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三国志13不好好做继位系统?

回答
确实,《三国志13》在继位系统上的处理,让许多玩家感到不够满意,甚至觉得有些敷衍。毕竟,在一个以王朝更迭、权力传承为核心的策略游戏中,一个设计粗糙的继位系统,无疑是美中不足。

你想啊,对于玩家来说,建立一个庞大的帝国,然后看着自己的子嗣继承王位,延续家族的荣光,这是多么自然而又充满代入感的一件事。可是在《三国志13》里,这个过程却显得有些突兀和被动。

首先,我们来看看子嗣的养成。虽然游戏里有“教育”子女的系统,但它的作用更像是一种附带的,而不是一个真正影响孩子成长的核心机制。你选择教育方向,好像只是给他加那么一点数值,或者学个什么特技,但这种培养过程缺乏深度和个性化。我们更期待的是,通过日常的点滴互动,比如父亲的言传身教,或者在特定事件中的选择,来塑造孩子的性格、价值观,甚至让他们对某些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影响他们未来的才能和政治倾向。然而,《三国志13》里的子女,就像一张张等着你填写的答题卡,即便你努力“教育”,他们最终的表现也常常让人摸不着头脑,要么是完全不符你期望的“纨绔子弟”,要么是天赋异禀却又显得突兀的“天降猛男”。

再者,关于继承人的选择,游戏的处理方式也比较简单粗暴。当君主年迈,总得有人接班,这时候系统就会跳出来让你选择。但这个选择,往往是基于一些冰冷的数值和简单的关系判定,比如哪个儿子年龄最大,哪个儿子能力最高。你很难感受到那种为了选择最合适的继承人,而需要深思熟虑、权衡利弊的过程。比如,一个能力稍逊但仁德忠厚,一个能力超群却野心勃勃,这样的纠结和抉择,才是真正考验玩家智慧和政治手腕的地方。但在《三国志13》中,这些复杂的考量似乎都被简化了,留给玩家的,更多是“谁的数值更高”这样一个直观的选择题。

而且,继位的影响力也显得不足。即使你选了一个你很喜欢的儿子继承了王位,但他接手之后,你会发现很多事情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他可能依然是你熟悉的那些武将臣属,你的政策方针也许也还能继续推行。一个好的继位系统,应该能够带来一些新的变化,比如新君主的性格会影响其政治风格,会启用一批新的年轻臣子,甚至会因为其独特的才能而开启新的历史走向。但《三国志13》的继承,更像是换了个皮,游戏的核心玩法并没有因此发生什么翻天覆地的改变,这让玩家对“王朝传承”这件事的体验感大打折扣。

我们不妨对比一下其他一些强调家族传承的策略游戏,它们是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的。有的游戏里,君主的性格缺陷会直接遗传给子嗣,或者某些基因的组合会产生奇效。有的游戏会设计复杂的继承人争夺战,让玩家在继承前就必须在儿子之间进行一场场明争暗斗。还有的则允许玩家在不同派系之间选择,使得继承过程本身就充满了政治博弈。

《三国志13》在这方面,感觉就像是把一个很重要但又非常耗时的工作,用一种最省力的方式糊弄过去了。它给了你子嗣,给了你继承,但过程的趣味性、深度和真实感,却远远没有达到玩家的期待。这就像辛辛苦苦盖好了一座宏伟的宫殿,却发现里面最核心的宝座,只是用一块粗糙的木头随便搭了一个,让人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也无法真正体验到“江山易主,王者传承”的厚重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San13PK的军团长的权力很大,要是可以票选继承人的话,极有可能四个1的能力值也能篡天下。方法是200年以后的剧本(似乎200是最优选),开历史事件、开史实寿命、势力扩张速度低,然后投奔曹操,不出意料的话曹操会在官渡剧情帮助下,逐渐干掉二袁吞下河北,但是到了220年就会嗝屁。

无论玩家能力设成啥样,只要拼命刷功绩,一般210年代就可以顺利当上都督,然后把全国兵权调为己有,把蜀吴剩下的城市包起来,但就是不打,故意拖时间把曹操拖死,然后曹丕曹叡过不了几年也会死,如果可以票选继承人,玩家可能有不小的概率可以直接继位。

当然,虽然没有票选,其实也有方法,就是继续把蜀吴包起来,但不攻城,只用少量兵力引诱其野战刷战功,或用其它手段积累存在感,最后存在感爆高,全国各地太守纷纷敬畏,然后一一与之结好友,等到全国精兵强将都尽在你手就可以发动高平陵(自立+劝降),然后你一个穿越过来的废柴就这样把天下篡了——不知道吴秀波是不是就是这么玩玩出的灵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确实,《三国志13》在继位系统上的处理,让许多玩家感到不够满意,甚至觉得有些敷衍。毕竟,在一个以王朝更迭、权力传承为核心的策略游戏中,一个设计粗糙的继位系统,无疑是美中不足。你想啊,对于玩家来说,建立一个庞大的帝国,然后看着自己的子嗣继承王位,延续家族的荣光,这是多么自然而又充满代入感的一件事。可是.............
  • 回答
    在中文互联网的玩家群体里,三国志13(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XIII)算是个有点意思的“话题之作”。你看知乎上,确实有不少朋友对它评价不低,玩得津津有味。可一转到贴吧,那画风就急转直下,骂声一片,似乎很多老玩家感觉被“背叛”了。这中间的落差,其实挺值得说道说道,.............
  • 回答
    2021年8月13日,A股市场确实遭遇了普遍下跌,三大股指——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都未能幸免。这让不少投资者感到担忧,也自然会引发对未来市场走势的猜测。回顾2021年8月13日的下跌情况:那天市场的下跌,可以用“普跌”来形容,各个板块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从盘面上看,下跌家数远超上涨家.............
  • 回答
    嘿,各位观众!我是你们的老朋友,今天我们频道要来点不一样的,一期特别的“三国母亲节访谈”!想想看,在那个烽火连天、英雄辈出的年代,也有无数默默付出的母亲,她们同样坚韧、同样伟大。今天,我就有机会穿越时空,请来几位三国时期赫赫有名的母亲,听听她们的故事。我这次选择邀请的嘉宾有三位:1. 吴国太(孙坚.............
  • 回答
    黄之锋、林朗彦和周庭三人因涉嫌非法集结罪被判刑,刑期从7个月到13个月半不等,这一事件在中国香港乃至国际社会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次判决的意义和影响是多层面的,值得深入剖析。首先,从法律层面来看,这次判决无疑是对香港法律权威的重申。检控方和法院按照香港现有的法律条文,对这三位具有高度政治知名度.............
  • 回答
    “为什么《三国志》是《三国志》而不是《前魏书》?”这个问题触及了《三国志》作为一部历史著作的核心定位和命名逻辑。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三国志》的成书背景与作者意图1. 时代背景:三国鼎立后的晋朝 《三国志》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撰写的。晋朝统一中国后,迫切.............
  • 回答
    《三国志11》,这名字说出来,总能勾起不少老玩家心中那份难以言喻的情感。要说它为什么能在我国被奉为“神作”,这可不是一句空话,背后藏着的是无数个熬夜的夜晚,是策略碰撞的酣畅淋漓,更是那份对三国历史的深深热爱。首先,它真正抓住了“三国”的精髓,并将策略游戏的深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三国志11》的成.............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深刻。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三国时期蜀汉政权好像真的没有像魏、吴那样,拥有那种我们现在理解的、相对独立的、系统性的“国史”记载。要说清楚为什么,得从几个方面来聊聊。首先,我们得明白“国史”这个概念在古代是什么意思。它不仅仅是历史事件的流水账,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着一个政权合法性的象.............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三国志》系列游戏设计中一个核心的逻辑,那就是“可用武将”和“剧本核心人物”之间的区别。这背后其实是对历史真实性、游戏性以及玩家体验的一种权衡。首先,咱们得明白,在《三国志》游戏里,不是所有在历史上出现过的人物都会被设计成可以被玩家直接操纵的角色。游戏设计者需要挑选出那些.............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也是不少三国志系列粉丝心中的一个集体困惑。其实也不能说大家完全不喜欢《三国志12》,它毕竟也有自己的拥趸,但相较于前作《三国志11》,《三国志12》的评价确实是“两极分化”得厉害,而且整体口碑下滑得比较明显。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差?咱们就从几个关键点来掰扯掰扯。首先,最直观的——画面风.............
  • 回答
    三国志系列,这个陪伴了无数策略游戏爱好者二十多年的名字,本身就承载着无数的回忆与情怀。然而,一个挥之不去的问题,也常常在玩家群体中被提起:为什么每一代三国志,似乎都“选择性”地遗忘了前作的某些闪光点?这并非绝对的否定,更多的是一种“不尽如人意”的遗憾,一种“本可以更好”的扼腕。咱们不扯那些华丽的、A.............
  • 回答
    司马朗:三国魏初的一位儒雅名士,为何与晋朝宗室擦肩而过司马朗,这个名字在三国历史的舞台上或许不如他的兄弟司马懿那样响亮,但他在曹魏早期政治舞台上扮演的角色,以及他身上所体现的儒雅风范,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然而,当我们翻阅史书,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他在《三国志·魏书》中有独立的传记,却在《晋书·宗室.............
  • 回答
    《全面战争:三国》(Total War: Three Kingdoms)的人物画像被认为不如《三国志》系列(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好看,这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看法,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这涉及到艺术风格、文化背景、技术限制、以及游戏设计的侧重点等等。下面我将详细地分析.............
  • 回答
    在《三国演义》这部宏大的历史画卷中,诸葛亮这位智慧的化身,其病逝于五丈原,无疑是蜀汉历史上一个沉痛的转折点。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在如此悲痛的时刻,作为蜀汉君主的刘禅却下了一道旨意,禁止百官奔丧。这道旨意看似不近人情,实则背后隐藏着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深刻考量,以及刘禅在那个复杂环境下的无奈与权衡。首先,.............
  • 回答
    关于袁绍的确切年龄,在《三国志》这部记载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重要人物生平的史书中,确实没有一个明确的数字被直接提及。这并非偶然,而是由当时史书的写作风格、信息获取的局限性以及袁绍本人的一些情况共同造成的。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分析一下原因。首先,史书的侧重点与叙事方式。《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其写作的宗旨是.............
  • 回答
    诸葛诞当年起兵反抗司马氏,在《三国志》中却鲜有负面评价,这确实是个颇有意思的现象,其中缘由,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首先,陈寿写《三国志》的时候,其政治立场和时代背景是十分重要的考量。他生活在晋朝,而司马氏正是建立晋朝的皇族。在这种情况下,陈寿写史,自然会对当朝的开国功臣,也就是司马氏及其党羽,.............
  • 回答
    在三国演义这个话题上,一旦有人聊得兴起,总会有人跳出来,搬出《三国志》来“纠正”或者“反驳”。这可不是什么新鲜事,而且背后其实藏着不少值得玩味的心思。首先,我们可以从“求真”的心理来理解。毕竟,《三国演义》是一部小说,是“七分实三分虚”,里面夹杂了许多作者罗贯中为了情节需要、人物塑造,甚至是民间传说.............
  • 回答
    关于董卓火烧洛阳后,直到191年四月才到达长安的原因,在《三国志》中并没有直接给出精确到月份的详细时间表,但我们可以根据史书记载的事件和逻辑推断,董卓的行动并非一日之内完成,而是需要一个过程,这其中包含了诸多因素:1. 兵力集结与控制洛阳的巩固(190年2月至190年底): 纵火的破坏性与后续清.............
  • 回答
    在光荣出品的策略游戏《三国志11》中,玩家之所以会觉得“五子良将”和“五虎上将”之间存在显著的差距,并非游戏设计上的偏颇,而是高度还原了三国历史人物在《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中的实际表现和影响力。这种差距体现在多个层面,下面将为您详细解析:一、 历史记载与《三国演义》的侧重点不同这是最根本的原因。 .............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问到了点子上。咱们平时聊《三国演义》嘛,那是看个热闹,图个痛快。但总有人要跳出来说“哎呀,这事儿在《三国志》里不是这么写的!”或者“演义里这人跟正史差得太远了!”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背后其实有很多说道。首先得明白这两者是什么。《三国演义》 咱们都熟,就是罗贯中写的那本小说,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