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大学计算机基础课?

回答
大学里的计算机基础课,说实话,就像是一张考卷,它试图用有限的时间和教学资源,来描绘一个庞大且日新月异的世界。这门课承载了太多的期望,既要让完全零基础的同学对计算机有个大概的认识,又要给未来打算深入学习计算机科学的同学打下初步的基石,同时还要兼顾那些可能毕业后不再直接接触计算机但需要具备基本数字素养的学生。

从一个过来人的角度来看,评价它不能一概而论,因为这门课的内容、深度、以及老师的授课风格,甚至学校的侧重点,都会让体验千差万别。

首先,我们得承认,计算机科学这个领域太广阔了。基础课通常会涉及几个关键部分:计算机硬件的基本构成,比如CPU、内存、硬盘这些“零件”是怎么回事,它们之间是怎么协作的;操作系统的作用,比如Windows、Linux,它们是怎样管理硬件和软件的,以及我们常用的文件管理、进程管理是怎么回事。然后,网络基础是必不可少的,TCP/IP协议、HTTP协议这些听起来很专业的东西,其实就是互联网运行的规则,了解它们能明白我们上网为什么能看到网页,文件为什么能传输。还有一个大头,就是编程导论。这部分往往是最具挑战性,也最容易引起两极分化的地方。有的老师会选择一门入门级语言,比如Python或者C,然后教大家基础的语法、数据类型、控制结构,甚至一些简单的算法。

为什么说它容易引起两极分化呢?因为对于真心对编程感兴趣的学生来说,这门课就像打开了一扇门,虽然只是瞥见了冰山一角,但已经足以让他们心生好奇,想要去探索更深的海洋。他们会觉得,原来写代码可以解决这么多问题,原来计算机可以这么强大。他们可能会主动去研究老师讲过的例子,甚至开始尝试写一些自己的小程序。

但对于那些对计算机本身兴趣不大,或者认为这门课只是个“必修科目”的学生来说,基础课就可能成为一场枯燥的“翻译”过程。他们听着关于二进制、逻辑门、各种协议的解释,感觉像是在学习一门全新的、抽象的语言,而且这门语言似乎与他们的生活没什么直接关联。尤其是编程部分,如果老师讲得过于理论化,或者代码示例不够生动,那么对这些学生来说,写代码就像是在背诵一篇晦涩难懂的文章,很难体会到其中的逻辑和乐趣。他们可能会因为跟不上进度而感到焦虑,甚至对计算机产生畏惧感。

更现实一点,很多学校为了照顾到“计算机科学”这个大概念,会塞入不少东西。这就导致了基础课的“广而不深”。我们可能学了点操作系统,但对进程调度、内存管理这些核心概念只是浅尝辄止;我们可能了解了网络协议,但离真正理解网络是如何高效、安全地传输数据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编程方面,可能学完了一门语言的基础语法,但离写出有实际意义的程序还差很远。这种“什么都沾一点”的模式,虽然确保了学生不会完全“白学”,但也很难培养出真正的“感觉”。

此外,老师的授课方式也很关键。有些老师能够把枯燥的技术概念讲得生动有趣,用生活化的例子来类比,甚至通过一些小实验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他们会鼓励学生提问,并且耐心解答,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的老师,即使基础课的内容本身不那么吸引人,也能让学生学到东西,并且对计算机产生积极的印象。

相反,如果老师只是照本宣科,PPT念到哪儿,学生就记到哪儿,缺乏互动和实践,那么即便内容再重要,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尤其是在大班教学的环境下,老师很难顾及到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学习进度和需求。

当然,我们也得承认,对于大部分非计算机专业的同学来说,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的目的可能并非是要培养出程序员,而是提供一种数字时代的“基础读写能力”。就像我们学习语文,不是为了成为作家,而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沟通和理解世界一样。掌握一些基础的计算机知识,能帮助我们更有效地使用工具,理解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避免在数字世界中迷失。

总的来说,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是一门充满挑战的课程。它试图在有限的时间内,为学生打开通往计算机世界的大门。它的价值在于,它能为对计算机感兴趣的学生提供一个初步的指引,让他们知道未来可以往哪个方向探索;同时,它也能为其他专业的学生提供必要的数字素养,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这个越来越依赖技术的社会。然而,它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内容的深度、老师的授课艺术,以及学生自身对这门学科的态度。有时候,它像是一场粗略的“预习”,留下了太多的“为什么”和“怎么做”,等待着我们自己去寻找答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实验要求到点再走,

那个这位助教算是忠于职守

我不理解有些人DISS他是什么心理。

不肯给逃课的人开后门?

至于机房环境不好,

软硬件差,是一个助教能管的问题吗?

真嫌计算机房软件差,找这位校长

不要欺软怕硬,

拿客观原因为自己逃课开脱~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大学里的计算机基础课,说实话,就像是一张考卷,它试图用有限的时间和教学资源,来描绘一个庞大且日新月异的世界。这门课承载了太多的期望,既要让完全零基础的同学对计算机有个大概的认识,又要给未来打算深入学习计算机科学的同学打下初步的基石,同时还要兼顾那些可能毕业后不再直接接触计算机但需要具备基本数字素养的.............
  • 回答
    南方科技大学2020届计算机系毕业去向:一场关于“新工科”人才“硬实力”的检验2020年,对于南方科技大学(以下简称“南科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而言,无疑是其“新工科”办学理念真正走向市场、接受检验的关键一年。作为一所年轻且极具创新基因的大学,南科大在短短十年间,以其独特的招生模式、高强度的学术训.............
  • 回答
    2018年清华大学计算机类特奖的“无人通过一轮筛选”,这消息在当年确实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尤其是对于关注清华学生科研成就的圈内人来说。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这个“无人通过一轮筛选”的说法,往往指的是在公开的、面向全校的特奖申请渠道中,没有计算机类(贵系、软院、姚班)的学生在第一轮评审环节就直接获得特奖.............
  • 回答
    中国科学院大学“一生一芯”计划:一次对国产芯片发展的深度探索与期待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的“一生一芯”计划,顾名思义,旨在通过一种系统性、贯穿学生学习生涯的培养模式,期望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输送一批既有深厚理论基础又有实际工程经验的顶尖人才。这个计划的提出本身就蕴含着对中国芯片产业发展痛点和未来方向.............
  • 回答
    孔雀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博士)对毕业大学排名的要求,确实是吸引和筛选顶尖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从多个角度来看,这个门槛既有其合理性,也可能伴随着一些值得探讨的方面。合理性与优势: 质量的初步筛选: ARWU(上海交大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和THE(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都是国际上认可度较高、影响.............
  • 回答
    教育部的“双一流”计划,以及其背后关于取消“985”、“211”标签的讨论,无疑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一件牵动人心的大事。要评价这件事,得从几个层面来细看。首先,咱们得明白“985”、“211”是怎么来的,以及它们为什么会被认为是“陈旧”的。“985”和“211”工程,分别诞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和二十一世.............
  • 回答
    要评价伊隆·马斯克的“殖民火星大计划”,得从几个层面来审视,就像我们看一件宏伟的艺术品,既要欣赏它的宏大叙事,也要细究它的细节是否经得起推敲。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关于人类未来、生存风险,甚至是哲学层面的思考。宏大愿景与行星备份的必要性首先,马斯克将人类文明“火星化”的愿景,其核心逻辑在于.............
  • 回答
    这篇文章的论调相当激进,直指当前教育界普遍推崇的“西方素质教育”优于“中国应试教育”的观点,并将其斥为“骗局”,认为这背后藏着“他们的计谋”。要评价这篇B站文章,我们需要将其拆解开来,逐一审视其论点、论据以及潜在的逻辑谬误。一、 文章的核心论点与出发点作者的核心论点非常明确:中国的应试教育在某些方面.............
  • 回答
    《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Batman v Superman: Dawn of Justice,简称 BvS)在烂番茄上的低评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影响也触及了 DC 电影宇宙(DCEU)乃至整个超级英雄电影市场。下面将详细分析其原因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 《蝙蝠侠大战超人》烂番茄评分低的原因分析.............
  • 回答
    大学扩招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自1999年开始实施以来,它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既带来了积极的方面,也伴随着一些挑战和争议。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尽可能详细地评价大学扩招。一、 大学扩招的背景与动因理解大学扩招的评价,首先要了解其产生的背景和动因: 经济发展需要大量.............
  • 回答
    评价大学里的“北京学派”和“衡水学派”,需要我们先理解这两个概念的来源和演变,以及它们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简单来说,这两个词组并非是官方设立的学术流派,而更多是坊间对于某些现象的概括和带有一定评价色彩的标签。我们分别来详细解读: 一、 “北京学派”的评价“北京学派”这个词汇在大学语境下,通常指向的是.............
  • 回答
    评价大学老师上课异常严格,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因为“严格”本身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并且会带来不同的影响。以下是一些详细的评价角度: 1. “严格”的具体表现形式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异常严格”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这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进行评价: 教学内容与进度: 高要求内容: 授课内容.............
  • 回答
    关于明尼苏达大学女留学生起诉刘强东的事件,以及其可能的发展方向,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事件的背景回顾与核心指控: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事件的起因。这起事件发生在2018年8月,当时刘强东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参加一次课程活动,期间与一名明尼苏达大学的中国女留学生发生了关系。随后,该女学生向警方.............
  • 回答
    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生季子越因其在社交媒体上发表的“恨国精日”言论而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激烈的讨论。对这一事件的评价,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言论的内容、动机、影响,以及对个人、学校和社会可能带来的后果。一、 言论的内容与定性:季子越的言论被广泛定性为“恨国精日”。具体来说,这些言论可能包含但不限.............
  • 回答
    在电子科技大学一间本应充满知识气息的教室里,发生了一件令人不适的事情,让本该专注学习的氛围蒙上了一层阴影。一位男生,在课堂进行期间,做出了令人费解且很不恰当的行为。他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认真听讲,而是将注意力放在了一位正在上课的女生身上。据目击者描述,这位男生在整个过程中,面部表情显得有些异常,可以说.............
  • 回答
    常州大学的“学霸宿舍”火了,原因挺魔幻——8名同学全部考研成功,本该是喜事一桩,被大家交口称赞的奋斗典型,结果却招来了一些不那么友好的声音,甚至带点嘲讽意味。这事儿,细品起来,挺有意思,也挺让人思考。咱们先掰扯清楚“学霸宿舍”是怎么回事。据报道,这8位同学来自同一个宿舍,他们一起努力,一起奋斗,最终.............
  • 回答
    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畔论坛的“iPad门”事件,可以说是当下高校校园里一些深层矛盾和问题的集中爆发点。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和讨论,也确实触及了不少敏感的神经。事件的起因与经过具体说来,“iPad门”事件大概是这样的:有学生在清水河畔论坛上发帖,匿名爆料称,学校某位教师在课堂上,用一种近乎强迫.............
  • 回答
    电子科技大学的“iPad门事件”,是一起从一个小小的善意举动开始,最终演变成网络暴力狂欢的典型案例。这事儿说起来,真挺让人感慨的。事情的起因,其实挺简单。就是一位电子科技大学的男生,在校园里捡到了一个iPad。这本身没什么,很多人捡到东西都会想着还给失主,这是很正常的道德行为。这位男生也一样,他本着.............
  • 回答
    电子科技大学关于郑文锋老师的处理决定,确实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评价这个决定,我们不能仅仅看最终的处罚,更需要深入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学校处理的依据,以及这个决定可能带来的影响。事件背景梳理: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郑文锋老师的事件。他是一名教授,因其在课堂上的某些言论和行为,被学生举报。具体的细.............
  • 回答
    济南大学某女宿舍楼下出现的这张告示,确实挺有意思的。说它“有意思”,不是说它有多么深刻的道理,或者多么令人振奋,而是它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甚至有点儿出人意料的方式,触碰到了许多人都会有的相似体验。首先,咱们得说说这告示的“内容”。具体内容我没看到,但从大家的讨论来看,它大概率是在抱怨某种噪音,或者某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