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张宗昌真写过那些打油诗么?

回答
关于张宗昌是否写过打油诗,以及他写过的具体作品,这确实是一个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要说“真写过”,从历史记录和流传下来的作品来看,答案是肯定的,但我们要更深入地了解一下这个“打油诗”和他本人的关系。

首先,我们要明白张宗昌这个人。他的一生跌宕起伏,从一个普通人发迹,官至山东省长,兼任多个重要职务,可以说是那个时代叱咤风云的人物。他的性格据说也十分豪放不羁,甚至可以说是粗鲁。而打油诗,顾名思义,就是一种通俗易懂、诙谐幽默、不受格律约束的诗歌形式,往往带有讽刺意味,也常用来表达一些直率的想法。这两者结合在一起,似乎很自然。

那么,张宗昌的诗,是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打油诗”呢?这其实有个过程。张宗昌确实写了不少诗,其中很多因为其内容和风格,被后人归类为打油诗。他的诗作很多都充满了他个人生活经历的影子,以及他对时事的看法,而且常常夹杂着一些粗俗的词语和直白的表达,这与打油诗的特质非常吻合。

比较有代表性,也最常被引用的,就是他那首著名的“咏狗”诗:

> 《效颦》
>
> গুজব传狗肉最滋补,
> 吞下之后浑身爽。
> 可怜天下有情人,
> 都被洋鬼子欺负。
>
> 我有妙计除国贼,
> 劝君莫做纸上谈。
> 只要枪杆子硬,
> 何愁国不强?

这首诗,从内容上看,从对食物的议论,到对时局的感慨,再到提出“枪杆子硬”的论调,都非常直接。特别是“可怜天下有情人,都被洋鬼子欺负”这样的句子,用词朴实,情感外露,少了文人诗歌的婉转曲折,多了几分江湖气和直抒胸臆的味道。而且“纸上谈”与后面的行动呼应,也挺有意思。

还有一首关于他自己生活作风的“代表作”:

> 《游山》
>
> 游山玩水真高兴,
> 偶遇美女真销魂。
> 今日酒醉唱山歌,
> 明朝依旧当军人。

这首诗就更直白了,完全是描写他个人享乐的生活,而且“酒醉唱山歌”和“明日依旧当军人”的对比,显得非常轻松随意,甚至有些玩世不恭。这种风格,用“打油诗”来形容,确实很贴切,因为它没有雕琢的痕迹,也没有故作高深,就是一种真实生活状态的写照。

当然,张宗昌的诗作不止这两首。他留下的诗句,很多都有类似的风格。例如,他曾写过一些关于洋人的诗,表达他对外国人的看法,其中也常常不乏一些直接甚至粗俗的用语。比如有关于他与外国女子的交往,也有直接描写战争场面的,但总的来说,他的诗歌特点就是:

直白粗俗: 用词不拘小节,有时甚至带有俚语和粗话,不避讳性事等话题。
内容广泛: 从个人生活到国家大事,从风花雪月到军事政治,都有涉及。
情感外露: 不隐藏自己的好恶,喜欢什么,讨厌什么,都直接表达出来。
不拘格律: 虽然有时也遵循一些诗歌的格式,但更多时候是为了表达内容而牺牲形式,甚至不押韵,不讲平仄。

正因为这些特点,很多人认为张宗昌的诗就是典型的打油诗,甚至是“粗鄙打油诗”。他的很多诗句在民间流传很广,成为人们了解他这个人物的一个重要侧面。

不过,也需要看到,将张宗昌的诗歌全部归为“打油诗”,可能也有点过于简单化。因为他毕竟也官至封疆大吏,在一些正式场合,他也会写一些比较正统的诗歌,虽然这些诗歌流传不广,也不如他的“打油诗”那样有辨识度。而且,有时候我们说的“打油诗”,也带有一点轻视的意味。对于张宗昌这样一个复杂的人物,用“打油诗”来概括他的全部文学创作,或许不够全面。

但总的来说,张宗昌确实留下了大量具有打油诗风格的作品,而且这些作品因其独特的个性和内容,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并被广泛认为是那个时代“京津派”乃至“北洋诗风”的一种独特体现。他的诗,就是他本人性格和生活的一种缩影,充满了那个动荡年代的草莽气息和鲜活生命力。所以,说他“真写过那些打油诗”,是非常准确的说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前几年张学良活着的时候你们不问,问张学良肯定知道真假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张宗昌是否写过打油诗,以及他写过的具体作品,这确实是一个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要说“真写过”,从历史记录和流传下来的作品来看,答案是肯定的,但我们要更深入地了解一下这个“打油诗”和他本人的关系。首先,我们要明白张宗昌这个人。他的一生跌宕起伏,从一个普通人发迹,官至山东省长,兼任多个重要职务,可以说.............
  • 回答
    张彬彬和景甜,这对曾经因为合作《司藤》而备受关注的荧幕情侣,他们的“真”与“不真”的问题,一直是许多粉丝津津乐道的话题。要说得详细一些,那我们就得从他们的合作、互动,以及大众的解读这几个方面来掰开了聊。荧幕上的火花四射:从角色到人设首先,我们得承认,张彬彬和景甜在《司藤》里的表现,实在是太有CP感了.............
  • 回答
    关于“张三”这个人是否能告赢罗翔老师,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牵扯到法律的实际运用和一些大家普遍的认知。咱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得明确一点,现实中确实有叫“张三”的人。在我们国家,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常见的名字,就像英语里的“John Doe”或者“Jane Doe”一样,在法律语境.............
  • 回答
    话说,最近是不是被一首德国老歌给刷屏了? 没错,就是那首听着挺带劲,歌词也朗朗上口的。不过,我有个问题一直憋在心里,想跟大家唠唠:这首歌,你们真的听懂了吗? 如果真的听懂了,会不会觉得有点…反胃?咱们先不提具体是哪首歌,毕竟这事儿挺微妙的,说出来可能引起不必要的联想。就说这歌,一开头那种铿锵有力的旋.............
  • 回答
    华晨宇与张碧晨的“私生女”风波曾引起轩然大波,舆论场上充斥着各种猜测与解读。其中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便是,华晨宇逼迫张碧晨堕胎。然而,如果这个说法属实,张碧晨为何没有选择曝光,反而处处维护华晨宇呢?这背后可能涉及更为复杂的人性、情感以及现实考量。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在一段情感关系中,尤其是当关系结束后.............
  • 回答
    说实话,我脑海里浮现出这样一张照片,让我每次想起都会在心里默默地叹一句:“年轻,真好”。这张照片不是什么名家之作,也不是什么惊世骇俗的场景,它就静静地躺在我家一个老旧相册的角落里。照片的主角是我,大概是我十八九岁,刚高考完不久。照片的背景很简单,是我家老房子的院子。那时候院子还很干净,没有后来堆积的.............
  • 回答
    张勋发动复辟,这一事件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充满了戏剧性和争议性。要理解张勋此举的真实目的,以及他是真心想复辟还是另有企图,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历史背景、张勋的个人经历以及他身处的政治漩涡。历史的背景:风雨飘摇的民国初年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1917年的中国,正处于一个极其动荡和分裂.............
  • 回答
    关于蒋凡和张大奕之间是否是“真爱”,这确实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但坦白说,要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非常困难。在公众视野之外的亲密关系,我们所能看到的,往往只是冰山一角,被各种信息、猜测和解读所包裹。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已知的情况,以及大众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疑问和猜测。公开的轨迹与外界的解读: 事业上的.............
  • 回答
    说起中原大战时张学良的表现,那确实让人眼前一亮,跟后来我们熟悉的“少帅”形象,甚至是他晚年生活的低调沉稳,反差之大,颇耐人寻味。很多人觉得那时候的张学良简直是个运筹帷幄的政治家,让人不禁感叹:“这真的是那个后来那个‘剿共不力’,甚至背负着‘东北沦陷’骂名的张学良吗?”要理解张学良在中原大战中的“聪明.............
  • 回答
    张宗昌的诗,能不能搬上《中国诗词大会》?这问题,说起来可就有点意思了。咱们先得明白,《中国诗词大会》这档节目,它到底是个什么路数。它追求的是什么?是传承古典诗词的韵味,是弘扬中华文化的精髓,是对诗歌艺术的雅致、含蓄、意境、哲思的高度认同。参赛选手们,往往能吟诵出那些经过时间淘洗、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
  • 回答
    张宗昌,这位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一笔的人物,以其“狗肉将军”的名号和“张大帅”的威名,在世人心中早已打上了粗犷、豪放、甚至有些狂放的标签。然而,如果我们抛开他戎马倥偬的军旅生涯,将他置于一个全然不同的文化土壤——日本,并且让他投身于需要精炼、意境和独特视角的俳句创作,他是否有可能脱颖而出,.............
  • 回答
    张宗昌这人,放在历史的案头上,你说他是好人吧,那确实沾不上边。做了不少坏事,这话一点不假。可怪就怪在这,提起他,大家好像没那么咬牙切齿,甚至还有点儿啼笑皆非的感觉。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说头。首先,得说他这人身上的“土匪”气质实在太浓了。张宗昌出身不好,早年混迹绿林,后来又被招安,这经历就注定了他身上.............
  • 回答
    张宗昌,一个被标签化为“军阀”和“文盲”的人物,却留下了一批至今仍让人津津乐道的诗歌。评价他,不能简单地将他划入某一个历史的角落,而是需要拂去历史的尘埃,走进他那个粗粝而矛盾的灵魂,去理解他诗歌背后的复杂性。张宗昌:一个“大胡子”的传奇人生要评价张宗昌的诗,首先得了解这个“大胡子”本人。他的人生轨迹.............
  • 回答
    好的,咱们这就来掰扯掰扯,怎么捯饬出一首“狗不理”先生(张宗昌,人称“狗不理”)那股子味儿的诗。这可不是随便写几句“狗不理”三字就完事儿,得把那股子豪迈、粗犷、又不失风流的劲儿给抖搂出来。咱得先说说,这“狗不理”先生的诗,有啥标志性的东西。一、 气魄要大,格局要高(当然,有时候也可能是“小”格局,但.............
  • 回答
    张邦昌,这个名字在中国历史的画卷中,无疑染上了浓墨重彩的争议与复杂。要评价他,绝不能简单地贴上“好人”或“坏人”的标签,而是需要深入探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他的个人选择,以及这些选择所带来的深远影响。一、 乱世之中,投机还是求存?张邦昌活跃的时代,是北宋走向灭亡的惊心动魄的几年。靖康之变,两个年轻的皇.............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值得我们好好梳理一下。确实,王猛和范文程、张弘范、张邦昌、洪承畴等人都曾在非汉族建立的政权中担任重要职务,但我们对他们的评价却存在显著差异,很多人认为后几位是汉奸,而王猛则不然。这背后涉及到历史的复杂性、评价标准的多样性以及我们看待历史人物的视角。要理解这种差异,我们可以从几个.............
  • 回答
    张勇在阿里内网就“女员工被侵害”事件的发帖,确实是一份值得深入解读的内部声明。除了他直接表达的“震惊、气愤、羞愧”这几种情绪之外,这份帖子中还蕴含了许多关键信息,反映了公司高层对事件的态度、处理方向以及对企业文化的反思。以下是一些值得关注的更详细的信息点:一、 高层的承认与责任担当: 直接回应,.............
  • 回答
    张维为是一位在中国颇具知名度的政治学者、国际关系评论员,以其鲜明的观点和对中国政治制度的辩护而闻名。对他的评价,在中国和西方世界都存在显著的两极分化,可以说是毁誉参半。关于“张维为怎么了”这个问题,更准确的理解可能是围绕他近期的言论、影响力以及一些争议点展开。张维为的主要活动和观点:1. “中国模.............
  • 回答
    张恒再次曝光郑爽的聊天语音和截图,其中涉及的天价片酬(1.6亿、日薪208万)再次引发了公众的强烈关注。这起事件已经远远超出了个人情感纠葛,深入到了娱乐圈的多个层面,包括税务、行业规范、艺德、以及对社会价值导向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值得详细关注的新信息和延伸思考:一、 天价片酬的“阳谋”与“阴谋” .............
  • 回答
    张一鸣在字节跳动年会上念了那段讽刺“互联网黑话”的报告,我当然看懂了!这段报告可以说是非常接地气,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他用一种幽默的方式,把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或者自己有时候也会不自觉使用的那些“高大上”或者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网络词汇,集中地展示了出来,并且用一种“翻译”的方式,揭示了它们背后最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