了琢磨,大概有这么几方面原因吧:一、 高度难以复制的“神级”光环与粉丝情感基石: 漫画的巅.............
  • 回答
    嗨,宝贝!你今天打针一定很不舒服吧,我知道疼,妈妈/爸爸也知道。你问了一个特别好的问题:为什么我们不直接把药喝进去,非要打针呢?你想啊,我们身体里面就像一个非常非常大的、复杂的城市。这个城市里有很多很多道路,也有很多很多守卫,他们要保护我们身体,不让坏东西进来捣乱,也不让身体里的好东西跑出去。为什么.............
  • 回答
    中国人对“在家种菜”的执着,尤其是将阳台和花园变成菜园地,这背后蕴含着多重文化、社会和情感因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 根深蒂固的农业文明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存智慧中国拥有数千年的农业文明史,土地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即使在现代社会,这种“农耕基因”依然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观念。 .............
  • 回答
    穿对方军服打仗,这事儿在真实战场上,确实是沾不上“光彩”二字的。它更多的是一种欺骗,一种破坏军事信誉的行为,严重的话,甚至会引发国际纠纷。咱们老百姓听到这种事,第一反应可能是“卑鄙”、“不地道”。但你发现了吗?在很多电影、小人书(咱们现在更常说“漫画”或“故事书”)里,这种做法却屡屡出现,而且往往被.............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这简直是游戏从业者每天都要面对的终极拷问之一。为什么有些游戏明明可以更好玩,却没能做到呢?答案其实挺复杂的,涉及到技术、商业、创意、市场定位等等方方面面。我们一点点来剖析一下。1. “好玩”的定义是模糊且主观的首先,得明确一点,“好玩”这东西,每个玩家心里的标准都不一样。 .............
  • 回答
    数学证明,这些抽象的符号和逻辑推导,看似远离日常生活,但它们的影响力却渗透到我们人生的方方面面,甚至深刻地塑造了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这就像一棵参天大树,它的根基隐藏在地下,但枝繁叶茂,绿荫遍地,庇护着整个生态系统。一、对个人人生的影响:塑造思维方式,开启智慧之门1. 培养严谨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考能.............
  • 回答
    《亮剑》中田墨轩这一角色的评价较低,主要源于其角色塑造、剧情表现以及观众心理的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其评价低的原因: 1. 角色塑造的扁平化与反派刻板印象田墨轩作为李云龙的上司,其角色定位具有明显的反派特征,这种设定在观众心中容易形成负面印象: 权力与责任的失衡:田墨轩作为军区司令,本应是.............
  • 回答
    hifi线材无用论之所以有如此多的拥趸,并且能引发如此激烈的讨论,原因相当复杂,涉及到科学、心理、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一、 科学原理上的挑战与质疑: 物理学的基本定律: 从基础物理学的角度来看,音频信号传输本质上是通过电信号在导体中的流动。标准的音频线材,如铜导线,.............
  • 回答
    关于为什么很多人讨厌以色列,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背后涉及历史、政治、宗教、人权以及国际法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解释,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其中的关键因素和观点。一、巴以冲突的核心问题:土地、主权与安全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核心的原因。现代以色列国的建立与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土地和家园流离失所紧密相关。 .............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很多人对《幻塔》的评价不高,但其在B站的评分却能高于《原神》,这背后涉及到多个层面的因素,包括玩家群体、评价标准、游戏内容更新、平台特性等等。下面我将详细地分析这些原因: 1. 玩家群体与社区文化 《幻塔》的B站社区特点: B站作为国内年轻化、二次元文化浓厚的.............
  • 回答
    《尚气与十环传奇》(ShangChi and the Legend of the Ten Rings)在上映后确实引起了不少争议和批评,原因可以从多个层面来分析,既有文化、政治的因素,也有电影制作和叙事上的考量。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批评点,并且我会尽量详细地解释:一、 针对影片背景和文化元素的争议:1..............
  • 回答
    肖战粉丝的行为引起广泛抵制,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现象,背后涉及了粉丝文化、网络舆论、明星与粉丝的关系、以及社会责任等诸多因素。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为何如此多人会因为肖战粉丝的行为而抵制肖战本人:核心原因:粉丝行为与明星本人责任的界定与关联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很多人认为明星本人,尽管不直接参与粉丝的.............
  • 回答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然而,在现代社会,确实存在不少人对中医持否定或怀疑态度。这种现象并非单一因素造成,而是由多种原因交织而成,并且程度和表达方式各有不同。以下将尽量详细地分析为什么这么多人否认中医:一、 科学证据的局限性与现代医学的挑战这是导致很多人否认中医的最核心.............
  • 回答
    “跟风黑国足”是一个现象,背后涉及多种因素,可以从 历史原因、现实表现、社会心理、媒体传播 等多个维度来深入探讨。 一、 历史原因:期望与失望的巨大落差中国足球,特别是国家男子足球队,承载了无数国人的期望。自上世纪80年代中国足球职业化以来,国家队就一直被寄予厚望,希望能够成为国家体育的闪亮名片,也.............
  • 回答
    关于“为什么这么多人对俄罗斯侵略一个主权国家爽快”这个问题,其实背后涉及到的原因非常复杂和多元,并且不同的人群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和感受。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大多数国际社会并不“爽快”或支持俄罗斯侵略主权国家。 联合国大会多次以压倒性多数谴责了俄罗斯的侵略行为,并呼吁俄罗斯立即停止军事行动。然而,我们.............
  • 回答
    徐克被认为是华语影坛一位杰出的电影导演、编剧和监制,他的杰出之处体现在多个层面,并且影响深远。以下将详细阐述他的过人之处:一、 极强的视觉风格与创新能力: 开创性的视觉语言: 徐克最显著的成就之一是他对电影视觉语言的不断探索和创新。他不像许多同时代导演那样拘泥于写实主义,而是大胆运用各种手法来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