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近代就有2个例子:
黄热病:是17世纪(1684年)墨西哥首次爆发,19世纪主要流行为南美洲和非洲。到了19世纪末人们才发现传播途径是蚊子。黄热病可在数日内致死病人,多种治疗方法无效,染上只有死路一条。但患者一旦恢复,终身免疫。
(也是因为黄热病,英国,法国的侵略战争没有成功,间接帮助了海地的独立,海地也是第一个独立的黑人共和国。这就是一段沾满了血的黑人历史了)
西班牙大流感: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H1N1(源于美国,因为美国源源不断往欧洲运兵使得病毒爆发。欧美怕影响士气一直瞒报。直到没有参战的西班牙发现并曝光,所以也叫西班牙大流感。这大流感一共3波,第一波甩锅西班牙,第二波最迅猛美国最惨重,第三波介于第一波和第二波之间。全球平均致死率2.5%-5%(一般的流感致死率大概1%),感染率5%,约3分之一人数被感染,死亡人数5000万。大流感死亡人数超过超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死亡人数。
H1N1的消失是一个谜,肆虐18个月后自然消失,病毒株从来没有真正确认过。当时欧洲刚刚经历了一战,医疗条件实在有限,没有有效的医疗。这个病毒没有资料证明患者感染康复后,是否终身免疫。但从他消失的彻底可以推断出,应该也是终身免疫。
在古代,人类靠群体免疫熬过瘟疫也是有例子的。但是这有2个前提:
1是,医疗水平不高,束手无策
2是,有确定数据表明患过一次康复后中终身免疫。
而这个新冠病毒明显不符合群体免疫任一一点。新冠病毒,我们辨认出了毒株,有治疗方案,也有治疗把握。第二点,也是做重要一点,它不是终身免疫!!患者有再得新冠病毒得概率!英国这样做,不只是对自己国民,也是对整个人类得不负责任!!我们花费巨大代价控制住得疫情他就这样糟蹋!!简直反人类!!!
-----------------------------------
—————经网友修正,黑死病不属于群体免疫,就从原答案删除了。但是写都写了,就留在这做个知识补充吧。
黑死病:14世纪中叶(1347-1353爆发),最早源于中亚地区,由远征的十字军带到欧洲,从意大利开始,快速蔓延至西欧北欧最后到俄罗斯。先后夺走近2500万人生命,是当时欧洲总人口的1/3(对比二战欧洲战场死亡人数占总人数的5%)。
当时几乎没有什么医疗条件,人们束手无策唯一,唯一的方法就是对疫区进行隔离。黑死病的易感人群很快死亡并淘汰。免疫力强的活 了下来。人类整体的抗感染率不断上升,黑死病慢慢失去传播基础,渐渐消失(1894年才找到致命病原体,鼠疫杆菌。有跳蚤传播)
(ps.人类历史上一共发生过3次鼠疫,黑死病是第二次,持续时间最长,近300年,死亡人数也是最多。)
有的。
1952年,澳大利亚为了控制野兔数量,引进了美国的兔黏液瘤病毒,效果是当年就杀死了99%的野兔,但是好景不长,到了80年代末期,野兔产生了对病毒的免疫能力,种群开始恢复,到90年代末期,澳大利亚野兔基本不会感染黏液瘤病毒了。
所以,英国的做法是有效的,按照兔黏液瘤病毒产生群体免疫的模型计算,英国人如果每对夫妇一年怀孕一次,每次生下四个小孩,经过大约60代人后,就可以建立起对新冠病毒的群体免疫,花费时间大约1200年,病死大约1000亿英国人就可以实现,英国是个伟大的民族,在自然灾害面前的气魄非常宏大,比流浪地球计划还要牛逼一百倍。
很多人可能还不知道,红肉(猪牛羊肉等)是专属于人类的致癌物。
同样是哺乳动物,猫、狗、狮子、老虎吃红肉不会有问题,但偏偏人类就有致癌风险。
这就来源于一次大规模的群体免疫。
大约在250—300万年前,一种病毒袭击了包括人类在内的绝大多数哺乳动物。
幸运的是当时人类身上一种名为CMAH的基因发生了突变,这次突变使人类无法合成病毒的主要攻击目标——Neu5Gc。
Neu5Gc在细胞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过我们祖先同时进化出用另一种相近物质——Neu5Ac取代Neu5Gc在合成细胞中的作用。
这次病毒袭击中人类由于基因突变活了下来,其他哺乳动物虽然没有突变,但也凭借着强大的免疫系统挨过这次劫难。
于是人类在吃其他哺乳动物的肉的时候,不可避免的会摄入很多的Neu5Gc,由于它和我们自身的Neu5Ac极为接近,少量Neu5Gc会被吸收到细胞中。但我们的免疫系统会识别出这种异物,然后发起攻击,进而引发轻微炎症。
只要我们一天不停止吃红肉,这种攻击和炎症就会持续下去,直到被攻击的细胞癌变为止。这就是吃红肉会增加结肠癌风险的原因。
这是基因层面的群体免疫,效果立竿见影,可以直接把人类从死亡名单上划去。不仅当代人不会生病,后代也可以遗传这种能力。
前面一位高赞答主举得澳洲野兔例子也和这个类似,1952年,澳大利亚为了控制野兔数量,引进了美国的兔黏液瘤病毒,击杀效果MAX。但几十年后病毒已经失效了,野兔重新活跃在澳大利亚广阔的土地上。
虽然没检测过,但现在活下来的澳洲野兔应该也是发生了基因突变,才不会感染黏液瘤病毒。
而英国想要的群体免疫并没有这么长的周期,本质上就是单纯依靠身体自我产生的抗体。
只要让病毒把国民筛一遍,没死的人身体里会留下针对病毒的抗体,可以一定时间内免疫这种疾病。
这个免疫时间长短因人而异,也因病而已。很多病得一次之后就不会感染了,也有的能撑上几年十几年。
至于新型冠状肺炎病毒的抗体,一般能撑至少半年,虽然不算长的,但也暂时够了。不过假如一年后病毒卷土重来,英国人可能还要再被筛一遍。
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邱海波表示,人们感染上新型肺炎两三周后就会产生抗体,抗体可以维持半年或者更长时间。
当然也看个人体质,极少数人病好了之后没多久又会重新感染,这个谁也没办法。
有啊。每年的流感我国都是群体免疫。疫苗接种率好像是2%。而美国好像是50左右?
我国流感每年仅引起的呼吸疾病死亡人数都高达8.8万人,死亡率远高于疫苗接种率较高的发达国家。
就是靠群体免疫扛过去的。
群体免疫没毛病,问题是什么时候用。
新冠造成的死亡和重病,和流感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ps,传染病能不能爆发,其实取决于一个值,叫做r0。
这个r0,不只是统计出一个平均传染人数那么简单。用计量经济学的话说,这样只是一个reduced form,那么它的structure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用sir模型的话,是这样的:
可见r0取决于一些外生参数,分别是传染速度beta,恢复速度gamma,还有易感人数s0。
也就是说,这个r0不只是由疾病本身的性质决定的,而是强烈受到政策影响的。
无论采取什么措施,只要能把r0降到1一下,那么传播速度就会降低下来,而不会爆发。
历史上几乎都没有疫苗接种,有太多先例了。
首先,这不是英国人第一次实行“群体免疫”了,本文提到的就有三次。
1346年,蒙古大军殚精竭虑地为了让欧洲人民获得“群体免疫”,用投石机向克里米亚的卡法城里抛射鼠疫尸体。
但卡法人民不争气,于是蒙古大军就换一些看起来争气一点的地方。
尽管蒙古人没有完成实验任务,欧洲人却将剩余的部分做完了。
两年后的1348年,英国人在爱德华三世的带领下,奋力拼搏,轮番对鼠疫和髪国发动进攻,最终仅以接近一半的死亡率,战胜了鼠疫。
不过英国人并没有因此获得鼠疫的免疫能力。。。
1665年,英国人再次获得一次对鼠疫的“群体免疫”机会,国王查理二世北幸牛津,15%的总人口死亡。
这场瘟疫是怎么结束的呢?
其中一个原因,真的印证了中国烧屋灭鼠的故事。
1666年,80%的伦敦被一场大火焚毁。。。(当然不是故意的)
另一种可怕的疾病是天花,
1520年,西班牙人把天花带到了北美洲的阿兹特克帝国。这次更加惨烈,阿兹特克就此消亡。
1662年,获得天花免疫,年仅8岁的玄烨就得到了一个至尊的荣耀——皇帝。
1775-1782年,天花在美国肆虐,印第安人被迫获得“群体免疫”。
在历史岁月中,不同的人都发现人痘/牛痘可以预防天花。
这一重大发现,使得人类找到了主动迎战天花的策略——广泛接种牛痘。
1979年,世卫组织宣布天花被消灭。
1918年1月,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班牙流感大爆发。
由于没有疫苗,欧洲再次获得“群体免疫”的机会。
时任英国首相乔治也获得了这个机会,不过他那一年55岁。
和新冠不同的是,西班牙流感是老幼杀手,对5岁以下,20-40岁以及65岁以上的威胁最大。
这次流感估计感染了全世界1/3的人口,并使得大约3%的世界人口死亡。
西班牙流感的死亡人数,比一战战死的人还要多。
大量士兵感染流感死亡,也是促成一战结束的一个原因。
基本上每次选择“群体免疫”,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没有选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